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2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0271564 上传时间:2021-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困生课题结题报告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堂达标与学困生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西塘小学 张振兴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当堂达标的课题研究中,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个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研究是当堂达标课题研究的延续和深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课堂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预期。但总有一部分学困生,未能完成任务,最后造成成绩下滑,甚至辍学。学困生成绩差,心理存在问题,造成班级整体成绩下滑,班级纪律不好,班级不良之风盛行。对课题研究造成一定影响。所以解决好学困生有利于我们当堂达标教学的顺利开展。新课程强调,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对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当前的现状, 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惊醒我们务必解决(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1、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大面积转化学困生。2、了解学困生心理、行为特点并制定转化策略。3、使学困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4、我校形成完整的学困生转化机制。二、概念定义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不能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智力因素除外)。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时间1、研究对象:我校三年级六年级8个班级中学困生。2、研究时间: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四、课题研究措施及成果(一)确定研究对象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调查中发现,全校约有40人左右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倾向,占校总人数的9%。通过调查、观察、谈话等几个步骤的准备, 这40名“学困生”对象,他们的情况不大稳定,有时表现出对学习很感兴趣,有时又不大愿意学习,情绪波动较大。进一步展开调查、统计、观察、访谈,找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及时矫正。(二)、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确定学困生的类型。形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的等等。1、社会原因读书无用论的兹生漫延,使许多人认为读书无用。另外,“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另外,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很重要,网吧、游戏厅、成为学困生经常逗留的场所,严重影响了学困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2、家庭原因(1)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然而,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及特点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只有在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适当的要求,才会使孩子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头。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如厌学学生刘路的家长便属于此类情况。(2)“留守学生”缺乏家庭教育。有些家长由于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成为“留守学生”,在我校的40名学困生中有90%的为“留守学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孩子长时间的看电视、打电脑也从不过问。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年事已高,没有能力和条件对学困生进行管理和监督,客观上放纵了学困生。3、学校方面学校当前的考核、评价制度制约着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4、学生方面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引起学习障碍,主要有三种类型:(1)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2)阅读和书写方面的障碍;(3)人际交往存在障碍。当然,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原因并不单纯是某一方面,往往是多方面并存、相互影响的。(三)课题研究矫正措施1、建立学困生档案我们学校教师对每个学困生生建立成长档案,其中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心理特点、行为特点、成绩表现以及家庭档案。摸清每个学困生。教师通过“自我档案”动态评价学困生,发现闪光点,激励学生。2、定期召开家长会。我们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分期分批按类型,针对学生家长教育孩子出现的误区,从理论解决家长在家教中出现的问题,更新家教观念;请教子有方的学生家长介绍家教成功的经验,让他们学有榜样,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经常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发现家教中的新问题,探讨新对策,从理论上,思想上,方式方法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3、学困生心理问题矫正心理问题是学困生学困的根本原因,所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才能彻底转化学困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给学困生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并制定转化策略。(1 )心理问题的主要类型 1、自暴自弃、空虚浮躁。由于学困生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差,所以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冷落,于是会产生焦虑、紧张、颓废的情绪。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困生,心理压力更大。主要表现为逃学打架、为所欲为、极度空虚、烦躁不安、自暴自弃,对学业、对人生毫无信心。 2、自我封闭,缺乏交流。