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_某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设计)】-好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摘 要关键词:Abstract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in ensuring product quality, improve their quality, to w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the market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needs of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at the same time, showing expansion of enterprise scale, many groups, many plants work together more and more. M a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engaged in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product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of today realize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become more and more urgent. In this paper, the target enterprise needs analysis, research of the multi-tier architecture design, component-oriented development techniques, the client automatically download updated technology, and heterogeneous systems integration technology, using the B / S and C / S mixed structure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target enterprise application implementation Express, post-maintenance and flexible expansion requirements. Targeted enterprises and military enterprises belong to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of high security features, the system put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security solution, using a strict authentication, rights management,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system audit data to ensure system security. Automatically download the updates and take advantage of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C / S client update problem, using a variety of data integration technology to solve the system with a number of external system data integration problem. After a period of operation, to prove that the system can complete a good quality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wide business deal, with good stability and security, has become the enterprise quality management platfor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arget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 reached a intended objectives. 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 hybrid structure, automatic download, XML, integration, J2EE目 录 绪 论1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11.2 国外质量管理软件的发展现状11.3 国内质量管理软件的发展现状21.4 国内外对比分析21.5 研究目标、内容3 研究目标3 研究内容41.6 论文的组织结构4第二章 需求分析62.1 需求背景62.2 任务概述72.3 功能需求7 研试质量管理8 制造质量管理9 产品质量数据分析10 质量策划管理11 质量保障活动管理11 质量体系管理12 系统维护122.4 与已有遗留系统的接口要求12 基础资源中心系统12 售后服务系统13 MRPII系统13 数据报送132.5 非功能性要求13 安全性13 先进性13 通用性13 易用性14 可靠性14 网络功能与自助服务14 系统性能14 进度要求142.6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4 系统开发方案14 系统的安全性15 操作界面友好性152.7 小结15第三章 解决方案与关键技术163.1 系统结构的选择16 C/S结构16 B/S结构16结论163.2 开发方案选择18 C/S结构的开发方案选择18 B/S结构的开发方案选择203.3 安全解决方案23 身份认证23 