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620212 上传时间:2021-09-03 格式:DOC 页数:158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 泥 机 械 设 备 安 装 工 程施 工 及 验 收 规 范JCJ 03901990 武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CJ 0390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建设总公司批准部门: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施行日期:1991年1月1日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武汉关于发布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90)建材综计发540号根据我局(88)建材投字第310号文的通知,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建设总公司同有关单位修订的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经我局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定稿,现批准为建筑材料行业标准。编号为JCJ0390。自199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规762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程同时废止。本规范的执行由我局综合计划司管理。本规范由我局负责出版发行。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1990年10月29日修订说明310号文通知,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建设总公司组成编制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88)建材投字组,对原建规762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程进行修订而成。在修订过程中,总结了原规程执行近30年来施工的经验和教训,并考虑了近年来新型机械装备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试验及验算,并征求了各有关方面的意见,经过反复修改,最后由国家建材局综合计划司主持审查定稿,修订后定名为水泥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本规范共分十二章和五个附录。主要修订的内容有:增加了预热器、增湿塔、立式辊磨机、高效斗式提升机、油隔离泵、BS780型电除尘器、堆取料机及计量设备等;修改了机械立窑、勺式给料机和量料桶、淘泥机、搅拌机等;修改了部分工程质量标准,并删除了原规程中过时的规定。随着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望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将需要修改或补充的意见寄给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建设总公司,以便今后补充修订时参考。目录第一章 总则(1)第一节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及一般规定(1)第二节 设备验收与调和搬运(2)第三节 基础验收与划线(4)第四节 设备定位与地脚螺栓孔灌浆(7)第五节 设备机件的拆卸、清洗与联接件装配(11)第六节 工程验收(21)第二章 烧成及烘干设备(23)第一节 回转窑安装(23)第二节 窑体焊接手工直流弧焊法(31)第三节 烘干机及单筒冷却机安装(33)第四节 往复推动篦式冷却机安装(35)第五节 预热器安装(36)第六节 增湿塔安装(39)第七节 预加水成球机安装(40)第八节 盘式成球杨安装(41) 第九节 勺式喂料机和量浆桶安装(42)第十节 三次风管安装(42)第十一节 喷煤管安装(43)第十二节 机械立窑安装(44)第三章 磨机及大型减速器(45)第一节 球磨机安装(45)第二节 立式辊磨机安装(50) 大型减速器安装(53)第四章 破碎设备(57)第一节 锤式破碎机安装(57) 反击式破碎机安装(58) 颚式破碎机安装(58) 大型颚式破碎机安装(60) 圆锥式破碎机安装(61) 辊式破碎机安装(64) 辊压机安装(65)第五章 搅拌设备(67)第一节 淘泥机安装(67)第二节 搅拌机安装(67)第六章 输送设备(69)第一节 堆取料机安装(69)第二节 斗式提升机安装(80)第三节 水平与倾斜斗式输送机安装(83)第四节 螺旋输送机安装(84)第五节 固定式胶带输送机安装(85)第六节 摇摆式输送机安装(92)第七节 振动输送机安装(93) 链式输送机安装(93)第九节 板式输送机安装(93)第十节 