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吉克煤矿初步设计书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总 说 明 一、修改原因 2004年5月云南省一四三煤田地质勘探队对吉克矿区进行了地质勘查工作并编制提交了《云南省富源县墨红镇吉克煤矿普查地质报告》。2005年10月~2005年12月,云南地矿特种工程有限公司根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评审中心对普查报告的评审意见,结合煤矿现行开采有关规定对F5和F11之间的先期开采地段进行了补充勘探,编制提交了《云南省富源县墨红镇吉克煤矿首采区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以下简称首采区补勘报告)。 2006年初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受吉克煤矿采矿权人云南捷夫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编制了《云南捷夫科技有限公司富源县吉克煤矿初步设计》,该设计由省煤炭工业局组织专家并会同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煤矿地方事业局、曲靖时煤炭工业局、富源县煤炭工业局等部门进行了审查,并以“云煤改规[2006]46号”文批复通过。批复的初步设计开拓方式和采区布置的主要内容为: 1、开拓方式:斜井开拓,在贾古德工业场地开凿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 2、水平及采区划分:划分为两个水平,一水平标高+1600m,二水平标高+1520m。一水平划分为两个采区,二水平划分为四个采区。 3、首采区及首采工作面:首采区为一采区;矿井达产时在一采区M7煤层布置一个炮采工作面、在M9煤层布置一个普通机械化工作面保产。 4、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和开拓布置情况选择倾斜长壁采煤法和走向长壁采煤法。首采区各工作面均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 原初步设计开拓方式及采区布置见附图0—1、0—2。 2007年,煤矿为了更准确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井田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委托山东泰山勘探工程有限公司对井田进行了补充 勘探。勘探工作采用三维地震勘探和电法勘探相结合的方式。2008年3月,山东泰山勘探工程公司提交了《云南省富源县吉克煤矿首采区二次补充勘探报告》(以下简称二次补勘报告)。 二次补勘报告与首采区补勘报告相比较,井田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1、地质构造方面 1)褶曲数量增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更大,由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看,褶曲造成煤层起伏变化的程度很大。 2)首采区补勘报告仅提供了三条主要断层(落差≥50m)的描述,即F11逆断层、F5逆断层、F16正断层,这些断层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分别在浅部或深部形成对煤层的切割破坏。 二次补勘报告共查出、查明或基本查明的断层达35条,其中正断层23条,逆断层12条。落差≥100m的断层3条;落差≥50m~100m的3条;落差≥30m~50m的有1条;落差<30m的有28条。其中落差≥30m的断层包括:F5逆断层、F5支逆断层、F16正断层、F11逆断层、F4正断层、F6逆断层和DF1正断层。比较可以看出,新增断层达32条。 首采区补勘报告与二次补勘报告提供的断层特征相比较,F6逆断层位置未变;后报告中F11逆断层位置较前报告局部往西偏离,F5逆断层、F16正断层往东偏离;F4正断层、F5支逆断层、DF1~DF30断层为矿井内新增断层。 落差≥30m的原有及新增断层位置对比见图0—3。 由于断层的大量出现以及褶曲对煤层的共同作用,导致二次补勘报告中煤层的产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首采区补勘报告中F11断层以东、F11与F5断层之间、F5与F16断层之间以及F16断层以西区域均基本呈现为一个单斜构造;但最新地质报告中,煤层起伏明显,断层频繁切割煤层,尤其是F4和F5断层之间的区域。 图0—3 原有及新增断层位置对图 2、煤层赋存情况 1)首采区补勘报告中M7煤层为稳定且全区可采煤层,平均厚度1.37m,灰分在10—20%之间。但先期地段补勘报告中,M7煤层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平均厚度仅为0.93m,且灰分达33.75%。 2)M9至M22煤层的平均厚度均发生了变化,其中尤以M9煤层为最,原平均厚度为2.23m,现为3.82m。 3)M22煤层原为高硫煤,硫分达3.44%, 按规定暂不开采;但现为1.96%,可以进行回采。 4)各煤层原基本为一西北——东南方向的单斜构造,煤层起伏不大;现煤层起伏明显,F4和F5断层之间的煤层切割错位翻转,远非单斜构造了。 首采区补勘报告的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情况见示意图0—4,二次补勘报告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情况见示意图0—5。 3、开采技术条件 1)首采区补勘报告提供的开采技术条件为: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性危险;煤的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或介于易自燃与不易自燃之间。 2)2008年初,鉴于矿井开拓期间M9煤层在打钻过程中有顶钻、夹钻喷孔现象、掘进过程中经常瓦斯超限,M11煤层在施工测压孔时有喷孔现象,掘进过程中经常瓦斯超限等情况,煤矿又委托煤炭科学总院抚顺分院(现沈阳研究院)对煤矿的煤与瓦斯突出进行了鉴定。抚顺分院根据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判定,吉克煤矿M9和M11煤层应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矿井应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二次补勘报告中,矿井煤尘有爆炸性危险;煤的自燃倾向性为II类自燃。 