权限管理23 三权分立23 系统审计233.4 用户友好性解决方案24 操作一致性24 健壮性253.4 关键技术26 自动下载更新技术26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技术283.4 小结30第四章 设计与实现314.1 系统设计原则和运行环境说明31 系统的功能设计目标31 系统运行环境说明314.2 系统总体设计32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334.3系统功能设计33 研试质量管理子系统设计33 制造质量管理子系统设计38 产品质量数据分析子系统设计484.4 数据库设计51 数据库设计的内容51 数据库的设计目的52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52 数据库的概念与逻辑设计54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554.5 系统集成设计57成的需求分析57成分析58 系统集成的设计与实现624.6 小结64第五章 测试665.1 单元测试66 单元测试的意义66 单元测试的优点66 本系统的单元测试675.2 集成测试685.3 功能测试685.4 性能测试705.5 测试结果评估715.6 小结71第六章 总结726.1 本人承担的具体工作内容72 技术方面72 管理方面726.2 使用效果726.3系统待完善之处736.4 下一步工作736.5小结73主要参考文献74致 谢76图 清 单图 1 系统总体用例图8图 2 研试质量管理用例图8图 3 制造质量管理用例图9图 4 封装了各种基本操作的基础表单对象24图 5 数据异常恢复原理图26图 6 客户端自动下载更新程序的体系结构27图 7 数据交换格式的总体设计思路28图 8 用UML活动图建立的业务模型29图 9 数据报送的信息模型30图 10 系统拓扑结构图32图 11 系统功能结构图33图 12 研试质量子系统功能结构图33图 13 研试质量管理包封装34图 14 质量问题归零封装包35图 15 质量问题归零处理流程35图 16 质量问题归零信息录入页面36图 17 质量评审工作流设计36图 18 质量评审信息查看页面37图 19 试验信息处理工作流设计37图 20 制造质量管理子系统功能结构图38图 21 制造质量管理子系统包封装38图 22 产品总装功能结构40图 23 产品总装逻辑关系类图41图 24 总装进度查询43图 25 测试项目与产品的类图44图 26 测试过程信息记录44图 27 测试进度查询44图 28 总装和测试完成情况统计45图 29 产品配套信息维护及根据配套进行的应用46图 30 外协产品验收业务流程图46图 31 外协产品各阶段质量信息跟踪示意图47图 32 产品质量数据分析包封装48图 33 质量周报生成流程设计49图 34 质量周报生成时序图50图 35 质量信息分析界面51图 36 总装测试E-R 图55图 37 部件质量跟踪E-R图55图 38 系统集成原理59图 39 数据上报时序图64图 40 活动用户量分析图70表 清 单表 1 国内外质量管理软件对比分析3表 2 C/S结构B/S结构优缺点比较17表 3 几种主流的C/S结构开发工具比较19表 4 周报主界面48表 5 主要的数据库表清单56表 6 单元测试用例模板67表 7 产品软件配套汇总单元测试用例67表 8 产品测试过程通电时间计算测试用例68表 9 测试用例表69表 10 测试一览表70第一章 绪 论1.1 研究“某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是某企业为提高质量管理效率和水平而开发的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管理特点的信息系统。目标企业的质量管理已经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有比较完善规范的流程,但所依赖的管理手段仍然是效率比较低下的作业方式,主要以纸质单据、Excel、Word等方式进行质量信息记录,以邮件、纸介质等方式进行质量信息的传递,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质量信息缺少数据积累平台,缺乏对数据的统计加工再利用的基础。目标企业主要从事M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目前面临繁重的设计与生产任务,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现出来。仍然依靠原有的工作方式,要处理越来越繁重的任务,显得力不从心。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从方法上寻找改进,还需要从手段上进行改进。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可以加快质量信息有效传递、规范处理流程、能够实时跟踪处理过程,并能够进行大量质量数据积累、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信息化系统。这也正是本课题产生的缘由。该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制的目的是实现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的网上流转和和及时处理,实现质量问题处理的动态跟踪和闭环控制,并方便的实现信息统计和分析功能,最终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1.2 国外现状1.3 国现状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中质量模块往往是功能最弱的部分,无法满足企业整体管理的需要。国内外质量管理软件对比分析如表1:表 11.6 论文的组织结构本论文分章,具体安排内容如下:绪论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来源、国内外软件的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需求分析对现有的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系统的主要需求,以及系统为了实现这些需求而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案阐述系统的,系统第四章 设计与实现对系统的设计原则、运行环境进行说明,在介绍系统总体设计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按照子系统分别阐述各自的主要功能及使用的关键技术,并对数据库设计和集成设计进行了介绍。