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导学案第三讲《变异、育种与进化》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946346 上传时间:2021-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导学案第三讲《变异、育种与进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导学案第三讲《变异、育种与进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导学案第三讲《变异、育种与进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编号:8 班级: 姓名: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人教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导学案第三讲变异、育种与进化【考点及要求】考试内容要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II(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II(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II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II(6)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7)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与探究能力【核心知识梳理】一、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戊丁丙练习一、(1)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甲图中的变异属于_,乙图中的变异属于_(2)如果丁图中和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则和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_(3)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变异是:_(4)丙所示的变异类型是_。发生的时期为_。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若丙图发生在有丝分裂中,则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5)戊所示的变异为突变,甲所示的不是。( )(6)偶然获得了戊所示个体,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稳定的纯合子,。( )二、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例一、(07山东)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队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_ ,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2)、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_ 类。(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_ 组,原因是 _ 。(4)通过矮杆抗病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_。获得的矮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_ 。(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思考】现有基因型为BBEE和bbee的两性花植物,试用用最简捷的方法培养基因型为BBee的植物,写出遗传图解(可不写表现型)。若将题中的植物改为动物,写出遗传图解。练习二、1.(2009上海)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 A诱变育种 B细胞融合 C花粉离体培养D转基因 2.(2008广东)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诱变育种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3.西瓜(染色体数目2N=22)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其中红瓤(A)对黄瓤(a)为显性,大子(B)对小子(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有红瓤大子和黄瓤大子两个品种,请回答: (1)利用上述两个品种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并且比例为31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2)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依据的育种原理是 。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其作用机理是抑制 。判断分析三倍体无子西瓜的无子性状是否可遗传? 。(3)判断分析在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过程中所获得的四倍体西瓜和原来的二倍体西瓜是否为同一物种?。(4)用32P标记西瓜体细胞的DNA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和未标记的染色体数之比为 。(5)对稳定遗传的红瓤大子西瓜的种子进行射线处理,萌发后出现了小子植株,则其原因是 。(6)请利用现有品种设计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纯种七瓤小子西瓜的育种方案?4.(09广东改编)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_。 (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 ;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 。说明该变异具有_特点。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 ,获得纯合 ,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_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 杂交,如果 ,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 _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主要内容(完成填空)包含层次 现 代 生 物 进 化 理 论理论核心提供进化原材料决定进化方向进化实质导致共同进化结果 进化基本单位全部基因物种形成 练习三、1.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2、“太空花”的培育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 )3、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 )4、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 )2、基因频率例二、1.(10全国)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 B、1:2 C、2:1 D、3:12.(09上海)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B48%C52%D57%练习四、1.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2.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都会改变基因频率。 (1)在自然状态下,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有 。 (2)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S)对灰色(s)为显性。187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生活的桦尺蠖种群中SS基因型频率为10%,Ss为20%,ss为70%,此时黑色(S)的基因频率是 。工业革命后,这种桦尺蠖种群中黑色(S)的基因频率会 ,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 所致。3)用人工选择的方法也能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用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从子二代中选出灰身雌雄个体,使其自由交配(实验在理想条件下进行),得到子三代。将子三代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填入下表。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BBBbBbBB子一代010005050子三代-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