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重点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30341555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政治经济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关系 科学抽象法 价值规律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价值尺度 价格标准 支付手段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积聚 资本集中 产业资本循环 固定资本折旧 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科学抽象法:抛除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从最抽象,简单的规定开始,逐步上升到较具体,较复杂的规定,用本质说明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相对价值形式:是在一种商品(绵羊)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时使自己价值得到相对表现的形式。等价形式:是一种商品充当等价物并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即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直接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形式。价值尺度:以货币作为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把一切商品的价值量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价格标准: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叫价格标准 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地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提高剩余价值率,增加剩余价值量。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甚至缩短)的条件下,通过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以提高剩余价值率,增加剩余价值量。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简单地说就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资本积聚: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不断地转化为资本的方式使其总额增大资本集中:社会上已有的规模较小的单个资本合并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资本。产业资本循环:是在其运动中,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增殖,又回到了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固定资本折旧:固定资本根据它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作为折旧基金提取并积累起来,以便固定资本完成其全部价值转移时用于物质更新。这种行为叫做固定资本折旧。绝对地租: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它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余额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级差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简述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及其三要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即人们通过自己的有目的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变化,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过程1. 试述价值、交换价值、货币、价格四个政治经济学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价值是某种商品内凝聚的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交换价值是商品的价值差,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价格则是价值在货币中的表现形式。价值在贸易中以价格的形式表现,货币以价格的多少来表现,交换价值凡是交易就会由于个人的宿求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就是交换价值。3.什么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关系: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是什么?支配着生产者的行为;决定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地位乃至命运。5.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变动规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6.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或扩大的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7.为什么说在价值形式演变过程中,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关键阶段?试述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原因:一般价值形式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便利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它们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不可分离的,缺少任何一极,商品的价值就无法表现,商品价值也就没有了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同一个商品在同一价值表现中,不能同时具有两种形式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而且在上述价值关系中,处于两极的商品的位置是不能互换的。8.简述货币的主要职能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9.简述货币与资本的联系及区别。联系:货币是商品流通的产物,却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即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货币所具有的一般等价物性质,使它成为资本的一般形式区别:从二者产生的历史看,货币的历史要早于资本的历史,只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货币才转化为资本;从现实生活看,并非所有的货币都是资本,只有在特定的经济关系中,用于特定的用途,货币才转化为资本。10.什么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解决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什么?资本总公式: GWG 是在流通领域表现出来的资本运动一般公式,它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共同本质。其矛盾:从形式上看,资本经过运动过程带来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是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也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11.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和使用价值的特点?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由于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就表现为为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的使用价值的特性。一般商品一经使用,它的使用价值逐渐消失,价值也逐步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创造出新的价值。12.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与意义?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划分依据: 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意义: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使计算剩余价值率成为可能。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为解决经济学的一系列复杂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13.什么是资本积累?关于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动因的不同解释?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非唯一)。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增大资本,扩大生产规模,继续占有工人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动因: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 第一,它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对剩余价值无止境的追求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 第二,竞争作为一个外在的强制规律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1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经济行为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资本积聚: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不断地转化为资本的方式使其总额增大。资本集中:社会上已有的规模较小的单个资本合并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资本。联系:资本积聚促进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增强资本积聚的能力。15.简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经济含义、原因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经济含义:在总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的比例不断提高;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例不断下降。原因:基础:技术进步;动力: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条件:资本积累过程中个别资本不断增大16.试述从资本循环的角度研究资本运动与从资本周转的角度研究资本运动的区别。区别:前者主要考察资本运动的速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周转速度对价值增殖的影响. 后者的着眼点在于考察资本运动过程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以及与各阶段向对应的职能形态、资本循环运动连续不断的条件。17.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是什么?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的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18.简述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及区别。划分依据: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区别:价值周转方式不同。价值回收方式不同。实物更新方法不同。周转时间不同。19.剩余价值范畴与利润、利息、地租等范畴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利润、利息、地租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反映着资本家阶级各个集团及大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反映着资本家阶级各个集团及大土地所有者与工人阶级的关系以及各剥削集团之间的关系。利润、利息、地租又都是掩盖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的表面形式区别: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反映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掩盖了可变资本购买来的劳动力的使用创造剩余价值这个实质,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但是,利润和剩余价值的量还是相等的;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产物,表现为资本本身的自然果实,掩盖了利息也是来源于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特殊的转化形式的本质;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完全凭土地得到的收入,从而掩盖了地租的真实来源,掩盖了土地所有者对农业工人的剥削关系。20.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与区别。区别:表示的经济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自身的增殖程度。量上不等。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变动趋势不同。剩余价值率具有提高的趋势,社会平均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21.简述社会平均利润率下降和利润绝对量增加的二重规律。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与利润量的增加可以并行不悖。在资本积累过程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总资本中可变资本的相对量下降,导致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但同时,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社会资本总量在增加,其中可变资本绝对量也在增加,导致利润的绝对量也在增加,因而,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可以同时并存。它们是资本积累发展的二重结果。正因为二者并存,所以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也称为利润率下降和利润绝对量增加的二重规律。22简述平均利润率形成的的条件、原因和作用机制。条件: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原因:资本价值增殖的本性要求有平等的获利权利(社会权利),要求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作用机制:部门间利润率的差别必然引起部门间的竞争;竞争的内容是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竞争的手段是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资本转移的结果,导致不同部门资本规模的增减,生产规模的变动,引起商品供求关系变动,进而引起价格的升降,从而导致各部门利润平均化。23.试述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极差地租:形成条件:土地的等级差别形成原因:土地的有限性及由此引起的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绝对地租:产生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产生的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仅供参考哦,希望大家都能高飞飘过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