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27174693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摘要:文章以组团考察黄土高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民俗风情、黄土成因、黄土地貌建型、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等内容,掌握认知区域的方法,培养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实践力等地理素养。关键词:黄土高原;考察;地理探究本课时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由“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风情“黄土地貌与黄土形成原因“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措施四局部组成。本课时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并配套设计5个活动内容:读中国地形图及黄土高原的地形图,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结合图文材料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运用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归纳黄土形成的原因与黄土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及活动题,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课外活动:长泰吴田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活动主要采取分组讨论,以6人为一个考察组,按小组分配科考任务,进行合作探究,最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探究成果。本课时“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福建统考的高频考点,近年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引起世界的关注,如何协调好人地关系是世界的重大挑战。本局部知识常与黄河结合考查,即考查黄河中游含沙量增加的原因,就涉及黄河中游流经了黄土高原,进一步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危害及解决措施等。在组织教学时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语言的组织能力,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通过黄土高原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开展观念。活动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活动内容】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黄河与黄土高原视频。提问: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今变成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的原因。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和“黄土高原地形图,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并带着8个考察组进入黄土高原考察。【重点知识】通过读图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2,与黄河的关系。【活动过程】观看视频和提问导入,激发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学习兴趣,通过读图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引导学生进入黄土高原考察,并分配任务。分组考察:第1、2组考察黄土高原的民俗风情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3、4组考察黄土形成及黄土地貌;第5、6、7、8组考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活動主题2:结合图文材料,举例说明黄土高原特色文化习俗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活动内容】此题活动由第1、2组考察,可以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图片来进一步补充教材内容,并结合课本活动题“文明的摇篮,探讨窑洞与黄土特有的属性及当地气候的关系,信天游与高原环境及地形特点的关系。【重点知识】了解黄土高原的窑洞、信天游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掌握分析地方特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3。【活动过程】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有利于培养查找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小组探讨教材活动题窑洞、信天游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指导学生从读图文获取信息,进一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构建,及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活动主题3:结合图文材料及活动题,归纳黄土形成的原因与黄土地貌【活动内容】本活动由第3、4组考察,主要通过阅读教材P26的阅读材料、P27活动题“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以下地理现象,探讨黄土形成的原因,结合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图,掌握黄土地貌及演变过程,构建思维导图图4,进一步分析黄土高原的人口、农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黄土川的原因。【重点知识】了解黄土形成的原因,理解“风成说的证据;掌握黄土地貌类型、演变过程、黄土高原人口、农业的分布及原因。【活动过程】通过黄土形成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黄土地貌、演变过程及分析黄土高原的人口、农业主要集中分布在黄土川的原因。该活动设计以递进的形式提问,由现象到原因逐层展开,学生自主读图、探究,问题设计主要围绕人地关系,引领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提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图素养、空间素养及综合思维能力,活动主题4:运用图文材料、“水土流失实验,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对策【活动内容】本活动由第5、6、7、8组考察,主要通过现场的“水土流失实验展开探讨。第5小组操作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关系的实验,课前准备A、B两份一样的土壤、坡度和降水的道具,其中A份在土壤表层盖上湿纸巾代表植被,判读结果:B份的含沙量大于A份,实验可知植被覆盖率越高,修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第6小组操作土质与水土流失关系的实验,课前准备A、B两份一样坡度、降水的道具,其中A为黏土,B为沙土,判读结果:B份的含沙量大于A份,可知沙土土质比黏土土质的水土流失严重;第7小组操作坡度与水土流失关系的实验,课前准备A、B两份一样土壤、降水的道具,其中A为缓坡,B为陡坡,判读结果:B份的含沙量大于A份,可知陡坡比缓坡的水土流失严重;第8小组操作降水与水土流失关系的实验,课前准备A、B两份一样土壤、坡度的道具,其中A为小降水,B为强降水,判读结果:B份的含沙量大于A份,可知降水强度大的水土流失严重,并请小组代表分析、归纳实验结果。依据实验结果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讨论治理措施。【重点知识】理解植被、土质、降水、地形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能够举例说明区域内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关系。【活动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操作“水土流失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判读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植被、土质、坡度及降水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及归纳能力。在分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根底上,提出具体的综合治理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拓展活动:长泰吴田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活动内容】指导学生查阅长泰吴田山的背景、现状、开发、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等相关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吴田山过去的自然环境概况;为什么今天的吴田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目前吴田山主要的生态问题和危害;进一步探讨吴田山的明天要如何治理。【重点知识】通过对黄土高原的学习,掌握分析区域自然要素的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影响。【活动过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利用网络、图书馆、国土局、林业局、水利局等,查阅吴田山的相关资料,并举一反三,应用黄土高原的学习方法,把吴田山的自然环境背景、现状、生态问题、危害及治理措施等整理成报告提交。通过课外拓展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开展,符合新课程理念,增强学生可持续开展的意识及人地观念。参考文献:【1】刘明炼,陈道华.“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活动教学建议J.地理教育,202111:15-17.【2】魏少华,姚秀元.“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活动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2109:15-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