综上所述,二次补勘报告提供的井田地质条件已较首采区补勘报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合理、安全、有效地开拓开采煤炭资源,必须对原初步设计进行修改;尤其是煤矿目前已被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该鉴定结果已由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以“云煤行管[2009]10号文”进行了批复;而且煤矿已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编制了防突专项设计和抽放瓦斯工程初步设计,煤矿必须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的要求以及已编制的防突和瓦斯抽放专项设计重新进行矿井初步设计和施工建设。 另外,2007年4月2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委以安监总煤调[2007]95号文发出《关于加强小 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指导意见》,提出“年产6万吨及以下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的要求,原初步设计中在一个采区内两层煤中各设一个机采工作面保产的布置不符合行业政策的要求,也必须对原设计进行修改。 为完善相关手续,吉克煤矿特委托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基于现有行业管理政策、法规和吉克煤矿二次补勘报告、煤与瓦斯鉴定结果、煤矿开拓现状对2006年7月评审通过的新建初步设计进行修改,建设规模维持45万吨/年,并在修改后的初步设计基础上编制安全专篇。 二、矿井概况 吉克煤矿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城东南,距富源县城直线距离约28.5km处,行政区划属富源县墨红镇管辖。 矿井北至富源县城有公路相通,里程约60km。富源至曲靖65km,有高速公路相连。贵昆铁路支线(曲靖~富源~红果一线)在富源县城北侧通过,建有富源火车站,交通较方便。 吉克煤矿新建初步设计于2006年5月由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在原有地质报告的基础上编制完成,该设计在2006年6月已经云南省煤炭工业局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和专家评审通过,评审批复的开拓方案为斜井开拓。 该设计通过后,煤矿即按照批复的设计方案实施。目前,煤矿井巷工程中,主、副斜井已掘进555m,回风斜井已掘进545m,三条斜井均至+1615m标高并落平,三条井筒已通过联络巷连通。副斜井到达+1615m标高后采用平车场落平,井底车场及车场硐室如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井底水仓、管子道、充电变流室等均已掘出。同时,+1615m运输石门已由井底车场开岔向北掘进了112m,然后转向东西方向开掘了101采区上组煤轨道大巷约121m,轨道大巷上部车场绕道约80m。另外,由回风斜井+1671m标高点和+1644m标高点分别开口掘进了101采区上组煤回风大巷和运输大巷460m和55m。在上述巷道的基础上,由回风大巷开口掘进了工作面回风顺槽329m,由井底车场开口掘进了工作面回风顺槽277m,由轨道大巷上部车场掘进了轨道石门83m,工作面运输顺槽180m。 煤矿地面工程中,办公楼、单身宿舍、灯房浴室任务交代室联合建筑、食堂、厕所等行政福利建筑均已基本完成;水处理站、35KV变电站、滑坡煤仓、胶带机栈桥、绞车房、压风机房、风机房、井口房、地磅房等工业建筑和设施也已完成。目前机修间、材料库、灌浆站等正在建设中。 三、矿井建设的市场环境 尽管目前由于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国内煤炭市场不太景气,但随着国家4万亿甚至更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和实施,煤炭市场将逐步走出谷底。根据预测,国内煤炭市场将于2009年下半年开始大规模复苏。因此,煤矿建成投产后原煤市场销售基本可以保证。 吉克煤矿所处的富源县是云南省的产煤大县。富源县自身耗煤量少,主要供给民用、烤烟、水泥、氮肥等,目前每年工业用煤10万t,加上烤烟、生活用煤,全县总耗煤仅约60万t(不含富源矿厂用煤)。剩余煤炭主要供给省市大中型企业。煤矿所开采的焦煤和三分之一焦煤仍然是较为紧缺的煤种。 因此,建设吉克煤矿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的需要。同时,煤矿的建设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 1、地质勘探报告 2004年1~4月云南省一四三煤田地质勘探队对吉克矿区进行了地质勘查工作并于同年五月提交《云南省富源县墨红镇吉克煤矿普查地质报告》。2005年10月~2005年12月,云南省捷夫科技有限公司委托云南地矿特种工程有限公司根据评审中心评审意见,结合煤矿现行开采有关规定对F5和F11之间的先期开采地段进行了补充勘探,施工钻孔两个ZK2203及ZK2301,其中ZK2301为水文孔。2006年2月该工程公司编制提交了《云南省富源县墨红镇吉克煤矿首采区补充勘探地质报告》,该报告以云国土资源矿评储字[2006]77号文批复通过并备案。2008年3月又编制提交了《云南省富源县吉克煤矿首采区二次补充勘探报告》。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进行的补充勘探工作采用了钻探、地震、电法、测井等勘探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通过地震资料的对比解释,钻探、测井的定点验证,对先期开采地段的各煤层赋存情况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同时利用抽水实验、流速测井,结合物探工作,确定矿井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条件对矿井建设的影响。 上述地质报告为煤矿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地质资料。尤其是二次补勘报告,采用较为先进的勘探技术,查明了主要构造形态,主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基本控制。对各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可采性和稳定性已基本查明。对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煤岩特征、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试验对煤的工艺性能已经查明。查明了可采煤层的瓦斯成分和含量,分析研究了主要可采煤层的瓦斯分布规律,并预测了煤层气资源量。通过钻探取芯、抽水试验、测井解释的应用,查明了本井田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性质及分布规律。基本查明了该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为矿井供水水源指出了方向。 