第五章 测试对系统中采用的测试方法和具体的测试工作进行了说明。第六章 总结总结本人在项目中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并对系统的实施效果进行简要的说明。第二章 需求分析在软件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软件需求分析的质量对软件开发的影响是深远的、全局性的,高质量需求对软件开发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后续阶段改正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错误将付出高昂的代价。图 12 研试质量管理用例图问题归零产品在设计、试验中发生重要质量问题后,需要对问题的现象进行如实记录,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解决措施进行落实。根据问题原因,对其它产品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实现问题的“归零”。由问题“归零”各环节负责人员进行信息的填写。质量评审产品在设计完成后、或者试验之前,以及质量问题的“归零”完成后,都需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要对评审中的专家的意见、评审结论进行如实记录,并对评审中提出的问题的后续处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由被评审的产品主管人员负责信息的记录和填写。试验管理由试验队长负责记录参加试验的产品的基本信息,试验的安排情况,试验内容,试验中发生的问题情况以及对问题的处理情况。 制造质量管理制造质量管理对产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检验信息记录,对废品、不合格品的处理信息进行管理;对大型产品的装配过程进行测试,记录各个步骤的测试信息,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和处理;对外协产品的验收和返修信息、元器件与原材料的验收信息进行管理。用例图如图3:图 3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II)系统主要管理企业的采购、到货、库存、生产计划等内容。在质量系统中,在进行外协验收时,需要提取MRPII中的到货信息,并且在验收完成后需要将验收结果返回给MRPII中的到货信息。元器件、原材料的验收信息记录在MRPII中,要求在质量系统中能够进行查询。 数据报送向集团公司质量管理系统主要是上报问题归零信息,问题发生后需要及时上报,随着问题归零情况的进展,对进展情况也需要及时上报。2.5 非功能性要求系统在非功能性方面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安全性系统需要符合企业安全保密规定,满足国家保密局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要求。 先进性系统应在管理流程中体现出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应始终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来部署系统的功能。 通用性系统需要能够运行于流行的技术环境中,如windows 2000,windows XP,Linux等,能够在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上应用。 易用性界面友好简洁,直观体现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采用可视化功能界面,引导用户按照优化的质量管理流程进行每一步操作。 可靠性采用模块化的松散耦合技术,开发全过程严格遵循软件工程的方法,功能模块采用统一的设计风格、高度集成统一的用户界面。 网络功能与自助服务支持企业职工在基于Web的企业局域网内的应用。提供系统使用帮助功能。 系统性能(1)系统响应时间查询时间:200个用户并发响应时间应在5秒之内。一些大数据量的特殊功能的响应时间,例如近万条记录的、大数据量的报表打开时间应在15秒左右。更新处理时间:一般数据增加、删除、修改后提交,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一些大数据量的特殊功能的相应时间,如批量数据导入、5M以内的二进制数据插入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在20秒左右。(2)系统用户数量系统用户数指标反映了不同情况下使用系统的用户规模。本系统应保障多用户并发访问环境下的合理响应速度和数据稳定性。应满足峰值在线用户数500人,平均在线用户数100人的要求。 进度要求用户特别要求,系统在两个月内具备部分模块上线运行的条件。2.6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以上需求的分析,我们认为系统在设计上除了需要遵循一般系统开发原则和系统总体框架外,还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系统开发方案本系统要求有灵活的功能实现,同时要求能与现有的遗留系统能有效集成,如何选择适合的开发方案是会直接影响到这些要求能否正常实现。用户对进度提出的特殊要求,部分模块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上线,也直接影响到开方案的选择。 系统的安全性目标企业要求本系统符合国家保密局对涉密信息系统的保密要求。如何满足一系列保密要求,是系统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操作界面友好性系统部分业务模块的数据量大,每天需要由基层用户完成大量的数据录入编辑工作。因此提供友好的数据处理界面对于系统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由于不同开发工具在界面功能的实现上特点、效率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也是本系统要着重考虑的问题。