篦式输送机安装(94)第十一节 埋刮板机安装(94)第七章 风动及流体输送设备(96)第一节 空气压缩机安装(96) 气力输送机安装(97)第三节 料浆泵安装(98)第四节 油隔离泵安装(99)第五节 M型FK螺旋泵安装(99)第六节 风机安装(100)第七节 电磁振动给料机安装(102)第八节 圆盘给料机安装(102)第八章 选粉、收尘及包装设备(103)第一节 旋风收尘器安装(103)第二节 袋收尘器安装(103)第三节 卧式电除尘器安装(105)第四节 立式电除尘器安装(111)第五节 选粉机、粗细粉分离器安装(114)第六节 空气分离器安装(117)第七节 流态化回转包培装机、摞包机安装(117)第八节 回转筛安装(119)第九章 计量设备(120)第一节 电子皮带秤安装(120)第二节 轨道衡安装(121)第三节 地中衡安装(123)第十章 起重及其它设备(124)第一节 电动桥式起重机安装(124)第二节 链斗卸车机安装(125)第三节 装卸桥安装(126)第四节 电动葫芦安装(127)第五节 轫道安装(128)第六节 振动筛安装(128)第十一章 设备试运转(130)第一节 试运转规范(130)第二节 一般设备试运转(133)第三节 回转窑、单筒冷却机、烘干机试运转(134)第四节 磨机试运转(137)第五节 电收尘器调试(138)第六节 空气压缩机试运转(139)第七节 颚式破碎机试运转(141)第八节 锤式破碎机试运转(141)第九节 油隔离泥浆泵试运转(142)第十节 往复推动篦式冷却机试运转(144)第十一节 增湿塔调试(145)第十二节 振动筛试运转(145)第十三节 包装机试运转(146)第十二章 设备润滑及用油(147)第一节 一般规定(147)第二节 水泥机械常用的润滑油(148)第三节 水泥机械常用的润滑脂(151)附录一 斜垫铁和平垫铁的规格(153)附录二 水泥砂墩垫铁的制作方法(154)附录三 联轴器同轴度的测量和计算(156)附录四 设备振动控制参考数据(158)附录五 本规范要求严格程度用说明(160)附加说明(1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及一般规定第111条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一、本规范规定了水泥厂的机械设备及计量设备的安装要求及试运转规定。二、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型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第112条 一般规定一、水泥厂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应按本规范执行。二、本规范未包括的、或有特殊要求的机械设备,其安装施工及验收按国家现行的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或按随机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三、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如发现设计有不合理和不符合实际之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经研究决定后,才能按修改后的设计施工,安装单位不得自行修改设计。四、设备安装工程所采用的机械调和、大型零部件及重要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和产品标准,并具有出厂合格证。如无出厂合格证或对质量有怀疑时,应进行检验或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五、在施工中,除应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并应遵守国家颁布的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和防火等有关规定。六、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前,对临时建筑、运输道路、水源、电源、施工场地、安全措施、主要机具、材料和劳动力等应有充分准备,并作合理安排,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七、设备安装工序中,如有恒温、防震、防尘、防潮、防冻等要求时,在安装地点应具备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进行该工序的施工。八、利用建筑物作吊装搬运设备的承力点时,必须符合结构允许的负荷量。九、设备安装施工中,一般设备安装和主要设备安装中的一般工序,应认真进行自检,并做好自检记录。对主要设备的主要工序,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有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参加的会检,并作好双方确认后的会检记录。各工序的检查记录应完整、准确、并作为竣工、验收的资料。十、隐蔽工程必须在工程隐蔽前检查合格,作出记录后方能隐蔽,主要隐蔽工程须经会检合格后方能隐蔽。