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域旅游整合起色探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514843 上传时间:2021-08-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东县域旅游整合起色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巴东县域旅游整合起色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巴东县域旅游整合起色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研究一、巴东县域旅游发展概况1、巴东县概况 巴东县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川鄂交界的与西陵峡深处,境内三山(巴山、巫山、武陵山)盘踞,两江(长江、清江)分割,自古有“楚西厄塞,巴东为首”之说,有“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 巴东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南朝宋景平元年设县,名归乡县,隋开皇十八年更名巴东,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巴东系老苏区,是巴(巴东)、归(秭归)、兴(兴山)革命根据地中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曾九次转战巴东。巴东是少数民族地区。全县总人口50余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43%。土家人具有勤劳、纯朴、刚毅、直率的性格,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具有土家族独特风格、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巴东县是三峡移民重点县。按库区175米水位,淹没总面积41.1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的1.25%,需移民32090人(静态)。但三峡工程的兴建,为巴东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2、巴东县旅游发展概况巴东县旅游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由于巴东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使得巴东县在历史上就形成里巴东古八景的景观格局。极大地丰富了巴东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巴东的历史文化内涵。这古八景分别是巴山夜雨、石门樵唱、官渡晴帆、壤溪渔火、村寺晓钟、兀洞仙泉、牛口滩声、古亭秋月。我们可以看出这古八景都是沿长江分布,也就是今天的巴东县城长江两侧。所以用这古八景来概括巴东整个县的旅游景观,明显是不足的。巴东现代旅游发展要从1985年神农溪景区迎来第一批客人开始算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旅游业以其蓬勃旺盛的生机和不可阻挡之势,被国际社会公认为低投入、高产出的世界第一产业,有着“朝阳产业”、“无烟工厂”、“无形贸易”、“创汇贸易”等美称。自1988年以来,巴东县围绕“山、水、洞、情”等特色旅游资源,致力于旅游产业的培植,坚持不懈地推进旅游开发,为巴东县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以及扶贫开发等战略的实施,三峡、水布垭电站投产发电,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通车营运等,不仅给巴东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项目机遇,也对巴东旅游产业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以下我们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说明巴东旅游业的大发展。“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巴东县与恩施州的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对比表项目 时间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平均值巴东县年接待人次(万人)3464.5141139158.2281.8340400448同比增长89.71%118.60%-1.42%13.81%78.13%20.65%17.65%12.00%43.64%旅游直接收入(亿元)0.380.671.31.651.742.84.08同比增长76.32%94.03%26.92%5.45%60.92%45.71%51.56%旅游综合收入(亿元)3.685.8512.817.542022.8同比增长118.80%37.03%14.03%14.00%45.97%恩施州年接待人次(万人)216.33275.42425.45466.84663.591062.51658.272198.582650同比增长27.31%54.47%9.73%42.15%60.11%56.07%32.58%20.53%37.87%旅游综合收入(亿元)10.817.524.032950.6286.45119.55148同比增长62.04%37.31%20.68%74.55%70.78%38.29%23.80%46.78%巴东县旅游人次占恩施州旅游接待人次的百分比15.72%23.42%33.14%29.77%23.84%26.52%20.50%18.19%16.91%23.11%巴东县旅游综合收入占恩施州旅游综合收入的百分比21.03%20.17%25.29%20.29%16.73%15.41%19.82%注:数据摘自巴东县与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结合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巴东县和恩施州的旅游年接待人次和旅游年综合收入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2008年由于汶川地震和奥运会的原因,使得巴东县原来的旅游客源相对2007年减少,这些减少的客源大部分转移到了北京。虽然这一年巴东县的旅游接待人次减少,但旅游直接收入还是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相对于2007年,旅游直接收入增长了26.92%。说明游客的消费上升了。2013年巴东县旅游接待人次相对于2005年增长了13倍多,而恩施州2013年恩施州旅游接待人次相对于2005年增长了12倍多。这说明巴东县的旅游年接待人次增长高于恩施州全州水平。