综上所述,要建设好这个系统需要多方面知识,需要多方面的技术专家进行商讨论证、精心设计,解决上面提出的关键问题,并需要一个技术过硬、管理完善的团队才能完成系统实施。2.7 小结本章首先对系统的需求进行了总体介绍,包括需求背景、任务概述,以及系统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集成需求等,然后根据提出的需求进行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最后对系统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描述。第三章 解决方案3.1 系统结构的选择目前系统的结构分为C/S和B/S两种结构。本系统需要根据两种结构的特点以及系统本身的因素做出选择。 C/S结构C/S结构,即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 结构,是大家熟知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早期的软件系统多以此作为首选设计标准。服务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PC、工作站或小型机,并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ybase、Informix或 SQL Server。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B/S结构/S结构即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结构,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Browser),如Netscape Navigator或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安装Oracle、Sybase、Informix或 SQL Server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eb Server 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用户界面完全通过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 VBScript、JavaScript 和ActiveX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表 2客户操作界面设计个性化,具有直观、简单、方便的特点,可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操作要求。同时由于开发是针对性的,因此,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化要求。由于是针对性开发,因此缺少通用性的特点,业务变更或改变不够灵活,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增加了维护和管理的难度,进一步的业务拓展困难较多。需要专门的客户端安装程序,分布功能弱,不能够实现快速部署安装和配置。兼容性差,对于不同的开发工具,相互之间很难兼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若采用不同工具,需要重新改写程序。开发成本较高,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B/S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处理。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开发简单,共享性强。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无法实现具有个性化的设计要求。操作的习惯性是以鼠标为最基本的操作方式,无法满足快速操作的要求。页面动态刷新,响应速度明显降低。专用性打印输出难以实现,尤其对票据等打印,难以实现套打输出。无法实现分页显示,给数据库访问造成较大的压力。功能弱化,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本系统在选择系统结构时,重点需要考虑系统的开发效率、界面个性化、系统兼容性、系统的易维护性。根据本系统的需求,其制造质量管理部分对界面个性化的要求高,并且是用户最急于应用的模块。随着系统各个部分的逐渐应用,后期的扩展和维护工作将会比较大。为了满足系统的这种需求,我们决定采用C/S+B/S的混合结构。采用C/S结构先期实现用户急于应用、并且界面个性化要求高的制造质量管理部分,采用B/S结构实现系统其余部分,以提高系统整体的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3.2 开发方案选择由于本系统采用了C/S+B/S的混合结构,因此需要为这两种结构分别选择开发方案。 C/S结构的开发方案选择.1 VB方案(,)是微软公司开发.2 PB方案Delphi是著名的Borland(现在已和Inprise合并)公司开发的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Delphi具有以下的特性:基于窗体和面向对象的方法,高速的编译器,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与Windows编程紧密结合,强大而成熟的组件技术。但最重要的还是Object Pascal语言,它是在Pascal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简单易学。Delphi提供了各种开发工具,包括集成环境、图像编辑(Image Editor),以及各种开发数据库的应用程序,如DesktopDataBase Expert等。除此之外,还允许用户挂接其它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如Borland公司的资源编辑器(Resourse Workshop)。