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制度目的:为了维持良好的生产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车间对员工身体健康、车间工作环境卫生和车间设备卫生的控制,预防和控制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特制定此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生产车间全体员工。 1. 个人卫生管理 1.1 个人健康规范 1.1.1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企业必须保证所有工作人员每年一次由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工作;1.1.2 每一位新加入员工必须在当地卫生免疫部门出具健康证,建立健康档案才能上岗。1.1.3 凡是感染过或是接触过传染疾病的人员不得参加生产活动,如疟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有腹泻、呕吐症状的病症)结核病、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等。1.1.4 生产区域或包材暂存区域发生工伤事故应立即向班组长或生产厂长汇报,特别是流血事故。任何伤口在车间都应该进行正确的包扎措施,避免带伤人员接触产品、水源及包材。1.2 个人着装规范1.2.1 所有进入车间员工必须穿戴车间统一配发的工作服(包括鞋、帽、头套、口罩等)按规定的程序更衣、洗手、消毒后进入车间。1.2.2 车间生产工作服由公司统一定制,不得私自在工作服上添加装饰品;随时检查并更换破损衣物。1.2.3 车间生产工作服由车间统一清洗消毒,不得私自带回家清洗。清洗时,洁净区工作服和一般工作区服装应分开清洗和分开存放。1.2.4 生产时,工作服不得穿出生产区域,必须严格按照换装流程进行换装外出。1.2.5 严格按照工作服穿戴标准进行着装,如:头套必须包裹头发、口罩盖住口鼻等。1.2.6 直接接触物料的岗位在接触其他物品后必须进行消毒后方可正常;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佩戴无菌手套。1.2.7 外来人员必须按照着装规定更换白色大褂和鞋帽,在入口处进行清洗消毒,由门岗监督员确认符合条件后方可进入。1.2.8 车间员工工作期间不得佩戴饰品、手表、戒指、留长指甲、化妆等;长发束起,不佩戴假发等。1.3 员工行为规范1.3.1 每次进出车间都要严格按照车间进出程序进行更衣、洗手和消毒。1.3.2 在车间内或者洁净区内严禁进行修指甲、抠耳朵等不卫生行为。1.3.3 非车间人员要进入车间,一定要提醒穿戴完整、消毒完全后方可进入;私人物品不得带进车间。1.3.4员工必须服从合理工作安排,尽职尽责作好本岗位工作,坚决反对故意刁难、疏忽或拒绝上级主管命令或工作分配。1.3.5、现场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生产现场禁止吃食物、吸烟、看小说、报刊、聊天、听MP3、嬉戏打闹,吵嘴打架,私自离岗,窜岗等行为,吸烟要到公司指定的地方或大门外。1.3.6、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在生产车间玩耍或滥动设备、仪器,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2. 车间环境卫生、清洁规范2.1车间更衣室卫生管理制度 2.1.1更衣室的过道必须随时保证清洁,门岗人员至少每班清扫二次,下雨雪天应该增加清扫频率。 2.1.2更衣柜、消毒洗手台、鞋架、镜子等必须保持干净清洁,如果发现污垢门岗人员应立即进行处理。 2.1.3更衣柜表面,特别是上部不得有灰尘,更衣柜内必须干净、整洁、干燥。 (a) 更衣柜必须保持关闭状态,如柜锁损坏应立即上报维修,损坏时间不得持续两天。 (b) 更衣柜必须分配到人,贴上标签,如有变更车间负责人负责标签的更换。 (c) 更衣柜里不得有除更换用的衣服以外的其他东西。 2.1.4作业员工更衣柜的外清洁和管理人员、外来人员更衣柜的内清洁由门岗负责打扫,作业员工更衣柜的内清洁由使用人打扫。 2.1.5罚则:不按上述规定对更衣室进行清扫、清洁者,罚款20元/次。 2.2 消毒液、洗手液管理制度 2.2.1车间领取的消毒液和洗手液存放在带锁的柜子内,由班长或其指定人员负责配制和添加,并作好“生产车间清洗消毒记录”,现场巡检人员监督检查配制情况和消毒液浓度变化情况,品控部负责收集、整理、保存“生产车间清洗消毒记录”。 2.2.2手部消毒液浓度50ppm,鞋靴消毒液浓度为200ppm。2.2.3罚则:不按上述规定配置、管理消毒液着,罚款20元/次。2.3 食品加工作业员工更衣消毒规程 2.3.1 进车间 (a) 进入更衣室,将鞋脱下整齐地放在鞋架上,穿上胶鞋。 (b) 到各自更衣柜前更衣。先戴好工作帽、口罩(低清洁区不用戴口罩),然后穿上白色工作服(维修工、电工穿蓝色工作服),更衣后头发不得外露,口罩应盖住鼻孔。 (c) 更衣完毕后先用洗涤剂洗尽手上的污物,然后用清水冲洗,洗手后在消毒液中浸泡至少20秒钟,再用清水冲洗,最后将手放在烘干器下面烘干或用干手纸擦干。 (d) 洗手、消毒完毕后从专用的鞋靴消毒池中经过,对鞋靴进行消毒,员工不得跨越消毒池直接进入车间。 2.3.2出车间操作步骤 (a) 取下工作帽、口罩,脱掉工作服,挂在衣架上。 (b) 脱下胶鞋,放在鞋架上,穿上私人鞋子。 (c) 出车间。 2.3.3罚则:不按上述规定进行更衣、消毒者,每次处50元的罚款。 2.4 紫外线灯、灭蝇灯使用管理制度 2.4.1紫外线灯的电源开关必须醒目,并有明显的标识,防止因操作不当给人带来危害。 2.4.2紫外线灯、灭蝇灯使用由班长管理,作业场所有人时,禁止使用紫外线灯。