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有效教学的新起点——“10”模式在高中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510848 上传时间:2021-08-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有效教学的新起点——“10”模式在高中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有效教学的新起点——“10”模式在高中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有效教学的新起点——“10”模式在高中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有效教学的新起点“102010”模式在高中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内容提要】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论,又是一种教学实践。为了切实提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笔者在本文中依据QAIT有效教学模式,选取高中化学课堂作为研究对象,积极参与到学校推行的“102010”教学模式中,寻求适合我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课堂模式,进一步完善有效教学的策略,借以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教学 化学学案 导学模式 102010 QAIT模式一问题的提出1新课标的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 “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 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及其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价值。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必须通过建立并实施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来完成。能否实现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也是对化学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对学生而言,“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后反思学习”这三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要找到切实可行的中学化学课堂结构,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推进化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3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校是一所生源不是很好的民办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 2003年我校教科研室对3个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占比例学生学习特点90.7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权86.7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处于盲目学习、模仿学习阶段91.2学生缺乏主动质疑、自主探究的精神32.4学生不能完整表述阅读方法、解答问题的基本方法47.6学生虽能表述,但非常笼统,存在严重缺陷67.53学生对基本的学习方法缺乏了解90.3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境地2005年我校开始推行案导式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进一步推进案导式教学,学校决定自己整合各种资料,编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材料,并且每堂课都编写学案或者题案,推行“一课一案”。2009年又进一步推进,实施“102010”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把学案导学进一步深化,优化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性。二理论依据(一).学习方法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onstructivism)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就要求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我们的“102010”教学模式改革,正是以该理论为基础,以求在实践中达到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2.主体教育理论 所谓的主体教育,就是依靠主体来培养主体的教育,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弘扬人的主体性,这是主体教育的基本价值立场;第二,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正在成长着的主体,有一定的主体性,又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这是主体教育人性论的体现;第三,只有发挥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才能培养主体性强的人,这是主体教育所采取的基本策略。主体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使每个人得到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3.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靠教师的主导性来实现。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传授式教学观念,主张教师的责任是全面分析和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依据具体目标进行掌握学习。掌握学习理论的开创者卢姆提出了一整套有效的个别化教学方案,它以班级群体教学为基础,在群体教学中加进自我纠正系统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通过确定学习目标、开展目标教学及学习反馈各环节,让学生达到掌握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理论和方法,与当前班级教学模式相适应,具有普遍推广的价值。从教学成本和普遍适应性出发,我们的“学案”导学教学改革,主要借鉴掌握学习的理论和方法。(二). QAIT模式QAIT模式是美国的斯莱文教授(SlaVin,1997)在总结各种有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QAIT 模式分别从教学质量、适宜性、激励和时间等四个因素来诠释教学的有效性。Q(Quality of Instruction)即教学质量,指教师所呈现的知识或技能的易学程度。教学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课程的质量以及教学方式;A(Appropriate Levels of Instruction)即教学适宜性,是指教师确保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的准备程度,如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I(Incentive)即激励,是指教师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所做的激励的程度;T(Time)即时间,是指教师让学生学习所教材料的时间是否充足。