表 3Delphi开发效率较高COM,ActiveXCOM,JavaBean,Jaguar, ActiveXCOM, ActiveX CORBA(本身自带CORBA中间件VisiBroker,有丰富向导)DAO,ADO,RDO功能相仿Transaction,DwControl,可绑定任何SQL语句和存储过程,数据访问具有无与比拟的灵活性具有包括DataSource,Table,Query,Midas,ADO在内的二十多个组件和类完成数据访问DBGriD,与数据库相关的数据表现控件只有此一种,只能表现简单表格数据表现手段单一DataWindow对象功能异常强大,其资源描述语句构成类似6HTML的另外一种语言,可在其中插入任何对象,具有包括DBGrid在内的数百种数据表现方法具有包括DBGrid,DBNavigator,DBEdit, DBLookupListBox在内的15个数据感知组件,DecisionCube, DecisionQuery在内的6个数据仓库组件和包括QRChart, QRExpr在内的20多个报表组建,可灵活表现数据语句执行方式将一句SQL串绑定到一个命令对象中,结果返回到ResultSet对象中自行拆取是一种真正的4GL语言,可随意直接嵌套SQL语句返回值被赋值到语句的变量中,支持语句级游标,存储过程和数据库函数使用数据库组件或类完成SQL语句串的执行和提交开发模式控件开发模式(OCX)组件开发模式 User Object 源代码组件开发模式 VCL 面向对象特性差较好很好代码执行效率一般较高很高.NET 是 Microsoft 的用以创建 XML Web 服务(下一代软件)平台,该平台将信息、设备和人以一种统一的、个性化的方式联系起来。借助于 .NET 平台,可以创建和使用基于 XML 的应用程序、进程和 Web 站点以及服务,它们之间可以按设计、在任何平台或智能设备上共享和组合信息与功能,以向单位和个人提供定制好的解决方案。.3比较与结论(1)对分布式技术的支持通过Web Services,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在网络上顺利地整合在一起。Web Services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标准的网络协议 例如:HTTP 来传送XML消息。这是一种非常轻便的沟通机制,因此可以让任何程序语言、中间层组件或平台很轻易地整合进来。一般工业上或企业内部会接受成熟且广为厂商采用的业界标准,尤其是已经受过市场考验行之有年的标准。要构建Web Services必须得采用业界通用的Web Services技术。Web Services是一种新一代的分布式服务,在这之前,有CORBA、DCOM、COM+、RMI,都是用来实作分布式架构的技术,而且也被证明运作的非常顺利;而新一代的分布式服务,采用的是XML技术,如XML-RPC和SOAP就是最佳的例子,新一代的分布式技术可以用已有的通讯协议做基础 如SMTP、FTP等 ,但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方式仍然是将XML基植于HTTP这个广受欢迎,但是效能并非最佳的通讯协议上。J2EE支持了较为广泛应用于现有企业系统的分布式运算服务,而.NET平台支持延伸自COM与DCOM的COM+,其技术前身MTS COM+比Enterprise JavaBeans技术早了三年,我们可以推断J2EE提供的分布式服务比.NET的技术领先三年。使用J2EE者可以选用XML-RPC或是SOAP技术,Sun Microsystems更提供了 Java Web Service Developer Pack供开发者开发Web Services。反观.NET技术,只提供对于SOAP的支持。在对于既有分布式技术支援不足的情况下,对新一代分布式技术的支持又无法提供弹性的选择,风险之大,是可以预估的。总而言之,我们就平台的稳定性,服务器的稳定性,以及产品的多样性这三方面来考量,J2EE似乎优于.NET技术。(2)开发工具的可选择性J2EE 以及 .NET 是现有用来开发服务器端企业级应用程序的技术延伸。这些技术的早期版本并非专门用来开发Web Services用。J2EE 以及 .NET的共通愿景就是希望能达成开发Web Services的基础工程,例如:跨平台的XML沟通、负载平衡以及交易。但是,当开发到一定规模的应用程序时,会产生一定的复杂度,这个时候就必须有开发工具的辅助,如果您选用了其中一种平台,那么您可以选用的工具如下所示:J2EE平台的工具有:普元EOS(普元)Eclipse Open Source JBuilder Borland Forte for Java Sun WebLogic Workshop BEA JDeveloper Oracle Ration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IBM Visual Cafe WebGain .NET平台:Visual Studio.NET(3)中间件产品的可选择性JAVA2平台,企业版(J2EE)是为单一的复杂问题,如有关部门发展,人员配置,项目管理等多级企业解决方案而设计的。J2EE是一个由SUN微系统公司提出的工业标准。J2EE是一个标准,而不是一个产品,只要双方都服从J2EE的约定,其应用程序就能在各种各样的程序包环境下运行。J2EE的目的是使所有用户有权自己去选择他们要的产品和工具,这样也鼓励了产品间的竞争。这一目的实现的前提是J2EE已成为工业标准。为了使用户放心的买入,SUN公司同其他的EBusiness平台开发商(像BEA,IBM和Oracle)合作定义J2EE。SUN还发起了JAVA民间组织以汲取新的方案来不断完善J2EE。Microsoft .NET是一组能使你建立良好的,企业级的web services的产品。注意,它们有一个重要的不同:.NET是一个产品策略,然而J2EE是一个任何产品都要用到的标准。.NET大量的改写了Microsoft早期开发平台的底层代码和组件,其中包括了许多现在正广范用到的技术,也包括MTS和COM,消息队列(MSMQ),和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新的.NET结构取代了这些技术,并且包括了一个web services层来提高语言的支持能力。因此在构建基于Web Services的企业分布式应用时,J2EE平台有非常多的中间件产品可供选择,而.NET唯一的选择就是Microsoft的自己的产品。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构建基于Web Services的分布式企业应用上,J2EE平台和.NET平台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两种方案的对比,可以看出基于J2EE平台构建分布式企业应用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同时,由于本系统还需要与用户已有的遗留系统保持良好的接口,因此采用基于J2EE平台的开发方案是最好的选择。本系统最终使用了普元EOS平台完成系统开发,Web容器使用Jboss,数据库采用了Oracle。