2.4.3紫外线灯在每天员工下班时或在上班前定时开灯30分钟,以保证杀灭作业场所的微生物。灭蝇灯可根据作业场所的苍蝇情况确定使用时间。 2.4.4罚则: (a) 未按规定使用紫外线灯、灭蝇灯,罚款10元。 (b) 损坏紫外线灯、灭蝇灯者,照价赔偿并处罚款10元。 2.5. 车间内部卫生规范2.5.1 车间出入口或工段出入口必须放置挡鼠板、灭蝇灯等设备,防止有害鼠、虫进入车间。灭蝇灯需要定时进行检查和清除蚊蝇,保证灭蝇灯干净。2.5.2 随时保持车间下水道畅通,地面不得有积水。2.5.3 生产前后所有工器具必须进行清洁、消毒,将设备与物料接触部位进行彻底清洗。2.5.4 随时整理设备四周环境卫生,保证环境的整洁,无暴露尘土,破损处及时维修。2.5.5 随时更换破损的车间顶灯或吊顶,定时进行卫生清洁。2.5.6 所有原料、辅料、包材等不得与潮湿地面直接接触,避免放在有滴水、漏油等的地点。2.5.7 生产过程中,不得进行切割、电焊等具有异物飞出的操作。2.5.8 生产场所进行清洗过后,低洼处不能存水,设备表面、机械密封处不能存水。2.5.9 生产区域地面、墙壁、管架、管道、楼梯等保持干净,无异味、色斑、积水、灰尘等。2.5.10 所有清洁用具定置放置,不得乱堆乱放。2.5.11 车间内使用加工设备应易清洗,不准使用黄铜制品及含铅、锌材料,严禁使用棉麻、竹木制品。2.5.12 设备与食品有接触部件的润滑油必须使用食用油或食品级润滑油,具有死角的设备应易拆卸,并进行清洗消毒。2.6. 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程序2.6.1 加工设备的清洗消毒程序2.6.1.1班前:(1) 表面碎屑清理除去-用酒精消毒; (2)不宜接触水的设备:卫生清理-擦干-75%的酒精喷洒消毒;2.6.1.2班后:(1)可接触水的设备:关闭电源-用水刷洗(部分设备拆开清理)-75%的酒精喷洒消毒;(2)不可接触水的设备:关闭电源-卫生清理-擦干-75%的酒精喷洒消毒;2.6.2 工器具消毒间消毒程序 使用完毕的工器具:流动水冲洗-去除表面碎屑-75%的酒精喷洒消毒; 频率:循环使用时,每四小时清洗消毒一次,超过时间重新清理。2.6.3 工作服清洗消毒 工作服必须进行编号,专人专用,专人清洗和发放。所有工人工作服禁止带出厂外清洗。一般清洁区与洁净区工装必须分开清洗。 流程:衣帽-清水清洗-加洗衣粉在洗衣机中漂洗二次并脱水-100PPm的消毒水浸泡约10分钟-流动水中漂洗,至无“氯”味-晾干或烘干衣帽-折叠整体-将装有洁净服的塑料袋放入专用的周转箱内,标明“已清洗”-洗衣工按不同洁净区将洗涤好的洁净服送至更衣室灭菌备用。2.6.4 车间工作人员手部消毒程序: 清水洗手-洗手液洗手-烘干-75%的酒精喷洒消毒。2.7. 交叉污染控制2.7.1 加工作业区分为与清洁作业区与一般清洁作业区,并予以标识。2.7.2 不同清洁作业区的员工不得随便串岗,以免交叉污染;所有工器具不能交叉使用,加工工艺设计不能产生交叉污染。2.7.3 明确人流、物流、水流、气流方向2.7.4 人流-从搞清洁区到底清洁区2.7.5 物流-从不造成交叉污染,可用时间、空间分隔2.7.6 水流-从高清洁区到低清洁区2.7.7气流-进气控制、正压排气2.7.8 废水应直接流入废水池,专人管理,不定时疏通,防止污水污染食品。2.7.9 车间各种水管,使用完毕后不能拖于地面上,应离地放置。2.7.10. 原料、半成品、垃圾严格分开存放,防止原料及污染物与成品一起堆放,垃圾每班清理一次。3、生产过程管理3.1、生产管理3.1.1生产过程执行的质量文件由品管部负责编写,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有关产品质量文件的编写,要参照国家、部、省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国内外同行最高标准。已经批准执行的质量文件是产品质量检验的基本依据。3.1.2、生产厂长和各生产车间主管负责所有产品的生产组织、进度协调、质量监督工作。各小组主管是各工序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全小组的产品质量承担直接责任。生产厂长是整个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3.1.3、生产工序主要分为原料验收、前处理,清洗、消毒、切割和烘干工序。原料验收是指按工艺技术文件要求准备合格的、能正常生产的各种原材料,由供应部和车间收购管理负责。其他工序全部由生产车间负责。 3.1.4、生产人员的所有生产作业必须按品管部制定的生产作业指导书程序进行。要严格按照工艺技术文件的技术要求,抓好产品质量。出现质量问题要追究当时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要将生产质量计入个人和部门考核。 3.1.5、各车间主管根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按岗位和能力分配生产任务。生产人员在进行生产作业时,应认真填写相应的记录表。 3.1.6、各车间主管可以根据各生产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调整生产力量,各生产小组之间要加强沟通,保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3.1.7、生产人员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质量要求进行生产作业,上第一道工序完成时应及时自检,自检合格向质检员申请工序完成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流入下道工序。车间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排产,根据车间设备状况和人员,精心组织生产。