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游少鸿:让科研检验环境之光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27275704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游少鸿:让科研检验环境之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编]游少鸿:让科研检验环境之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编]游少鸿:让科研检验环境之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少鸿:让科研检验环境之光 水是生命之源,土地是生命之根,这些资源都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根本。据悉,我国水资源重度污染地区范围在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日常饮水安全,严重影响到生态平衡;而由于人类活动、风力和水力搬运的自然物理和化学迁移过程等,很多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原生含量,并对周围生态环境质量造成恶劣影响。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游少鸿心系于此,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孜孜不倦钻研近20年,默默绽放着自己的光和热。这是他的执着也是他的坚持。坚持源于乐在其中游少鸿生于1978年,是个典型的“70”后。与其他同龄人相比,他的言行举止少了些许浮躁与盲动,而多了几分科研工作者所具备的成熟与稳重。他于2001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7月留校参加工作,2021年6月获得桂林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此后,他一直在桂林理工大学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他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方面的研究,对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格外关注,也在植物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体的修复机理方面颇有建树;此外他还关注水污染控制新工艺装备,潜心研究提高水处理效率的技术和装备。环境工程学在做什么?作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之一,环境工程意在研究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游少鸿认为,它在有机废水(高浓度)的生物化学处理、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填埋处置及环境污染修复的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帮助城市和现代工业环境被更好地保护,也使水、气、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规划、资源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说起这个专业,游少鸿说道,“它对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真的说起选择,游少鸿在进入大学校门前,其实对环境工程专业并没有充分的了解。那时候,环境工程专业也不是什么热门专业,游少鸿对环境的最初印象还是来自儿时泛着泥土清香的空气和家门口清澈见底的湖水。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身边的环境在悄然无息中变化了:小时候可以游泳的清澈见底的湖水,现在却被肮脏散着恶臭的垃圾所覆盖:推开门就可见的蓝天和灿烂星空如今也被一片灰蒙蒙所掩盖。这不只是家乡所遭遇的问题,也是我们整个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游少鸿当时就痛下决心,立下了”想要改变环境”的大志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美丽的家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毕业以后,我发现有必要去培养更多有志于环境保护的人才,让更多人加入到环境保护中来。”游少鸿就这样留在了大学里,并且以他睿智的头脑,勤恳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坚持至今。挑战勇于战胜一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游少鸿一直坚信这世上没有跨不过的坎,也没有征服不了的高峰,他也是时刻刻都是这样激励自己迈过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的。2021年,游少鸿主持了桂林市科技局项目“广西岩溶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当时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广西环保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大部分县城生活垃圾、农牧业垃圾和污泥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处置,导致生态状况持续恶化,并因此制约了广西城市化的发展,尤其是县城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不尽人意。为此,游少鸿和团队成员针对恭城县城生活垃圾有机质含量较高、无机营养元素低、生物活性缺乏等特点,开发出以污泥为生物添加剂的生活垃圾好氧堆肥新工艺,并对现有堆肥工艺进行技术集成,开发出生活垃圾好氧堆肥装置。在此基础上,他集成创新了一套适用于广西岩溶区县城生活垃圾的生物高效生物堆肥技术和生产与地域农业种植相适应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全面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变废为宝”。当然,“变废为宝”不只是说说而已。游少鸿做研究的初衷本来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利用这些技术,他组织建成了一套示范工程,日处理生活垃圾100吨、年产有机无机复混肥4万吨,完全可以达到国家标准有机一无机复混肥料的指标要求。“垃圾堆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适应期、快速升温期、持续高温期和物料脱水期。”游少鸿说。他和团队成员所研发的智能化仓式好氧堆肥装置,采取上位组态软件和可编辑逻辑控制器(PLC)联合控制四阶段的通风量和时间。以该装置来对生活垃圾堆肥进行资源化处理,有几大优点:保温层能使堆体快速升温,实现持续高温;缓冲层和导流板能使布气充分均匀;同时,还可以采用温度、氧气、尾气在线监测设备实现连续数据的实时存储。该项技术实现了通风流量的灵活控制,维持堆体在设定温度和氧气浓度范围,有利于缩短处理周期、维持堆体好氧环境。游少鸿通过项目的实施,使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为广西其它县城垃圾的资源化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到今年,游少鸿主持的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锰超富集植物商陆多倍体诱导及修复差异性研究”也要结题了。该项目于2021年启动。游少鸿当时筹备该项目,是源于不断加剧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尤其是大面积、低含量的表层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显得力不能支,表现出投资昂贵、设备复杂、破坏土层、易二次污染等局限性。于是植物修复技术以其低投资、高效益、绿色环保、工程量小、便于大面积原位修复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地推崇,并且该技术的研究热潮20多年来经久不衰。“目前,浓度重金属土壤修复技术中大部分还是以植物修复为主,我们因材施教,把能够吸附有毒重金属的植物种植在被污染土地上,在其生长过程中就会把重金属进行吸收,我们经过植物收割就会慢慢把土壤修复。”游少鸿向记者介绍道,“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效率是制约植物修复技术商业化推广中最主要的瓶颈。因此,培育生物量大、重金属富集和耐受能力强的优良超富集植物是突破瓶颈的关键。”有了方向,前进的道路也一片光明。该项目中多倍体诱导技术是经典的育种方法之一。由于多倍体植物的染色体成倍增加,染色体组所产生的累积效应使得其表现出与二倍体不同的特征,如细胞和组织的巨型化,矿物质和营养成分增多,抗逆性增强等。游少鸿就利用多倍体植物普遍存在的巨大化、矿质和营养元素含量增加、抗逆性增强等特点,提出了诱导超富集植物同源多倍体,并将其与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相结合,提高土壤重金污染植物修复的效率提供新思路。经过艰难的研究与决策,他以锰超富集植物商陆为研究对象,明确秋水仙素诱导锰超富集植物商陆同源多倍体的处理浓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方式,建立了能较快获取超富集植物同源多倍体的方法。诱导之后的多倍体生物量急剧增多,富集能力也有所提高,具有了比先前更好的重金属耐受能力。游少鸿的这次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