斯莱文教授认为,有效教学QAIT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只有当以上四个因素都合适时,有效教学才能成为可能。QAIT模式就如同一个大链条,只有环环相扣,才能显现出整个链的力量。构建新课程下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的进程中,斯莱文的QAIT模式为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提供了具有指导价值的理论原型和具有行动建议的基本范例。三研究过程“102010”课堂模式以学案为载体,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形式上,坚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力求让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在探索过程中去开发智力和个性;在教学关系上,希望优化教育方式,改善教师的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融为一体,使教学更具人性化。 (一).基本环节 1.编写学案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自主导学资料。一般说来,学案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导学目标目标设置应当简洁明了,准确的指明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动学生的自学活动,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前自主学习学习目标展示、自学问题拟定、兴趣激发;.课堂合作学习包括问题探究(或实验探究),新的知识生成、应用,课堂小结和课堂效果反馈(课堂练习);.课后反思学习课后练习巩固练习,课后小结。通过编写出高质量的适宜学生的学案,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2.课堂探究,当堂训练“102010课堂就是以学案载体,并以课堂教学的纵向时间结构为主线,把一节课的40分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自主学习即学习目标展示、自学问题拟定、兴趣激发(10分钟左右);第二阶段课堂合作学习即问题探究(或实验探究)、新的知识生成及应用(20分钟左右);第三阶段课堂效果反馈即课堂及时巩固、及时反馈(10分钟左右)。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定三个阶段来组织教学。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问、跟问、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路;在学生渴望解疑的心理状态下 ,针对重点、难点,逐步突破,指引学生建构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科学探究。教师也要适宜参与小组讨论,或设问激疑,或反问启示,帮助学生领悟创新的方式、方法,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调控课堂的进程,收集各种反馈信息,从而提高化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最好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总结所学的重点知识、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形成知识结构,归纳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提炼思想方法。最后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独立完成当堂训练,通过学生或老师讲评订正,学生进行自评和初省,在检测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又给学生一个内化整理的机会。3.课后反思学习(课后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继续巩固课堂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力争做到堂堂清。课后拓展练习,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练习题,拓展知识面,做到学以致用,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 .案例展示下面以化学选修实验化学中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为例介绍“102010”课堂模式基本流程。(本课曾在全校进行展示并获得好评)。1课前备课阶段课前备好课是提高有效课堂的关键,备学生、备教材、备目标、备课堂、备练习、备策略、备实验。下面是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课前备课。案例一:教学过程扼要:1.探索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生活中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离不开化学,对21世纪公民来说,必须具备基本化学素质,对于高一学生,应该知道在哪里找到化学,化学能回答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化学能为我们当前生活提供什么,本节课正是探索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2.探索应用情境引导,问题探究式学习模式。问题探究式学习的展开,关键在于“探索求知”的情景引导设计。合适的情景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潜能,只有被调动了的潜能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学生的能力。本节课围绕日常生活中火柴头的成份来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3.学生实验准备: 仪器、试管、烧杯、玻璃棒、火柴、注射器、漏斗、小刀等。 试剂: 0.1molL1 AgNO3溶液、0.01molL1 KMnO4酸性溶液、0.5molL1 NaNO2溶液蒸镏水、稀硝酸等。 学生分析作为高一学习阶段,学生已经能够说出 SO2的各种性质,再对 SO2的性质进行简单回顾已经缺乏吸引力从而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而又由于 SO2的性质出现选修6 实验化学专题三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导致了学生对它性质的应用特别是综合应用能力及相关的发散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内容分析SO2是高中阶段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酸性氧化物,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学设想通过回顾 SO2的性质;避免为巩固知识而设计教学步骤,从“能力立意”的角度出发,通过几个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回忆、去思考、去验证、去反思、去书写、去总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应用中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真正将巩固知识作为提高能力的手段。课堂教学从两条主线展开知识主线:从面到点(粗线条)从点展开再到面(细线条)即硫元素的检验展开到含硫元素相关物质的检验和氯元素的检验展开到含氯元素相关物质的检验。重要的是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离不开物质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能力主线: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方法)建立完善认知结构(思维形式)科学探索未知世界(思维态度)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火柴头的主要成份及其检验方法。