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探求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教师职称评定】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677620 上传时间:2021-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探求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教师职称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论文】探求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教师职称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论文】探求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教师职称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求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的常用方 江西省灰埠中学 朱 英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设置了一些数学学科内的综合题,它们的新颖性、综合性,值得我们重视。在知识网络交汇处设计试题是高考考试命题的一个方向,空间轨迹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闪亮登场”(如2004年重庆高考理科数学试卷第12题)。由于这类题目涵盖的知识点多,数学思想和方法考查充分,学生求解起来颇感困难,考试时经常弃而不答,令人惋惜。 探求空间轨迹问题,要善于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到平面上,再联合运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空间向量、解析几何等知识去求解,实现立体几何到解析几何的过渡。本文通过几道典型例题的分析,寻求空间轨迹问题的探求方法。 一、联想圆的定义AOP 例1 已知平面平面,平面、间的距离为8,点P在平面内,则在平面内到点P的距离为10的点的轨迹是 A A.一个圆 B.一条直线 C.一个点 D.不存在 解:过点P作平面的垂线,设垂足为O, 则PO=8,又设平面内一点A到点P的距离为10,连PA、OA,BCDAC1B1A1D1P2P1PP3P6P4P5 则在PAO中,由勾股定理可得OA=6。可知A点的轨迹为圆,故选A。 练习1 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在正方体的表面上与点A距离为的点的集合形成一条曲线,则该曲线的长度为 B A. B. C. D. 提示:当点P在上底面时,连AP、A1P,在直角APA1中,求得PA1=,即弧P1P2的长。同理左侧面的弧P5P6、后侧面的弧P3P4的长也为;当点P在前侧面时,弧P1P6的半径为,因为直角A1P1A中,直角边A1P1的长为斜边P1A的一半,所以弧P1P6的圆心角为,从而弧P1P6的长为。同理右侧面的弧P2P3的长与下底面的弧P4P3的长的长也为。故曲线的总长度为。因此选B。 二、联想到抛物线的定义 例2 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点M在棱AB上,且AM=,点P是平面ABCD内的动点,且点P到直线的距离的平方与点P到点M的距离的平方之差为1,则P点的轨迹为 A A.抛物线弧 B.双曲线弧CDABD1C1B1A1EFPM C.线段 D.以上都不对 解:过P作PF垂直AD于F,则PF垂直平面ADD1A1,过点F作FE垂直A1D1于E,连PE,则PE为点P到直线A1D1的距离,由已知,即,得, PF=PM,故P点的轨迹是以M为焦点,以AD为准线的抛物线,故选A。 练习2 在正方体的侧面ABB1A1内有一点P到直线AB与到直线B1C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所在曲线的形状为 C A.直线 B.双曲线C1D1A1B1DCBAP C.抛物线 D.圆 提示:因为B1C1垂直于平面ABB1A1,所以PB1为点P到直线B1C1的距离,于是问题转化为在平面ABB1A1内,点P到定点B1的距离与点P到定直线AB的距离相等。故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选答案C。 三、联想到球面的定义 例3 已知棱长为3的正方体中, 长为2的线段的一个端点在上运 动,另一个端点在底面上运动。则 的中点P的轨迹与正方体的面所围成的几 何体的体积为 B DCPABD1C1B1A1 A. B. C. D. 解:由题意可知,是直角三角形, 点为斜边的中点, 。 故点的轨迹是以为圆心,1为半径的球面位于正方体内的部分,该部分球面与正方体围成的几何体是球的八分之一,故选B。 四、利用向量工具 例4 一定长线段AB的两个端点A、B沿互相垂直的两条异面直线、运动,求它的中点的轨迹。 解:设MN为、的公垂线段,连结AM、BN,设MN、AB的中点分别为O、P,则 , 所以, 即P点必在MN的垂直平分面上。 因为异面直线、互相垂直,所以 。 所以P点在以O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 故P点的轨迹是MN的垂直平分面内的一个圆。 另解:设MN为、的公垂线段,则MN与、两两垂直。如图,以N点为原点,直线为轴,直线NM为轴,以过点N所作直线的平行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则, P点坐标为,其中横坐标和纵坐标为变量,中有竖坐标为常量。 即P点必在MN的垂直平分面上。 取MN的中点O,则, 所以P点在以O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 故P点的轨迹是MN的垂直平分面内的一个圆。 评注:求空间动点的轨迹,按立体几何的传统方法几乎无从着手,空间向量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五、利用线与面、面与面的关系 例5(见例4) 解:设MN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连BN,分别取MN、BM、AB的中点O、Q、P,连OP、PQ、OQ,则由已知异面直线、互相垂直不难证得OPQ为直角三角形。也不难证明OQ、PQ都与、平行,从而平面OPQ与平面平行。可知点P在公垂线段MN的垂直平分面内。因为为定值。故P点的轨迹是MN的垂直平分面内的一个圆。 六、利用特殊点定位 例6 如图所示,在正四棱锥S-ABCD中,E为BC的中点,点P在侧面SCD内及其边界上运动,且总保持PEAC。求动点P的轨迹。 解:当点P在CD边上时,SCPGFODBAE 由PEAC及BDAC可知, 此时,P为CD的中点F; 当点P在SC边上时, 由PEAC及SBAC可知, 此时,P为SC的中点G。 于是猜想P点的轨迹是SCD的CD和CS边上的中位线FG。 证明如下:因为FEAC, GEAC,所以AC平面EFG,得到ACFG。 故P点的轨迹是SCD的CD和CS边上的中位线FG。 练习3 如图所示,在三棱锥A-BCD中,P为CD的中点,动点M在ABD内部及边界上运动,PMRQADBC且总保持PM平面ABC。求动点M的轨迹。 提示:当点M在BD边上时, 由PM平面ABC可得PMBC, 此时点M是BD边的中点Q, 当动点M在AD边上时, 同理可得PMAC,此时点M是AD边的中点R。 于是猜想动点M的轨迹为中位线RQ。证明留给读者。 最后以2004年重庆高考理科数学试卷第12题及解答结束本文 题:若三棱锥A-BCD侧面ABC内一动点P到底面BCD的距离与到棱AB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与ABC组成的图形是( D )AAABACPDADBCEPFO 解答:由题意作出如右图所示的三棱锥A-BCD,过P作PO平面BCD,PEAB于E,PFBC于F,连OF。 PO=PE,PFPO, PFPE,即点P总在ABC平分线的上方。 而 至此可猜想P点的轨迹是直线,可选D。 证明如下:BPEFAC 建立如右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则AB的所在直线方程为,即 ,设 。得 化简得 或 (舍去, 此直线的斜率比大)。 P点的轨迹是直线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