十一、机械设备的空载试运转,应由安装单位负责进行,建设单位参加;荷载试运转,应由建设单位负责,安装单位参加。试运转所需的动力、油料和设备、电气的零部件等应由建设单位提供。十二、应严格按技术文件和图纸上的安装要求安装,如有问题应会同各方协商解决,并作好记录和签字手续。十三、安装前会检的设备,由建设单位与安装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十四、如有特别要求,用户和安装施工单位可通过协商作补充规定。第二节 设备验收与设备搬运第121条 设备验收一、为了保证设备安装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建设单位和安装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设备验收制度,以便能事先发现问题,予以处理。二、设备出库验收,分外观检查与开箱检查:1裸装设备的外观检查,安装单位按照所需出库的设备明细表或设备装箱单,会同建设单位认真查对设备编号、规格、数量及设备外观有无缺陷等,并与建设单位办理出库手续和填写设备检查记录。2设备的开箱检查在安装工地进行。箱装设备出库后,安装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根据设备的安装图和生产厂家提供的装箱清单等,仔细清点和检查设备零、部件的数量和质量,并认真填写“设备开箱检查记录”,双方确认。安装单位不得自行开箱。三、随机所带的技术文件(如产品说明书、出厂检查试验记录、装箱单等)及产品合格证,建设单位应及时提供给安装单位(原件或复制件),以作为安装单位安装的技术参考和交工资料,建设单位应保留原件。四、随机带来的专用工具及多供应的易损、易丢件,在验收时应作记录,并先交安装单位使用。安装完毕后,专用工具及多余的零部件,安装单位应退还建设单位并办理移交手续。五、设备验收时,如发现设备数量和质量有问题,除作好设备检查记录外,建设单位应负责解决。六、验收时,难以检查的设备内部零部件,在安装清洗、装配过程中,如发现有缺件或质量等问题,应由建设单位负责解决,也可委托安装单位处理。七、设备经验收出库后,应由安装单位负责保管。凡因工地保管不善或因安装过程中操作不良,所造成的设备锈蚀、变形、损坏、缺件等,应由安装单位负责,其处理办法,须经建设单位同意。八、易丢、易损件(如压力表、温度计、油杯、紫铜管等)宜在设备试运转前安装,出库后应妥善保管,且安装部位的孔洞应及时暂予密封,不得进入灰尘和杂物。九、开箱出库后对机加工零件,精密附件等备件上有防护物的,不宜过早拆除,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防护,以免备件受损。第122条 设备的起重和搬运一、在施工前,所有起重搬运机具、钢丝绳和滑轮等,必须经过检验和验算,证明确实可靠后才能使用。二、在利用各种起重搬运机具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操作起重机械,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施工安全规定。2所有起重机具,不得超负荷使用。三、设备搬运、吊装时必须注意下列事项:1必须确定专人指挥,重大设备起重搬运时,应由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起重人员指挥。2搬运设备时,应预先摸清装卸的场地情况、搬运的道路情况、设备的安装位置、方向及设备搬运的先后次序,以免造成返工。3起吊设备时,必须按设备出厂标志的吊装位置起吊,无明显标志时,应事先找好重心,确定受力部位。4吊装绳索不能与设备的加工面或棱角处直接接触,必须垫以木板、胶皮等物,以防损坏加工面和切断吊装绳索。5起吊的设备重量接近吊装机械许用吊装能力时,起吊前必须试吊,认真检查吊物和机械有无异常变化,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起吊。6用两根以上的钢丝绳起重时,每根钢丝绳受力应均匀,并与垂线所成的夹角不得大于30。7起重机在输电线路附近吊装时,机械及设备等与输电线路最近的距离应符合表1.2.2的规定。机械及设备与输电线路的距离 表1.2.2输电线路电压(kV)0.431035110220最近距离(m)1.52468采用二台起重机抬吊设备时,起重机的允许荷载一般应按额定荷载降低20使用。第三节 基础验收与划线第1.3.1条 基础验收一、备安装前,必须对照土建图、安装图和设备实际尺寸对设备基础进行验收,以便确认设备基础有无问题,使基础问题提前得以处理,保证安装的质量和进度。二、备基础验收工作的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检查土建单位提供的中心线、标高点是否正确。 对照设备和工艺图检查基础的外形尺寸、基础标高尺寸、基础孔的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尺寸等。三、提交安装设备的基础,必须达到下列要求:1为了两次灌浆结合紧密,基础表面必须凿毛。2所有遗留的模板和露出混凝土外的钢筋等,必须清除,并将设备安装场地及地脚孔内碎料、脏物及积水等全部清除干净。3基础周围必须填平、夯实。四、设备基础各部分的偏差应符合表1.3.1的要求。