2、项目审批情况 富源县吉克煤矿新建初步设计已于2006年7月由省煤炭工业局审查通过并批复。在办理了项目建设的其它相关手续后,煤矿已开工建设至今。 四、编制初步设计的依据 1、吉克煤矿新建初步设计(修改)委托书。 2、云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云南捷夫科技有限公司富源县吉克煤矿初步设计的批复(云煤改规[2006]46号文)。 3、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2008年3月编制提交的《云南省富源县吉克煤矿首采区二次补充勘探报告》。 4、《云南省富源县吉克煤矿首采区二次补充勘探报告》评审意见书及评审备案证明。 5、吉克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5300000620933)。 6、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现沈阳研究院)编制的《云南新吉克矿业有限公司吉克煤矿防突设计》。 7、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现沈阳研究院)编制的《云南新吉克矿业有限公司吉克煤矿抽放瓦斯工程初步设计》。 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委以安监总煤调[2007]95号文发布的《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指导意见》。 9、《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相关规程及规范文件。 五、编制初步设计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1、煤矿建设规模不低于30万t/a 吉克煤矿开采范围6.58km2, 可采煤层较多,储量较丰富,有条件扩建为规模不低于30万t/a的矿井。 2、多作煤巷,少作岩巷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多作煤巷,少作岩巷的原则,尽量减少井巷工程量,既可以掘进出煤,又可以了解煤层和地质变化情况,并加快建设速度。 3、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和生产生活设施 吉克煤矿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均为已有井巷工程,且机电设备大部分已安装,可以且应该加以利用。同时地面已建有比较完善的生产生活建筑和设施,这些建筑和设施要充分利用。 4、完善行政福利建筑 地面建筑在保证生产生活必须之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不搞居住区、矿综合服务楼,但需充分考虑单身职工宿舍及灯房浴室、食堂、任务交代室等。 5、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做到工业生产安全、卫生措施、环境治理、水土保持等与矿井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行。 六、矿井设计的主要特点和技术经济指标 1、资源特点 矿井有设计可采煤层7层,煤层倾角一般5~15,均属缓倾斜中厚煤层。煤质属以中灰—高灰、低硫—中高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1/3焦煤和主焦煤。 2、井田面积6.58km2,保有资源/储量8408万吨,工业资源/储量7224.80万吨,可采储量2960.85万吨。 3、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5万t/a,矿井服务年限43.9年,其中一水平服务年限43.9年。 4、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作为出煤井口,采用大倾角胶带输送机运输煤炭,副斜井作为辅助运输井筒,采用提升绞车牵引串车作辅助运输。初期轨道大巷采用蓄电池机车牵引矿车运输,后期轨道大巷采用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运输;前后期运煤大巷均铺设胶带输送机运煤。 5、矿井划分一个水平俯仰斜开采,水平标高+1615m。矿井共划分六个采区回采。 6、矿井投产时,将M11煤层作为保护层先行开采,在M11煤层布置一个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保证设计产量,工作面长平均为120m,双滚筒采煤机截煤装煤,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刮板输送机运煤。工作面运煤斜巷采用可伸缩胶带输送机运煤。 7、矿井投产时配备两个掘进工作面,为半煤岩巷或煤巷炮掘工作面。 8、矿井达产时,三个煤量及可采期为: 开拓煤量:228.30万t 可采期5.1a; 准备煤量:44.13万t 可采期 11.8个月; 回采煤量:19.57万t 可采期5.2个月。 9、矿井移交生产时的井巷总工程量为13088m,其中:岩巷为6032m,半煤岩巷为6816m,煤巷为240m。煤巷及半煤岩巷占井巷总工程量的54.4%。 10、本矿井为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根据对矿井瓦斯涌出量的预测,矿井需要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设计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总风量为76.0m3/s,设计选用GAF20-13.3-1型轴流式风机。后期分别在井田北部和南部各增加一个回风立井, 形成对角式通风系统。 11、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以及煤炭用户对本矿煤产品的要求,对本矿的原煤进行筛分分级加工,把原煤分成三级:大块煤>50mm;小块煤 25-50mm;碎煤<25mm。地面设储煤场,储煤场可储煤4000t。 12、矿井工业建筑面积为6360.62m2,行政福利建筑面积12140.83m2,建筑总面积为18501.45m2。工业场地占地面积6.814hm2。 13、设计在矿井工业场地内建一座35kv矿井专用变电站——吉克煤矿35kv变电站。设计确定该变电站35kv电源分别取自补木35kv(主供电源)和墨红35kv变电站(备用电源),导线型号均为LGJ-120,补木35kv变电站~吉克煤矿35kv变电站输电距离约为5km,墨红35kv变电站~吉克煤矿35kv变电站输电距离约为11km。水源来自交一河水及处理后的矿井水。 14、矿井达产时建设工期25.0个月。 15、矿井投产后在籍人数911人,全员工效2.1t/工。 16、静态投资23028.46万元,吨煤投资511.74元。其中:井巷工程5808.78万元, 土建工程2967.04万元, 设备及工器具购置8062.71万元;安装工程3359.86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2830.07万元。