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能力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5806332 上传时间:2021-08-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注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注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个性开展 培养创新能力 关注个性开展 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开展,培养创新能力一直是语文教育者致力探索的问题。本文是笔者根据教学心得,以传统教学的弊病为切入点,从“以生为本,奉献爱心,培养兴趣;精心设计,多向互动,培养创新两方面具体探讨关注个性开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个性;兴趣;互动;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36-0271-02 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开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根底教育,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地依然普遍存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不和谐现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答复,假设不,就努力引导,直至到达预定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于是我们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和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这样一来,进行教学课堂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必须关注学生个性、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以生为本,培养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快乐地、主动地去读,去思,去议,去评,实现师生多向互动,并不断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我们学着并快乐着,这正是我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快乐式读思议评教学法所努力追求并略见成效的教学理念,这是一个“以生为本,培养兴趣的过程。 所谓“以生为本,培养兴趣,就是教师设想处在学生的那种现实情境、心理位置上,从受教育者方面推测自己教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并激发学生产生类似的行为反响。在兴趣的引导下,让学生个性张扬,积极主动地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形成多向互动,使他们“学着并快乐着,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可见,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代中学生一般年龄在14至18岁,思维活泼,个性较强,可塑性强。因此,我认为: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平等相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好奇感和成就感,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潜能真正发挥出来。只有“以生为本,培养兴趣,才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具体谈谈如何做到“以生为本,培养兴趣。 首先,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去体验、理解他们的感受,需要注意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内心深处感到信任和温暖,从而使学生有“轻松愉悦之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特长,要着眼于学生思考力的实际水平,决不能一概而论,绝不对学生死填硬灌,决不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一定要根据自己学习中的精神需要,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根据自己求知中的情感体验,去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自觉的“心理位置互换,形成了教师与学生精神的沟通渠道。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要善于十分敏感地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扑捉学生的瞬间微笑、点头、皱眉和叹息等举动、表情来发现问题,善于从学生的口中、脸上、姿势等各个方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以此来判断不同学生在一定情况下的思想和遇到的问题。这一切,为形成轻松愉悦的学习心理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心理依据。 二、多向互动,培养创新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也验证了这句话。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往往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比成年人更敏感。尤其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泼,生活知识丰富,接受外界信息的灵敏度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锋利的认识,这是一种个性的展示,也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表达,关注个性,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始终是单一的、直线的:教学。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把教师与学生的单向型联系转换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向型联系,把教师发问学生答复的单一对话转换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边对话,使教学活动的过程产生对话效应,教与学相互作用,学与学相互作用,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能者为师,水涨船高。为此我根据每篇文章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艺术的手法认真设计导语,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让他们或惊奇,或赞叹,或愤怒,总想一睹为快。这就是一种动力,一种求知的动力。为了充分利用这种动力,切实培养其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快乐式“读思议评四步教学法。读:让学生根据引语提出的问题,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带着一种强烈的感情去揣摩,去品味。思:学生可以根据提示和自己的读后心得展开思考,从而到达“自我实现的目的,使学习具有创造性。议:也就是积极的说,自由的说。师生互动,四人一组,轮流发言。这样议,既可以谈笑风生,也可以面红耳赤,没有师生境界,没有生活的恩怨,只有语言和语言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知识与知识的融合。评:小组议论。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课堂教学结构的良性循环:设计导语“教影响“学;读发扬个性,自主学习;思自我认知,自我创造;议“学影响“学、“学作用“学;评“学作用“学、“学作用“教、“教促进“学。 由于采用快乐式“读思议评教学法,既实现了师生的多向互动,又关注到每个自由的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我的语文课堂内没有呆板的说教,只有声情并茂、情真意切的讲解;没有被动填充的学生,只有独立思考、自由讨论的主体;更没有昏昏欲睡的眼神,只有饱含期待、自由创造的“心灵。这种轻松愉悦、积极主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正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最正确环境!这种教学方式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无视个性的问题,又让学生实现了“乐而学“学而乐“乐而学的良性开展。根底知识的丰富、个性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成为一种必然。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正是“以人为本,关注个性,创设了平等和谐气氛,唤起了他们求知的愿望,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去发现问题,去分析问题。从个体思考到群体讨论,再到师生互议,直至最后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快乐的,是个性化的,是互动的,这一过程无疑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叶澜.解读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