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落实科学开展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落实科学开展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强劲的经济增长给我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利益,然而,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就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重现碧水蓝天,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开展,必须在科学开展观指导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开展;生态文明 ; 科学开展观 Abstract: 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strong economic growth has brought inestimable benefits, to our country however,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economic strengt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severely damaged,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ves. In this pape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o reproduce the clear water and blue sky,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freedom, must b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words: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C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开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随着“开展是硬道理深入人心,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的浪费、生态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代价已经显露出来。而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更高级的文明成果,就必须在开展的道路上摆脱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工业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创造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模式。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高瞻远瞩,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取得的最重要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开展,也是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开展方面取得成果的总结,充分表达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源浪费严重,难以支撑协调开展 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都严重缺乏,而资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却十分惊人。在以往的开展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经济上量的积累,过于单纯强调GDP增长,所以客观存在着盲目投资、粗放增长的问题,存在着产业分散的现象,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问题。另外从转移性因素看,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高消耗、资源性的产业转移到我国,也相应地加大了我们的资源消耗总量,随着大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我国也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事实证明这样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 2生态脆弱难以支撑可持续开展 目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持续开展的一大障碍。下这样的定论并非言过其实,也不是危言耸听,我国的生态环境处于局部在改善,整体在恶化的状态,环境污染具有“履盖全社会的特点,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污染非常严重,只不过是各地程度不同,轻重有别罢了。 3政府的执政理念尚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整治污染的措施和力度,但由于一些人执政理念尚存在问题,简单地把开展等同于GDP增长,简单地以GDP增长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主要标准,甚至搞GDP“一俊遮百丑,导致一些地方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惜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致使经济增长的数字上去了,但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开展受到损害,形成了“少数人受益,多数人受害,全社会埋单的现象;反过来,这又会使GDP的增长难以为继。再加上环保意识不强,尤其是在“经济要开展,污染难防止等观念引导下,尽管国家不惜投入血本,坚持不懈地进行环境污染治理,但依然出现“前污后继或“死灰复燃的现象,生态破坏依然严重。因此,建设生态文明,走科学开展之路,已成为我们的迫切要求。 二、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比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28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这事实上就是践行科学开展观的内在要求。在科学开展观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工夫: 1标准经济行为,追求生态效益 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开展。痛定思痛,我们明白了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因此必须彻底清算大量生产、大量排放、大量废弃的方式,清醒地认识自身的开展条件和外部环境,主动去探索新的开展方式,真正走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可循环的开展路子,生态文明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展第三产业。我国三大产业中,重工业比重偏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行业开展过快,这也是经济开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重要原因。而同时能耗较少、污染较轻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开展第三产业,优化第二产业,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而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旧式工业化道路。那种经济增长,带来的只是一时经济数字的增长,留下的却是长远的隐患。我们只有把经济与环境资源保护以及人的全面开展结合起来,才能对生产要素产生最科学的集聚效应,并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后劲,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换来最正确的开展效益。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高技术产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为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我国90年代中期就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转变,关键就是没有自己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中国科技大学讯飞信息总裁刘庆峰曾说,汽车、电脑等被人们普遍认为是高利润的产业,几乎全都面临国外技术垄断。中国企业以世界上最廉价的劳动力,消耗着大量的能源,承受着巨大的污染,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国人,只需签署一纸技术合同,就可以抽走中国企业一大半的利润。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我们要想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尽快从低附加值的组装生产向产业链的上游升级,只有开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尹明善那么指出,“中国制造不可能孵化中国技术,只有“中国创造、中国资本,能够真正开展自己的核心技术。 坚持城乡统筹,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要形成城乡开展一体化格局,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开展农村经济同时注重农村的生态环境,整体推进农村事业,增强农民生活环境意识,努力建设健康、有序、整洁、优美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建设不同风格的新农村。只有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的要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使农村经济更兴旺,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生活更富裕。 2转变执政理念,加强制度建设 要把生态观纳入党和政府的执政观。政府各级官员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更要带头确立生态文明的理念。首先改革沿袭多年的GDP政绩考核方式,改变以经济总量和速度指标为中心的考核方法,应综合考虑经济开展、社会和谐、环境保护等问题,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能源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以防止急于求成和盲目无序开展的倾向,倡导“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政绩观,同时也要研究标准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考核方法,以提高考核质量,方能去除官场GDP至上的观念,各级政府才能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忠实实践者。事实上,我国已有一些地方率先走在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上。自2005年开始,经济并不兴旺的青海省作出一项重要决策:对三江源核心区的果洛、玉树两州不再考核GDP,取而代之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社会的开展,从而把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人口数量的控制与素质的提高都包括在开展概念之中,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开展。这一发生在各级党政领导身上的思想巨变无疑将为生态文明理想的实现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 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完善监督体系。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生态立法,标准生态执法,严格生态司法,进行硬约束。第一:要建立综合决策制度,用政府的权威保证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把生态环境目标和经济开展目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综合决策从源头上预防生态破坏的问题。第二: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用宏观调控手段引导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千方百计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政策性倾斜,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尤其是目前,更要形成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政策体系。第三: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办力度。环境违法行为普遍存在已成为环保工作的一大挑战。最后,要健全监督体系,实现对政府权力部门和决策机关的有效监督,强化责任追究,防止短期行为。 3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观念 特别要牢固树立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通过开展各种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气氛,全面提高社会生态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高度开展之后的觉醒,是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相博奕后的权衡。中国作为开展中大国,可持续开展的压力比其他国家都需要大的多、严峻的多。因此,只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可持续开展的文明观,建设先进的生态文化,科学开展才能落到实处,永续开展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要建设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强化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全方位生态教育体系。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有关知识,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的社会风气,以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全民的生态文明观。瑞典被称作世界一流的环保典范国家,就与其将环保教育扎根在儿童心中,然后内化为全体国民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良善行为在关。 4树立适度消费,节约资源的生活理念 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生态化的生活方式,其核心内容是生态消费方式,是指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前提,在满足人的根本生存和开展需要的根底上的适度的、绿色的、全面的、可持续的消费,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坚持以人为本,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将文明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生活各个层面,强调每个人为环境保护奉献力量,提倡从小事做起,自觉摈弃不道德行为。 养成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要在人们心目中重新树起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扩大和刺激消费会推动经济总量的增长;但从生态平衡角度来分析,盲目追求高消费会给有限的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两相比拟,后者比前者更具全局性。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不能丢掉,即使到了民富国强的程度,“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仍然要牢记在心。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说,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了享受的前提。世界工业文明,由于强调“战胜和“索取,从而导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而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观,生态文明的理念只有成为社会共识,并落实到每个机构、每个个体的行动上,推上当今社会开展主旋律的位置上才能有效。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政治报告,犹如一声春雷,仿佛一面旗帜。透过这四个大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人文的、生态的、文明的美好画卷,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即将到来,人们徜徉在美丽的大自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鸟语花香,风景如画,这才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坚决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