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测试AB卷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B卷 能力提升1.如图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B.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比例的68%C.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D.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2.下列图标中,属于“禁止带火种”标志的是() A. B. C. D.3.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下图中该物质燃烧最旺的点是( )A.Q点 B.N点 C.P点 D.M点4.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C.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D.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5.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中,化合物m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是石油、煤的替代能源B.q 一定是 CO2C.通常状况下,r是一种液体D.m与n、p与n两个反应过程中都放出热量6.由烟头引发的火灾中,烟头的“罪状”是()A. 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 提供可燃物C. 提供氧气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7.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8.下列关于灭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木材着火,用水扑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和降温9.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10.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C.浸泡在热水(80 )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 白磷也能燃烧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11.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A.B.C.D.12.对下列成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水火不容水可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充足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着火点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应珍惜化石燃料,因为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B.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开发新能源C.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D.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14.小铭同学利用蜡烛进行下列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空气流可吹灭蜡烛的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B.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C.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燃烧的蜡烛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5.如表为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测定不同体积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实验现象:根据如表数据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体积分数%9080706050403020105空气体积分数%10203040506070809095点燃现象安静燃烧安静燃烧弱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弱爆炸不燃烧不爆炸A. 体积分数为10%-70%的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B.收集的如果能安静燃烧,说明的纯度为100%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表示收集的已纯净D.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一定发生爆炸16.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问题解答(1)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2)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的实验现象是_。(4)能看到白磷燃烧起来的实验步骤是_。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7.小明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取一烧杯,加入适 量的生石灰,再分别 取少量白磷、红磷放 在烧杯上的铜片上。一会儿白磷 发生燃烧, 红磷不燃烧先在容积为350 mL 的集气瓶中装进50 mL 滴有红墨水的水,在 燃烧匙中放足量白磷, 量筒中盛入足量水。按图连接好仪器, 用激光手电照射白磷, 白磷燃烧集气瓶和量 筒中的水均 为红色,量 筒内的液体 体积减少约 60 mL(1)实验过程是。(2)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根据实验2的结果,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写出计算式和结果)。(4)在整个实验2的过程中,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是,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 mL水,水的作用是。18.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围绕燃烧实验开展相关探究。探究一:氢气的燃烧实验(1)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从图甲中选择仪器组装一套随开随停的发生装置,所需仪器为(填编号)。(2)按图乙操作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需用试管收集不同体积比的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现用(1)中组装的正确装置制取氢气,如何用试管(假设试管容积为10 mL )收集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4 : 1的混合气体,写出其操作方法:。(3)用不同体积比的混合气体做氢气的燃烧实验, 结果如表:序号1234567氢气与空气体积比9:18:27:35:53:71:90.5 : 9.5点燃现象安静燃烧安静燃烧弱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弱的爆鸣声不燃烧不爆鸣分析上表信息,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探究二:可燃性粉尘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4)用如图I装置研究某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对燃 烧剧烈程度的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用燃烧产生的最 大压力衡量,容器内壁的传感器可测出燃烧产生的 最大压力。实验过程中需改变的实验条件是,不能改变的是可燃性粉尘的质量、容器的体积、打气 筒打入气体的量等;实验测得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与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如图所示,其原因是。 (5)兴趣小组另测得可燃性粉尘浓度与燃烧产生 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信息,提 出防止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烧的合理建议:禁止烟火;。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能源利用的有关知识。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所以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的比例为68%+18%+4%=90%;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且燃烧会污染环境,所以应该减少以煤炭为主的化石燃料的使用;水电、风电、核电不会污染环境,且水电、风电属于可再生能源,所以应该提倡使用。2.答案:D解析:3.答案:A解析:可燃物燃烧,氧气越充足燃烧越旺。图中P点在着火 点以下,M点没有氧气,而Q点温度高于着火点,氧气含量最高, 故Q点燃烧最旺。4.答案:A解析:白磷和红磷都具有可燃性,均为可燃 物,A错误;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 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B正确;铜片上的红磷不燃 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C正确;实验中水的作用 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D正确。故选A。5.