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上第六章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课时6页)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25727207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六章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课时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六章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课时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六章第3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课时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2.挂图或投影片 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去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说起黄土高原, 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河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1. 你知道那里有什么样的风土人情呢?2.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黄土高原的位置。 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检查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提问的形式完成。1.黄土高原东起,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2.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第 1页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堆积区,海拔1000 2019 米。对于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4.黄土高原地表破碎,形成、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黄土土质,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缺乏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导致生态环境化;、等活动破坏地表。7人们在黄土高原上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方面已经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一方面,采取等生物措施与建、修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等。【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 ”“风水雨相说 ”。其中, “风成说 ”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1. “黄土的厚度均匀 ”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 “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 “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 ”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 “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 而是外来的。结论: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 “风成说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三个实验中植被状况差异;烧杯内水量多少;烧杯内沙土的情况。 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 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 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2.人为因素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段对话表面上看起来是矛盾的。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 ”,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实际上这两个孩子的话都有道理,只是所处的时间平面不同,女孩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而男孩则是针对目前状况来讲的,同时这也说明了黄土高原已经形成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这也同时说明人类在这个循环当中始终起到了“引发 ”和 “加剧 ”作用。具体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教师帮助他们总结。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 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首先,引导学生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 请学生描述。第二,让学生从地形、 地势着手, 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第三,让学生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分布情况。最后归纳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第 2页小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物质的来源有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 ”得到广泛支持。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侵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黄土高原(第二课时)导入新课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板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讲授新课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 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 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让学生结合回答, 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 水土流失严重了, 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 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 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 “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经过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 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对当地的社会、 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 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三、脆弱的生态环境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第 3页四、生态建设精巧点拨:(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二)水土保持。( 1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2 )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 3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 地方风情;黄土风成说;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及形成原因;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五、知识要点与检测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世界最大的高原B.水土流失严重C.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D.北依阴山,南邻秦岭2.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列四幅图中反映黄土高原民居建筑3.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图中两个自然原因是()A. 土质疏松,过度放牧B.降水集中,过度垦荒C.土质疏松,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垦荒造田读图,完成4 6 题。4、图片中的地表景观是()A. 黄土塬景观B.黄土峁景观C.黄土梁景观D.黄土川景观5.此景观的形成原因是()A. 风力侵蚀而成B.流水侵蚀而成C.风力沉积而成D.流水沉积而成6.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该景观区内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应该是()A. 修建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B.打坝挡土淤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C.退耕还林,只发展林木生产D.植树种草,发展林、牧、果业7.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B.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C.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D.采矿、修路、过垦过牧第 4页8.( 2019 潍坊)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梁、峁、川等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9.( 2019 株洲)小贝的家乡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当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可能是因为黄土高原()A. 冰川广布,雪峰连绵B.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C.支离破碎,沟壑纵横D. 山岭众多,山高谷深10.( 2019 济南)图中b 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土质疏松缺少植被保护夏季多暴雨人类活动破坏地表A. B. C.D.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内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风情;风成说2、黄土高原景观的成因3、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4、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等等。第 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