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7837761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考点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1、文化的内涵: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提示:小知识:1、文化的特点:(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文化现象无处不在。(2)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呈现各自特有的色彩。(3)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4)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5)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6)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如书、艺术品、文物等)2、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考点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表现在:(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3)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提示: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交融,主要表现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交融,主要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考点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国都重视文化竞争力?)(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2、我国应如何应对:(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3、探究增加部分: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1)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冷战结束以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做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3)面对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不能不引起当代中国青年的深刻思考。误区: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提示: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提示:文化对人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虚无飘渺、深远持久的特点。(提示:文化氛围的无形影响叫潜移默化,潜移默化不是虚无飘渺)4、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错。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5、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错。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6、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错。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7、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一种文化)8、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错。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9、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考点精练】1、(2007年高考文科基础,广东卷)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经济决定政治、文化,政治与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A、B、D三项表述都是错误的。2、(08海南卷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A B C D【答案】B【解析】观点表述片面,错误在“普遍”“能否创造”;开发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发展价值,也有经济价值,这也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联系,正确。本题考查对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成功经验的认识,属于文化生活知识。难度中等。3、(08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B C D【答案】D【解析】该题以部分名牌大学的校训为切入点,考察优秀文化的作用,解答时应抓住关键点“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因此应当入选。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应当排除。4、(09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5、(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答案】B【解析】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项说法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6、(2010高考?北京卷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 现了文化 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B. C.D.【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运用3D技术制作电影”是文化现象,“创造27亿元的全球票房”“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与题干主旨不一致。答案选B。7、(2010高考?广东卷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B C. D.【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来源、作用。通过审题肢,马上可排除错误的题肢文化是由人民创造的,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得出正确答案C.8、(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8分)【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问考查文化模块,知识点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体现为观点评析类。既要指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还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民本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反作用进行简要分述。【答案】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9、(2010高考?浙江卷41)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12分)【答案】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给钱,也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10、(09山东卷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 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解析】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中,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等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