设备基础各部分的偏差(mm) 表1.3.1项 目 名 称偏 差基 础外 形 尺 寸30基 础 坐 标 位 置(纵、横中心线)20基 础 上 平 面 标 高0-20中 心 线 间 的 距 离1基 准 点 标 高 对车 间 零 点 标 高3地脚孔相 互 中 心 位 置10深 度+200垂直度5/1000预埋地脚螺栓顶端标高+100中心距2预埋钢板标 高+100中心位置5水平度1/1000平行度10/1000五、基础验收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验收应由建设单位召集土建单位和安装单位共同进行。2土建单位应提供包括表1.3.1内容的技术资料及混凝土标号。.六、重大设备基础,土建单位应向安装单位和建设单位提供沉降观察点。第132条 基础划线一、除窑、磨等设备基础划线另有规定外,一般设备基础划线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测定基础纵横中心线:(1)、单机设备应根据建筑结构的主要柱基中心线,按设计图纸坐标位置,用钢盘尺或经纬仪测量出设备基础中心线,并将纵横中心线固定在中心标板上或用墨线划在基础上.(2)、与其它设备有关联的设备,应根据已安装好的其它设备纵横中心线来确定该设备的中心线位置,并参考设计图纸的坐标位置尺寸.(3)、如设备的基础为多组基础组成,首先应确定两端基础中心位置,再根据两端中心位置来确定中间各基础的中心线,使纵向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横向中心线测量的钢盘尺应用弹簧秤张紧,张紧拉力应为58N/m(4)同一基础,同一组设备,其附属设备的中心线应根据主机的中心线来确定。2测量标高:(1)、根据车间内基准线,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用水准仪测量出基础标高。(2)、附属设备的标高应根据主机的标高来确定,与其它设备有关联的设备的标高,应根据已安装好的其它设备的标高来确定。二、基础划线的质量要求:1基础上同一中心线各中心标板上的中心点偏差不应大于0.5mm。2基础中心线与设计规定的位置,与其它设备无关联的设备偏差不应大于10mm;与其它设备有关联的设备偏差不应大于2mm。3基础划线时,墨线宽度不得大于1.5mm。4多组基础时,各基础的中心间距偏差不应大于2mm,横向中心线应相互平行,偏差不应大于0.5mm。5数组同样设备的中心间距偏差不应大于5mm。6基础上基准线的标高与永久性标高偏差不应大于3mm。第四节 设备定位与地脚螺栓孔灌浆第141条 垫铁的放置一、设备底座就位前,应根据底座的形状、尺寸、地郐螺栓直径及设备的重量等来确定垫铁的尺寸、组数和堆放位置。二、垫铁的面积可按公式(1.4.1)计算: A=C100(Q1+Q2)R (141) 式中 A垫铁面积(mm2) C安全系数,一般采用1.53; Q1由于设备等的重量加在该垫铁组上的负荷(N);Q2由于地脚螺栓拧紧(可采用地脚螺栓的许可抗拉强度)后,所分布在该垫铁组上的压力(N);R基础或地坪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采用混凝土设计标号,N/cm2)。三、在设备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垫铁规格按附录一选择。四、承受重载荷的设备,垫铁应放置在每个地脚螺栓的两侧各一组,承受轻载荷的设备,如风机、输送机、喂料机等,可在每个地脚螺栓旁放置一组垫铁,且垫铁应尽量靠近地脚螺栓。相邻两组垫铁间的距离,一般为500100mm。五、为保证设备安装质量,应尽量采用砂墩垫铁。砂墩垫铁的制作必须按附录二进行。六、若未能采用砂墩垫铁,垫铁放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放置垫铁处应铲平研磨,垫铁与混凝土接触应均匀、密实。2垫铁上表面水平度为0。2mm/m。3垫铁总高度不应小于30mm。4每组垫铁不应超过四块,最厚的应放在下面,最薄的放在中间,找正完毕应点焊牢固。5机座底下的斜垫铁露出机座外的长度应在1030mm。七、垫铁与垫铁之间,垫铁与底座之间应紧密贴合,接触面积不得少于接触面的70,不得有松动现象。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孔。八、设备在二次灌浆前,全部垫铁应点焊牢固(铸铁垫铁不用点焊)。第142条 设备就位与地脚螺栓安装一、设备就位前应先把地脚螺栓放入地脚孔内。二、地脚螺栓放入前作好以下准备工作:1应清除地脚孔内杂物、油污和积水。2地脚螺栓应除漆和除油。三、设备就位前必须将设备底座底面的油污、泥土等杂物清洗干净,被设备覆盖的基础面应凿成毛面。四、整体设备可以一次就位,解体设备先进行底座及主机的就位,然后进行传动和附件的就位,设备就位时,要认真对照图纸,注意设备方向,并应做到设备起落稳妥,防止震动和磕碰。五、地脚螺栓安装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地脚螺栓的垂直度为10mm/m。2地脚螺栓离孔避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3地脚螺栓底端不应碰孔底。4螺母与垫圈间和垫圈与设备间的接触均应紧密良好。5拧紧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23扣螺纹。第143条 设备的初步定位一、测量设备中心线、标高和水平的工具,必须经计量部门确认合格后方能使用。