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6916727 上传时间:2021-08-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的思考和有关实验的探究总结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认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电解实验中已提到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对其有粗浅的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化学想象;(3)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分子运动的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其基本过程和方法,;(2)通过实验、讨论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2)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概括出分子的基本性质,会用分子等微观的观点解释说明有关化学现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动画投影1、小明站在阳台上看到:湿衣服晒干,水跑到哪里去了?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到了花香,你闻到了吗?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困惑把白糖放入水中,塘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何隔成许多水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与夏天为何不一样?【设问】以上四组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我相信学完本节知识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板书】课题观看投影并思考,翻阅课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温故知新设问前面我们在学习水的组成的测定实验时讲到水、氢气、氧气等物质它们是由一些微粒即它们的分子构成的。回忆相关知识和内容让学生联系旧知构建新知。实验导学实验探究引导现有水、品红两种物质,猜想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请大家完成将品红放入水中的实验,想一想: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播放动画】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活动探究实验现象:品红在水中逐渐化开溶解,整杯水最终都变成均匀的红色。结论:一、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培养动手实验学生、大胆尝试、科学总结的习惯,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从而加深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的印象。活动探究解决悬念【演示实验】:在烧杯A中装入20毫升的蒸馏水,滴入23滴的酚酞试液,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B中装入10毫升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请你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设计方案,进行探究】1、 用洁净的烧杯C装入20毫升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想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2、 ;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象。3、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学生猜想】1、 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变红,与B烧杯无关。2、 大烧杯上可能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烧杯A中溶液接触,使其变红。3、 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获得结论】1、 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2、 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逸出,有些粒子进入A烧杯的溶液中,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自主学习分组探究动手实验总结归纳A组: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同的品红,观察现象。B组:下面一个集气瓶盛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抽走中间的玻璃片,观察现象。C组:(1)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水混合(2)50毫升的酒精与50毫升的酒精混合(3)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混合D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的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填写实验报告单你有何发现?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第一组 第二组第三组 第四组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分子的基本性质创设实验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自我归纳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再次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总结归纳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拓展结论并投影】结论1、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结论2、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1)苯分子照片中两个相邻苯分子间黑色的部分是什么?(2)“酒香不怕巷子深”、水烧开在壶口处能看见白雾,说明了分子具有什么性质?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思维再次得到升华。提出质疑总结概括我们说了这么长时间的分子,那么,你看见分子了吗?这说明什么?再次展示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强调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尖端仪器放大几十万倍后得到的)投影1几种常见的分子模型。2、空气的自白积极思考、响应。总结出分子的第三个基本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在头脑中形成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感知微粒的存在。讨论交流知识回顾布置作业1、 解释四幅Flash动画中的问题2、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受?3、 课本54页第3题(2)(3)(4)(6)4、 亲自动手制作几种分子模型。5、 以“水分子的自述”写一篇作文思考、回答。知识梳理课后作业巩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自我归纳、总结的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巩固、拓展、深化学习内容,活化知识,促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课题 2 分子和原子一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二 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2、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亲身探究、设计、动手操作实验、讨论交流能够较快得出分子的基本性质,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促进了同学间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探究氨分子运动时,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得到了落实。问题情境真实,设计巧妙,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设置一环一环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实验,适当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处于亢奋状态,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但是本节课时间安排略长,有些地方过长,素材获取应不拘泥于教科书,还应更生活化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学生动手时有点怕,今后教学中要从第一章开始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下载 > CAD图纸下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