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篇河中石兽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27060346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篇河中石兽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12篇河中石兽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12篇河中石兽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 题 二 文 言 文 阅 读第 12篇 河 中 石 兽 第 二 部 分 诗 歌 鉴 赏 与 阅 读 理 解 点 击 链 接 至 第 12篇 河 中 石 兽Word文 件点 击 链 接 至 第 篇 河 中 石 兽文 件 1. 通 假 字 曳铁钯 _通_,意思是:_钯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知识梳理 2. 古 今 异 义(1)阅17张家界十余岁 古义:_ 今义:看(文字),阅读(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 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3)但知其一 古义:_ 今义:但是,表转折经历这里指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只,仅仅 3. 词 类 活 用(1)名词作动词 棹数小舟 原意:船桨,在文中的意思:_(2)动词作名词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原意:水位急剧上升,在文中的意思:_划(船)指洪水 4. 重 点 实 词(1)一寺临河干 临【F】:_ 河干:_(2)山门圮16常德于河 圮:_(3)求石兽于水中 求【F】:_(4)竟不可得 竟【F】:_(5)曳铁钯 曳:_(6)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_靠近河岸。干,水边,河岸倒塌寻找竟然拖着设馆授徒,即教书 (7)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F】:_(8)是非木杮 是:_(9)湮16常德于沙上 湮:_(10)不亦颠乎 颠:_(11)啮沙为坎穴 啮:_(12)转转不已 已【F】:_推究此,这埋没颠倒咬,这里意为冲激 停止 (13)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_ 溯流:_(14)如其言 如【F】:_(15)可据理臆断欤 理:_ 臆断:_于是逆着河水依照常理主观地推断 5. 文 言 虚 词(1)二石兽并沉焉 _ 一老河兵闻之 _ 其反激之力 _ 当求之于上流 _(3)如其言 _于此,在那里代词,代指讲学家的观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石兽代词,他的(2)之 6. 句 子 翻 译(1)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2017乌鲁木齐)(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几里地,不见石兽的踪迹。这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 (4)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2017乌鲁木齐)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反转一圈,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吗?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其中第二点的多了,(难道)可以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7. 文 意 理 解(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016齐齐哈尔)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2016齐齐哈尔)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一、(2017张家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甲】河中石兽 沧 州 南 , 一 寺 临 河 干 , 山 门 圮 于 河 , 二 石 兽 并沉 焉 。 阅 十 余 岁 , 僧 募 金 重 修 , 求 石 兽 于 水 中 , 竟 不可 得 , 以 为 顺 流 下 矣 。 棹 数 小 舟 , 曳 铁 钯 , 寻 十 余 里 ,无 迹 。 猜押训练 一 讲 学 家 设 帐 寺 中 , 闻 之 笑 曰 : “ 尔 辈 不 能 究 物 理 。是 非 木 杮 , 岂 能 为 暴 涨 携 之 去 ? 乃 石 性 坚 重 , 沙 性 松 浮 ,湮 于 沙 上 , 渐 沉 渐 深 耳 。 沿 河 求 之 , 不 亦 颠 乎 ? ” 众 服 为确 论 。 一 老 河 兵 闻 之 , 又 笑 曰 : “ 凡 河 中 失 石 , 当 求 之 于 上流 。 盖 石 性 坚 重 , 沙 性 松 浮 , 水 不 能 冲 石 , 其 反 激 之 力 ,必 于 石 下 迎 水 处 啮 沙 为 坎 穴 。 渐 激 渐 深 , 至 石 之 半 , 石 必倒 掷 坎 穴 中 。 如 是 再 啮 , 石 又 再 转 , 转 转 不 已 , 遂 反 溯 流逆 上 矣 。 求 之 下 流 , 固 颠 ; 求 之 地 中 , 不 更 颠 乎 ? ” 如 其 言 , 果 得 于 数 里 外 。 然 则 天 下 之 事 , 但 知 其 一 , 不 知 其 二 者 多 矣 , 可 据理 臆 断 欤 ?【乙】杜处士好画 蜀 中 有 杜 处 士 , 好 书 画 , 所 宝 以 百 数 。 有 戴 嵩 牛一 轴 , 尤 所 爱 , 锦 囊 玉 轴 , 常 以 自 随 。 一 日 曝 书 画 , 有 牧童 大 之 拊 掌 大 笑 曰 : “ 此 画 斗 牛 也 。 牛 斗 力 在 角 , 尾 搐 入 两 股 间 。 今 乃 掉 尾 而 斗 , 谬 矣 ! ” 处 士 笑 而 然 之 。古 语 云 : “ 耕 当 问 奴 , 织 当 问 婢 。 ” 不 可 改 也 。 注解: 杜 处 士 : 姓 杜 的 读 书 人 。 戴 嵩 : 唐 代 画家 , 韩 滉 弟 子 。 拊 : 拍 。 搐 ch : 收 缩 , 此 指“ 夹 ” 。 掉 : 摆 动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2)一日曝书画 ()经历晒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分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2分 )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 3. 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4分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原因:(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原因: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尾巴都是翘起(摆动)的。 4. 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 )甲文:(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沙轻石重,不知水有反冲击力)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我们要多向富有生活经验的人学习),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乙文:(1)做什么事都应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遭牧童嘲笑)。(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3)要注意细节。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 二、(2016常德)阅读河中石兽,完成15题。(12分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山门圮于河 ()(2)湮于沙上 ()(3)如是再啮 ( )倒塌埋没咬,这里意为冲激 2.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1)一老河兵闻之 ( )(2)当求之于上流 ( )指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指代石兽 3.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 ) 众 服 为 确 论/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3分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照他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5.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 )“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