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27754488 上传时间:2021-08-2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31讲 生 态 系 统 的 物 质 循 环 、 信 息 传 递 及 其 稳 定 性 【新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活动要求学业要求1.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3.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4.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 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自然事件、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入侵等。5.阐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和比较不同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撰写报告分析其原因。1.使用图示等方式表征和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特征,并对相关的生态学实践应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2.从生态系统具备有限自我调节能力的视角,预测和论证某一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可能引发的多种潜在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3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考 点 一 生 态 系 统 的 物 质 循 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_与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分析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如C、H、O、N、P、S等。循环范围(两个支点):_之间。(3)特点:_,反复利用、_。生物群落无机环境化学元素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全球性循环流动 4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2碳循环过程分析 5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生产者消费者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CO2含碳有机物CO 2 6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CO2碳循环气温升高相互依存载体动力 7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教材细节1教材必修3P100“思考与讨论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提示:单质与化合物;有机物与无机物。2教材必修3P101“侧栏思考题”:大力植树造林,一定能控制温室效应吗?提示:大力植树造林后,这些植物能大量吸收已有的二氧化碳,因而能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更应该控制源头温室气体的排放。3教材必修3P 101“与社会的联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怎样维持碳循环的平衡?提示:植物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 8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诊断辨析(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2)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3)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4)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 9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10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3)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11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过程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范围各生态系统生物圈(全球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12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1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的含碳量明显高于海洋B生物圈需不断地从外界获得碳的补充C人类对能源的过度消费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D大气圈通过碳循环时刻保持着CO2含量稳定不变 13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解析:海洋是地球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海洋碳库是大气的50倍,A错误;碳循环是指在生物圈中的循环,因此也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循环中的物质可以被反复利用,所以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碳的补充,B错误;由于人类对能源的过度消费使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植物的吸收量,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C正确;冬季气温低,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减少,中高纬度的人们需要燃烧化石燃料取暖,使CO2排放增多,故大气中CO2含量会随季节变化,而不是二氧化碳含量稳定不变,D错误。答案:C 14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2如图是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组成的关系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从A开始B图中的食物链可以用ADC表示CBA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从A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A正确;图中A为生产者,D是消费者,食物链可以用AD表示,B错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到生产者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C正确;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 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D正确。答案:B 15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规律技法碳循环三种变式图的判断(1)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和有三个箭头指向B判断:A和B应分别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再根据AC判断:C为消费者,则D为分解者。 16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2)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和有三个箭头指向C判断:A是生产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A、B、D的箭头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3)图3根据A与E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整个图解中,食物链是EFDB。 17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碳在生物群落中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解析:植物只能利用太阳能,不能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 18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4下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D途径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19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解析: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A错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B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的过程,C错误;根据分析可知,途径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到生物群落中,途径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完成,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D正确。答案:D 20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考 点 二 生 态 系 统 的 信 息 传 递1信息的概念: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_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传播 21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农产品或畜产品有害动物 22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教材细节1教材必修3P106107“资料分析讨论2”: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提示: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繁衍。2教材必修3P 107“相关信息”:在苹果园放置怎样的电子仪器才能有助于蜜蜂的传粉?提示:该电子仪器能够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和摆尾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 23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诊断辨析(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一些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 24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性,全球性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主要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地位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流动的载体决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25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1)图中“信息”可来自何处?提示:生物或无机环境。(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提示:不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能发生信息传递。(3)从信息传递的方向来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什么特点?提示: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26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1(2018高考海南卷)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 27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解析: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答案:D 28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的声音属于行为信息B有些植物例如莴苣、烟草等需要接受信息素刺激后种子才能萌发C鸟类的求偶行为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利用性引诱剂吸引雄虫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破坏,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解析: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的声音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有些植物例如莴苣、烟草等需要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刺激后种子才能萌发,B错误;鸟类的求偶行为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C错误;利用性引诱剂吸引雄虫以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破坏,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答案:D 29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规律技法判断生态系统信息类型的方法 30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3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 ()A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B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C施放过量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D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逐级进行 31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解析: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如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量;信息传递可用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如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早熟、高产;信息传递可用于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农场中生物间可以通过化学信息的形式传递信息,但不具有沿食物链逐级进行的特点,D错误。答案:D 32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4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 33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答案:A 34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考 点 三 生 态 系 统 的 稳 定 性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生物群落内部无机环境限度抵抗保持原状恢复到原状 35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干扰自我调节物质、能量结构与功能 36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教材细节1教材必修3P110“与社会的联系”: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长期维持稳定的生产的例子吗?提示:如农业生产中不断施肥、灌溉、除草及控制病虫害等可以使种植单一农作物的农田保持稳定。2教材必修3P 113“科学技术社会”:恢复生态的目标是什么?提示:重建某一区域历史上曾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原状。 37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诊断辨析(1)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2)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3)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4)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则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 )(5)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恢复及火灾后草原的恢复均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6)落叶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 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 38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项目正反馈负反馈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 39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一般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40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1)从图示可知,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41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2)与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程度的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受到相同程度的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x值要小于热带雨林。(3)x的大小可作为恢复力稳定性强弱的指标,x值越大说明恢复力稳定性越弱。(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衡量生态系统总稳定性的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TS越大,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42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只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强 43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解析: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A正确;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C错误;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热带雨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弱,D错误。答案:A 44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2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45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解析:从题图中可看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与乙相比,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长,波动范围大,说明甲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其结构和功能恢复至正常运行范围的时间也会提前,即B点左移;若甲的干扰强度增大,则恢复原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C点右移;乙生态系统在恢复原状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答案:D 46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3某海域随着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由于石油泄漏导致该海域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B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C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47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解析:温度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调节的结果是藻类和浮游动物都恢复到最初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大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的数量偏离了最初的状态,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B 48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4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 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49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解析: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答案:C 50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3)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51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及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群落内部,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一般呈负相关。(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52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1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提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把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2微生物分解作用与微生物的细胞呼吸相同吗?提示:不相同。微生物分解作用包括细胞呼吸以及通过分泌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3是不是所有的信息传递都为双向?作出判断并举例说明。提示:并非所有的信息传递均具有双向性。比如草原上,草的绿色给羊传递了可食用的信息,羊不传递信息给草,这是单向的。4与人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原因是什么?提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 53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1(2019高考海南卷)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54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解析:猎物的气味信息属于化学信息,可以为狼追捕猎物提供依据,A正确;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只占10%20%,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只有10%20%传给了狼,B错误;由于岛上狼的数量长期稳定在mn若干只,说明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即环境容纳量,C正确;从岛上狼的数量多年来保持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若环境条件变化较大,则狼的数量会出现变化,D正确。答案:B 55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2(2016高考全国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56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只能认识并利用其运行规律,不能改变它,故A项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反复利用,故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故C项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避免过度消耗,破坏生态环境,故D项正确。答案:B 57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3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则该生态系统()处于大量物种更替的过渡阶段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产者的数量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ABC D解析:生态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可以保持生态平衡,此时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错误、正确;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正确;有比较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正确;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正确;分解者较小但数量很多,错误。答案:B 58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4(2019高考全国卷)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_。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_。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导致_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 59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解析:(1)紧扣答题要求“包含害虫A”,则相应的一条食物链是“果树害虫A鸟(C)”,其中第三营养级是鸟(C)。(2)种间竞争通常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生态系统中,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导致B种群的种群密度降低,从而减轻果园中害虫B的危害。答案:(1)果树ACC(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化学信息性别比例种群密度 60 考点一考点三考点二 考点课时作业知能提升下页末页上页首页 课时作业知能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