从旅游收入看,不管是巴东县还是恩施州,“十二五”的中间年2013年比“十一五”的开局年2006年都增长了10多倍。说明巴东县紧跟恩施州的发展步伐,实现了旅游发展的步步高升。 结合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旅游接待人次还是旅游综合收入的增长率,巴东县和恩施州都很高。说明巴东县和恩施州的旅游发展都很快。“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巴东县旅游接待人次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3.64%,而恩施州只有37.87%。巴东县的旅游接待人次增长率比恩施州全州的旅游接待人次增长率高出了接近6个百分点。说明在旅游接待人次方面,巴东县比恩施州全州的旅游发展更加迅速。从旅游综合收入增长率来看,巴东县的年平均旅游综合收入增长率是45.97%,恩施州全州的是46.78%。二者相差无几。但二者都接近50%,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恩施州整个州的旅游综合收入增长迅速,旅游业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结合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巴东县旅游接待人次占恩施州全州的旅游接待人次的平均比例是23.11%。巴东县旅游综合收入占恩施州全州旅游综合收入的平均比例为19.82%。如果按恩施州全州八县市平均计算,各县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州的比例应该为12.5%。而巴东县远远高于这个平均水平,尤其是旅游接待人次。说明巴东县的旅游发展在全州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远远高出全州平均水平。二、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的必要性 前面一章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巴东县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方面看,巴东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客观的成绩,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巴东县域旅游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通过旅游整合来促进巴东县域旅游的转型和进一步发展。1、A级景区的建设和旅游资源的整合需进一步加强截止2013年12月,恩施州总共有A级景区29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2家,3A级景区7家,2A级景区9家。它们在恩施八县市的分布,我们可以通过下表看出。恩施州A级景区在八县市的分布状况 A级县市 5A级景区(家)4A级景区(家)3A级景区(家)2A级景区(家)总计(家)恩施市03126利川市03148巴东县12508建始县01012咸丰县02002来凤县01012鹤峰县00011宣恩县00000总计(家)1127929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巴东县虽然A级景区的数量和利川市并列为恩施州第一,也有恩施州唯一的一个5A级景区。但像2A级这样的低级别景区,巴东县一个也没有,与恩施市和利川市这两个旅游强市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巴东县在“十二五”接下来的几年中要加大对A级景区建设的投入,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增加A级景区的数量,提升巴东县在整个恩施州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下面,我以长江为界,将巴东县现有的景区和比较出名的旅游景观分为江南和江北两部分,来观察巴东县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巴东县现有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 分布资源分布区域具体资源分布数量(处)A级景区的分布江北神农溪、无源洞(长江边)2江南水布垭、巴人河、链子溪(长江边)、寇准公园(长江边)、大面山(长江边)、邓玉麟将军故里6其他景观资源江北神农溪自然保护区、神农温泉、巴山森林公园(长江边)、沿渡革命烈士纪念塔、天池岭革命烈士纪念塔、杜甫草堂遗址(长江边)、楚蜀鸿沟石刻(长江边)、浪淘英雄石刻(长江边)8江南金果坪红三军烈士陵园、武落钟离山巴人廪君发源地、格子河石林、金果坪石柱山、秋风亭(长江边)、劝农亭、西壤口(长江边)、铁厂荒森林公园、巴东县烈士陵园(长江边)、绿葱坡10从上表,可以明显的看出巴东县现有旅游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江北只有2家A进景区和8处其他资源,而江南则有6家A级景区和10处其他资源,数量远远高于江北,是江北资源数量的1.6倍。但巴东县行政版图呈南北狭长形,江南行政版图的面积大约是江北的3倍。这样算,江南的旅游资源数量虽然比江北多,但其分布密度还要低于江北。而且,巴东县旅游资源的分布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大部分资源都是沿长江两岸分布。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总共有11处景区景观分布在长江两岸,占了巴东县现有旅游资源的一半左右。这样江北江南旅游资源分布的密度就进一步降低了。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巴东县旅游业要健康稳健的发展,必须做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2、文化体验型旅游开发严重不足首先,我们来了解以下巴东县有哪些文化资源。在这里,我将巴东县的文化资源分为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纤夫文化、红色文化、古道文化、水运文化。巴东历史悠久,从设县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历经沧桑,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巴东县为少数民族聚居县,少数民族人数占全县人数的44.3%,而这些少数民族又以土家族为主。在民俗文化中又以民俗歌舞和建筑文化最具代表性。闻名于世的东方迪斯科撒尔嗬就起源于巴东县野三关镇,还有唱响青歌赛的巴东石工号子。建筑以传统杆栏式建筑吊脚楼最具代表性。关于祖先崇拜,考古界认为传说中巴人祖先廪君生活的武落钟离山就在巴东县水布垭镇的三里城。