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评胡亚才散文集《春天的角度》的小说化手法汇编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27278642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评胡亚才散文集《春天的角度》的小说化手法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版评胡亚才散文集《春天的角度》的小说化手法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版评胡亚才散文集《春天的角度》的小说化手法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评胡亚才散文集春天的角度的小说化手法汇编 摘要:应该说“小说化手法”是春天的角度给读者带来的最独特的享受。散文是重真实、重主观感受的,但往常的散文已经形成了借景抒情、借事寓理、借物言志的程式化套路,因此,呈现在胡亚才散文中的“小说化手法”就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一、设置了引人入胜的悬念与情节。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三、出色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呈现在散文集春天的角度中的小说化手法特征,让读者读来爱不释手、兴味盎然,相信这种创新,会给散文创作带来清新的风气和充沛的活力。 关键词:胡亚才;散文;小说化 应该说“小说化手法”是春天的角度给读者带来的最独特的享受。散文是重真实、重主观感受的,但往常的散文已经形成了借景抒情、借事寓理、借物言志的程式化套路,因此,呈现在胡亚才散文中的“小说化手法”就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在精巧的散文中居然煞有介事地设置欲穷其究竟的悬念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刻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描写出独具风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确难能可贵。 一、设置了引人入胜的悬念与情节 出逃南京最具小说化手法的特点。一开篇就是一个悬念:“深重的黎明前夜色里,我的太祖父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毅然踏上出逃的征程,朝着选定的方向,一路向西向西”261。接着人物及人物命运都让人极为关注:“太祖父的泪水夺眶而出。他停下了疾驰的脚步,转过身,抓住他熟悉的声音极力探望,一阵阵揪心的疼痛随之袭来,他两腿开始发软,浑身冰冷”261,环境交待得很明了:这一情景发生在1853年初秋,发生在洪秀全率太平军攻陷南京半年后。一个历史事件,造就了一个家族的际遇。一路的艰辛、几次险象环生,具有了小说般的吸引力。出逃南京夹叙夹议的写法更增加了文章的纵深感。“守望重要,传承更重要”269,“而揣着举人锦在奔波人生重新创业从头再来的过程中从未示人再未彰显就最不简单了” 269,“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于寻问情感之脉,在于寻问精神之源,在于明白于自我;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现在,流传给我们”270。这些文字都给人以厚重感。 小说化手法典型表现在雕塑亚非一文,“当时,马亚非肯定想不到,两次跟随金财表哥夜行首阳山对自己日后的影响,因为他年龄小,满打满算只有7岁,同时,他既不是天才,也不是奇才,充其量有喜欢画画的天性”3198。一看开头,就是小说的写法,随着作者的叙说,马亚非的经历、成长与成就渐次铺展在我们眼前。一个有追求、有使命、有激情、有个性的雕塑家马亚非的形象就很饱满地立了起来。 关于量词“根”字的功能问题小说化手法表现也很明显。情节攒得足足的,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整个节奏紧凑、紧张、有趣味,“我”的心理情绪也非常合乎常理,从打叉、旁批到十分恼火,到“陡然而生的恼怒”、“是可忍,孰不可忍”、“脚底生风直奔教室”,铺垫到这里大约再迟钝的人也已经意识到一场风暴不可避免,正等着看一场好戏,或者看作者怎样收场呢,结果收得轻巧、干净:班里学生对我不同寻常的出现显然不适,尤其从我能拧出水的表情中预感到了山雨欲来,个个慌张不已,不知发生了什么和将要发生什么。方姓学生倒显得很平静,他居然迎着我拷打的目光,友好地久久地望着我,圆圆的脸蛋,卷卷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厚厚的嘴唇。