3.3 安全解决方案本系统在机密增强的网络环境下运行,对系统所处理的数据具有高度的保密要求。系统需要有完整的安全解决方案。 身份认证系统遵循严格身份认证和有限授权原则、全面确认原则和安全跟踪原则。所有用户进入系统必须通过服务器上的身份认证。身份认证采用集成第三方基于PKI 体系的USB 智能卡系统,这种类型的系统利用标准的加密算法技术,实现了网络安全方案中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和密钥安全管理以及分发传递等功能。 权限管理根据用户对权限管理要求的严格程度,提供了分级的权限管理机制,系统支持自顶向下的逐级分配权限的管理模式,系统权限包含功能权限、数据权限,其中数据权限包括数据对象权限、字段权限和字段范围权限。(1)功能权限:根据功能的划分来为操作员设置权限。功能权限不仅能够设置到最末一级菜单功能,而且能够设置到每个功能中的各个按钮。由于可以将权限明细到功能按钮级,保证了功能权限的最明细化。(2)数据权限:在功能权限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业务对象或者数据内容提供更进一步的权限设置。 三权分立按照三权分立的要求:系统操作人员严格区分为管理员和业务操作员两个类别,同时管理员分为系统管理员、系统安全员、系统审计员,三者的权限互相制约: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和维护系统所有人员信息;系统安全员负责系统内所有人员业务权限和角色信息的维护;系统审计员负责系统所有安全日志和业务日志的备份、清理、保存的工作。 系统审计系统提供系统日志审计功能,可以在线查询、监控每一个访问用户的操作,可以自动记录每一个用户的应用节点、应用时间、功能操作,可以随时查询、审计。从另外一个层面保障非法操作的实时监控和响应并做到可跟踪和追溯。3.4 用户友好性解决方案随着重用需求和重用技术的发展,开发可重用软件成了软件工程的重要课题,而用户友好性是可重用软件的重要属性之一。换言之,是否具有用户友好性已不仅仅是界面上的问题,而是结构上的问题;不仅仅是具体实现技术上的问题,而是设计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图 4 封装了各种基本操作的基础表单对象利用该种设计,使得各业务模块的基本功能操作一致,甚至基本对象的布局都是一致的,很好的遵守最小惊奇原则在整个系统中有一主要输入模型,系统所做的一切都严格遵守这一模型都使用同一种语言,语法规则相同,用户菜单和输入/输出屏幕始终都有相同的格式、一致的风格。一致性可以转换成可预见的一致性,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给用户以自学的可能。只要掌握了一个屏幕上的操作,其它通过联想就可举一反三。健壮性是防御用户错误和用户破坏的能力需要对用户输入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全面检查;分别处理和响应正确与不正确的输入;出错时无论是由用户输入直接或间接引起的能给出有意义的信息,解释错误地方和如何纠错;在设计时就应预见用户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做出避免出错的预防性设计;必要时对不正确的输入如密码输入错误进行审计处理。图 5 数据异常恢复原理图3.4 关键技术 自动下载更新技术系统中部分业务模块采用了C/S结构。C/S结构的客户端程序更新一直是客户维护的主要工作之一,传统的方法是人工访问某个中心资源目录或者人工进行程序客户端更新,这样做不安全且更新效率低。本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点,设计开发了客户端程序下载更新组件。该组件总的设计思想是:在后台利用数据库,存储需要更新的模块文件,通过客户端组件自动搜索比较,并决定是否需要下载更新。(1)运行体系结构如图6:图 6TOP-DOWN)的方法进行,这一方法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业务流程梳理、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提取和标准化、组合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形成独立于语法的数据交换格式模型和把由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组成的数据交换格式模型映射为 XML模式,如图7所示。图 7UML模型)描述业务流程,形成业务模型和信息模型。业务模型明确了业务活动中的参与角色、要交换的数据交换格式和交换顺序以及组成数据交换格式的业务数据。信息模型将业务模型中组成数据交换格式的业务数据归为若干个具有相互关系的类,这些类及类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信息模型。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提取和标准化阶段:在上述信息模型基础上,进行数据元提取与分析,进行数据元标准化,形成符合规范化要求的通用数据元,进行分类与编码。 组合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形成独立于语法的数据交换格式模型阶段:在上述信息模型基础上,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元和相关代码规范该信息模型,形成由数据元组成的、具有层次结构的、独立于语法的数据交换格式,该数据交换格式与任何一种语法绑定后,就形成了可在同构或异构系统间交换、用特定语法描述的数据交换格式。把由数据元和聚合数据元组成的数据交换格式模型映射为 XML模式阶段:将形成的由数据元组成的、具有层次结构的、独立于语法的数据交换格式,映射形成符合W3C XML语法要求、可在同构或异构系统间交换的XML Schema。(2)业务数据共享的业务模型设计业务数据共享的业务流程是由一系列在2个或多个角色间发生的业务活动组成,推荐使用UML的活动图来描述业务流程。图8给出用UML活动图进行业务数据共享业务流程梳理的方法,建立了业务模型。图 8图 9设计与实现分析是问题抽象 做什么 ,设计是问题求解 怎么做 ,实现是问题的解 结果 。.1 系统设计原则和说明从的业务模式和的要求来看,整个系统的设计首先是保证功能实现能够满足业务的需要,同时在技术上保持先进性、开放性、可扩展性等特征。在详细描述各个系统的设计之前,我们有必要讨论在设计工作中所遵循的设计原则。.1.1 系统的功能设计目标.1.2 系统运行环境本系统按照我们的系统设计目标,其运行环境推荐如下:客户端:M以上内存,Windows 或以上版本操作系统,IE .0以上浏览器,屏幕显示分辨率建议024*768以上。