水运文化和纤夫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巴东县境内河流众多,最具代表性的为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支流清江,长江、清江穿境而过,将巴东县分为南北中三块。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巴东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他是联系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巫山以西地区的水上唯一通道。所以,在千百年来形成了特殊的水运文化。由于葛洲坝和三峡工程还未修建之前,长江及其支流滩多水急,于是诞生了一种特殊的职业,那就是拉纤,也就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纤夫。神农溪的躶体拉纤可以说是整个长江水道纤夫文化的活化石。古道文化主要是指巴东境内的一条千年古道,这条古道就是历史上上的施南古道,如今他以另一种身份展示在人们的面前,那就是318国道。但巴东县境内还有多处保存完好的古道遗迹。这条古道的主干道在巴东县境内穿过野三关和大支坪两个乡镇。支道一直延伸到巴东老城。是历史上重要的物资流通和商帮之路。红色文化,巴东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贺龙元帅曾九次转战巴东,共和国一号烈士段德昌就牺牲在巴东金果坪。至今巴东县还留有红三军烈士陵园、巴东县烈士陵园、沿渡革命烈士纪念塔等革命纪念地。虽然巴东县拥有这么多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在旅游开发中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还完全不够。我们从巴东县现有的8家A级景区来看,只有寇准文化公园这一家文化旅游景区。虽然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区着力打造纤夫文化,在近几年也举办了几届“纤夫文化节”。但神农溪景区还是以观光型景观为主。所以,在整个中国旅游由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的转型时期,巴东县如何开发利用文化体验型旅游是摆在巴东县面前一个非常急迫而又现实的问题。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基础设施的发达程度决定了游客进入巴东县的旅游通达性和巴东县旅游接待能力。 首先,来看一下巴东县的旅游通达性。以下是巴东县的交通现状。巴东县交通现状分类条数名称里程(公里)里程总计(公里)铁路1宜万铁路34.534.5高速公路2沪蓉西高速34.694.6沪渝高速60公路国道2318国道74.931171.1143460.665209国道96.183省道4东大公路32.408235.34巴鹤公路134.116巴巫公路54.321宜巴公路14.495县道5大清线17.7798.902沿下线22.302巴秭北线21.196溪太线26.917长水线10.717乡道731008.3271008.327村道5351954.0281954.028水路长江39181.5清江88.5其他54注:数据来源于巴东交通网从表中可以看出巴东县交通还是比较发达的,形成了铁路、高速公路、公路、水路一体化的立体交通格局。总通路里程达3000多公里。但我们从巴东县交通整体布局来看,巴东县交通整体布局呈现“五横一纵”的格局。由沪蓉西高速、长江水道、318国道、沪渝高速、宜万铁路构成了“五横”,由209国道和巴鹤公路(261省道)构成“一纵”。之所以出现这种布局是由于巴东县的地理行政版图导致的。巴东县行政版图呈南北狭长形,南北长、东西窄。“五横一纵”的交通骨架使得巴东县东西向交通通达性高,可进入性强。但南北向只有一条交通要道,使得从南北方向进入巴东比较难,而且县内南北向交通不便。这样就限制了巴东县南北方向上旅游景区、景点、景观的交流与合作。比如说游客不愿意花一天的时间从水布垭景区坐车到神农溪景区,这样游客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路上。所以加强巴东县旅游专线交通的建设,提高南北向的旅游可进入性和旅游通达性是巴东县发展壮大旅游业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以上是巴东县交通通达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看看巴东县的旅游接待能力。巴东县的旅游接待能力可以从巴东县现有旅游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来看。下表是截止2013年4月巴东县现有的旅游企业。巴东县旅游企业分类等级数量(家/个)总计(家/个)景区5A184A23A5旅行社4A183A3其他4酒店3星级4122星级3其他5游船公司33旅游公司1717旅游名村22 从表中可以看出截止2013年4月巴东县共有8家旅行社,其中有4A级1家,说明3A级3家,说明巴东县旅行社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接待能力比较强。能够接待每年到巴东来旅游的游客。但巴东县的酒店和游船建设还有待加强。从表中可以看出巴东县只有3星级和2星级酒店,没有4星级和5星级酒店,明显满足不了高端旅游市场的需求。游船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也有限,长江水道可以说是巴东县连接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巫山以西地区的纽带,水运也是最为清洁的一种运输方式。所以加强航运建设,增加游船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仅是巴东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更是巴东县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巴东县的旅游接待能力提升的速度跟不上巴东县旅游发展的速度。所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巴东县旅游接待能力是巴东县发展旅游业的有一项重要任务。4、品牌形象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为进一步树立巴东旅游新形象,提高巴东旅游的知名度。2012年4月至12月巴东县向向社会广泛征集巴东旅游形象标志和旅游主题口号,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近500人的作品28925件。最终从这接近3万件作品中选中“秘境巴东”作为巴东县的旅游形象标志,选中“壮美三峡秘境巴东”作为巴东县的旅游主题口号。并经巴东县政府决定从2013年2月21日正式正式启用“秘境巴东”旅游形象标志和旅游主题口号“壮美三峡秘境巴东”。 “秘境巴东”旅游形象标识主体为汉字“巴”(巴东)变化而成,其内容包括青山、碧水、纤夫等,并巧妙运用巴东地图作为印章,用“三峡”题字表明巴东的地理位置,在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廊道中占有一席之地。