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731184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 研究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丹阳市窦庄中心小学 陈辉民 一、课题的提出 人类文明最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协作比不协作好,群体比个体力量大。当今世界客观历史条件向人们提出新的挑战:世界经济格局既相互激烈竞争又越来越相互依存,其挑战已远非个人、地区或一个国家所能独自应付,这就迫使人们考虑加强国际合作、地区合作、人际合作,倡导全球协作精神。现代教育心理理论强调:“协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格的素质。”“不会合作的人就不是现代人。”中国家庭已向小型化方向发展,独生子女比例占90以上;而现代社会单亲家庭子女比率也在不断升高,相当多的孩子心灵处于封闭状态;各户之间互不往来,孩子交往活动空间、时间不断减少,这种现状表明,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进行协作意识、协作精神的培养已迫在眉睫。对学生进行协作意识、协作精神的培养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的。 “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旨在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下一代具有适应社会的本领,使下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和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都有较高的素质”,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二、概念的含义 “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中的“学生”是特指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 所谓“协作”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个确定的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是若干人或若干单位互相配合起来完成任务。 “协作意识”是一种心理品质,是意识的一种。“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就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刻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通过榜样的影响,活动的训练等培养小学生的行为,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等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相互协作,共同提高认识水平;在课外活动中能关心他人,共同达到理想境界;在社会交往中善交朋友、社会活动能力强。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中的师师协作、师生协作,生生协作,达到教学相长、取长补短的目的,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的主题课题的再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与合作将成为人际活动、社会活动间一个重要的主题。能与人友好相处、积极交往、密切配合、相互帮助、智慧共孕、协同发展是一个人、一个社会的人、一个“现代型”的人应具备的人格因素。“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这一课题正是鉴于教育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忧患考虑而提出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我校数年前提出“立人教育”的育人理念,并正在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做文明人”教育特色。加强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协作素质,也是学校办学特色逐步深化的必然。 协作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协作学习强调了学习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课题的研究也顺应了新课程提出的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理念。 对于“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这一课题研究,基本假设是: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题,贯穿、渗透于学校工作以及校外活动指导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可以通过学校主题化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协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而得到切实体现。在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形成具体感性层面到理性概括层面的体会、经验、策略、模式,从而实现这一研究的多重目的。 四、实验的依据 1、心理学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合作教育,教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2、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多向交往,协作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各种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 3、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协作学习,能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体现于现代教学的特点。 五、研究的内容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1、美化环境,陶冶心灵。 我校是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兴建的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几年来,我校领导、老师着眼未来,着眼发展,舍得投资,对我校环境进行了美化、绿化、香化。走进我校,一眼望去,宏伟壮丽的教学楼、色彩鲜艳的综合楼、庄重朴实的行政楼错落有致地座落在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校园。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皆有情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和谐 美陶冶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爱美的情趣。在美好的环境中,小学生产生了愉悦的感受,更乐于亲近自然、走近老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 我校还将致力于创造人文环境,“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我们将对学校走廊、墙报、班报等进行美化、布置:在报栏中宣传十双筷子的故事;让学生联手创作连环画;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让墙壁说话、走廊说话、班报说话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协作思想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2、建设团结协作的教师群体,为学生树立实实在在的效仿榜样。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心目中的人格表象,特别是教师集体的形象,往往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因为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用自己道德的、人格的、形象的力量影响学生。