二、设备的纵横中心线与基础的纵横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0.5mm。三、设备基础若为多组基础时,测量横向跨距的钢盘尺应用弹簧秤张紧,张紧的拉力为58N/m,设备的两横向中心线应平行,偏差不应大于0.5mm。四、设备标高的测量应在设备的轴或加工面上或其它能够准确确定设备标高的基准面、线或点上进行。五、设备的实际安装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1与其它设备无关联的设备偏差为2与其它设备有关联的设备偏差为1mm。3多台同类规格设备安装时,相互标高偏差为5mm。六、设备的水平测点应选择如下部位:1设备加工精度较高的面;2机体的接触面、滑动面和主要工作面;3加工轴的表面、轴承外套和轴承瓦口等;4非标设备应为水平或垂直的主要轮廓面。七、测定中心线、标高和水平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测量部位和测量工具应清洗干净,使其接触良好。2应选择适宜气温,最好在1525气温下测量,以避免温差过大所造成的测量偏差。3在滚动轴承外套上测量时,轴承外套与瓦座之间应接触良好;在传动轴轴颈上测量时,应将轴转动几个位置,各测几次水平。4测定面如为倾斜面时,应加同样斜度的斜度规进行测量。八、分部安装的大型设备,应分部测量设备部件的标高和水平。九、设备安装精度的偏差,不同设备、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要求,应按照各类设备的具体要求进行,但一般宜偏向下列方面:1能补偿受力或温度变化后所引起的偏差;2能补偿使用过程中磨损所引起的偏差;3不增加功率消耗;4使运转平稳;5使机件在负荷作用下受力较小;6使有关的机件更好地连接配合;7有利于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第144条 地脚螺栓孔灌浆及其养护一、灌浆前,应将地脚螺栓孔用水淋湿,对设备进行初找正,并对地脚螺栓的安装质量进行确认,然后方能进行地脚螺栓孔灌浆。二、灌浆一般宜用细碎石混凝土(碎石直径宜为10mm左右),其标号应比基础的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灌浆时,应捣固密实,并不应使地脚螺栓歪斜,以免影响设备的安装精度。三、每个地脚孔的灌浆量应按图纸要求,图纸无要求时灌浆量应低于基础面3050mm,以便加水养护。四、灌浆后须每天加水养护,直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75以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五、冬季灌浆和养护需采取保暖措施。第145条 设备的定位一、设备定位必须在地脚螺栓灌浆后,且浇灌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的75%以后,方可进行。二、拧紧地脚螺栓时,应使每个地脚螺栓均匀受力。三、调整设备水平时,必须使用垫铁来调整,不得用拧紧或放松地脚螺栓的办法来调整。四、设备定位的技术要求,同第1.4.3条。五、认真做好设备安装最后确认的安装找正记录,主要设备的主要工序找正需经甲乙双方会检记录。第五节 设备机件的拆卸、清洗与联接件装配第151条 设备机件的拆卸与清洁一、进行拆卸、清洗的工作地点必须清洁,禁止在灰尘多、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的地点进行,如在露天进行,必须采取防尘、防潮、防雨措施。二、卸前必须熟悉图纸,拆卸时应对照图纸按步骤进行,并在相互配合的机件上作好明显标记。三、形状相同而数量较多的零部件拆卸时,应绘制示意图,并按图上的编号作好明显标记,以免发生混乱。四、拆卸下来的零部件必须妥善保管,不得受潮、损伤和丢失。五、清洗零部件一般采用煤油,清洗后不易擦拭的零部件(如滚动轴承等),可用汽油清洗,使清洗剂迅速挥发,清洗时必须注意防火。六、设备加工面和结合面上的防锈漆,应先采用除漆剂进行除漆,然后再用煤油(或汽油)清洗干净,不应采用砂布或刮削工具处理。七、减速器、齿轮箱等密封机械清洗后,应擦拭干净,其机壳内壁若有油漆剥落时,须查明原因处理后,再补刷油漆。八、润滑油管路清洗,一般在装好后进行,清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用压缩空气清除管内的尘土及杂物。 在回油口安装过滤网,把轴承断开并用临时管路把全部安装管道连成回路。 利用本体油泵或临时(如滤油机等),对管路反复进行冲洗。4反复检查,清洗各法兰口过滤网,直至油内无杂质为止。5拆除临时管道将油管装入正式安装位置,在入轴承法兰处加过滤网。严格清洗清洁后拆除过滤网。九、液压系统的管路清洗,一般在安装过程中进行,清洗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把管路用活接头分成若干段,并用压缩空气清除管内的尘土及杂物。2用浓度6%的硫酸或10%的盐酸对管路进行清洗,直至管内壁露出金属光泽后,倒出硫酸(或盐酸)。3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再用含有苛性钠4g/1或亚硝酸钠2g/1的水溶液进行中和,防止腐蚀。