整个图标几乎囊括了巴东所有的旅游特色,集中体现了巴东秀美的自然山水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展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秘境巴东”旅游标识和“壮美三峡,秘境巴东”的旅游主题口号虽然完美的展现了巴东县的旅游新形象。但是,巴东县在旅游发展中还没有将这种形象完美的展现出来。比如说,巴东县各地区在景区建设时还没有一种独特而又新颖的形式展示巴东土家族人那种豁达的生死观,没有一种形式能够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到跳东方迪斯科撒尔嗬的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所以游客就不能认识和体会到这种古老而又神秘的丧葬习俗。毕竟身体的体验是令人最难以忘怀的。总之,就是巴东县在旅游建设中对“秘境”的开发和表现不足,有待于通过具体的开发形式将其展现在世人面前。5、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滞后于旅游发展 巴东县通过各种推介会和开通旅游专列,吸引了北京、郑州、重庆等地众多游客,旅游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但在国内旅游类型由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旅游方式由以团队为主向以散客为主转变的大背景下,依靠这种传统的营销方式来促进巴东县旅游的发展毕竟不是长远之路。所以,抓紧智能化的旅游平台建设,运用新型的营销手段来推动巴东旅游业的发展。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上网终端,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达到及时发布、及时了解、安排和调整工作与计划,从而实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利用。智慧旅游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发展大背景;二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旅游者对信息的应用能力和手段提升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用户基础;五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应用载体;最重要的是旅游者对旅游信息服务的需求迅速上升。 智慧旅游的“智慧”体现 在“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这三大方面。智慧旅游从游客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智慧旅游将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智慧旅游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旅游企业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从而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智慧旅游的主要主要功能包括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简称“四导”)四个方面。旅游者只要有一个数据终端,比如智能手机,就能实现旅游过程食住行游购娱等全部活动的预定、消费、付款等。这样就弱化了传统旅游方式中旅行社、导游等其他机构和人员的作用。也不用受传统团队游行程安排的束缚,提升了旅游的自由度和舒适度。 从上述分析看,巴东县智慧旅游的发展水平亟待提高,目前巴东县还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旅游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各种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巴东县的旅游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等,都只能搜索到一些最基本的信息。这些信息完全满足不了现代旅游者对秘境巴东的探索需求。6、 与周边的合作不够从地理位置看,巴东县处于恩施州的边缘地带,与鹤峰县是恩施州离州府最远的两个县。同时,巴东县又处在恩施、重庆、宜昌这三个旅游城市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间,但游客到这三个旅游城市来旅游时,都只是将巴东县作为一个过境地区。所以在旅游发展中,巴东县与周边的合作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从交通来看,恩施州高速和铁路未通之前,巴东县仅有318国道和209国道与恩施州府相连。也只有这两条国道与外界联系。高速和铁路通车后,虽然巴东县的旅游通达性大大提高,但交通发达程度还是是制约巴东县与周边地区旅游合作的重要因素。因为巴东县建设武陵山绿色旅游公路的进程才刚刚起步,同时也还没有完全纳入恩施州2小时交通圈。从旅游线路来看,目前只有2条线路能够体现巴东县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一条是黄金水道中长江三峡这条线路将宜昌、巴东、重庆三地联系起来;另一条是清江观光将恩施、巴东、长阳三地联系起来。这两条线路都是依靠天然河道将巴东县与外界联系起来。陆上以公路为联系的旅游合作线路还没有。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巴东县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地区的合作还不够,这样不利于巴东县旅游业的发展,不利于“仙居恩施”整体品牌的建设,也不利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和武陵山片区旅游的整体发展。三、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的理论指导1、系统论 “系统”一次来源于古希腊语,他的意思是整体由部分构成。系统的定义非常多,比如说“系统是诸元素及其顺常行为的给定集合”,“系统是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的全体”,“系统是有联系的物质和过程的集合”,“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等等。一般系统论提出后,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作为一门学科,它是由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创立的。