生产质量工作分工不分家,各生产车间须完成车间日常生产任务,并保证质量。3.2、质量管理3.2.1、各车间应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和程序文件中关于“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工作。 3.2.2在工作前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员工如违反作业规定,不论是故意或失职使公司受损失,应由当事人如数赔偿(管理人员因管理粗心也受连带处罚)。3.2.3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产品生产工艺或操作方法。否则,造成工伤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由操作人员自行承担。3.2、4对关键过程按程序文件和相关的作业指导文件的规定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3.2、5认真执行“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专检),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3.2.6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3.2.7、严格划分“三品”(合格品、返工品、废品)隔离区,做到标识明显、数量准确、处理及时。 3.2.8、生产时如果遇到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等不符合规定,有权报告上级处理。如继续生产造成损失,后果将由车间各级负责人负责。3.2.9、在生产过程中合格品、不合格品、次品必须分清楚,必须做上明显标志,不能混放。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料,不得随意乱扔物料、工具,掉在地上的物料按照落地料处理办法进行处理,不得直接进入生产线。3.2.10、加强现场管理,随时保证场地整洁、设备完好。每班对烘箱底部清理一次,确保干净卫生,防止发生二次污染,生产后的边角废物及公共垃圾须清理到指定位置,倒放在指定的垃圾处理点。3.3、工艺管理3.3.1、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 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 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3.3、2严格贯彻执行标准、工艺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认真执行,按规定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3.3.3、对原材料、半成品、进入车间后要进行自检,符合标准或有让步接收手续方可投产,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3.3.4、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必须进行试验、鉴定、审批后纳入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方可用于生产。 3.3.5生产流程经确认后,任何人均不可随意更改,如在作业过程中发现有错误,应立即停止并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经同意并签字后更改。3.3、6员工领取物料必须通过车间主任开具领物单到仓库处开具出库单,不得私自拿取物料。包装车间完工后要将所有多余物料退回仓库,不得遗留在车间工作区内。生产过程中各车间负责人将车间区域内的物品、物料有条不紊的摆放,并做好标识,不得混放。4、设备管理4.1设备维护4.1.1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坚持“预防为主”和“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消除设备突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4.1.2每年的12月下旬由设备负责人制定出下一年的年度检修计划,公司负责人审批后进行存档。4.1.3、由生产厂长负责与其他相关部门提前沟通,以便各部门提前做好安排,保证设备检修的的顺利进行。4.1.4、检修实施前一天,由设备负责人将检修所需备件、工具准备就绪。4.1.5、检修完成后,每台设备的主修以及操作工要对该台设备做好跟踪,作好记录。4.1.6、检修过程维修人员要注意安全、文明检修严格执行维修现场管理规定。4.2、设备清洗换油规定4.2.1、对设备的加油部位,严格按其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加油、清洗或更换注油。4.2.2、 按设备要求,选用正确的润滑油(脂)品种,质量要符合相关要求。4.2.3、所选润滑油必须经过过滤方可加入润滑部位。禁止乱用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油(脂)。4.2.4、按设备标定的油位和数量,加足所选定的润滑油(脂)。4.2.5、对设备自动注油装置,要经常检查油位、油温、油压、注油量,发现不正常,应及时处理。4.3、维修现场工作4.3.1在维修工作之前,须同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及协调(时间、空间及其它等)。