中和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擦干后,涂上液压油。4各段均用此方法清洗干净后,应尽快连接安装在设备上,以免灰尘及杂物进入。第152条 螺栓联接、键、定位销装配一、螺栓联接件装配时,螺栓、螺母与联接件接触应紧密,螺栓露出螺母23扣螺纹,不锈钢螺栓联接的螺纹部分,应涂润滑剂。二、固定部件用螺栓联接时,各螺栓应均匀地按对称顺序拧紧,以免部件产生扭曲或变形。三、露天设备部件用螺栓联接时,螺栓应先涂油,并尽量使螺栓由上往下穿,以免雨水进入后螺栓锈蚀。四、设备部件之间需加石棉绳时,石棉绳应放在螺栓的内侧,以防物料泄漏。五、拧紧不同螺栓,应使用不同的扳手,用力应适当,重要部位的螺栓联接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力矩扳手。六、键在装配前,应认真核对装配尺寸和键的实际尺寸,平键或半圆键与键槽的配合,应符合GB1095GB1099的规定。楔键与轮毂键槽的斜面、每对切向键的两斜面,均应相吻合,且打入深度应适当。七、各种定位销与销孔间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65%,销装入孔的深度应符合规定,并能顺利取出,销时入孔后,需重新调整联接件时,不应使定位销受剪力。第153条 联轴器装配一、凸缘联轴器的装配,两个半联轴器端面间(包括半圆配合圈)应紧密接触,两轴的径向位移不应大于0.03mm。二、十字滑块联轴器和挠性爪型联轴器的装配,其同轴度应符合表1.5.31的规定,端面间隙应符合表1.5.32的规定. 联轴器的同轴度(mm) 表1.5.31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D)两轴的同轴度径向位移倾斜3000.10.8/10003006000.21.2/1000 联轴器的端面间隙(mm) 表1.5.32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D)端面间隙十字滑块联轴器挠性爪型联轴器1900.50.820.219011.520.2三、蛇形弹簧联轴器的装配,其同轴度和端面间隙应符合表1.5.33的规定.四、齿轮联轴器的装配,两轴的同轴度和外齿轴套端面处的间隙,应符合表1.5.34的规定。联轴器的同轴度和端面间隙(mm) 表1.5.33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D)两轴同轴度端面间隙径向位移倾斜D2000.11.0/10001.01.5200D4000.21.52.0400D7000.31.5/10002.02.5700D13500.52.53.0135025001.03.54.0联轴器的同轴度及外齿轴套端面间隙(mm) 表1.5.34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D)两轴同轴度外齿轴套端面间隙径向位移倾斜170D2200.300.5/10002.55.0220D2900.45290D4900.651.0/10005.07.5490D6800.901.5/1000680D9001.207.510.0900D12501.502.0/100010.015.0D125015.020.0五、弹性圆柱销联轴器的装配,两轴的同轴度应符合表1。5。35的规定,两个半联轴器端面间隙,应符合表1。5。36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实测的轴向窜动。联轴器的同轴度(mm) 表1。5。35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D)两轴同轴度径向位移倾斜1052600.050.2/10002905000.10联轴器的端面间隙(mm) 表1。5。36轴孔直径标 准 型轻 型型号外形最大直径间隙型号外形最大直径间隙2528B112015Q1105143038B2140Q21203545B317026Q3145144055B4190Q4170154565B5220Q52005075B626028Q6240267095B7330210Q729080120B8410212Q835028100150B9500215Q9440210六、尼龙柱销联轴器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1.两个半联轴器连接后,端面得的间隙应符合表1.5.37的规定,且不应小于实测的轴向窜动。2两轴的同轴度应符合表1.5.35的规定。联轴器的端面间隙(mm) 表1.5.37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端面间隙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端面间隙9015023670691702202.54770710275320358508123404904788091456061058七、圆片摩擦离合器装配后,摩擦片应能灵活地沿花键轴移动。在接合的位置上,不应有打滑现象,在脱开位置时,不应有阻滞现象。八、闸瓦制动器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1闸瓦松开时,摩擦片应与制动轮平行,其平行度为制动轮宽度的1/1000。2制动时,两闸瓦应同时均匀地压紧在制动轮上。