答案:B解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燃烧时对空气的 污染比煤、石油小得多,而且储量丰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煤 的替代能源,A正确;根据题意所述,化合物m应是甲烷(CH4),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则p是氢气(H2);由转化图可 知甲烷与氢气都能在物质n中燃烧,物质n应是氧气(O2);甲烷 与氧气反应,充分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充分反应生成水和 一氧化碳;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故q可能是二氧化碳(CO2), 也可能是一氧化碳(CO), r为水(H2O ),B错误,C正确;甲烷、 氢气燃烧都放出热量,D正确。6.答案:A解析:香烟燃烧能够放出热量,从而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所以烟头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A7.答案:A解析:A. 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镁的化学性质活泼,故A错误;B. 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是可燃物,所以火柴可以燃烧而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故B正确;C.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故C正确;D. 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内因);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故选:A。8.答案:B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正确;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9.答案:B解析: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A正确;化石燃料含有硫等元素,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会造成大气污染,B错误;液化石油气含杂质少,燃烧更充分,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少,对空气污染小,C正确;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有毒,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正确。10.答案:C解析: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红磷温度高于240 时,还需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A错误;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常温 下红磷在空气中不会自燃,B错误;浸泡在热水(80 )冲的白磷, 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若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就能燃烧,C正确;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升高温度不能提高白磷的着火点,D错误。11.答案:A解析:12.答案:A解析:13.答案:D解析:14.答案:D解析:A、空气流虽带来充足的氧气,但它使蜡烛周围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故A的说法正确B、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故B的说法正确C、密闭的容器内空气(氧气)量是一定的,燃烧一段时间后空气内的氧气消耗尽,蜡烛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C的说法正确D、燃烧蜡烛的质量加氧气的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D的说法不正确15.答案:A解析:A、从题目中表格知,体积分数为10%-70%的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故A正确;B、收集的能安静燃烧,说明的纯度大于等于80%,故B项错误;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果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表示收集的纯度大于等于80%,故C项错误;D、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不一定发生爆炸,只有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故D项错误16.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2);(3)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4)故填:。解析:(1)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2)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填:;(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当具支试管中的氧气被排净后,会从支管进入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当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具支试管中氧气已经排尽;故填: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4)白磷具有可燃性,在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时,白磷即可发生燃烧,即步骤中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步骤又与氧气接触立刻发生了燃烧;故填:。 17.答案:(1)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冷水(2)4P+5O2 2P2O5(3)60mL/350mL-50mL=1/5(4)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与大气压相等;吸收白烟,同时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因瓶内温度升高、压 强增大而逸散到瓶外解析: (1)白磷发生燃烧,温度需达到着火点,生石灰与水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实验过程是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 冷水。(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3)根据题意,先在容积为350 mL的集气瓶中装进50 mL滴有红墨水的水,即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为350 mL-50 mL ;完全反应后量筒内的液体体积减少约60 mL,即被 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为60 mL,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mL/350mL-50mL=1/5;(4)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后消耗氧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冷却 至室温后与大气压相等,故在整个实验2的过程中,集气瓶内的 压强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与大气压相等。集气瓶中预先 装入50 mL水,水的作用是吸收白烟,同时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 因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而逸散到瓶外。18.答案:(1)ABD (2)试管先装入8 mL水,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扣 在水槽中,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将剩余的水排出(3)可燃物能 否燃烧除具备燃烧条件,还与可燃物的浓度(或纯度)有关(其 他合理答案均可) (4)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可燃性粉尘 颗粒越大,粉尘质量越大,难以分散到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5)通风,降低粉尘的浓度(合理即可)解析: ( 1 )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要求是随开 随停,需要使用带活塞或者是止水夹的仪器组合来进行实验,同 时需要让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需要用到ABD。(2)收集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4 : 1的混合气体,可先向试管中装入8 mL水, 试管中有2 mL的空气,再用排水法收集气体。(3)由用不同体 积比的混合气体做氢气的燃烧实验数据表知,氢气与空气体积 比为9:1、8:2时,氢气安静燃烧;继续增加空气的比例,氢气 发生爆炸;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0.5 : 9.5时,不燃烧、不爆鸣, 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除具备燃烧条件,还与可燃物的浓度(或 纯度)有关。(4)由实验目的可知.实验过程中需改变的实验 条件是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其他条件均不能改变,如可燃性 粉尘的质量、容器的体积、打气筒的压力、蜡烛的大小等。由 实验测得可燃性粉尘颗粒大小与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的关系图 知,可燃性粉尘颗粒越大,燃烧产生的最大压力越小,可燃性粉 尘直径越大,粉尘质量越大,难以分散到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 触。(5)由兴趣小组另测得的可燃性粉尘浓度与燃烧产生的最 大压力的关系图知,最大压力随着可燃性粉尘浓度增加而增大, 达到一定值后,随着可燃性粉尘浓度增加而减小,因此禁止烟火 和通风降低粉尘的浓度等方法可防止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