吉克煤矿工程总投资24193.13万元,工程总资金24681.44万元。 煤矿经济指标如下;投资利润率12.11 %,投资利税率19.07 %,资本金利润率31.99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12.32 %,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ic=10%税后)3787.8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8.67年。 本项目盈亏平衡点为生产能力利用率65.56 %,销售价格74.83 %。表明项目在达到设计规模的65.56 %,或者销售价格达到测算售价的74.83 %时,企业可以保持不亏损。由此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从上述经济指标分析,本矿井建成投产后,生产经营效益较好、生产利润高,投资回收期较短,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1、矿井首采区二次补充勘探报告仅对M9和M11煤层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的鉴定,建议煤矿在开采其它煤层前请相关资质的单位对其它煤层进行鉴定,以便制定针对性措施,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2、本矿井F4断层以西区域及F5断层的以东的后备区均无钻孔或其它勘探方法控制,根据先期开采地段的地质构造情况,预计上述区域的地质构造也会比较复杂,因此,建议矿井在开采上述区域前同样进行一定的补充勘探,以便合理开发这些区域的煤炭资源。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吉克煤矿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城东南,距富源县城直线距离约28.5km处,行政区划属富源县墨红镇管辖。 矿井地理极值坐标:东经1041245"~1041400" 北纬252445"~252630"。 矿井北至富源县城有公路相通,里程约60km。富源至曲靖65km,有高速公路相连。贵昆铁路支线(曲靖~富源~红果一线)在富源县城北侧通过,建有富源火车站,交通较方便。 吉克煤矿交通位置示意图见图1—1—1。 二、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矿区为侵蚀低中山地貌,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海拔2175~1792m,相对高差383m,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南高北低,主要山脉为北北东走向,山间深谷与山脉基本平行,其中相间分布有北西~南东向短轴谷地,构成中山~低山,深谷~浅谷,山川纵横交错的地形地貌。 2、河流 区内主要河流为交一河,近南北流向,为补木河的上游。区外补木河与于庵子冲河汇合东流,经青龙、大青山、富乐拉坡入块择河,汇入喜旧河注入南盘江。属珠江水系。 矿井内交一河河流水位最高点海拨1840m,最低点1792m,区内水位相对高差48m,各沟谷小溪受大气降水的限制,流量小,流入交一河。 吉克煤矿 图1—1—1 吉克煤矿交通位置图 3、气象 该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霜冻期,3-4月为风季干燥期,5-10月为雨季,全年气温变化较大,最高气温34.9℃,最低气温-11℃,年平均气温13.8℃。年均降水量1093.7mm。 该区冬春干燥多雾,夏季多雨湿润,即冬寒夏温,春暖秋凉。气候特点属高原性季风气候。风向:主导风向东南风向。 4、自然灾害 区内灾害性气候频繁,主要灾害有霜冻、干旱、洪涝、低温等。 据富源县史料记载,富源城方圆20km范围内曾于1537年、1833年、1856年先后三次发生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近十年来小震时有发生,1965年1月开始对地震统计记录,1978年富源城北发生过2.7级地震,富源城西发生过3.1级地震,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属六度带,按七度带设防,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 三、矿区经济简况 区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当地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但耕地面积少,劳动力富余,多数人离家外出打工。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其次为小麦、马铃薯、荞麦和少量水稻。经济作物有烤烟、白果等。乡镇企业有煤矿、焦化厂、铁锅铸造厂等。 区内电力,通讯十分便利,富源县境内高压线电网纵横交错,对区内工、矿企业的兴办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电信业建设发展较快,县城各乡镇村均开通了程控电话,以及中国移动通讯、中国联通或中国电信移动电话。 四、矿区煤炭生产情况 吉克煤矿区内煤系地层未出露,大部被飞仙关组覆盖,卡以头组仅上部出露,分布面积小,区内无小窑开采。 距矿井北部边缘1km地带,下阿令德村东,路边曾经有小窑开采,因煤层陡峻,又在断层旁,巷道顶板破碎垮塌而停采。 经调查附近矿井:兴盛煤矿、阿令德一号井、阿令德二号井(源盛矿井)均开采M9煤层。阿令德二号井开采1600m水平时,水量较大,用泵量为30m3/h水泵旱季日抽水达5~6小时,雨季抽水9~10小时;开采1500m水平时,雨季日抽水4~5小时,旱季日抽水2~3小时;阿令德一号井开采1660m水平时,雨季日抽水达7~8小时,旱季时日抽水4~5小时;开采1570m水平时,雨季日抽水时间为3~4小时,旱季日抽水1~2小时。充水因素主要为煤系上部导水裂隙带水。 各矿井中断层破碎带支护比较困难,均采用密集型支护,岩石较坚硬的地段采用0.70m间隔支护。阿令德一号井已开采到1500m水平,顶压、侧压增大,靠近断层破碎带地段支护更加困难。 各矿井内瓦斯含量在坚硬煤岩区瓦斯低,近断层和煤层松散段瓦斯含量高,属于高瓦斯区。防范不力就会发生瓦斯爆炸。阿令德二号井,1997年9月1日,因机电引起瓦斯爆炸死亡10人。 五、矿权设置情况 吉克煤矿采矿权人为云南新吉克矿业有限公司,采矿证号:5300000620933,开采面积6.58km2,开采深度1800m~1350m,有效期九年,自2006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核发的采矿许可证以6个拐点圈定了煤矿开采范围,详见表1-1-1。 