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过程方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推论”的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品质,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评价实验等综合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以火柴头成份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命的情感。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具体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讨论方案,解决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学重点火柴头中硫元素和氯元素的检验方法。教学难点火柴头中硫元素和氯元素的检验的方案设计。 2课前设计学案阶段(1)高质量学案的编写有效集体备课,保证学案质量。毫无疑问,对我们教师的备课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要在一节课前编制出一份具备一定质量,适宜学生的学案,其实也不容易;若要堂堂 课到要求编制一份质量高的学案真的很难,往往坚持一段时间后,质量也会随之下降。教师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保证质量。显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学校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要求备课组组长发动备课组全体老师,精诚团结,合作完成,共享成果,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学案的质量。每周我们都会在备课组组长的安排下分工,根据内容备学生、备教材、备目标、备课堂、备练习、备策略、备实验;再拿出你备的具体内容组内交流讨论,拟出具体自主学习、课堂环节、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我们相信,在学校的推行下,以及全体老师的努力下,一定会换来收获。(2)学案的功能学案的功能的深入挖掘和研究,是研究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着力点。学案不是教材的翻版,更不是教案,也不是练习本。学案是使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抓手,是指导学生自学的工具,它既是学生的作业本、课堂笔记本又是复习的资料等。学案也是师生相互反馈、双赢的一个重要窗口。(3)练习量的把握在操作实践中,学生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额外的练习,而每晚学校建议化学作业量仅30分钟左右。我们一直思考怎样的练习才是学生适宜的;多少量才是学生喜欢且又能完成今天新课反馈的;是否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虽然练习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不同题型它的功能也是不同的,我们很难求全。我校此教学模式的推行,在实践操作中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也急于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学校对于这一问题提出“一课一案”的解决方案,对于一些课节我们不仅要设计相应的学案,同时还精心编制一套适合我们学生分层次的配套练习“题案”。这已经融入我们的常态课,我们也会在实践中继续思考和研究。 (4)学案编写的原则: 为了编好学案,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提出准确的学习目标;要了解学生,换位思考,预测学生会在教学过程中哪里产生疑问,来设置相应的问题,使所提问题才有针对性、探究性、深刻性;广泛搜集资料,从中精选一些题目供学生练习,还要了解化学最新学科动态,拓展学生眼界。通过长期的实践,将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尤其是对教材的宏观把握和建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使我们养成潜心钻研,专心教研的良好工作习惯。 章节化原则。按教材章节设计学案,做到每节一案加强授课的计划性,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主体;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努力寻求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知道如何去解决新情景、新问题。 分层教学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认知水平的有高有低,“一份学案打天下” 那对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课堂的有效程度也不同。所以学案在编排时应将这一因素考虑,如何更好的将搜集的素材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能基本满足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设计高质量的学案是有效课堂的抓手,下面是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的学案。案例二:*学校学案 高( )化学备课组 日期: ( ) 序号:( ) 制作者:*课题一 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火柴头的主要成份及其检验方法。 2、初步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课前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本33页“知识预备”,了解火柴的成分及功能1、 火柴的成分:安全火柴的火柴盒侧面发火剂是( ),易燃物( );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含有( )、( )等氧化剂和易燃物如( )等。2、火柴的功能:火柴头与火柴盒侧面因摩擦产生( ),使( )和( )接触燃烧,并引起火柴头上的易燃物燃烧,生成一定量的( )。二、常见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检验方法沉淀法显色法气体法含义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反应中有颜色变化反应中有气体产生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 A、NH4气体法B、I沉淀法C、Fe3显色法D、Ca2气体法课前练习( )1、下列不能用来区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试剂是 A、澄清的石灰水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溴水 D、品红溶液 ( )2.、下列物质不与SO2反应的是 A 、溴水 B、 浓硫酸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品红溶液( )3、火柴头中的KClO3和MnO2的作用是 A、KClO3和MnO2将硫氧化为SO2 B、KClO3和MnO2发生反应,产生的热量使温度达到硫的着火点,使硫燃烧C、KClO3和MnO2作还原剂,将硫还原为SO2 D、KClO3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供硫燃烧【课堂合作学习】思考:1、火柴头中的硫以单质形式存在,能否直接检验? 2、是采用沉淀法?显色法?还是气体法?3、火柴燃烧后伴随着什么气体生成?如何收集(设计收集装置)?4、该气体具有怎样的性质?