其摩擦片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75%。3制动器的动作应平稳可靠。九、联轴器同轴度的测量方法,可参照附录三进行。第154滑动轴承的装配一、轴承和轴瓦在装配前应进行下列检查:1巴氏合金瓦应无变形、脱壳、裂纹、气孔、砂眼及损伤等缺陷,瓦与轴的接触应符合设计要求。2铜瓦应无变形、砂眼、气孔,加工面应光洁,瓦与轴配合及接触应符合设计要求,3球面瓦应无砂眼、气孔、加工面应光洁。球面与瓦凹面接触符合设计要求。4有水冷却套的轴承,应做不低于0.4Mpa的水压试验。二、球面瓦与轴承座的凹面、瓦与轴颈的配合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刮研,如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球面瓦与轴承座凹面,受力部位应紧密贴合,贴合角度应在6075,接触点不应少于12点/2.52.5cm2,球面在凹面内应活动自如,不得有任何卡边、阻滞现象。2轴瓦与轴颈接触圆周的角度为6075,接触点为12点/11cm2。3轴瓦与轴颈间的间隙:侧间隙(每侧)为0.0010.0015D(D为轴的直径)/。顶间隙为0.00150.002D.4.检查瓦的接触斑点应用着色法检查。检查瓦的顶间隙应用压铅法测量。检查瓦的侧间隙,应用塞尺沿瓦与轴接触的圆弧插入测量。三、轴瓦端面与轴肩的轴向间隙量,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扒力轴承的轴向,两侧间隙量的总和不应大于0。2mm。2轴承的两端间隙量,按轴长的热胀量而定,安装时应根据分式(1。5。4)计算出最冷缩量,和最热态时的热胀量,以满足轴承热胀冷缩时均与轴肩有一定间隙。l=ElC1-C2 (1。5。4)式中 L-最冷态时的冷缩量或最热态时的热胀量(mm);E-轴的线胀系数(钢:E=1.210mm/mm);L-安装时轴的长度(两端轴肩中心距的距离,mm);C1-安装时的温度();C2-最冷态或最热态时的温度();四、轴瓦合缝处放置垫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调整项间隙增减垫片时,两边垫片的总厚度应相等。 垫片不得与轴接触,但离轴瓦内径边缘一般不宜大于1mm。 薄壁轴瓦的垫片应伸入轴盖与轴承座的合缝处。 轴瓦合缝处所垫的垫片,应采用薄的紫铜片、油浸纸等制作,不应采用铁片制作。五、轴承两端应密封严密,运转时不得有漏油现象。六、轴承内的油孔、油腔和油槽,应完好、畅通、清洁、光滑无毛刺,轴承两端的油封槽不应与其它部位穿通。七、含油轴套装入轴承时,轴套端部应均匀受力,并不得直接敲打轴套。轴套与轴颈间的间隙,一般应为直径的0.00070.002。八、尼龙轴承与轴颈间的间隙,一般应为轴颈直径的0.0050.006。装配时应涂以较多的润滑脂。第1.5.5条 滚动轴承的装配 装配滚动轴承前,应认真检查轴承外径与轴承座、轴承盖的配合尺寸,并应对轴承及轴承座、轴承盖进行清洗。 滚动轴承装在对开式轴承座上时,轴承盖和轴承底座的接合面应无间隙。外圈与轴承座两侧间应留出适当间隙,防止卡紧。 装配滚动轴承应符合下列要求: 用热油加热轴承时,油温不应大于100。 轴承应与轴肩或轴承座挡肩靠紧,轴承盖和垫圈必须平整,并庆均匀地紧贴在轴承端面上。如设备技术文件规定有间隙,应按规定留出。 向心推力轴承,推力轴承装在轴颈上和轴承座同内后,应按轴承标准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调整轴向游隙。 单列向心球轴承、向心推力圆锥滚子轴承、向心推力球轴承装在轴颈上和轴承座内后的轴向预紧程度(轴向预过盈量),应按轴承标准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推力轴承的紧圈与活圈不得装反,紧圈装在靠转动零件的平面上,活圈装在靠静止零件的平面上。第156条 传动皮带、链条和齿轮装配 皮带的接头用胶合方法连接时,两端头应削成方向相反,角度小于45的斜面。橡胶皮带的接头用胶接方法连接时,其胶接工艺和方法按本规范第6.5.9条执行。 每对皮带轮或链轮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两轮的轮宽中央平面应在同一平面上(指两轴系平行者),其偏移量:三角皮带轮或链轮不应大于1mm; 两轴的平行度为0.5mm。 链条装在链轮上后,从动边的经弛垂程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链条与水平线夹角大于是45时,弛垂程度应为两链轮中心距离的11.5%。 链条与水平线夹角不大于45时,弛垂程度应为两链轮中心距离的2%。 传动齿轮的啮合间隙,应符合齿轮标准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可用压铅法检查。 用着色法检查传动齿轮的啮合接触情况,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进行: 将颜色涂在小齿轮(或蜗杆)上,慢转小齿轮驱动大齿轮,使大齿轮转动34转。圆柱齿轮和蜗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啮合面的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啮合面的中部并接近小端。