他于1932年在“抗体系统论”一文中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他于1937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但直到1948年他在美国讲授“一般系统论”时,这门学科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真正确实这门学科的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系统论的定义也和系统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在这里,我引用贵州大学张元雄给定的定义,他认为“系统论是一种运用逻辑和数学等学科的方法考察一般系统的理论,基本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1区域旅游资源整合驱动机制的分析框架研究 文/张元雄】将系统论引入旅游界的,则是二十世纪60年代的Neil Leiper,他提出了旅游系统的概念。但对于“旅游系统”这一概念本身,学术界存在多种定义。国外学者提出旅游系统由旅游者、客源地、交通线路、目的地和旅游业五大要素相互作用形成,或由客源市场、旅行、目的地和市场营销四个环节相互作用形成。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以北京大学的吴必虎最具代表性。他认为旅游系统是指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各个因子相互依托、相互制约形成的开放的有机整体,包括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和支持系统四个部分。其组成构成如下图:旅游系统的组成结构(吴必虎)客源市场系统主要是指位于旅游活动各段落的休闲者和旅游者及其形成、活动背景等因素构成的一个子系统。以旅游者旅游的距离或参与的活动类型等为指标,可以将客源市场划分为日常旅游及一日游的当地客源、参与一日游及过夜游的本地以外的国内客源、以及一般属于过夜游或度假游的国际客源。出行系统主要探讨旅游者对各种旅行方式(公路、铁路、水上航线、空中航线、缆车、索道、游径及乘坐设施等)的知觉特征和选择模式,旅行的时空分布与空间类型(如单一型、沿途型、基地型、区域性、环游型等)以及旅行社旅游线路的设计组合等。目的地系统主要是指为已经到达出行终点的游客提供游览、娱乐、经历体验、食宿、购物享受或某些特殊服务等旅游需求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体。它是旅游系统中与旅游者联系最密切的子系统。具体来讲,目的地系统由吸引物、设施和服务三方面要素组成。支持系统是指国家、地方政府及其旅游职能部门以及与旅游业关联度很高的相关产业对旅游的支持作用。支持系统是旅游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乏一个政策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和保护计划、以及专门人才教育和培训的旅游系统,将会导致旅游发展中社会影响恶化、资源损毁、环境质量退化、经济衰退等不良后果。由此可见,旅游系统是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而使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是一个动态系统、闭环系统、开放系统。随时间的变化,统的状态也不同,旅游地表现出的季节变化和旅游地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外它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其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游资源品位的高低,场需求的变化,游环境的破坏与否,地的好客度都直接影响系统的输入,以它又是一个闭环系统。旅游系统的各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游系统中任一组成成分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旅游系统的变化。游系统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系统结构本身的变化,此旅游系统也是一个开放性结构的系统。2、矛盾竞合理论矛盾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想的核心内容。矛盾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的存在,敢于揭露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要全面的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坚持两分法看待问题,防止片面性。同时,矛盾还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流和支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流。同时也要统筹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支流。这样才能促进事物的更好发展。竞合理论是耶鲁大学管理学教授拜瑞内勒巴夫(Barry J.Nalebuff)和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亚当布兰登勃格(Adam M.Brandenburger)余1996年在二人合著的合作竞争一书中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博弈,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并认为竞合现象反映了一种基本的关系二元性,即创造价值必然是一个合作过程,而获取价值必然是一个竞争过程。于此,竞争与合作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而且这种非零和的博弈过程,也就是这种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过程也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在这里,竞争合作是一组客观存在的矛盾。我们不能主观的臆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统一性和斗争性是竞争与合作这对矛盾的两证本质属性。他们相互连接,不可分割。