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浙江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综述汇编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26779848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浙江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综述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版浙江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综述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版浙江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综述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浙江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综述汇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它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关注着教师的教育自主和教育实践的创造与发展,促进了学校评价体制的变革和校园文化的重建。该课程的实施顺利与否对于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我省综合实践课程一年多来的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我们着重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时落实、基地建设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调研。调研工作由两支队伍分头进行,其中“面”上的情况由各地的市、区教研员负责;“点”上的情况则是通过对30所样本学校和其他非样本学校的调研获得。 一、情况概述 学校和教师对课程理念和课程价值已基本认可和接受 目前,全省约有94的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作为其中的两个传统科目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始探索课程化管理;大多数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约29的学校配备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专职老师,60的学校每周能安排一定课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95以上的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活动能使教师开阔视野、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已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学校,学生一般已完成1-2个课题,教育教学效益初现。 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管理力度和实施水平存在着差异 宁波地区由于建立了“宁波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管理系统”,市、区教研部门和各学校可以借此系统了解辖区所有高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强化了督导作用。嘉兴地区各校均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每校都有12名专职或兼职的教师,课时数安排正常;各校都能根据本校实际,设计一整套研究性学习的表格、量规等;衢州地区各校总体实施情况较为正常,教学时间有保障,指导教师职责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样本学校总体实施步子比较大。特别是桐乡高级中学、镇海中学、杭州余杭高级中学、台州中学等通过课题研究来带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但地区之间的发展不甚平衡,某地区50所高中学校,除样本学校和几所知名学校外,其他学校难以保证每周一课时的教学量,许多学校连机动课时都没有。综合实践活动因受师资落实、课时安排、活动基地等硬条件的制约,以及思想认识、管理经验、过程评价等软因素的影响,导致实施过程特别艰难,亟需破题解难。 二、目前的进展和成效 课程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全省有89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分管校长主持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有些学校还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负责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考核与评定等工作。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一般分为两条线:教学副校长负责研究性学习活动;德育副校长负责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还设立两个并列机构:一个是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学科教学体系;另一个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小组,指定德育处、团委负责组织与指导学生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初具雏形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由于有学校德育处和团委负责的传统,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在管理上沿袭这一体系顺利归口。因此,德育处和团委的有关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专、兼职教师和指导教师组成,其中专职教师主要职责是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工作,同时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等教学工作。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目前,我省专职教师有300余人,指导教师有8000余人,合起来约占课任教师总数的14。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渐形成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目前我省许多学校在以下三方面基本形成了共通的模式。 1、课型模式 序言课宏观上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选题课了解课题的几种常见类型和研究方法。 开题课交流、论证各小组课题的内容、方法。 中期交流课一汇报研究进展,听取修正意见。 结题课一指导结题报告的写法。 活动展示课学习课题报告的陈述与体验答辩的过程。 2、教学环节 教师的课题指导一般将经历三个关节点。 第一,如何帮助学生入门。理论课是入门的基础。只有明确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意义、目的和方法,学习相关的采访、实验、观察和制作等技术,才能较好地实施课题方案。 第二,如何引导学生选题。传统做法是各学科教师提供课题张贴在每个教室,供学生参考或选择,但易导致课题陈旧或保守,学生被动。现在大家逐渐认识到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来讲,最好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因为与学生切身生活相关课题是学生最了解的领域,是知识与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域。如参加调研座谈的宁波北仑区柴桥中学高一学生的9个课题中有7个涉及学生生活:有学校食堂的浪费现象;学生带手机对学习的影响;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情况;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等。 第三,如何组织学生总结。结题报告会是学生能力得以提升的历练平台,也是相互学习、成果交流的课题终结形式。教师的课题指导工作在这个阶段将是收官之举。 3、过程记录 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体验,通过过程记录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活动的过程性和真实性。目前大约1/3的学校设计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册,有些学校如宁波四中还制订了综合实践活动册,把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三科目统一进行过程管理。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管理工作开始系统化 社会实践活动在制度建设、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趋于系统化。 1、在制度建设方面 在工作职责上,82的学校形成了课程的制度化管理,做到责任到部门和教师。