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26990490 上传时间:2021-08-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圈中的人”一个一级主题。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 2)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3)教学条件分析: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师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灵活。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中。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2、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其他排泄系统。2、 能力目标 :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四、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生活实例以及与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 引出泌尿系统的作用。 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并对肾脏有一个新的认识。 通过课本、 课件以及资料的分析, 让学生试着描述原尿中的成分种类有哪些, 以及原尿与尿液的区别。 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 对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和排出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 引导学生迁移人体还有哪些其他的排泄途径。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与过程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引起兴趣观看与尿毒症有播放与尿毒观看新闻,思通过日常生活关的新闻症有关视频。考尿毒症与人体实例引起学生学哪个器官密切相习泌尿系统的兴关。趣。2 新课导入提问学生思考、设置情景激学习人体生命活人体生命活动中交流,并作出回发兴趣。动产生的代谢废会产生哪些废物答。为泌尿系统物。呢?的 讲 述 坐 下 铺垫。引 出 排 泄 的 定1、 板书:排泄义。的概念。2、3 人体泌尿系统1、人 体 泌 尿 系课件展示人体泌认真观看人让学生明白的组成统的组成器官;尿系统的组成图体泌尿系统组成泌尿系统的各器片。图片,然后在学官 组 成 及 其 作引导学生认识人案中写出泌尿系用。2、泌 尿 系 统 各体泌尿系统各组统各器官名称以对肾脏有了器官的功能。成 器 官 及 其 功及 各 器 官 的 功一个新的认识。能。能。4 尿的形成和排1、 形成尿液的提问学生形成尿回答并在学为学习尿液出器官液的器官案中写出答案的形成做铺垫2、 肾脏的结构让学生找出肾脏自学肾单位了解认识肾和功能的基的结构和功能的是肾脏的结构和单位与肾脏的关本单位基本单位功能的基本单位系3、 肾单位的组引导学生学习肾了解肾单位学习肾单位成单位的组成由肾小球、肾小的组成囊和肾小管组成4、 原尿的成分通过图片,板书通过对资料锻炼学生分配合资料,分析进行分析,得出析资料的能力,原尿中的成分。原尿中的成分有学习肾小球和肾哪些。小囊壁的过滤作用。5、 尿液(终尿)的成分5 其他排泄途径1、 二氧化碳的排出途径2、水的排出途径3、无机盐和尿素的排出途径指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尿液的成分,学习肾小管 的 重 吸 收 作用。指导学生学习人体其他排泄途径通过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为例,引出皮肤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分析资料,学习肾小管得出尿液与原尿的重吸收作用,成分的区别,理以及那些物质被解肾小管的重吸肾小管重吸收。收作用。得出二氧化碳通过人的呼吸系统通过日常生排出体外。活实例,学习人水通过皮肤,呼体 其 他 排 泄 途吸系统以及泌尿径。系统可以排出。无机盐和尿素通过皮肤和泌尿系统可以排出。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案例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第三初级中学李倩楠邮编 116300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 在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 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的前提下, 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 学校各教师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 教学效果更加灵活。 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 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中。二、教学过程1 引起兴趣:教师:今天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看一则新闻。(播放与“尿毒症”有关的新闻视频)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听过“尿毒症”这种疾病?部分学生:听过。教师:有谁知道“尿毒症”这种疾病与人体哪一器官有关?学生举手回答:是肾脏。教师: 肾脏是人体重要器官, 它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关的知识。【教师板书】 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同时课件展示本节课题。2 新课导入:教师:有谁知道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呢?学生 1:人体内会产生二氧化碳。学生 2:还有水和无机盐。学生 3:还有尿素。教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 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很多废物, 这些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而排出这些废物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人体的泌尿系统。【教师板书】一、人体内的废物:3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师课件展示人体泌尿系统组成Flash 动态图片。教师: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来观察人体泌尿系统, 然后请同学们在学案上写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以及各器官的功能。学生活动:分小组观察讨论,并将讨论后的答案写在学案上并向同学们展示。【教师板书】二、人体的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教师总结: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人体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构成。其中尿液的形成是在肾脏中完成的, 接下来同学们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和视频, 描述肾脏的位置和形状。学生描述肾脏的位置和形状。4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师: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1、 形成尿液的器官是: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3、 肾单位由、和组成。学生:阅读课本,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并展示。教师: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物质,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下面有一个表格资料,同学们阅读资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主要成分血浆中肾 小 囊 中尿液中(g/100ml )( g/100ml ) ( g/100ml)水909896蛋白质80.030葡萄糖0.10.10无机盐0.720.721.1尿素0.030.031.8问题: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有哪些不同?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结论:与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较少。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尿素的比例比较高。排尿主要排出了水、无机盐和尿素。教师课件演示、板书辅助解释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冲吸收作用。【教师板书】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完成学案上的填空题。1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和以外 ,血 浆中的一部分、和等物质,都可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大部分的和部分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5 其他排泄途径:教师: 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尿素。我们来分析它们排出人体的方式除了泌尿系统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学生 1: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从人体内呼出。学生 2:水还可以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也可以通过出汗的形式从皮肤排出。学生 3:无机盐和尿素在汗液中也有。教师: 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准确,正因为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可以通过皮肤、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 所以人在大量运动出汗后,尿液的量反而减少了。因为人体的废物在运动过程中主要通过皮肤排出体外了。教师:本节课的内容就到此结束。三、案例分析前面的课时已经把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的结构好奇心勾了起来, 学生对泌尿系统这部分的知识都很好奇, 所以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本节通过重点学习肾单位的结构组成以及尿的形成和排出, 让同学们对泌尿系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通过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把本节课要讲的几个重点内容穿插在里面,使得教学内容逻辑连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