这个小家伙咋恁犟。也真怪,就在我俩目光凝视的那一刻,不知是因为他憨厚惹人疼爱的面容,还是因为他屡叉屡用屡败屡战的傻乎乎的味道,或是因为他透明见底的纯真,反正,我突然冷静了下来,目光随之平和了许多轻轻走开了243。 矛盾的产生是由于老师对学生的责任心,而矛盾的化解却是借助目光的较量与沟通,暴露了作者心底对学生的爱,作者对“肇事”学生的描写中,连用了“圆圆”“卷卷”“大大”“厚厚”四个叠音词,这四个叠音词早已深深透露着对学生的喜爱,正是这种爱消解了冲突,消弥了战事。更难能可贵的是,文章的结尾就此事生发开去,“单就日常生活中那些举不胜举的对语言另类感觉与准确把握的运用所给予我们的点刺,就足以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学高手三思而后下笔,就像推陈出新的广告语言,不拘一格的网络文学,四处游走的手机短信所给予我们的每一次恼火、触动、启发与享受。”这种感悟又绝对是散文所擅长的、所独具的魅力。 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最可爱的人物当是乡人轶事中刘傻子了: 那年修国道,人山人海。当时刘傻子一锹下去, 大伙拥上来,商量着打开看看,刘傻子越发搂得紧,身子弓着,脖子伸老长,青筋暴露,满眼的惊恐和仇恨,他边扫视大伙,边向后退。退着退着,突然大吼一声:“坛子是我挖的!”便转身猛跑。 大伙“哇”地在身后追了起来,追的队伍迅猛扩大,越追越多。 刘傻子像个无处藏身的兔子没命地跑,穿过田块,跳过渠沟,扑过水塘,翻过土堆 大伙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越围越小越围越小 等公安匆匆赶到,朝天三枪时,刘傻子早已瘫倒不省人事,坛子被破坏全是泥土,无它物。 半晌,谁恨恨地说:“古代人真坏”210。 刘傻子的心理、刘傻子的举动甚至他的声音口气都一如在你眼前,你会联想到自己身边一些像刘傻子似的人们。看到结尾,谁不哑然失笑呢。然而,这时候心里却同时涌上一阵酸味:是古代人真坏呢还是今人太呢?这篇具有了人物、环境、情节等小说要素,所以说,胡亚才的散文之所以好看,也就在于他采用了小说化手法,当然又完全不等同于小说。 乡人轶事中的陈老爷子、梁知县都是神形毕肖的人物。陈老爷子临终留下了一段文字:“击之,畏汝;吓之,敬畏汝。故击之不如吓之” 211。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梁知县的苦衷:“表弟,你哪晓官场门道?你在县府呼名唤姓,岂不损了我知县的威严,叫我咋在此做官”212?一句道尽当时官场苦衷;朱大牙简直就是一篇微型小说:真是喜从天降,朱玉琴要拍电影了。高兴之余,又犯了愁:一对大虎牙太丑了,怎么办?全家人一合计,干脆趁早给拔了。第二天,梳妆打扮后的朱玉琴在报到处刚一开口,那两人竟都站起来指着她失声质问:“你怎么把牙拔了?!”真是情节逆转,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而老实巴交的农民胡义甫当作家们纷纷发表高论评价他家的半截墙时,他却自己交待了谜底:“今年春上盖房砖块不够,先将就着。”作家们一下子都楞住了,好久才“嗡”地笑开这轰笑中大有深意可供玩味。 另外,像这些作者给予了热情赞扬或肯定的人物:大方泼辣、侠骨柔肠、见义勇为的程广会,不黯世事、做事较真、外号“别腿马”的孙少轩,热爱师傅、更热爱真理的徐仲铎,这些性格特征,作者给予了热情的肯定。更让作者自豪的是,家乡还有蔡仲美带领的“扁担会”起事、易干福的慷慨就义、雷大傻子的炸沉鬼子汽艇、张绍坡的严辞拒日寇,有金振中、张唤民们的壮士豪情,有犟筋妮子秀子的认死理,有淡然平实传承了书法艺术的云霆先生们,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还有一棵枸杞,这篇文章写的是小题材小物件,却写得平实平静,味道醇厚,情真意切,爱心热肠;再有狗事中的“花花”、“四眼”、“雪豹”等等,这些人物(植物、动物)形象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三、出色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那夜,月光如诉一文中的环境描写非常出色: 应当感谢那个秋天,你看那天空疏疏朗朗的,田野里弥漫着稻谷久久不散的清香,草垛上不时落了麻雀、喜鹊、斑鸠,还有鲜艳的长尾雉,傍晚的村落炊烟袅袅,成群的鸭子跟在劳作一天的水牛后面自由地回归,小学生们背着简易的书包,排成一队走在乡间小路上230 这里描写的既是自然环境,也是社会环境,美丽的乡村景象,美好的田园生活。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台晚会;就是这台晚会,对作者心灵、审美、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有些描写让人如嗅豫南带着露珠的油菜花香,如见豫南河湖沟汊的纵横密织。