以绍兴一中分校为例,学生处工作职责是:与团委、学生会和学区共同组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协调与校外有关方面的联系,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负责对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学分认定和存档备案;协同校长办公室核定、评价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工作;汇总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成果,推荐优秀学生和优秀指导老师名单。班主任工作职责是:负责全班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合作,掌握各活动小组活动情况;活动资料的整理与递交。 2、在活动内容方面 在活动内容上开始注重分类实施,使实践形式和渠道多元化。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型:行业体验 活动,包括军训、农业劳动等体验活动;校园实践活动,包括值周班、编辑校园杂志、学生会活动、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膳管会活动等校内社会性活动;学校节日活动、社团活动、成人仪式等主题教育活动;外出参观、考察、访问等活动,包括“全国重点大学”参观考察活动、“红色之旅”传统教育活动、“夏令营”活动、春游活动、祭扫*烈士墓、校际互访等活动。 3、在活动形式方面 在活动形式上能够顺应课程特点,强调因时因地开展活动的原则,兼顾活动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活动安全的有效保障。如宁波泰河中学的社区服务活动,鼓励同一社区、同一乡村的学生打破班级界限、学校界限,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城镇社区或本村范围内以个人分散活动或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小组,分别于寒假和暑假开展活动。校学生处、团委和教师根据各小组上报的信息,随机抽查实践小组活动的实施情况,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处理,确保了活动的安全和有效管理。 样本学校能较好地发挥探索的示范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大量探索和创造性的劳动。不少样本学校的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认识到位,积极探索,不仅把这个课程作为学校新课程背景下再上一个台阶的切人口,而且还利用这个课程使学校德育工作课程化,桐乡高级中学、台州中学、杭州余杭高级中学、镇海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等是其中的代表,他们的探索各有特色,能为省内其他学校提供较好的经验。 桐乡高级中学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化指导”策略探究课题,将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个科目分为调查研究、科学实验、设计制作和服务体验四种课型进行走班教学,便于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学校管理更加有序。 台州中学利用网络平台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管理,为师生提供资源性、人际性和管理性支持,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加强了师生和生生互动,提高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余杭高级中学开展“三走进”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与地方政府签署协议,使各乡镇将配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各基层团组织的工作项目。 镇海中学重视全体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和价值的认识,成立了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教研组,现已建立教研组工作常规和指导教师工作常规。他们的实践证明,这种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学校课程规划和管理效益的提高,有利于教研室与学校的对口管理,有利于专职教师对指导教师的协调沟通和校本培训。 杭州外国语学校每年全校性活动达56次,远足活动年年搞。他们牢牢抓住活动的安全制度建设,按照“教育先行,方案健全,责任到人”的原则,形成“一事一案”的安全工作惯例,活动前教育和事件处理都严密部署、明确程序,有效保障了全校性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我省自202x年暑期岗前培训以来,逐渐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教研网络。至202x年年底,全省101个地、区教研室除还剩3个县未设专人分管,其他地区均有专职或兼职人员分管,其中专职人员共有33位。教研活动以培训带动研讨为主要方式。至202x年底,接受省级培训的教师已达1500人次,接受市级培训的已达2400人次。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各级教学研究工作开始启动。202x年,平均各地开设的研讨课有25节,参加市级评比的论文或教学设计平均70余篇。202x年4月召开的全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还收到各地推荐的优秀论文33篇。这些文章涉及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基地建设、师资配备、教研组建设、学生安全管理、评价管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导等问题,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结合等。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有些基本工作离常态化还有相当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时普遍不足 根据教育部的高中课程方案,我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要求学生三年完成约270课时,其中前五个学期平均每周应安排3学时。考虑到活动内容和活动场所的开放性,以及指导教师时间安排上的因素,在保证研究性学习活动课时总量的前提下,可以实行弹性课时,即集中安排与分散安排相结合。 但从调研获得的数据看,各学校普遍未能达到这个标准,有的分学校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基本靠学生自己在课外完成。据统计,能开3节周和2节周的占被调研学校的28,1节周的占17,不固定课时的占27,没有活动阶段性教学计划的学校约28。 由于活动时间少,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不多,教师指导作用难以发挥,进而也造成学生研究主动性不足。一个课题往往是一个人做,其他人挂名。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气氛便很难形成,学生也难以有真正的收获,同时也导致了学分评定中水分较多。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专职教师远未到位 师资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虽然有的学校提出“人人都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师,人人都有责任把研究性学习课程上好”,这个口号听起来轰轰烈烈,但从几年的实践看,这种“人人皆师”的做法不利于专业化发展,也难以支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长期和常态化开展。 按浙教基202x136号文件,以“每15个班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每个指导教师指导1-2个课题”和“每个课题38人”的要求,那么,以全省高一、高二每个年级30余万学生,目前应该至少是一个约760人的专职教师队伍和36000人的指导教师队伍。但至今为止,我省600多所学校,只有300余人的专职教师,8000余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其中的专职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很年轻,有的是刚分配的新教师。他们“孤军奋战”,团队归属感低,在课改的第一线感到非常艰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和教研机制远未形成 部分学校在应试的压力之下,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抱观望态度,既无专职教师,也无具体课时安排,以学科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为理由,学生接触不到真正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情况不理想。 教学的常态化机制从人员配置的角度看应该是:教研员教师学生。目前,各级教研室已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但由于学校没有专职教师,教研员找不到自己固定的指导对象,教学研究和师资的培养工作很难进行。如每年省、市组织的教师培训,那些已经接受过省、市培训的骨干教师由于大部分不是专职教师,有的连兼职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