如何检验?现象?探究课题一:火柴头硫元素的检验请同学们根据实验原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记录及总结。(小组分工合作包括:组长、操作师、助理操作师、记录员及发言人)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记录:课堂反思什么是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的方法: 探究课题二:火柴头氯元素的检验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记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火柴硫元素检验火柴氯元素检验课堂练习( )1、检验火柴头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的最佳试剂是 A、澄清石灰水 B、品红溶液 C、双氧水 D、氯化钡溶液( )2、取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的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元素的试剂是 A、AgNO3溶液 B、AgNO3溶液和稀HNO3C、AgNO3溶液、稀HNO3和NaNO2溶液 D、淀粉、KI溶液3、如果要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火柴中的氯元素是以氯酸钾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氯化钾的形式存在,操作如下:(1)取34根火柴,摘下火柴头,浸入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现象 (2)再往上述溶液中加入稀HNO3和NaNO2溶液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将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水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 ,若看到有 产生,则说明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右图所示是某同学提出的检验火柴头中含有硫的简便实验装置。(1)他的操作是:当图中所示火柴没有燃烧完时,立即移出火柴; (2)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可能还含有二氧化碳, (填“能”或“不能”)用紫色石蕊试液替代试管中的稀品红溶液。(3)某同学将此实验做了进一步改进,去年了下方的烧杯,直接在上方的烧杯内底部贴上一张浸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纸条,则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课后反思学习】(略)3课堂教学阶段(1)“102010”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学案导学原则。教师编制学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是我们“102010”课堂教学的载体。 精讲精练原则。无论是讲还是练,都体现了一个“精”字,这就是避免了以前那种讲得多,练得多,费时多,收效少的毛病。剥夺了学生自主探寻知识的权利,学生的思考思维空间受压抑。“精讲精练”的提出无疑也向广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教师的精讲点拨,使知识更加清晰,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启发他们的思考,锻炼他们的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少而精、全,处处针对知识点,有的放矢。自主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发现知识;让学生参与过程;让学生选择内容;让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探究疑难;让学生自我检查;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描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自己创作的教师不示范。将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合作原则。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既有小组活动,也有个人活动;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增加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消息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原则。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问题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实践机会。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逐步掌握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有效的合作必然会加速探究的进程。(2)“102010”教学模式的实施基本流程上课先由学生来完成“课前自主学习”部分,及时对学案自主学习部分进行讲评(可以由学生来完成),表扬做的较好的同学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及实验探究,小组发言等学习形式,总结出对于物质中某元素检验的方法,从而解决一类问题。学生通过当堂训练,既能够实现个体独立学习,教师在巡视和指导过程中,又能落实师生的互动和师生的双向交流沟通。课堂练习中的及时反馈可以使教师可以立即在短时间内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给予学生调节性评价(练习过程中)和总结性评价(练习之后)。反过来,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及时改进或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下面是牙膏和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教学过程。案例三:教师活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课 前自主学习1、通过自学对火柴头的主要成分及性质有一个初步的掌握;2、对火柴头起火原理有一定了解;3、对物质的检验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详见学案“课前自主学习”环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性引 入展示一盒火柴,并点着一根火柴。交流与讨论火柴起火的原理。学生看教材:再次明确火柴头的成分; 创设情境,提出课题便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交流、讨论问题:火柴头中的硫以单质形式存在,能否直接检验,应如何检验?(是采用气体法、沉淀法还是显色法?)学生:不容易直接检验;应检验燃烧产物的SO2老师:SO2如何检验呢?(SO2 相关化学性质)学生:复习巩固SO2 相关化学性质,并总结归纳。 老师: 如何将燃烧产物SO2收集以便观察实验现象?学生:(略)贯穿结构决定性质的主线,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过 渡根据检验原理,并参考所提供的仪器,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形式自行完成对火柴头硫元素检验。检验内容应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记录、实验小结。小组分工合作包括:组长、操作师、助理操作师、记录员、发言人。学生活动1探究课题1:火柴头硫元素检验 实 验 1: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记录现象、小组发言。