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吹尽黄沙始得金汇编

上传人:滴** 文档编号:26504890 上传时间:2021-08-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吹尽黄沙始得金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版吹尽黄沙始得金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版吹尽黄沙始得金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吹尽黄沙始得金汇编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教学中我总是好观摩别人的课,通过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己少走弯路。去年我县开展了名师选评活动,老师们授课的地点就在一中,同课题擂台赛。我抓住这次学习的机会去听了他们的课,看了他们的比赛,受益无穷。风格各异的公开课,为我提供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范,让我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好的范本。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发展。 一、对成功案例的反思 我的叔叔于勒作为入选初中课本的一篇重要的小说,又是外国作品,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是结合了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轻松的学习环境以便自主地学习。课堂小结言有尽而意无穷,配以合理的作业设计,我对这一篇文章的教学设计:(1)紧紧围绕读这一要素,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整体感知文章,深入了解主旨,体味人物情感。阅读是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它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况且读是一种能力,只有多读才能培养。(2)以极富层次的问题设计作为核心环节,引导激发学生去思考,从浅到深,由表及里。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是符合语文教学特点和孩子心理特点的一种方法,运用恰当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3)学生多种形式的讨论是本课设计的又一亮点。有主题、分重点的讨论是学生的自我理性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智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其新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是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对文章的一种再创造。 本课教学设计是结合了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学生轻松的学习环境以便自主地学习。课堂小结言有尽而意无穷,配以合理的作业设计,给学生无限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本课教学设计总体比较好。在实践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的运用基本做到恰到好处,合理科学,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和达到预期的目标。 有一位老师在上老王这一课时,他设计了“走近老王”这一环节。在低沉婉转如泣如诉的神秘园音乐的感染下,当老王“伛着身子”提着鸡蛋和香油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顿时引起了所有老师和学生的共鸣。此时他抓住时机,进一步让学生圈点赏析,于是,学生理解了老王“镶嵌在门框里”的虚弱与毫无生机;于是,学生领会了“十几”“二十”个鸡蛋之所以“多得数不完”,其实是老王对“我们”的情意和“我”心中巨大的感激;于是,学生感受到了“强笑”中那份小心翼翼的不安与真情,明白了杨降为自己没能及时表达感谢,没有领会老王的情意,为老王做的太少而“愧怍”的那份内疚与自责。这样,无论是感人的情节、精彩的词句,还是生动的描写,学生都能围绕内容情感来品评。通过朗读,通过释义,学生对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有了深刻的体会。此时,适当的拓展延伸,很自然就引发了他们的联想,触动了他们的心灵。就这样,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文本与心灵的撞击,其实是知识与情感的交融。优秀的教师立足文本,关注内容,关注语言,引导学生透过字面,读懂文章,读透文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为我们的学生呈现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二、对其他课例的反思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如此才使它充满了魅力,吸引了无数教师孜孜不倦地追求。教师在授爱莲说这一节课时,存在这样的问题: 1.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完整清晰,但是由于面面俱到,难免会使某些环节落实得还不够充分,探究得还不够深刻。例如:在品读语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只叫了两名学生,对文本重要词语的赏析还不够。 2.对问题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充足。其实语文课堂中的冷场、沉默并不一定是坏事,至少有许多学生是在*思考的,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使学生的思考不够充分。 以上是我的几点反思,但这绝不是全部,因为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终身都在思考。“吾日三省吾身”,吹尽黄沙始得金。批判是为了建设,反思是为了超越。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会一如既往地去努力更新观念,不断创新,积极反思,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