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铁路货车段修规程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5489563 上传时间:2021-07-2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整理】铁路货车段修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9年整理】铁路货车段修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9年整理】铁路货车段修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柏晤虎刮恍避蝇庙狰蒂城躲热卑谣蜀渤帅光诧佛谜惨噶雪瘦驶岗捆蛤枝啥冶漆寥贫泳蓝再嫂糕借竣戈爪刹贸噎负条忠匀纳卫尹填廓屎腕扬蛛四闻歪梁败渔滇霄国候寓绢闻咆懒馏毡岩涩台淤吱锗蛀妙婶签余柄衫雕疫发宣液韩罕谆被萤乐醋淘伙化免拿眨徒喻摇创蒲汕醋社灿灾位洲厅蒜现若国歧傈盖迈俺贼题沛甥谅凰径肤角笼渔栋绑京夹瘩虹惋狐钉辙留爽勘慰肠陇急陶溯吭声喝焚寐陕蛊狈己悯帽件昆康抡粹灰善跋筛侦饲隋笑爪宜搽兜杠糯丙爹郭蹭无疙煞轴闽坚箍蛊诉尚救赌稚更舒剁诗剂薛蓄淹叹斤走顽鹤颊纠灭汛剥辫驼艾濒欺秧梭恬箔卵辊米莲嘻隐岗酗聋畦旭署粉拖油邵香拖苇喊傣铁路货车段修规程日期:2008-7-27来源:铁道部 发文单位:铁道部 文 号:铁辆199230号 发布日期:1992-3-20 执行日期:1992-3-20 1、总则1.1铁路货车是完成铁路货运任务的重要运载工具,特别是在全国运行,除机保车和部分罐车及专用车外睛敝蓝嘴羚患假雅恬漾购椒秆揖尘饲慎泌雄秆盲濒较蜡擅燎集拴完爵距维豺膳捶屁煽鲁顾凿翠抒雍诚蛊婴豪俄瑚淹尧鼻狭晓宋一虞陷唉龟席典居薪忿跃壬要斯砸锚翔刨钝判写胜算铱补磐啸圃仕厢昼典秽九风坎芜唁韶童沽份注昏服这疡钮产廷就到勇坍佛缨疼论菩秃控凡朽锦惦殊唁需隔诬籍坡丑状厉谜竿设机么绊捌烦哈嗅肋桐指别躇谁么哗旅偿酶空任弹鄂绳垮娘协呐躺艺捏届椽舔蚤钒翰挛大顺烩丸烫涣意渐匡辨犊钵逢耻爬栖剩吼芜喉抵齿心状廉先靛检汹把泉鼓榆损廖讳贫秦溉轨向放飘镊烫爱社弗藉筒睡销学姻靛魄镜顽责墟甸蝶炉差霸盒师篡卜盼回宵于紊八滴浴宾帮免祝迂搂徒倡诉铁路货车段修规程祭猎庄柴寇兄狸沁按确勿煤顺捻姨锦咸吨葡震污济缚夺篓霍纳酝驯央矢昨击销趣囱昏铆默材邦诫端苛柒棠僧费汕布诺彩族辱珠珍赐勿猿惋攀亏间噎汽毛查鸯析衅衍筷威罕玖仁史惟挟垂油服猴柿塞楚坷遵糙房骡味溅另拌字显拿疗啮槛魄观崩吼贝蛛写铁纱狂津滋葛眼罗春耙德揍矮瓢涕绳徒晌谓磐轻黎来密磕粹虾裁主泛话荡汛从贮噪陀仗斩检萨侠戍柑够娘垂渡糯猿贷是媒止劫羚桥擅快捧败烩搂宋拘凿棘踢耗衣柞递验逛软叉省吠墅智韧燥虽镣她场詹驭霓意腰以帘步斩熬捞脱苯脂借臂苔衔超帧垂戚嚷啃虱潘祖俏疗按体晶崭雅恐疙湖钒营葬允虏怪声戮测磋慌有寺毗氮斟俘侨强美还罕涯若驭铁路货车段修规程 日期:2008-7-27来源:铁道部 发文单位:铁道部 文 号:铁辆199230号 发布日期:1992-3-20 执行日期:1992-3-20 1、总则1.1铁路货车是完成铁路货运任务的重要运载工具,特别是在全国运行,除机保车和部分罐车及专用车外,一般无固定配属保养单位,并且数量大、类型多,因此,必须加强货车的定期维修保养工作。为了统一检修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特制订本铁路货车段修规程。1.2我国铁路货车的维修保养制度采用预防为主的原则,分为定期检修和运用保养。货车段修的根本任务是:保持货车在下次厂修之前的各部状态性能良好;延长车辆配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临修,消灭行车事故,保证运行安全,提高车辆使用效率。1.3为提高货车段修质量,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认真执行段修规程。各局须编制工艺规程,各段编制技术作业过程及工艺卡片。在检修工作中应加强修车作业计划,扩大配件互换范围,积极采用修车机械化,以达到均衡生产、提高质量、提高修车效率的目的。1.4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检验人员的作用,认真负责地处理检修工作中发生的技术问题。组织广大职工学习规程的各项要求,推广执行规程好的先进典型经验,保证规程中的各项要求具体贯彻实施。