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427996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情况简介 调查目的:了解教师,也让教师了解自己在心理方面的个人特征。 调查对象:郴州市苏仙中学教师 调查时间:2010年10月18日 调查内容:教师从教态度,从教心理,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程度,工作压力等。 调查方法:通讯、网络调查 二、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不热爱教师职业的占33.6%;烦恼多于快乐多占51.2%,教师人际关系处理不和谐的占34.7%;教师的健康状况较差的占52.8%,对自己的多重角色转换感到困难的占35.9%。调查表明,教师的心健康问题十分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一)当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职业倦怠:有部分教师,没有终生从事教育的打算,对滞留在教师阵营中心生不满,对教育工作产生倦怠厌恶情绪;有一些教师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欲另谋高就,但苦于条件的限制,欲出无门,结果“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工作敷衍塞责;另一些教师却因教师这一职业的稳定性,收入的可靠性,工作的安全性,因此对教师的职业多少有些喜欢而割舍不下,教师工作似乎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正如有人对职业倦怠的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描述:一进校门,脸就晴转多云;一进教室,连声叹息;一见学生,吹胡子瞪眼,甚至惩罚学生。 2、教师的认知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有些教师的认知结构十分僵化,知识面狭窄。尽管他们教学勤恳,但他们内心已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实际教学效果也明显比别人差。可他们总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已经足够,对新学说极端抵制,从不反省自己,一味怪罪、怨恨自己的学生“今不如昔”,把责任全推给学生,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3、教师的身心疲惫:有些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长期的焦虑、抑郁,在教师中产生了感情枯竭,沮丧,头痛,身患疾病,悲观厌世,工作效率低,抵抗力减弱等症状,教师比一般人患有更多的疾病,例如周期性偏头痛、背痛、神经质、抑郁症和失眠等。职业病严重。 4、教师的人格缺陷:某些教师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抛弃为师的人格尊严,打起学生的主意:今天让学生买复习资料,明天要学生订购自测试卷,后天买学习用具,还有的教师直接暗示学生及家长要进行“感情投资”,还有的教师平时日常教学不够认真负责,责任心不强,节假日却热衷于有偿家教,这是教师心理失衡的极端体现。教师不健全的心态主要有:“恨铁不成钢”的焦躁情绪;缺乏对学生的爱;不尊重学生,不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来自生活工作中的厌烦、愤怒转移到学生头上,学生成了“替罪羊”所有这些无不反映着极少数教师灵魂缺损,人格缺失。5、教师的人际关系障碍:有的教师,由于长期与“奖”“优”“升”无缘,他们就渐渐滋生疏远、漠视的心理,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别的老师交往,也不买领导和同事的账,在别人的眼中成了孤僻的“怪物”。还有的教师在滋生疏远、漠视心理的同时,还会因自己的科研、教学、社交能力的不足而陷入自卑的漩涡,教学中得过且过,没有工作激情。6、教师的多重角色转换困难:在学校教育中,正是师道尊严和对教师本职工作内涵的狭隘理解,阻碍了教师从传授知识、课堂纪律管理者的角色向学生的朋友知已、知识引导者等角色的转换。同时,教师在学校养成教书育人的职业习惯,长期形成的定势思维,使有的教师回到家中难以转换角色,在家中不能与亲人友好相处,产生矛盾,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如一位上初中的学生谈起他的母亲,就有一些不满:“她老是教训我,老把我的成绩与她班上的学生相比。她在家不是妈妈,而是个教师,我讨厌她。”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在使教育不断现代化的同时,也使教师的心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二)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社会压力巨大。从我国的国情来看,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较高,近年来,随着教师聘任制、教师结构工资制等多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学校的管理者缺乏民主作风,对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动不动以“扣奖金”“下岗”向教师施加压力,这也会使教师心情不舒畅。再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的改革全面推开,“铁饭碗”的格局已经被打破了,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2、社会地位不高。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但总的来说教师的社会地位相对停滞或下降,待遇低,权利和义务不完全统一,繁重的工作和超负荷的付出难以得相应的回报,必要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长期处于这些压力下的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容易产生焦虑,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不安心工作。 3、教师角色的心理冲突。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是文化价值的代表、道德人格的楷模、引导学生的专家、教育机构的成员,他们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教师要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这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与要求,但教师的实际角色水平有时难以适应:有的教师在教学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然而自己的努力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下,学生对教师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学生的偏差行为越来越严重,学生不服从管理而出现“顶牛”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说服教育功效不大:由于受社会上功利主义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对教师的感情日渐淡薄,学生走出校门就不理教师的情形造成教师的感情失落,这些教育给部分教师带来的挫折感,引起教师内心的冲突。4、人际关系不和谐。中国有句古话“文人相轻”,许多教师人际交往的不和谐引起他们许多心理问题:如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又不愿同别人交流,日久天长,则易导致孤僻、焦虑;未得到领导及他人的重视,整日都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想法,则心情压抑、忧郁;产生矛盾,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与他人争吵,要么发泄在不适宜的人或事物上,要么迁怒学生,要么郁积于心;还有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引起的敌对性心理。5、情绪波动、行为偏差。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情绪经常不稳定,易于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到学生的身上,于是,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不合理的行为偏差时常发生,教师的精神时常处于极度紧张、不安、烦恼之中,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影响。困难的产生与解决困难的办法是一道产生的,教师心理问题的缓解需要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整体联动,为教师营造一个合情合理的工作和生活氛围。(三)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为教师“松绑”。创设良好的教学研讨、科学研究氛围,积极为教师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创设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个教师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帮助教师解除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的压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为辛勤工作的教师提供体验成功、实现自我的机会,激发教师积极进取、追求上进。 2、学校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给教师“减压”。学校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应发扬民主,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应关心教师,建立有效的、有张有弛的工作秩序,营造和谐健康的群体氛围,开展有益的休闲和娱乐活动。真正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发挥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教师,在工作上积极引导,在生活上倾心帮助,主动接近教师、了解教师,发现教师的个性特点,做到知人善任。如定期找教师谈心,为教师提供情感宣泄的机会,促进教师的心理调适和健康成长。学校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自己,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和调适方法;邀请教育心理学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室等,缓减教师的心理压力;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联合社会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3、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要给教师理解和关怀。要在全社会营造起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社会各界要对教师的工作给予认可、理解、支持,同时要对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给予更多的宽容、同情、帮助;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4、教师自身要增强应变能力、不断“充电”。新一轮课改,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学习的场所,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作一种责任、一种需求,自觉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学习实践促进自身发展,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与新课改一同成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5、教师要自觉调整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师本身要想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要捧出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还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教师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还要悦纳自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人可贵的不是不犯错误,而是知错能改。 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就是个体能在工作中不仅尽责尽力,还全身心地投入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只有那些热爱教育事业,能在工作中不断寻找乐趣的人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心理调控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要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人,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挫折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在社会生活中更易成功,个人的幸福感也较强。教师要遵循尊重、理解、接纳的人际交往基本原则,处理好师生关系,处理与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关系。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作息时间的安排一定要合理,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舒畅的心情。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教师可在业余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不仅能使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所得,有助于教育教学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修身养性,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不实现教师的精神解放,不激活教师精神生命的活力,就不可能有真实意义的,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转型”。如果我们不关注教师心理的健康,那么我们的教师在专业领域内的发展,很有可能会降格为仅仅为了度过他们的教育生源而获取“生存技能”的努力,而这仅仅是最低层次的。为了让教师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为了达到教师在新课程中成长,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教师职业将真正成为人们所羡慕的职业。让我们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集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教师自身一起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