表1-1-1 矿井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号 纬距(X) 经距(Y) 拐点号 纬距(X) 经距(Y) 1 2814802.7 35420782.7 4 2815252.0 35422881.0 2 2812033.0 35420766.0 5 2815262.0 35421205.0 3 2812021.0 35422863.0 6 2814800.0 35421202.0 第二节 地质特征 一、地质构造 (一)地层 矿区内分布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卡以头组、飞仙关组组等。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长兴组,上覆地层为卡以头组、飞仙关组。中部沟谷中出露少许的卡以头组上部岩层,往东西两侧为飞仙关组。第四系零星分布于山谷低洼区。永宁镇组分布矿井外东部山峰。 现依次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二叠系中统(P2) 茅口组(P2m):区域内厚度350~500m。矿井内未出露。灰色厚层状、质纯灰岩,夹白云岩,产蜓科化石。 2、二叠系上统(P3) 1)峨嵋山玄武岩组(P 3β): 区域内厚度300~380m。矿井内未出露,钻探最大揭露厚度33.09m(ZK2203),岩性为灰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夹杂色凝灰岩。玄武岩具杏仁状、气孔状构造,杏仁充填物以玻璃质为主,其次为辉石、基性斜长石,斜长石等常被方解石交代。岩石节理发育,内含星散状黄铁矿,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物性特征:峨眉山玄武岩组以玄武岩、凝灰岩为主,视(聚焦)电阻率曲线呈中高阻幅值变化反映,视密度、自然伽玛、中子孔隙度变化较小,自然伽玛、中子孔隙度曲线幅值很低,本组顶部常有风化带,裂隙较发育,在电阻率曲线上曲线幅值较低,自然伽玛和中子孔隙度曲线幅值较高,明显高于下部未风化的地层,呈明显的台阶变化,可以较准确地划分出风化带的厚度及风化程度。本组上部有一高自然伽玛异常的铝质泥岩,作为与龙潭组(P3l)的分界。该组地层与下伏茅口组(P2m)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龙潭组(P3l): 厚度155.60~173.07m,平均163.34m,为陆相含煤沉积,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该组内。M7 、M9 、M11 、M15 、M16 、M21 、M22 等7层为主要可采煤层。 物性特征:根据煤系地层的岩性、岩相组合及含煤性特征,可将该组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二个物性段。 (1)龙潭组(P3l)第一段(P3l1):自龙潭组底界至M16煤层顶,厚76.90~92.33m,平均84.31m,主要岩性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薄至中厚层状菱铁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含可采煤层M16、M21、M22三层,不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M17、M18、M19、M20、M23、M24、M25七层。在M21煤层的底板发育有一层(泥岩或炭质泥岩)较高放射性异常的岩层,自然伽玛曲线幅值较高,它是判定M21煤层层位的物性标志。 本段下部夹凝灰质泥岩,含星散状黄铁矿及结核。底部普遍含铁铝土质,底界面为古风化壳,作为峨嵋山玄武岩组与龙潭组第一段分界线。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2)龙潭组(P3l)第二段(P3l2):自M16煤层顶至长兴组底界,厚度73.75~85.18m,平均80.68m。主要岩性由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夹薄层至中层状菱铁岩、灰白色泥岩及煤层。含可采煤层M9、M11、M15三层,不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M7、M10、M12、M13、M14五层。其中M9煤层为全区厚度最大、稳定性最好的煤层,含0~1层夹矸,当夹矸厚度大于最低可采厚度时,其下分层定为M10 煤层,与M9煤层靠近称“双联煤”。从测井曲线看,M9煤层视电阻率曲线特征明显,一般完整煤层视电阻率曲线具有上部一个阻值较高的单峰,下部一个阻值较低的次单峰;中部变化较复杂,曲线呈平直段或小低谷。 3)长兴组(P3c): 厚58.26~106.53m,平均82.50m,主要岩性为灰色、灰绿色、暗绿色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薄至中厚层状菱铁岩,灰色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含不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M1、M1+1、M2、M2+1、M3、M5、M6七层。其底部见一层厚小于12m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与薄层状至中厚层状菱铁岩呈不等厚互层,为M7煤层的直接顶板,其底界面作为长兴组与龙潭组的界线。本组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 物性特征:煤层在各参数曲线上反映明显,定性定厚可靠。煤层具有较高的电阻率、较低的自然伽玛、较小的密度和较高的中子孔隙度的物性特征与其它岩性易于区分(见图3-1-3)。 3、三叠系下统(T1) 1)卡以头组(T1k.): 厚度82.00~114.20m,平均101.76m,主要岩性为黄绿色、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少量细砂岩。上部夹紫红色薄至中厚层 状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底部有一层厚度小于3m的灰绿色薄层状粉砂岩夹灰绿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其中含叶肢介及瓣腮类化石,为标志层。以此底界面作为与二叠系上统长兴组的界线。本组与下伏长兴组整合接触。 2)飞仙关组(T1f): 厚度354.19~359.73m,平均356.96m,分布矿井大部,几乎覆盖了整个矿井。主要岩性为一套紫色、紫红色、紫灰色的碎屑岩,顶部夹灰色薄层状泥灰岩。交错层理、斜层理发育。含较多的瓣腮类、腕足类化石。本组与下伏卡以头组呈整合接触。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生成标志及颜色,自下而上分为四段: (1)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厚度95.12~99.87m,平均97.54m,主要岩性为紫红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夹紫灰色、灰紫色薄层状至中厚层状含钙长石细砂岩、粉砂岩。在紫红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中见蠕虫状构造。