所谓统一性,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渗透,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竞争与合作就出在这样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存着,当然也不排除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所谓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不断对抗,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事物发展的量变阶段,竞争与合作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推动着双方各自发展和壮大自己,最终形成双方力量的不平衡,为食物的质变进行量变的积累。普遍性则表明竞争与合作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其特殊性则指出在竞争也合作的矛盾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特殊性。对于旅游业来说,区域旅游的竞争与合作是区域旅游系统各要素和旅游活动在竞争与合作空间内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是区域旅游空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要素配置方式的有效重组,是基于区位条件、政府政策导向和区域经济实体的具体经济活动等的空间自组织过程。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旅游资源等级的差异性。还有旅游客源市场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使得各区域或者区域内各地方在发展旅游业时存在激烈的竞争。正好应证了矛盾的斗争性。同时,由于旅游资源的差异互补性和客源市场的共有性,使得各区域或区域内各地方在发展旅游业时又存在迫切的紧密合作关系。也就体现了矛盾的统一性。在此,如何处理矛盾的斗争性和统一性。也就是如何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合作,建立合适的竞合关系,成为重塑新型旅游区域关系的关键。将矛盾理论指导下的竞合理念注入旅游领域,就是如何将具有雷同性的旅游资源通过整合使之具有规模效益。如何将具有互补性的差异旅游资源通过优势互补使之具有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区域旅游地在承认竞争和利益冲突的前提下,通过内部结构的重组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共生。3、全域旅游理论 4、 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的原则1、 统一规划、系统开发的原则 统一规划、系统开发,就是巴东县在旅游整合发展中,一要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分析、探讨县内各地区、各部门的整合开发活动的可行性,进而做出具有战略性的统一规划方案,突出优势和差异性竞争,避免项目盲目上马,造成开发混乱、资源浪费。二要在整合开发过程要处理好旅游产业与环境、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把巴东县旅游作为一个系统,处理好这个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到协调统一发展。三是要内部各地区之间,在资源、文化等方面应该互相联系,尽量保持一致性,体现其共同性。根据系统论,各子系统内部之间应该有良好的配合,各子系统发生的功效之不同于各子系统功效简单的代数相加,而是大于子系统的功效之和,从而可以取得更大的效果和功效。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旅游的目标是为了使巴东县域内部各地区以及巴东县与周边地区建立紧密关联的互助合作关系,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因此,统一规划、系统开发原则是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的原则 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市场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政府引导的作用。巴东县旅游整合的所有措施和活动都要以市场为导向,准确的市场定位是旅游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盲目的没有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旅游开发活动,都将导致各种资源的浪费,这样不仅不利于巴东县域旅游的发展,而且会导致市场混乱、品牌混乱、形象混乱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当然,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市场化,因为市场有其必然的缺陷。那就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有效强化政府的政策性引导,通过改善营销环境、创造条件、扶持企业的方式,从人力资源配置、政府扶持、发展环境等方面给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铺平道路,为巴东县旅游业市场运作创造良好的条件。3、因地制宜、保护环境的原则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保护环境的原则。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不能盲目模仿套用成功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要更具巴东县的实际情况,深度挖掘巴东县现有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综合考量旅游发展趋势、周边地区竞争力等客观现状。同时充分解读现有相关政策,并加以贯彻实施。应地制宜的为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制定切合实际的整合方案和措施。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陵山片区整体开发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完善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巴东县发展旅游过程中最稀有也是保存最好的两大资源。这两大资源是巴东县旅游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这些资源被破坏,巴东县旅游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中,必须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4、 全民参与、互惠利民的原则 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全民参与、互惠利民的原则。