一个精诚团结、目标一致的教师集体,会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榜样的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的心理,如果各科教师的教学思想差别较大,教师内部存在分歧,势必会给学生造成困惑和无所适从,影响学生成长。所以,我们在进行“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时,首先要求教师相互理解、相互协作,这样,集体的教育思想才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才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优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效应,达到“无教之教,无言之教”的神奇效果为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树立榜样。 (二)在课堂教学中推行“协作教学模式”。 协作教学模式是协同教育学的一部分,是主张合作教育学的学者们通过长期实验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以尊重学生个性、深刻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我校认真学习理论、接纳他人研究精华的基础上,在进行“培养学生协作意识”课题研究过程中,将推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 (1)协作教学模式中的师生关系。 协作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协作关系。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朋友关系,是协作伙伴关系。在协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导学者:“你不会学习,我来教学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于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诱导启发儿童,帮助他们确立学习动机,从学习内部获得推动力,并尽量使学生逐步感受到成功、进步和发展的欢乐。在协作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是合作者,一方面教师要创设知识学习的情境和气氛,有意识凸现师生之间的知识、阅历、能力、修养等方面的差距,以引起学生的学习渴望和兴趣;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组织筹划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接纳教师传递的新的知识信息。学生在与教师的协作中表现出自信、执著以及他们获得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时的愉悦正是教师所期盼的教学效果。 另外,各学科教师之间还可合作开发教学软件,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使学生能健康、迅速地成长。 (2)协作教学模式中的同学关系。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学生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的话,那就要比十个各随已意的优秀学生要好得多。”在协作教学模式中,我们摈弃那种一优一差搭配的同座方式,以小组学习、互相学习为主要学习组合,使学生能够目标一致、相互协调和宽容,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3)协作教学模式中的座位摆放。 为了便于学生协作研讨,我们要在学生座位摆法上常常花样翻新。我们改变了所有学生面朝黑板分组排列的做法,如根据需要摆成大小圆形、4人组的长方形、5人组的弧形、6人组的“T”形等等。总之尽可能让学生面对面,创设相互交流、合作的外在条件与氛围。学生在合作研讨时还可以跨组选择伙伴。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学生学习时间不仅是在课堂,活动更是他们广阔自由的空间。少先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有效的少先队工作是滋润孩子心田的细致工作。我校将通过系统的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1、编写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对“协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校将发动全体师生搜集资料,筛选精品,编写一板故事集,如兄弟分家、十双筷子的故事、团结力量大等都可入选,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协作”的重要性。 我们将利用校内“豆鹰电视台”请音乐老师教学生唱团结就是力量、众人划桨开大船等歌曲,让学生在放声歌唱中受到心灵的震憾。 美术老师让对绘画感兴趣的学生一起来绘编连环画,为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出一份力。 2、开展主题鲜明的少先队活动。 每学期的德育活动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据此开展各种中、小队活动。除“雏鹰争章”活动外,我校还将进行“好少年在活动”、“六一”游园、智力竞赛、清明扫墓、艺术节等活动,每一项活动都必须群体优秀才能完成。在活动中,学生是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是培养学生协作意识的有效途径。 3、开展班级、年段之间的协作与竞争活动。 我校将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六年级联合中队活动,一年级苗苗儿童团联合活动等。通过这种既相互联合又相互竞争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协作和竞争意识。 (四)在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中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成长奠定基础,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与他人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教给学生待人接物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为学生踏入生活先上必要的一课。 另外,我们还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家庭生活等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六、研究采取的措施 合作教育的研究 (一)构建主动自由的“生生合作”模式,夯实个体互动的“文明人教育”基石。 (二)构建和谐融恰的“师生合作模式”,凸现教学互动的文明教育环境。 (三)构建团结竞争的“师师合作”模式,激活联手互动的文明教育机制。 (四)构建尊重信任的“上下合作”模式,营造整体互动的文明人教育氛围。 合作学习的研究: (一)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1)转变观念,迎接“合作”:对教师而言,绝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步认识过程,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可是对学生们参与未来社会竞争能力培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对学生而言需要其认识到交往合作的必要性及感知形式转变带来的学习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2)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我们在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46人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异,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 (二)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 (1)在课的引入阶段,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积极氛围。 (2)类比学习时,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学习重点、难点上组织小组讨论。 (4)在对知识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组织分小组整理。 (5)对“开放性”课题的研究时,组织合作学习。 七、研究的历程方法与结果的分析 在几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开放研究课题,确立阶段研究子课题,进行各个层面的实践和研究。对于更多的广大教师研究者而言,学校倡导结合本课题内容贯穿性特点,各人依据自身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而确定研究子课题,通过这样开放研究课题来体现教师学习、工作、研究的结合,体现教师与教师在研究中的协作和互补。 (一)协作氛围的营造。 协作,需要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超越,也需要对他人的认识和悦纳,还需要对人际协作交往活动本身的认识、接受和取向。 而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悦纳特别是自我超越需要克服一定心理障碍,形成积极的协作心理。因而营造良好的协作氛围,形成和谐的校园环境,建设丰厚的校园文化便是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中重要一环。在此方面研究中我们形成的认识有以下几点: 教师本身是一本具有鲜活内容的教科书,通过师师协作、师生协作,让学生感受“协作就在我身边”。通过师生协作中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以致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通过师生协作中教师对协作的身体力行来熏陶学生,形成协作的心理环境和谐。 加强校园阵地和校园舆论中协作成份的体现。通过学校橱窗、板报、广播电视等反映协作、宣传协作、烘托协作的氛围。 在校风、学风中开掘“协作”因素,在“有信心、会学习、能创造”中彰显有协作能力、会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做“自立、自强、自尊”中延展出自立与协作的关系这一主题。 借助校园环境乃至社会自然中的相映、相衬、相依、生生相息启迪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相亲的认识,借助学科中“伟大的友谊”、“十根筷子的故事”、“众人划桨开大船”、“齐心协力”等题材来培植学生对协作的良好情感。 (二)协作内容的确立。 学生的日常主要活动是学习和校内外其他一些活动,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同学、老师、家人和其他一些人。 研究中,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协作的体验中去认识协作、学会协作、善于协作。生活上合作帮助,学习上合作交流、交往中合作理解、活动中合作努力,来构成学生协作意识培养的主要实施途径,这也是“加强指导、注重体验”思路的体现。 生活上合作帮助,让学生善于关心、帮助、照顾身边的人。活动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困难、形成体会,进而通过讨论“同学生病了、家庭困难、路上车坏了,我该怎么办?”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去唤醒他们协作的意识。还通过捕捉学生中典型人和事加以剖析,对学生在生活上合作帮助的主动性、方法性方面予以指导。 学习上合作交流,通过课内外特别是课堂学习中合作学习的组织开展,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在研究中,我们主要探索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堂内怎样体现合作的组织? 课堂内合作学习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包括小组内合作、小组间合作),学生2人及2人以上可形成合作组,合作组一般宜采用异质组合(有性别、能力、性格等方面差异),可规定组合也可有自由组合。合作组中可通过编号、分工、管理来体现合作角色化,求得合作的有序和自由,发展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及友谊。 (2)怎样体现合作的有效性? 合作的时机、合作与独立的协调、合作者情感智慧的激发、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体现等都是影响合作有效性的因素,对课内学生合作学习的安排既要事先明确合作目的和步骤,进行预先控制,又要随机地针对性地进行即时调控,特别是善于开发合作中出现的即时资源。 (三)协作层面的拓展 学生具有家庭、学校、社会活动中的几重身份,因而在协作意识的培养上立足于校内,向学生的家庭和社会活动层面延伸。这也是“立足校内、放眼全程”思路的体现。研究中,学校组织了合作做家务、合作公益行动等,让学生有与家人和社会上的人合作的经历。 在课题研究中,为了利于探索规律,摸索经验,学校对一些班级、课堂、学生的个体进行了跟踪观察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强化了课堂内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开展,形成了“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操作要求”,学校拟定了“学生与人合作指导意见”。 在开放研究课题背景下,我校教师广泛地探索学生协作意识培养的各领域,有数十篇专题论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取得了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实践经验、理论基础。 八、研究成果概述 (一)、实践效应通过“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立人教育”的特色内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了良好的基础;找到了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丰富了“合作教学”、“协同学”的理论。“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研究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相互协作、共同提高 ;在课外活动中能关心他人,共同达到理想境界;在社会交往中善交朋友,社会活动能力强。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中的师师协作、师生协作、生生协作,达到了教学相长、取长补短的目的,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物化成果 1、形成了合作教学(含合作学习)的实施指南及方略,用以指导、推进学校合作教学的开展。 2、形成了“合作教育”校本学习材料,推进了学校做文明人活动的深入开展。 3、编制了合作教育、教学教师论文、经验集,收入了教师获奖发表的论文20余篇。 4、“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课题在省教育学会“十五课题阶段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 5、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近三年学生参加省市级各类竞赛多次获奖,其中省级62人次,市级200人次。 6、教师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其中在省级获奖、发表6 篇,在市级获奖、发表52 篇。 7、课题研究期间我校还分别与市教科所、市进修学校合办了“丹阳教育研究”、“进修与教研”,用以推广我校的课题研究成果。 九、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课题研究一阶段下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研究深入性和发展性上有待加强。今后,在这一课题研究中我校要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 1、开发协作教育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本校做文明人教育特色中协作教育这一亮点。 2、加强科学理论(特别是协作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研究活动的指导,提升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 3、确立协作教育、合作教学的年级段指导意见,以更富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4、建立科学的学生协作意识培养评价体系,增强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