该段地层在地貌特征上往往形成缓坡及台地。本段底部发育一层厚2~4m的暗绿色、紫灰色薄至中厚层状钙长石岩屑细砂岩,其中见大量蠕虫状构造,交错层理发育,全区稳定。以此作为飞仙关组第一段与卡以头组的分界标志。 (2)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厚度99~110.87m,平均110.43m,主要岩性由紫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组成,间夹灰绿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及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条带,大型交错层理、斜层理发育。含较多的钙质结核及泥砾,地貌上往往形成陡坡,较易识别。底部有一层特征层,厚度11~13m,其岩性为紫灰色细砂岩(含钙质结核),与下伏具蠕虫状构造的紫红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截然分开。此底界面作为飞仙关第二段与第一段的界线。 (3)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厚度148.99m。主要岩性由紫色、紫灰色、紫红色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间夹紫灰色细砂岩,局部夹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条带。上部钙质增多。顶部夹灰色薄层状泥灰岩,水平层理发育。底部岩性为紫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夹3~5层黄绿色薄层状钙质粉砂岩,单层厚0.05~0.15m,含较多的瓣腮类、腕足类化石。以最下一层化石界面作为飞仙关组第三段与第二段的分界线。 (4)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厚度45~55.2m,平均48.5m。岩性为浅紫红色、浅紫色、中层状泥质粉沙岩夹中层状粉沙质泥岩及泥岩,夹少量薄层状粉沙岩,风化后为低平的山坡,以岩性及浅紫红色为特征与第三段分界。 4)第四系(Q): 厚度0~10m,主要分布于沟谷、洼地、山坡及河流两侧。岩性以黄褐色、紫灰色、紫红色松散的亚粘土、砂、砾石、碎块等残坡积物为主,次为洪冲积物及人工堆积物等,不整合于基岩之上。 2、构造 本矿井整体上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附加次一级褶曲,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地层倾角在12~22间。矿井构造复杂程度中等。见图1-2-1。 图1—2—1 矿区主要构造示意图 1)褶曲 矿井内地层T1k、T1f1、T1f2 、T1f3 、T1f4等,走向北北东,倾向东南,倾角变化较小,区内南部、北部、东部等处,地面出露地层倾角12~22,F11与F5之间地层倾角4~9。 主要褶曲简述如下: (1)贾古德向斜:位于矿井东北部,轴部贯穿贾古德村,走向北东~南西,延展长约1.5km,幅度约50m,跨度约1.3km。 (2)贾古德背斜:位于矿井中东部,轴部位于贾古德村南侧,走向北北西~近东西,延展长约0.94km,幅度约20m,跨度约0.5km。 (3)上吉克背斜:位于矿井东南部,轴部位于上吉克村北侧,走向北西~南东,延展长约0.86km,幅度约100m,跨度约2.1km。 (4)中吉克向斜:位于矿井南部,轴部北端位于下吉克村西侧,往南贯穿中吉克村,走向北北西~南南东,延展长约1.2km,幅度约120m,跨度约1.5km。 2)断裂构造 该区断裂构造较发育,总体上与区域构造方向一致,主要为北北东向。矿井内主要断层有F5、F5支、F16 、F11、F4、 F6、DF1等7条。 断层按其查明程度分为查明,基本查明,初步查明断层、查出断层四级。矿区断层见表1-2-1。 落差≥30m的断层分述如下: F5逆断层:位于矿井东部,三维地震勘探区外,地面地质填图确定。走向北北西~南西,倾向北东东~南东,倾角70~75,区内延展长度约3.44km,落差100~180m,南北两端皆延伸出矿井范围。挤压明显,往往形成牵引小褶曲。断裂破碎带发育,常有断层泥、断层角砾岩及斜冲擦痕,深部切割破坏了煤层,属压扭性断层。属查出断层。 表1-2-1 断层特征一览表 断层名称 走向 倾向 区内延展长度(m) 落差(m) 倾角() 断层性质 位置 查明程度 F6 NNE~近SN SEE~E 520 0~75 70 逆 矿井西北边界 查出 F11 NE SE 1767 10~100 65~75 逆 矿井西北部 查出 F4 NNW~ NNE SWW~NWW 3412 5~80 65~70 正 矿井西部 查明 F5 NNW~SW NEE~SE 3434 100~180 70~75 逆 矿井东部 查出 F5支 NE SE 2007 0~40 65~75 逆 矿井中东部 基本查明 F16 NNW~SW NEE~SE 3435 20~160 70~75 正 矿井东部 查出 DF1 NE SE 2350 0~60 65~75 正 矿井中部 查明 DF2 NE NW 40 7~15 70 正 三维区西南部 基本查明 DF3 近SN W 140 0~7 70 正 三维区西南部 基本查明 DF4 NE NW 115 0~5 65 正 三维区西南部 基本查明 DF5 NNE-NE SEE-SE 310 0~17 75 正 三维区西南部 查明 DF6 NNE SEE 230 0~13 75 正 三维区西南部 查明 DF7 NW~近SN NE~E 140 0~15 70 逆 三维区西部 查明 DF8 NNE NWW 260 0~15 70 正 三维区西部 查明 DF9 NNW NEE 250 0~5 70 正 三维区西北部 基本查明 DF10 NE NW 240 0~5 70 正 三维区西北部 基本查明 DF11 NE SE 230 0~10 60 逆 三维区中部 偏西 查明 DF12 NE NW 40 <5 75 正 三维区南部 查出 DF13 近SN ~ NNE E~SEE 360 0~14 65 正 三维区中南部 查明~基本查明 DF14 NNE SEE 95 0~5 65 逆 三维区中部 基本查明 DF15 NWW NNE 200 0~15 65 逆 三维区中部 查明~基本查明 续表1-2-1 断层特征一览表 断层名称 走向 倾向 区内延展长度(m) 落差(m) 倾角() 断层性质 位置 查明程度 DF16 NW NE 420 5~14 65 逆 三维区东部 查明~基本查明 DF17 NE NW 110 0~5 70 正 三维区东南部 基本查明 DF18 NW NE 50 0~5 65 逆 三维区东南部 基本查明 DF19 NW NE 210 0~5 65 逆 三维区东南部 基本查明 DF20 NE SE 200 0~6 75 正 三维区东部 查明 DF21 NNE~近SN NWW~W 160 0~7 65 正 三维区东部 查明 DF22 NE NW 320 0~12 60~70 正 三维区东部 查明 DF23 NW SW 100 0~10 65 正 三维区东部 基本查明 DF24 NE SE 170 0~10 65~70 逆 三维区东北部 查明 DF25 NNE NWW 180 0~8 65 正 三维区东北部 查明~基本查明 DF26 NE NWW 165 0~5 74 正 三维区东北部 基本查明 DF28 NNE NWW 55 <5 70 正 三维区东南部 查出 DF29 NE SE 145 0~8 70 正 三维区北部 基本查明 DF30 NNE SE 90 0~5 65 正 三维区西部 基本查明 F5支逆断层:位于F5断层西侧,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65~75,北端交于F5断层,区内延展长度约2.01km,落差0~40m,错断煤系地层,属压扭性断层,补2103孔控制该断层,断点A级,南半部三维地震勘探控制。