因为失去民众支持的旅游开发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整合规划之初就要考虑到民众的参与力量,在整合发展过程中要想尽方法调动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并将这些方法通过政策性的文件出台使之形成一种制度。这样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并通过制度保障了这种参与积极性的高涨度。同时,在整合发展中还要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民众受实际收入。因为,外来游客到巴东县旅游本来就是对巴东县土著居民资源的一种分享,有时候更可能是掠夺。如果不保证民众的收入,不能使民众在旅游整合发展中得到实际的实惠。民众就会对政府发展旅游业以及外来旅游者产生敌对情绪,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巴东县旅游发展的阻力。这样,民众有了实际保障的参与积极性,就会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爱护自己生活的这片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努力的学习,强化旅游服务意识。从而促进巴东县旅游业的健康发展。5、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巴东县域整合发展过程中要遵循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要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强化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完善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巴东县发展旅游过程中最稀有也是保存最好的两大资源。对于这些优秀的自然景观和承载优秀文化的历史遗迹,比如说小神农架、三里城、西壤口等,如果还没有能力开发或者开发后没有能力保护,那就要果断的放弃开发,倾尽全力的将这些资源保护起来。因为,这些资源如果被破坏那将是无法恢复的。我们宁可现在花少量的金钱和精力来保护这些资源,也不愿破坏后花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来保护和修复这些资源。6、文化创意、打造精品的原则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过程中要遵循文化创意、打造精品的原则。文化是旅游之魂,离开文化的旅游开发会给人一种虚有其表,毫无内涵的印象。巴东县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包括巴楚文化、民俗文化、纤夫文化、红色文化、古道文化、水运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巴东县在旅游整合发展中要将这些优秀文化资源运用起来,打造一些精品旅游产品。吸引众多文化旅游爱好者来巴东县旅游,同时提高游客来巴东的重游率。7、旅游转型、注重体验的原则 国内旅游开始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了,这就意味着游客在旅游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同时,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自由度相应上升,选择方向相应增多,游玩方式增加。这就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提出了考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就能够旅游目的地带有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反之,旅游目的地就会因为客源稀少而陷入发展瓶颈,如果不及时解决,目的地的旅游业就会陷入衰落直至消亡。所以,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中要树立传统观光游与新型体验游并重,加大开发体验游产品力度的意识。体验型旅游产品的游客参与度高,这些参与度高的旅游产品能带给旅游者更直观的感官刺激。因而更能获得旅游者较深的印象和生动的体验。也就更能激发旅游者对秘境巴东的向往并适时的付出实际行动,亲自来体验秘境巴东的秘境。8、与新型城镇化、乡村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中要将旅游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传统工业城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许多城市病,如:污染严重、贫民窟现象、城市犯罪率上升、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等问题。所以现在政府提倡走多途径城镇化道路,即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的自身特点与需求,借助多种途径,结合多种要素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而不同于以工业化为唯一导向的传统城镇化发展途径。其中旅游城镇化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途径。同时,发展旅游业也是加强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所谓乡村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乡村经济现代化,二是乡村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的现代化。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采取的一些措施能够促进旅游城镇化和乡村现代化的建设。同时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可以提高巴东县的旅游接待能力,充满特色的城市和乡村风貌又可作为一种资源吸引更多的客源。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5、 巴东县域旅游整合发展的措施和途径六、总结开题报告结构1、 文献综述1、 区域旅游的发展现状(国外/国内)2、 县域旅游的发展现状(国外/国内)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3、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