学困生学习上有了困难,做了错事,不愿让老师知道,对老师避而远之,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敢向同学请教问题,或推托、或搪塞、或撒谎,心理矛盾重重。主要表现为上课不举手不发言,平时不与同学交流合作,自我封闭,独来独往,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3、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这部分学困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可救药,比他人矮一截,所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内心充满沮丧,缺乏进取心和上进心。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成绩、班级活动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态度冷漠,反应迟钝,甚至盲目乐观、不思进取。 4、不务正业,旁逸斜出。由于经常挨批评,学困生便错误地认为家长教育是多事,老师教育是故意找麻烦,同学们的帮助是打击报复,于是从心底产生对立情绪。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不好,上课低头纳闷,下课生龙活虎,文化课死气沉沉,体育美课异常活跃,注重个人打扮,重视社交活动,讲义气,爱出风头,爱打架,充分显示了学困生不务正业的本领。 (二)、学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生理因素。小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既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也有不少消极的心理活动。学困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消极心理更多一些,对自己往往缺少正确的认识与评价,他们中有的调皮、贪玩,自制、自控能力差,上课坐不住;有的身体瘦弱、缺课较多,学习跟不上;有的学习方法不当,还有的智商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以致于产生了心理障碍。 2、性格因素。 一般来讲,学困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遇到问题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因此这些学生更容易产生忧郁、猜疑、自卑等病态心理。 3、家长因素。家庭是一个人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教育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影响。如果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影响;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会使学生养成消极的心理;如果家庭不健康或气氛不和谐,孩子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中,心理也会发生偏差。4、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是分析网吧、游戏厅方面的原因。( 三)、对学困生心理问题的矫正对策 1、从激发动机入手,认识自我,让学困生想学。2、科学的家庭教育。3、倾注一片爱心。4、从培养兴趣着力,教给方法,让学困生会学。 5、展示个性、体验成功以体验活动来代替说教式的心理辅导:学生的表现欲是他们天生的灵气,个性展示让学生更自信;个性展示让学生更自立;个性展示让学生更自强,以此推进素质教育;以此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特别是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校园里随时随处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个性展示台,学困生可以通过展示台捕捉自己的闪光点,发掘自己的潜力,促进自我觉醒、自我辅导、自我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赏识自己。 4 让学困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困生的转化,从现象表现上来说是学困生真正参与到课题教学中来,我们课题组就如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困生参与自主学习活动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学困生参与自主学习活动的消极表现 1. 任务应付型。 2. 茫然无措型。 3. 袖手旁观型。 4. 浅尝辄止型。 5. 机械模仿型。二、引导学困生有效参与自主学习活动的策略 1. 明确责任。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活动。 2. 课前导学,为学困生拓展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方案一、网上或电话个别指导。 方案二、教师上门指导。方案三、“学习提示锦囊”导学。3. 课堂个别“导学”,帮助学困生拓展自主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首先要安排时间和空间进行个别“导学”。 其次,因人而异,掌握时机,给予学困生巧妙的引导帮助。三是它不占用教师和学生的课余时间,保障师生的休息与活动时间。四是它让教师走下了讲台,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角色转换,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5 应用赏识教育 激发“留守”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在我们学校很多学困生都是留守儿童,对他们的转化更加重要,在课题深入的探究中,我们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赏识的眼光注视每一位学困生,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其次,赏识学困生,就要给每位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只有真诚的赏识,而没有了厉声的训斥,从而使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温馨而活跃,促使他们从心地里爱上学习。“赏识教育”要关照每一个学生,对学困生更要真诚,以心换心,与他们交朋友。当你熟悉了学生的一切时,你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在教学中,教师给学困生多一些赏识的眼光,启发、引导他们生思考、解答较为基础的知识,让他们体会到“跳一跳摘到枣”的成功感。二、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展开赏识教育学习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困生智力,培养学困生的创新能力,锻炼他们的学习社交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都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应充分挖掘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的素材,以学生所学的知识为基础,通过音乐、表演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学习活动为载体,展开赏识教育,使学生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不断树立自信心,体会成功的滋味。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通过赏识教育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力求课堂气氛和谐、轻松。