WEB服务器端:Windows 或以上版本操作系统,IE .0以上浏览器,屏幕显示分辨率建议024*768以上,内存最低为。Windows 2003 Server或以上版本操作系统,内存最低为。.2 系统总体设计图 系统功能设计图 .1 研试质量管理子系统设计M产品系列的研制周期多则十几年,少则几年,在研制过程会进行各种试验,可能产生各种质量问题,针对各种研制活动会组织大量评审。研试质量子系统将对研试过程中的问题处理、质量评审、试验情况信息进行维护管理。图 12图 13图 1415 质量问题归零处理流程由于质量问题信息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在页面设计时采用了对信息进行分类,对每一类可以单独收缩或展开的处理,以方便信息的录入。如产品(设备)信息、故障信息、原因信息、纠正措施信息等。在信息的录入过程中,为了方便信息的修改,不同流程环节的录入人可以修改其他流程环节录入的信息(审核环节信息除外)。问题归零的数据录入页面实现如图16:图 16图 17图 18图 制造质量管理子系统设计制造质量同研试质量一同构成本系统的核心部分。制造质量对企业加工生产的过程质量进行管理,并对采购产品、采购原材料、外协加工生产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要保证企业最终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合格,对来料把关和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是关键。制造质量子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加工质控和外协外购管理。图 20图 .2 不合格处理在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由检验员对每道工序进行检验。若检验时发现产品问题,可根据问题情况判定为废品或是判定为不合格品。若判定为废品,则进行废品处理。判定为不合格品,则进行不合格品审理。不合格审理信息包括:产品信息(名称、数量、工序、交检数、不合格数等)、故障现象、原因分析、不合格审理意见(工艺师系统意见、质量师系统意见、不合格审理委员会意见)、设计意见、相关单位会签信息等。以前企业的不合格审理是由检验员开具纸质的不合格审理单,将该纸质的审理单在各相关环节进行签署流转。该种处理模式效率低,而且十分不利于产品的质量跟踪和后期的数据分析。在运用本系统后,按照设定的业务流程进行审理信息的流转,能够跟踪到每一个环节的处理情况,也能方便的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3 报废处理在产品的检验过程中,当检验员发现废品后,需要开具废品通知单。废品通知单中包括产品信息、责任单位信息、废品原因及特征、工艺说明、工时损失、材料损失等信息。工时损失、材料损失信息是由定额员核算完成。在数据分析时可以计算出不同责任单位的各类损失情况,以及统计出某指定单位在不同时期损失的变化趋势。.4 产品总装M产品的总装是个复杂的过程,要将各个部段总装成一套完整的产品,需要经过至少十几个步骤,而每个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并不象单一产品的加工工序那样严格。为了控制每一个装配步骤的质量,需要对装配的每个步骤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记录。装配完成之后,需要对整套系统进行系列测试。不同型号产品的总装步骤和需要测试的项目不同。即使是同型号的产品,由于不同批次的批次其用途不同,其装配步骤和测试项目也可能会不同。因此对产品的总装项目和测试项目需要具有可配置性。在产品的装配过程中,部分环节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数据记录,由于不同型号产品的数据格式差异很大,难以用统一的表格化处理,因此系统中采用了使用Excel文件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可以在系统中在线进行excel中的数据编辑。产品总装模块的功能结构如图22:图 22图 23testTmpt:产品测试模板类,封装了对产品测试模板的操作。CasmbTmpt:产品总装模板类,封装了对产品总装模板的操作。CTmpt:模板基类,封装了对模板的基本操作。CasmbInfo:总装过程信息类,封装了对总装过程信息处理的操作。CtestInfo:测试过程信息类,封装了产品测试过程信息处理的操作。产品总装总装项目模板:为不同型号产品的不同批次进行总装步骤的灵活配置。总装过程信息:按照总装项目模板,为每套产品生成总装项目。在总装过程中,记录下每个步骤的检查结果,检查人,检查日期等信息。若发现问题,记录下问题现象。利用PB中可以动态执行带参数的SQL语句的技术,可以一次生成同一批次下所有产品的总装项目。动态执行的Sql语句如下:insert into procctr_assemble_checkinfo item_no,model_no,model_batch,order_no,test_item,need_note,has_file,file_name,test_value select :is_curXHDm,model_no,:is_curPc,:s_mslNoj,order_no,test_item,need_note,has_file,file_name,file_namefrom procctr_assemble_checkitem where item_no :is_curXhDm and model_batch :is_curPc;在产品总装过程中,需要利用Excel记录各种数据。不同型号的产品预先制定不同的Excel模板。记录了数据的Excel文件以Blob的形式存放在数据库中。但在使用过程,存在对模板文件的修改情况,包括对其中的某个Sheet页面的修改,或者新增Sheet页面。本系统采用了Ole编程技术,实现对Excel文件的动态修改。以下是代码片段:/拷贝新模板文件中指定页面的内容ole_excel.workbooks 1 .Activateole_excel.workbooks 1 .sheets ls_sheetArrayi .Selectole_excel.workbooks 1 .ActiveSole_excel.workbooks 2 .Activateole_excel.workbooks 2 .sheets ls_sheetArrayi .Selectole_excel.workbooks 2 .ActiveSheet.Range A1 .PasteSpecial总装进度信息:根据总装过程中记录的信息,统计某套产品型号下整个批次的总装进度。