接触长度百分值应按公式(1.5.6-1);计算。 齿长方向工作齿长百分值=a/B*100% (1。5。6-1)式中a-齿面接触的实际长度(减去中间断开长度); B-工作齿长。 接触高度百分值应按公式(1.5.6-2)计算。齿高方向工作齿高百分值=Hp/Hg*100% (1。5。6-2)式中Hp-齿面接触的平均高度(对圆柱齿轮和蜗轮)或齿长上接触痕迹中部的高度(对圆锥齿轮);Hg-齿的工作高度(对圆柱齿轮或蜗轮)或相应于h处的有效齿高(对圆齿轮)。 可逆传动的齿轮两面均应检查。 齿面啮合接触的百分值应符合GB10095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GB10089圆柱蜗杆、蜗轮精度、GB11365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密封件装配一、装配O形密封圈应正确选择预压量:橡胶密封圈用于固定密封和法兰密封时,预压量为橡胶圆条直径的确25%。用于运动密封时,预压量为橡胶圆条直径的15%。二、装配成套的V形密封圈预压量应适当。如需搭接,应切成对45剖口,相邻两圈的接口应错开90以上。三、装配V形、Y型、U形密封圈,其唇边应对着被密封介质的压力方向。四、压装盘根应符合下列要求:1 压装油浸石棉盘根,第一圈和最后一圈宜压装干石棉盘根,防止油渗出。2 压装铝箔或铅箔包石棉盘根,应在盘根内缘涂一层用润滑油脂调和的鳞片石墨粉。3 盘根圈的接口宜切成小于45的剖口,相邻两圈的接口应有尽有错开90以上。4 盘根不应压得过紧。五、装配环形间隙密封、曲折(迷宫式)密封,应符合下列要求:1 环形间隙和曲折缝隙内应填满润滑脂(气候除外)。2 缝隙应均匀。 润滑、液压系统的管路装配 装配润滑、液压系统的管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管子排列整齐、美观。 并列或交叉的压力管路,其管壁之间应有适当的间距,防止振动干扰。 弯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3倍管子外径,椭圆度不应大于原管径的确良10%。 管接头螺纹部分的密封填料,可用密封胶带或铅油麻丝,低压法兰密封可用耐油橡胶等垫片。 装设吸油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吸油管应尽量短和减少弯曲。吸油高度应根据泵的类型而定。 吸油管应连接紧密,不应漏气。吸油口应深入油下并离油箱底面有一定的距离。 装设回油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平回油管的斜度为3/10005/1000。 回油管口应伸到油面下,管口宜为斜口,并朝向箱壁,使回油平稳。 装设橡胶软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10倍。软管接头至开始弯曲处的最小距离,应大于软管外径的6倍。 软管的长度应有一定余量,多根软管应尽量平行排列,并无交叉扭曲的情况。 经常随件移动的软管与支架、设备及其他管路相接触处,应采取防护措施,以防磨损破裂。 有压力的润滑油管路及液压系统管路装配后,应进行试压,试验压力应高于工作压力。有储能器时为工作压力的1。251。5倍,无储能器时为工作压力的1。52倍,且应恒压10分钟以上,管路及各联接处不得有渗漏现象。 工程验收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竣工后应进行工程验收,除按本章规定执行外,尚应按分类设备各章的规定执行。 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时,安装单位应具备下列有关资料。 按实际施工情况注明修改部分的施工图。 修改设计的有关文件(如设计变更单,洽商单等); 设备及用于重要部位的材料出厂合格证; 回转窑等设备的焊接检查报告; 隐蔽工程记录; 安装工程中的检记录,安装找正记录,主机设备的会检记录; 主机设备地脚孔灌浆所用混凝土的配比记录; 空载单机及联动试运转记录; 其它有关材料。 烧成及烘干设备 回转窑安装第211条 设备检查 回转窑的全部零件的检查,除按总则有关规定执行外,安装前还必须作好设备的检查和尺寸核对工作,如检查结果与设计不符时,安装单位、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单位共同进行修正设计图纸。 底座检查 检查底座有无变形,实测底座螺栓孔间距及底座厚度尺寸等。 校核底座的纵横中心线。 托轮及轴承检查 检查托轮及轴承的规格。 检查托轮轴承座与球面接触情况。 检查轴承底面上的纵横中心线。 轴承的冷却水瓦应试压,试验压力为0。6Mpa。并保压8分钟不得有渗漏现象。 窑体检查 圆度的检查-着重在每节筒体的两端检查;圆度偏差(同一断面最大与最小直径差)不得大于0。002D(D为窑体直径),轮带下筒节和大齿圈下筒节不得大于0。0015D。超过此限度者必须调圆,但不得采用热加工方法。 圆周检查两对接接口圆周长度应相等,偏差不得大于0。002D,最大不得大于7mm。 窑体不应有局部变形,尤其是接口的地方。对于局部变形可用冷加工或热加工方法修复,加热次数不应超过二次。 检查窑体的下列尺寸: 窑体的长度尺寸; 轮带中心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