4.3.2、在做维修及保养之前,首先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包括电、汽和高压部分;如有必要应派专人看护,并且挂上维修及检修标志。4.3.3、生产中维修设备的有可能对产品造成污染的,必须对手和工具进行消毒,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一定要谨慎对待。4.3.4、维修、保养中应做到部件摆放有序,零件应放在固定容器内,工具摆放整齐,对操作台上的油污及时清理,在安装之前应对拆装的零部件清理干净并确认数量后方可装配,需要润滑的部分必须润滑、需要消毒的部分必须消毒。4.3.5、安装完毕后,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对零件、工具进行清点清洁,交付使用时对生产操作人员说明维修后设备情况及其注意事项,同时对所维修过的部位跟踪观察,确保无误后方可离开。4.4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4.4.1、设备管理程序 4.4.1.1部门负责人负责本区域内设备管理的各项工作,日常维护和修理计划由维修工和电工执行。 4.4.1.2.在每年的大修和生产期间维修工和电工由一分厂进行管理,其他各部门设备的维修、维护同一分厂协调进行处理,生产结束后维修工和电工由拣选包装进行管理4.4.1.3 班组长组织员工认真执行设备规程,做好清洁和一级保养工作,检查并做好记录。 4.4.4.4 督促班组员工合理使用生产设备,遵守操作规程,预防事故的发生,了解设备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设备组联系,及时维修 4.4.4.5 作好运行、保养、清洁交接班记录,认真如实填写各项记录。 4.4.2设备清洁保养 4.4.2.1设备管理员、车间主任、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全面熟悉设备的性能、结构,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设备保养规定,做到“三好”(用好、管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4.4.2.2日常保养:每天开机前,操作人员检查设备清洁情况、是否达到清洁要求,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 4.4.2.3开机时调试设备运转正常后才能投料生产,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及时维修,严禁带故障操作。 4.4.2.4每日生产结束后操作人员要对设备进行清洁(要做到无产品遗留 物、无油污、设备见本色)、润滑、紧固易松螺丝,检查零件完整情况等工作并登记设备使用情况和清洁保养情况。 4.5设备故障的管理4.5.1、设备故障是指设备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疲劳、磨损、振动等原因造成的非正常停机。 4.5.2、 设备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故障,及时报告修理人员排除故障,设备不得带病运行。 4.5.3 、维修人员在维修设备过程中应遵守设备检修规程。设备修理完毕,恢复正常运转后,填写设备检修保养记录表后方可离开。 4.5.4、设备维修人员员应做好设备保养、维修与检查的原始记录收集、整理工作, 做好设备故障分析,找出各类设备故障特点、故障部件、换件原因等。 4.5.5设备维修人员要对设备经常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要对设备经常出现故障的部位进行改进,减少设备因故障停转时间,保证车间生产的正常进行。 5、产品防护5.1、生产车间负责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料、半成品、辅料及包材的防护工作。5.2、原辅料包装材料防护5.2.1、运输辅料、包装材料所用的工具和车辆必须清洁,辅垫物、遮盖物应干净卫生。5.2.2、辅料、包装材料暂存时应分类放置,一般应存放在托盘或架子上。5.2.3、领取的辅料、包装材料每日填写领用使用记录表。5.3、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防护5.3.1、原料存放场地干净、卫生、遮阴,堆垛不易过高,堆垛之间留有通风道。5.3.2、半成品、次品分开放置,防止物料之间的交叉污染。5.3.3、 及时对设备、容器、工具进行清洗、消毒,防止机油、残留的清洁剂、消毒剂等对食品的污染。5.3.4、搞好车间环境卫生,采取防尘、防鼠、防虫等措施,对生产设施及时进行维护保养,防止灰尘、脏水、屋顶上的脱落物、水珠及蚊蝇、虫鼠等对物料的污染。5.3.5、产品转运过程中所用的容器、工具和车辆必须清洁,辅垫物、遮盖物应干净卫生,不能将食品与其他物品同车运输。5.4、干燥半成品防护5.4.1、生产的干燥半成品定量分级(一级、二级、落地料)装袋,装量误差范围1%5.4.2、每班生产的产品下班前及时入库,入库前发生鼠害、虫害由生产单位自行负责。5.4.3、干燥半成品如需暂存时必须放置塑料托盘离地离墙进行防护。5.4.4成品转运过程中所用的容器、工具和车辆必须清洁,辅垫物、遮盖物应干净卫生。5.4.5成品贮存时应分类放置,一般应存放在托盘上;不得与有害、有毒、有异味或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的物品同库贮存。 EN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