例如在关于赶会的记叙赶会一文中作者这样描绘: 渐近临水集时,需过一条河,渡口旁的青草地被踩得杂乱无章,偶有几朵紫红的小花和黄灿灿毛茸茸的小花倒显得婷婷玉立,还有两棵垂柳长得很孤独。 渡口共有六只小木船,空船过来时像疾驰的箭,满载过去时则像老人蹒跚的脚步。急待过河的人们嗷嗷叫,每有一只船过来,离岸有丈把远,就有不少人往上跳,没跳上船落水的,相撞相挤落水的如同下锅的饺子,还有一些根本就没跳,而是欣喜若狂拍手打巴掌直直往河里走硬扑向船289 多么清新自然、朴实无华。这种描写是深得散文真昧的,写得很有感觉:或是“杂乱无章”,或是显得“婷婷玉立”,或是长得很“孤独”。还把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生动地展现出来:空船的“疾驰如箭”,等船的“嗷嗷”乱叫,跳船落水的、相挤落水的、“拍手打巴掌直直往河里走硬扑向船的”这一通热闹的场面全赖这鲜活的描绘给呈现出来了,这些描写都是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深刻体验。又如: 这天早晨,天湛蓝湛蓝的,像无边无际的海,几叶自在游荡的云片恰似任海逐放的小舟;东方的太阳红得全面。我裹在人流中,走在绿色世界中的一条黄土路上。行户赶着车,木匠拉着杨树扁担木掀把,铁匠拉着犁耙镰刀尖担头,跑生意的腰缠宽大板带,把钱扎在命里了,做小买卖的的挎着盛满针头线脑顶铛的柳编筐,手艺人挑着硕大的筛子,上面堆放着黄澄澄的麻花儿、白亮亮的糖瓜儿、黑癯癯的茶鸡蛋,卖老鼠药的怀揣着“三步倒”,卖大力丸的斜背着黑色的包裹,玩大把戏的身着大红大绿,个个神气十足,更是招人耳目289 此段描写,蓝天、白云、红日、绿树、黄土路,五彩炫目;木匠、铁匠、跑生意的、做小买卖的、手艺人、卖老鼠药的、卖大力丸的、玩把戏的,个个精神。无论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还是人物描写,都十分生动、节奏明快。 一些细节描写也毫发毕现,如逛旧书摊:“赶在罢集前撵到集镇,费的不是劲才在一家屋檐下找到书摊,见到上面摆着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如获至宝,以至拿起便走,惹得卖主在后面忿然大叫”259读者读来全似自身亲历。 其它如感觉的交流方式与结果一文中的画龙点睛之法运用也很老练: 大学生们嘴里嚼着口香糖,双手掰着简洁的平板手机,发信息的发信息,打游戏的打游戏,层出不穷的返乡又进城的农民兄弟或成群结队或全家相伴或单枪匹马,有的眉飞色舞,有的张罗吃喝,有的买来盗版书或文摘报,有的高声大语接打手机,自然甚而不无夸张地表露着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自由与直奔城市后辛勤打拼获得成果后所体味的幸福。军人总是威武的,老板们(当然不是大老板)总少不了指责,“我操”、“我操”的,仿佛宠秀,总想让人们关注在意,时不时扬言改乘车次、改换方式、改变行程之类公务员们总是西装革履,随身总有一个或大或小或新或旧或真(品牌)或假(品牌)或饱或瘪的手提公文包,总有一个存着大半杯水的口杯不离左右2104 大篇幅描摹尽火车晚点时的众生相,终于聚集到点睛之处,也就迅速结了尾:“在现今生活中,晚点,你无法不经历,等候晚点的列车,总会有无法描摹的感觉,总会有各式各样感觉的交流方式,以及你完全可以取舍的结果,如同我们常常徜徉在虚拟的世界里,在自我制造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中进行随心所欲的选择”3105。似乎画龙点睛,睛一点上,这龙也就破壁而逝了。 再有那夜,月光如诉则体现了结构上的创新,历史与现实交织、叙述与评鉴相融: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祝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下,小提琴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等到梁山伯去祝家求婚时,谁知祝员外已将祝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梁祝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刻,月光下的母亲用她平整的蓝底素花手绢无声地蘸着泪水。)232 这样的时空转换,让读者不时随作者回到校园听琴时的场景、回到小时候听戏时的情景,作者紧紧抓住了读者的视听感觉。 综上所述,呈现在散文集春天的角度中的小说化手法特征,让读者读来爱不释手、兴味盎然,相信这种创新意识,会给散文创作带来清新的风气和充沛的活力。 参考文献: 王剑冰品读亚才之九得/胡亚才春天的角度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x。 胡亚才春天的角度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