推行小组协作,提高综合能力操作、把舵操作:现象:解释:培养科学探究的品质,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交流、讨论针对于合作小组发言人的发言,就自主学习对硫元素的检验的过程交流讨论,做出评价。引导什么是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是指根据物质具有的不同的特性,选择适当的试剂、采用一定的方法,根据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将物质区分或鉴定。如:颜色变化、沉淀生成及颜色、气体产生及气味、火焰焰色等物质的检验的方法:先取样,后操作;先现象,后结论统一思想过渡思考:火柴头氯元素如何检验?培养发散思维,异中求同;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问题:火柴头中的氯元素以氯酸钾形式存在,应如何检验?学生讨论:KClO3和MnO2 混合受热会分解,但受热时有硫等易燃物存在;教师提示:应考虑将ClO3中的氯元素转化为Cl离子再进一步检验:火柴头燃烧时,ClO3会被硫等还原为Cl可以用还原剂如NaNO2等将ClO3还原为Cl,再对Cl进行检验。贯穿结构决定性质的主线,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生活动2探究课题1:火柴头氯元素检验 实 验 2: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记录现象、小组发言。培养学生知识、方法的迁移能力操作、把舵操作:现象:解释:合作学习分享是一种快乐体会快乐课堂小结(略)把成功带回 家附:家庭小实验:一、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1、牙膏中的成分及功能;2、牙膏中的碳酸钙起什么作用?如何检验碳酸钙?3、牙膏中的甘油起什么作用?如何检验甘油?4、牙膏中的如何检验钙元素?如何检验氟离子?(结合P35检索咨询)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的迁移能力。布置作业(见学案“课后反思学习” )4课后教学阶段提高化学作业有效性,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作业分层原则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的学生,则要求完成一些基础型、知识型的作业,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添加应用型或探究型的作业。针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作业分层布置,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作业多样化原则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可使用和改编一些以STS(科学、技术和社会)为背景资料的题目,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趣味性。从而关注生活,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动心态,产生学习的激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分层原则和多样化原则,再次启动师生的双赢互动反馈。通过反馈及时弥补或调整教学,提高教学质量。5.“102010”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1)扎扎实实地搞好集体备课,备好课是“102010”有效课堂的坚实基础。(2)编制高质量学案和题案是“102010”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3)有效处理和落实学案在课堂高效使用。(4)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及时反馈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四、“102010”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采用“102010”教学模式己经两个学期了。切身感受到学案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尤其学生学的效果有了提高。笔者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所带的班级高一(8)、(9)(10),参加市统测,三个班的教学成绩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增量为各学科之首,这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已经相当不错了。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所带的301班参加市期中统测 也有很大进步。可见坚持不懈地落实学校推行的 “102010”教学模式,是可以进一步优化同学们的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学校大力推行下,经过努力,我们初步完成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对课改背景下“102010”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建构积累了一些经验,有力地提升了学校教学的质量,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不足:1理论认识水平有待提升。我们有时担心课堂容量的减缩和教学进度的放慢,阶段性成效不明显,经不起考。因此,有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回归到过去那种完全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中去,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会制约课题的进一步推进。所以参加课题的老师应加强理论认识和学习。2.实际研究能力有待提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102010”有效课堂的学案题案的质、教师“导”的度、合作学习不当、探究学习过头等问题很难把握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有扎实的学科知识以外,在研究的内容和环节上还需要进一步精细化、高优化,使各种课型化学教学模式都能得到有效构建,并且能取得丰硕的成果。由于课堂有效性这一课题本身就是课改推进中的一个永恒的课题,难于毕其功于一役,因此,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下去。所以,我们将认真总结,不断探索,边学边改,积极实践,争取在这一课题的研究领域有更大的突破、更多的收获,进而把我校的化学教学和教育教学改革推上新的台阶。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诸葛宏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中小学教育,2002年8期3、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4、马建欣多维备课有效教学的前提J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1期5、王铁群QAIT模式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3年3期6、周小山、严光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7、王恒新构建学生主体: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8期 8、钟启泉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载教育研究2004年第8期9、戴荣洋思经验素质教育的成功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6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