属基本查明断层。 F16正断层:位于矿井东部,F5断层东侧,三维地震勘探区外,地面地质填图确定。走向北北西~南西,倾向北东东~南东,倾角70~75,区内延展长度约3.44km,落差20~160m,。见少许角砾岩及断层泥,断层两侧地层岩石有被挤压现象、柔皱、拖拉现象明显,节理发育,对浅部煤层有影响,为陡倾斜张扭性断层。属查出断层。 F11逆断层:位于矿井西北部,三维地震勘探区外,地面地质填图确定。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65~75,断层北东延伸长7.35公里,区内延展长度约1.77km,落差10~100m。常见断层砾岩和断层泥,近断层两侧地层中,节理发育。深部切断破坏了煤层,在补木勘探区深部ZK1202钻孔己控制,为一陡倾斜压扭性断裂。属查出断层。 F4正断层:位于矿井西部。走向与交一河基本一致,为近南北向~北北东,倾向西~北西西,断层倾角65~70,区内延展长度约3.41km,落差5~80m,纵向错断各煤层。三维地震勘探控制,补2302钻孔揭露该断层,断点A级。该断层在矿井北部与F11断层相切割。属查明断层。 F6逆断层:位于矿井西部矿井界线外,地面填图确定。走向近于南北,北端转向北北东,断层倾角70,深部进入矿井,区内延展长度约0.52km,落差0~75m。断层破碎带发育,见角砾岩及断层泥,局部有斜冲擦痕。补木矿井F6断层深部有ZK1201控制,己查明为陡倾斜压扭性断层裂。属查出断层。 DF1正断层:位于矿井中北部。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北端交于F5断层,倾角65~75,区内延展长度约2.35km,落差0~60m。煤层被切割破坏。南部三维地震勘探控制。属查明断层。 二、煤层、煤质 (一)煤层 1、含煤性 吉克煤矿含煤地层为龙潭组(P3l)和长兴组(P3c),煤系地层厚度225.80~272.61m,平均245.84m,煤系地层中含煤层54层,煤层总厚27.02m,含煤系数10.99%。可采煤层6层,可采煤层总厚13.48m。 1)龙潭组(P3l): 厚度155.60~173.07m ,平均163.34m,含煤层35层,煤层总厚21.36m,龙潭组含煤系数13.08%.组内可采煤层6层(M9、M11、M15、M16、M21、M22),总厚度13.48m。 (1)龙潭组第一段(P3l1):厚度84.31m,含煤层24层,厚度10.71m,本段含煤系数12.7%,可采煤层3层(M16、M21、M22),厚度6.01m。 (2)龙潭组第二段(P3l2):厚度80.68m,含煤层11层,厚度10.65m,本段含煤系数13.2%.可采煤层3层(M9、M11、M15),厚度7.47m。 2)长兴组(P3c): 地层厚度82.50m,煤层19层,煤层总厚5.66m,本组含煤系数6.86%,本段无全区和大部可采煤层,个别煤层局部可采。 2、可采煤层 吉克煤矿共有可采煤层7层,分述如下: 1)M7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顶部,上距M6煤层1.72~16.81m,平均7.57m,煤层可采性指数0.56。煤层厚度为0~1.81m,平均0.93m,层位稳定,煤层含0~1层夹矸,夹矸为棕灰色高岭石泥岩,结构简单。煤层局部可采,在补2102号孔附近沉缺,属不稳定煤层。该煤层顶板为长兴组的底部地层,其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状菱铁岩,二者呈不等距互层状出现。 2) M9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部偏上。上距M7煤层19.27~29.35m,平均23.35m,煤层可采性指数1。煤层厚度1.69~6.17m,平均3.82m,结构单一,煤层层位稳定。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仅在ZK2301孔附近见有分叉现象,个别部位在煤层近底部见1层灰黑色炭质泥岩或棕灰色泥岩夹矸,厚0.25~0.54m。顶板为薄层菱铁岩与薄层粉砂质泥岩,近等距互层。底板多为灰白色、灰色粘土岩、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 3) M11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部,距M9煤层底板13.72~22.00m,平均18.59m,煤层可采性指数1。煤层厚度1.40~2.08m,平均1.72m,层位稳定。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煤层下部常夹一层0.03~0.10m厚的棕灰色中粗晶高岭石粘土岩(泥岩)夹矸。顶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夹簿层~中层状菱铁岩。底板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 4)M15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部偏下,距M11煤层底板9.56~30.68m,平均19.22m,煤层可采性指数1。煤层厚度1.47~4.30m,平均1.93m,煤层层位稳定。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煤层含0~2层夹矸。夹矸为灰黑色炭质泥岩,顶板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少量菱铁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 5)M16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顶部,距M15煤层6.28~14.50m,平均12.04m,煤层可采性指数1。煤层厚度1.23~1.97m,平均1.66m,煤层层位稳定。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煤层中下部常夹1层0.03~0.09m的棕灰色中~粗晶高岭石泥岩或灰黑色炭质泥岩夹矸,夹矸中富含大量的炭化植物碎片化石。此特征矿井内甚为明显。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夹炭质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 6)M21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中部偏下,距M16煤层底板27.95~38.93m,平均32.43m,煤层可采性指数1。