可以概览整个批次的总装完成情况,也可以查看某套产品的某个总装项目的具体数据。图 24图 25图 26图 27图 28图 29图 30图 31 外协产品各阶段质量信息跟踪示意图.9 元器件原材料验收元器件原材料的验收信息记录在企业的MRPII系统中。但为了达到用户在一个系统中便可以掌握企业的所有质量信息的目的,在本系统中实现了对元器件原材料验收信息的查询。该部分功能简单,主要是在数据库层面实现了同MRPII系统的集成,有关集成的内容在“4.5系统集成设计”中进行说明。 产品质量数据分析子系统设计产品数据分析针对研试质量子系统、制造质量子系统中所积累的产品质量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主要含质量日报、质量周报、质量信息分析三个子模块。包设计如图32:图 32InfoQuery分别为日报、周报、质量信息分析三个包提供质量数据查询服务。.1 质量日报质量日报为领导、质量主管人员自动按M产品的不同分类查询出当天发生的各类质量问题,包括不合格品信息、报废信息、测试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信息。.2 质量周报质量周报由质量主管部门生成并发布。质量周报内容包括上期质量周报中的问题落实情况、各分厂待处理问题(不合格品、废品)、本期办完不合格品审理单统计、本周办完废品单统计、总装测试问题统计(遗留问题和本周发现问题)。即周报中应包括不合格品、废品和质量问题三类信息,并按时间划分为上期遗留信息,本期新发生信息。周报主界面设计表 4年期起始日期截止日期发布日期不合格品废品总装测试问题处理完待处理新发生处理完待处理新发生处理完待处理新发生在周报主界面,可以直观的了解近期企业总体质量状况,具体到解决了多少问题、遗留多少问题、新出现了多少问题。(2)功能设计周报生成:由周报管理员按期生成周报。系统根据当前日期和上期周报截止日期,由各不合格品、废品、总装测试问题信息库中查询出新发生的问题,由上期周报中查询出仍然遗留的问题和已处理的问题,将查询出的信息存放入周报数据表中。具体处理流程设计如图33:图 33图 34 .2 质量信息分析质量信息分析模块为用户提供产品各类质量信息的综合统计分析功能,可以由用户自定义分析分析的指标项,结合查询功能,实现多维数据分析。功能设计如下:图形定制由用户选择需要进行统计分析的业务表,定义统计图形的X轴、Y轴、Z轴,以及图形类型、图形标题、字体等界面设置信息,定义后信息作为图形配置项保存在数据库中。同一个业务表可以定义多个图形。图形显示以树形结构的形式将各业务表所定义的所有图形标题组织显示,当在树上进行节点切换时,图形显示区自动进行相应切换,显示出对应业务表的图形。数据回溯根据图形上选择的某个部分,系统自动查询出该部分所对应的原始数据,便于进一步的分析。文档生成系统自动将图形、统计表和原始数据生成Word格式的文档。图 35.1 数据库设计的内容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把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结构特性设计是指数据结构的设计,设计结果要得到一个合理的数据模型,这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数据模型是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及事物间的联系,对现实世界模拟的精确程度越高,形成的数据模型就越能反映现实世界,在这基础上生成的应用系统就能较好地满足用户对数据处理要求。按照现有质量管理模式及操作过程要求,建立用以支撑系统运行的基础代码表、系统配置表、权限管理表、各类业务数据表。所建立的数据表要求能充分满足用户存取信息需求,同时尽量减少重复信息,节约存储空间,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结构(静态)特性设计应满足以下几点:(1)能正确反映现实,满足用户要求;(2)减少和避免数据冗余;(3)维护数据的完整性。行为(动态)特性设计是指应用程序设计。在分析用户需要对哪些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划分各个功能模块,问题归零模块、质量评审模块、试验管理模块、报废处理模块等等。并根据业务数据处理需要,在数据库中建立数据视图、触发器、存储过程。 数据库的设计目的(1)良好性能:一个符合应用要求的数据库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性能。数据库性能包括数据库的存取效率和存储效率。数据库的存取效率主要表现在对事务响应快,存取次数少。存储效率是指存储数据的空间利用率,即存储用户数据所占有实际存储空间的大小。(2)便于维护:考虑系统使用方便、便于维护以及将来扩充的可能性,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系统数据的可读性、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3)满足功能要求:成功的数据库系统应具有足够功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综上所述,根据质量管理业务管理系统的特性和功能要求,建立数据库模型时应满足各子系统对信息的存取需求,能够快速存取各种实时信息,满足实时采集、实时控制、在线分析的要求,能够给各级管理人员提供详尽的原始数据、分析数据、统计数据、管理数据。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采用领域模型驱动的方式和自顶向下的思路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分析系统业务,根据职责定义对象。对象要符合封装的特性,确保与职责相关的数据项被定义在一个对象之内,这些数据项能够完整描述该职责,不会出现职责描述缺失。并且一个对象有且只有一项职责,如果一个对象要负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责,应进行分拆。 不应针对整个系统进行数据库设计,而应该根据系统架构中的组件划分,针对每个组件所处理的业务进行组件单元的数据库设计;不同组件间所对应的数据库表之间的关联应尽可能减少,确保组件对应的表之间的独立性,为系统或表结构的重构提供可能性。根据建立的领域模型进行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