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27884222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旧教材要求知道成像特点、原理,平面镜应用,初步了解虚像概念。新教材增加了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教材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增加了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把握好这个环节使学生懂得替代法,懂得根据自己设想去设计和进行实验,从而了解物理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二、学情分析:平面镜是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面镜,学生很熟悉,但对于像与物大小相等,受视角影响学生始终认为物距变小,像变大,这需特殊强调,另外等效替代法学生初次接触,需讲清讲透。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教学关键:实验的探究时等效替代法的建立。五、课前准备:演示用:多媒体及课件、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学生用:火柴、夹子56只、图钉若干、透明胶条、小平面镜、跳棋56个、玻璃板28块、8 K白纸28张、刻度尺(自备)、相同的蜡烛56支、火柴、镜片28块、同样的电池56块、直角三角板(自备)六、教学方法与策略:采用师生互动、小循环多反馈、分组合作探究、实验分析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方式,学生自主选器材探究,可能回走弯路,但大胆放手,最后反馈时,进行最佳方案评估。七、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本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及实验探究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有趣有用,激发了学习物理的热情,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探 究新 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出示: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提请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学生动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请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2、提出猜想:教师提问: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337,并让学生动手照镜子,注意观察自己和镜子的人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左右相反;(4)颜色相同;(5)成的是倒立的像;(6)物体离开平面镜像也离开激活课堂气氛,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根据经验和观察到现象,提出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 教师提问: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创设疑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先让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玻璃板暂时不取出用两支相同的棋子。用两只相同的蜡烛。用两只相同的发光电珠。教师提问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 教师提问为什么像不见了呢?教师启发:平面镜的背面有一层漆,光线是不能透射过去的。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身物体”? (教师在此可作适当解释)我们看见物体(棋子)在平面镜内成的虚像是由于物体射出光线(或反射)经过镜面的反射进入人眼的。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同时看见镜后的替身物呢?教师提问:那么现在镜后的替身物射出光线为什么没有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教师提问:那么怎么办? 教师提问: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教师:请学生拿出平滑的玻璃板,再选择器材实验 教师提问: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棋子的像比较弱,看不清楚,你有办法让物体所成的像明亮起来? 教师:同学们,试试看。教师提问:同学们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和问题。 教师提问:想什么办法改进实验呢?看看里面桌还有什么器材。教师提问:你们再试试看。教师点拨:作为替身物的发光电珠应移到什么位置上。 教师: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如何? 教师提问:怎样实验验证:“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呢?。分析实验记录:(教师启发) 教师:同学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5、交流与评价:(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是否相同? (2)关于平面镜成想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二)研究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演示:烛焰在平面镜前,一部分人看见,一部分人看不见(电脑演示)(三)平面镜成像应用分类:成像、改变光路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将应用分类(电脑演示)质疑:不利因素(教师提出问题)(四)凸面镜和凹面镜演示:它对光线作用大屏幕:哈哈镜资料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学生在老师不提示的情况下,自己动手选择器材,动手试试(组内分工、交流)学生回答:没有。(充满疑惑)学生:思考、讨论: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想把“替身物体”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替身物体”,而看不见像,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要同时观察到像和替身物体,必须要让物体通过镜面的反射光线和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学生回答:必须使平面镜后面的替身物射出的光线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学生:被涂在平面镜后面的漆挡住,光线无法透过平面镜。把涂在镜后的漆刮掉。换成平滑的玻璃板做。学生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学生:像较弱,看不清。学生:增强光的亮度或用点燃的蜡烛做。学生选择器材实验学生:1、点燃的蜡烛时间长烧短了,像比物短。 2、蜡烛不容易放竖直。 3、蜡烛容易倒下。学生:两只发光电珠用发光电珠作为物体,代替蜡烛。学生:直到看上去它与镜前的发光电珠的像完全重合。学生:等大。把上面实验放在白纸上做,只要记录两发光电珠和玻璃的位置。改变发光电珠的位置,重做上述实验两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实验中两发光电珠的位置学生分析:量出每次实验中两发光电珠到玻璃板的距离。 连接每次实验中两发光电珠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学生: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学生课后自己探究:(1)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改变?(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的吗?学生观察并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将应用分类,交流举例举例观察实物和演示现象生生交流直观感受明确探究目的明确探究方法物像等效替代法帮助困难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勇于挑战的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实验时间长,点燃的蜡烛烧短了,像比替身物短了;(二)蜡烛不容易放置,有倾斜、有倒下,不易操作学生的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几经挫折,实验成功后能很好地体会到科学探究成功后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利用测评的方式:试题由多媒体课件出示。测评反馈,师生共同讲评矫正。学生思考答题师生共同讲评矫正学生小结学以致用,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堂小结梳理新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与归纳由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进一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作业布置深化新知1、复习巩固平面镜成像2、课后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屏幕显示作业布置的详细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重点知识和方法。板书设计一、平面镜成像1、特点:等大小。等距离。连线垂直。虚像2、原理: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二、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三、球面镜1、定义 2、分类 :凹面镜、凸面镜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4、凸面镜的性质及应用九、设计说明:本节课给的仪器种类相当多,又不限制研究的方法,学生会出现多种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大胆放手,个别指导,最终通过分析论证、评估阶段,把最佳方案展示出来,并把替代法抛出来。本节课特点是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体,而不是书本实验的简单重复,旨在让学生思维更发散,且更敏锐。十、教学后记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着力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努力调动学生认知上的需求,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展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前提下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物理学充满信心。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重点突出两点:一是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平面镜成像问题;二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体验“发现”成功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探究过程的精心设计是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热情的最佳措施之一。在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本人努力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始终记住自己只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全面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建立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坚持不同的课题所设计的探究教学方案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要站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及科学素质的立场上,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形式,让学生自我体验、自主探究通过问题的提出、讨论、交流、总结得出结论,并力求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取了新的知识后,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物理的信心,满足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求知欲望。最后,通过穿插例题及练习,加以巩固对平面镜成像问题的理解。参考文献:【1】教育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2】中学物理创新教法实验改革指导作者:王棣生主编【3】周中权主编物理实验教学法【4】初中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5】施良方 学习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6】孙宏安 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7】施良方 学生认知与优化教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注:本教学设计曾参评2012年宣城市优秀教育技术论文、课题研究方案等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