煤层厚度1.52~3.14m,平均2.31m。层位稳定,属稳定煤层。煤层中下部常有1层夹矸为棕灰色隐晶质高岭石泥岩或灰黑色炭质泥岩,夹矸厚度0.05~0.65m,有时变化为泥岩。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状菱铁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 7) M22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一段下部,距M21煤层底板3.03~15.11m,平均9.11m,煤层可采性指数0.89。煤层厚度0.48~2.84m,平均2.04m,煤层层位稳定。全区大部可采,属稳定煤层。煤层含夹矸0~2层,夹矸厚度一般0.03~0.06m,个别达0.19m,夹矸均为泥岩(粘土岩)。顶板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2。 表1—2—2 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m) 煤层间距(m) 夹石层数 夹石总厚(m) 煤层顶底板 可采范围 视密度 t/m3 最小~最大 平均 最小~最大 平均 最小~最大 平均 最小~最大 平均 顶板 底板 M7 0.00~1.81 0.93 19.27~29.35 23.35 0~1 0.08 粉砂质泥岩 泥岩 局部 1.53 M9 1.69~6.17 3.82 0~1 0.25~0.54 粉砂质泥岩 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 全区 1.44 13.72~22.00 18.59 M11 1.40~2.08 1.72 0~1 0.03~0.10 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 全区 1.43 9.56~30.68 19.22 M15 1.40~4.30 1.93 0~2 0.06~0.27 泥质粉砂岩或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 全区 1.44 6.28~14.50 12.04 M16 1.20~1.97 1.66 0~1 0.03~0.09 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 全区 1.43 27.95~38.93 32.43 M21 1.50~3.14 2.31 0~1 0.05~0.65 细砂岩或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全区 1.46 3.03~15.11 9.11 M22 0.40~2.84 2.04 0~2 0.03~0.06 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粉砂质泥岩 大部 1.46 (二)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和宏观煤岩特征 1)煤的物理性质 矿井内各煤层颜色为黑色、深黒色;条痕为褐黒、黑色,其它物理性质见表1-2-3。 表1-2-3 各煤层主要物理性质一览表 项目 煤层 光 泽 坚固性系数 真密度 视密度 断 口 裂 隙 M7 玻 璃 0.82(1) 1.60 1.53 参差状 贝壳状 发 育 M9 玻 璃 0.75(1) 1.47~1.51 1.49(3) 1.43~1.46 1.44(3) 参差状 贝壳状 发 育 M11 玻 璃 1.46~1.59 1.52(3) 1.41~1.52 1.46(3) 参差状 贝壳状 发 育 M15 玻 璃 0.67~0.80 0.74(2) 1.43~1.58 1.49(4) 1.38~1.51 1.44(4) 参差状 贝壳状 发 育 M16 玻 璃 0.71(1) 1.43~1.54 1.48(3) 1.38~1.48 1.43(3) 参差状 贝壳状 发 育 M21 沥 青 玻 璃 0.47~0.92 0.70(2) 1.45~1.55 1.51(4) 1.40~1.49 1.46(4) 参差状 贝壳状 发 育 M22 沥 青 玻 璃 1.08(1) 1.49~1.54 1.52(2) 1.44~1.48 1.46(2) 参差状 贝壳状 发 育 2)煤岩类型 (1)宏观煤岩特征 各煤层中宏观煤岩组分以亮煤、暗煤为主,夹镜煤条带及丝炭,可见丝炭透镜体。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煤为主,少数光亮型煤。细条带状结构为主,其次为线理状及透镜状结构,块状构造。 (2)显微煤岩特征 ① 有机组分 有机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其次惰质组、壳质组,少量半镜质组。 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可见胶结着碎屑惰质体,粒径较小的粗粒体、团块半镜质体以及小孢子体、石英等组成的混合物)为主;其次是均质镜质体、团块镜质体,少数结构镜质体(胞腔可见充填微粒体、树脂体等)和碎屑镜质体。 半镜质组可见团块半镜质体、碎屑半镜质体。 惰质组主要以丝质体、半丝质体(多呈破碎状、碎片状,少数结构保存较完整,可见胞腔中空少见充填物)、碎屑惰质体为主;其次是粗粒体、氧化丝质体。 壳质组以小孢子体(可见成群出现的小孢子堆)、薄壁角质体(少数顺层集中分布)为主,其次为树脂体、碎屑壳质体,少数为沥青质体。 ② 无机组分 各煤层无机组分均以氧化物为主,其次为粘土类、碳酸盐类、硫化物类。 氧化物类以棱角状石英为主。粘土矿物多以细粒状、片状为主,少量团块状、浸染状;碳酸盐类以片状,充填状为主;硫化物类黄铁矿多见粒状、晶粒状分布,少数浸染状;白铁矿少见半自行晶状。 M7、M9、M21、M22煤层氧化物类含量较高,M21中含量高达23.1%;M7、M15、M21和M22煤层粘土类含量较高,M21和M22煤层硫化物类含量较高。 (3)显微煤岩类型 各煤层以微镜煤、微镜惰煤为主,少量微三合煤、微惰煤。M7和M11以微镜煤为主,M9、M16和M22以微镜惰煤为主,M15和M21以微镜煤、微镜惰煤为主。显微矿化类型多见微硅质煤;少见微泥质煤、微硫化物质煤。 (4)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变质程度及变质类型 各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变化在1.04~1.28%之间。 各煤层变质程度均属IV~V变质阶段1/3焦煤、焦煤。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沿盘县断裂可能有不同类型和期次的岩浆岩侵入体,通过断裂带沟通热源通道,致使本矿井煤层变质类型表现为煤层在深成变质作用的基础上,迭加了区域岩浆热液的影响,形成了高煤化阶段的烟煤。 2、煤的化学性质 吉克煤矿主要可采煤层煤质指标见表1-2-5。分述如下: 1)化学组分 (1)水分(Mad) 各煤层原煤水分两极值变化在0.70~1.52%之间,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