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习气氛轻松愉快,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思考并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我班“留守子女”代欣雨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习习惯差、尤其学习成绩特差,成了一个地道的学习文盲、哑巴学生。针对这个学生,我从提高学习兴趣入手,想方设法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自然的氛围,用亲切、和谐的态度,带给他学习的勇气和信心。最终他树立了学习学习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真正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成功的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学到的语言材料,巩固其知识。三、在赏识的方式上,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利与弊的两面性,赏识教育也是如此。在实施过程中,不弄清赏识对象的具体情况,不加区分地采取同一模式,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家庭背景、认知层次、非智力因素以及性格都会有不同,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教师应当用心分析学生的全面情况,建立学生身心发展档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位学生适宜于赏识为主的教育吗?是采取公开表扬式赏识还是个别谈话式赏识?赏识的程度多少为宜?即便是出现同一个问题,也应当充分考虑在这位学生身上“赏识”到何种层次产生的效果最佳。总之,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6 对学困生的课堂提问技巧提问就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困生积极思考,达到教学目的。怎样使他们产生疑问,并进而产生认识需要呢?这就要借助于老师的提问了。从这一角度来说,提问是使学困生的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课堂教学前进的动力。灵活运用提问语可以起到点石成立金的效果。课堂提问的好处:(一)增进师生交流 活跃课堂气氛(二)开阔学困生思路 启迪学困生思维(三)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问题的解决:怎样在教学中进行课堂提问(一)灵活运用提问语,力求提问效果显著1、提问要有针对性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2、提问的形式多样化,富有层次感 这里说的形式多样化,是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问学困生答或课本问学困生答的提问形式,采用师生间相互问答、生生间相互问答、小组与小组间擂台式抢答、前后桌之间记者采访式问答、学困生自问自答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提问。 所谓层次性,即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就是教师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的认知层次,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做出不同的要求,以使优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着”。 教师要注意问题之间的排列要有层次感。提问环环相扣,对文章的剖析层层深入,学困生就水到渠成地掌握了知识点。3、富有鼓励性,尊重学困生“温情话语暖人心”, 有的学困生对问题的解答已胸有成竹,温情和善的语气,更能使他信心百倍;有的学困生对问题的思考,还是一知半解,鼓励性的话语或许能激起他灵感的火花。4、要学会倾听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来自倾听。学困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和交流。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困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困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二)提问要适量、适度和适时提问要适量,要用提问来控制课堂的节奏。提问的总量要合适。需要问则问,能不问则不问,提问的频率分配要合理。提问要使课堂一张一弛,有快有慢,学困生就不会出现疲劳和厌倦。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困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有时为了适合优、差生的特殊需要,在此基础上将某些问题作一些深化,将某些问题分层次,以便在课堂中向优、差生提出。(三)师生平等,激发学困生提问学困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对其发言予以分析评价,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对知识的系统与组合,认识的明晰与深化,问题的解决以及学困生良好思维品质与表达习惯的形成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应该懂得教师和学困生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都是平等的。提问并非就是教师的专利。我们教师要还学困生提问的权利,促使学困生履行提问的义务。我们不妨做一次学困生提问中的“学困生”。 7、学校不断完善学困生转化激励办法,加强学困生转化。 (1)每学期,教师应当全面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情况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不足之处,拟定学困生转化辅导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加以转化和提高。 (2)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或集体辅导,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帮扶,同时,教师要保留学生改善、提高的相关资料,如:作业、测试试卷、日记、作文等。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可以设立教师与家长联系卡,通过上门家访、电话沟通、书面反馈等形式及时互通学生在学校、在家庭的表现。 (4)学校每学期定期检查学困生转化提高情况,动态地评价学困生,并将学困生的期中抽测成绩与期末统考成绩进行对比,综合评价学生取得进步的情况。 (5)学期初教师向教导处提交学困生名单及学困生转化计划,学期结束提交相关辅导资料。教导处根据学校期中抽测和教育局期末统考的成绩,对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提高的情况进行认定。 五、研究成果 一年来,通过对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家长增长了见识,观念得到更新,学困生素质明显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转化效果明显。各班的学困生人数比例,转化率也由原来的9%下降为2.5%左右。教师在进行课题实验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撰写的学困生矫治教育论文在省、市、区级报刊杂志上、竞赛中有多人发表并获奖。 此项实验才是开端,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力度、广度和深度,使学困生矫治实验工作获得更多的实验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