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的责任缺失探讨

上传人:众众****夺宝 文档编号:27155872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报道的责任缺失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闻报道的责任缺失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闻报道的责任缺失探讨一、媒体逐利行为“伤害社会责任在经济学逐利动机驱使下,新闻业作为一种产业,就必然会注重经济效益,讲求本钱控制、利润获取和风险躲避,而这种逐利行为又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媒体的社会责任。1.利益最大化逻辑下,媒体及其从业者倾向于选择采编本钱低廉,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将新闻传播活动放至经济学范畴内理解,就是传媒如何有效配置其信息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在资本逻辑和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斯麦兹大力批判的“受众商品论成为媒体的经营指向,于是新闻媚俗、媒体歧视、新闻广告、虚假新闻等在媒体中滥觞。媒介依据受众数量多少及质量上下向广告商收取费用。要到达受众数量的最大化,最直接的手段自然是取悦或迎合受众口味。而能超越阶级、阶层、教育程度等各类差异的受众需求往往是建立在非理性欲望根底上的最大公分母人类普遍兴趣,这即是传播学上所说的受众之所要want。在这种情势下,新闻娱乐化、新闻媚俗逐渐在媒体中蔓延、泛滥开来。同时,新闻娱乐化大大削减了新闻的深度,不需记者大费周折地去采访报道,使得采编本钱也大大降低。此外,由于媒体收入的直接来源是广告商,媒体要获取最大利润必须要利用信息资源吸引那些具有影响力和购置力的受众。因此,媒体往往青睐那些在人口统计特征上对广告主具有很高价值的受众,而那些购置能力低、文化水平低的受众那么遭到“抛弃,因为他们无法为媒体带来高回报。在现实中,媒体歧视即新闻报道中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现象相当严重。而虚假新闻、新闻广告的出现那么是盲目逐利在记者身上的鲜明表达。一般情况下,媒体不会刊登虚假新闻,因为这会对媒体声誉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从而引发更大的损失。但虚假新闻制造的零本钱以及虚假新闻可引发的轰动效应,使得个别记者在发稿量及金钱与名誉的多重刺激下,往往会铤而走险。2.公信力等无形资产的不便估算与长期经营性,使得媒体及其从业者呈现出鲜明的“短期利益偏好。对新闻事件公正、全面、客观的报道往往可以为媒体带来极佳的形象与信誉,从而形成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公信力这些无形资产也可转化为有形资产,为媒体带来持久的经济收益。但是,在媒体实践中,公信力这些无形资产需要经过多长时间的培养才可转化为有形资产,为媒体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尚为未知,而且这些无形资产的具体价值如何估算,也很难得到有效解答。所以,考察媒体未来的开展前景与观测短期利润相比,前者难度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更应受到重视的长期开展会被无视,媒体更多的会呈现出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从国内媒表达在普遍采用的鼓励机制来看,媒体从业者包括记者、编辑、管理者的薪水一般都与月度或季度考核的业绩挂钩,这就与当前媒体所宣称的培养媒体公信力、注重长远利益的目标产生冲突,也就不可能引导媒体从业者朝向媒体的长远利益工作。因此,对我国媒体的工要本文分析我国传媒在走上产业化道路后,一些原本发生在经济领域的逐利行为逐渐延伸到新闻传播领域,新闻报道呈现出一些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途径。关键词媒体逐利动机社会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