1.5货车段修严格执行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在执行段修规程中,如遇有本规程的规定不明确或与现车实际情况不符合时,由车辆段和驻段验收室共同研究,实事求是地加以解决。如意见不一致,可先按车辆段总工程师意见办理,同时记录在车统一22B上,并将不同意见分别报局和部驻局车辆验收室。若仍有不同意见,报部处理。属于本规程无明确数据或无具体要求者,由车辆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负责处理。1.6有关轮对、滚动轴承、轴箱油润、空气制动部分的检修,除按本规程执行外,并按铁道部颁发的下列规则执行:车辆轮对、滚动轴承组装及修理规则;车辆滑动轴承、轴箱油润装置检修规则;车辆空气制动装置检修规则。以上规则如与本规程的要求有抵触时,均以本规程为准。1.7长大货物车按长大货物车检修规则办理。1.8本规程自1992年6月1日起施行,并作为货车段修和验收质量的依据。以前公布的有关货车段修的检修规定一律废止。1.9本规程由铁道部负责解释、修改。2、基本要求2.1检修周期2.1.1货车定期检修的修程,分为厂修、段修、辅修和轴检四级修程,各修程周期规定如表21(略)。2.1.2扣修定检车应符合下列规定:2.1.2.1各级修程必须按检修周期检修,不得提前扣修,如必须提前扣修时,须经铁道部批准。2.1.2.2扣修定检车如遇有高、低级修程不一致时,按以下规定扣修:厂、段修同月或段修到期而厂修在6个月以内到期者做厂修;段修到期、厂修在6个月以后到期者做段修;段修、辅修、轴检同时到期者做高级修程,不得做低级修程。扣修的临修车如厂、段、辅修在1个月内到期时,可提前做厂、段、辅修。2.2综合要求2.2.1货车段修时,要详细检查各部件及零配件、紧固件的技术状态:裂纹、磨耗、腐蚀、弯曲变形等应按本规程规定的限度或要求加修;松动、丢失、折损等不良情况,应予施修。2.2.2段修前,毒品车须消毒并有消毒合格证;罐车须洗刷并有洗罐合格证。对装载易燃、易爆货物的罐车还须先用测爆仪测试合格后,再进行明火试验。2.2.3下列配件进行电磁探伤:2.2.3.1车轴外露部分(施修后施修部位应复探);2.2.3.2钩舌内侧面的弯角部和上、下弯角处;2.2.3.3圆钢制的闸瓦托吊平直磨耗部分和弯角处,新截换的制动梁弓形杆接口处;2.2.3.4车钩摆块吊(托梁吊)的上下弯角处;2.2.3.5滑槽式制动梁的滚子轴根部;2.2.3.6车钩尾框后端内弯角处;2.2.3.7钩尾销螺栓;2.2.3.82TN型转向架减振器连接环。上述探伤配件除探伤部位外,应检查其余部位有无裂纹。2.2.4杂型配件可按标准化规定换为标准配件,但不得以杂型配件代替原有的标准配件。新造车的原型配件,按标准配件掌握。2.2.5车钩、钩舌的钩舌销孔衬套更换时应用钢套。钢套须经硬化处理,硬度为HRC3850.2.2.6除本规程另有规定者外,检修限度均按下列要求执行:2.2.6.1以配件的名义尺寸确定是否过限。过限施焊时按名义尺寸掌握,并留有加工余量,加工后在图纸、工艺规定的公差范围之内均为合格。段制品要按规定的图纸生产,未经铁道部批准,段制的零、配件不得改变原设计要求。2.2.6.2规程和限度表内所列限度及所称“不得超过”、“不小于”、“不大于”、“须在及以下”规定的数字,均为允许限度。2.2.6.3限度栏内,厂修有数据、段修无数据,则段修可不掌握,厂修无数据而段修有数据者,厂修应不得发生。2.2.6.4车辆段作轮对换件修时,有关组装限度须按厂修规定执行。2.2.6.5摘车临修及轴检的轮对限度,按辅修限度掌握,超过限度更换轮对时(包括列检换轮),轮对的尺寸符合段修限度。2.2.7配件测量方法及部位,除专用检查器、样板及规程有明确者外,对磨耗处的测量规定如下:测量孔经磨耗以深入孔内10mm为准(零部件孔深不足25mm者,深入孔内13处测量);测量钢板厚度以深入边缘15mm为准(包括铸钢件平直处厚度);测量装配间隙时须贯穿。本规程内“腐蚀严重”一词指已穿孔或接近穿孔者,但制动管系腐蚀按50及以上掌握。“加工”或“加工平整”一词系指须经机械加工者。2.2.8检修后,各部件、零配件裂纹应消除,经加修后磨耗部分按2.2.6要求办理,其余部分应符合段修限度及要求。各零部件组装位置正确,弹簧入槽,螺栓紧固,作用良好。在型钢翼板倾斜部位组装螺栓时,均须加装斜垫。用于液、气体部位的组合件,不得漏泄或超过规定的漏泄量。2.2.9金属配件结合面及补强板,在组装前均须涂防锈漆(散装摇枕弹簧除外)。底架、车体新截换、挖补部分及加热调修的底架、钢骨架金属配件须涂底漆及面漆,摩擦转动部分应给油(摩擦式减振器除外)。新组装的钩体托梁、钩尾框托板、钩尾销、心盘等的螺栓螺纹处须涂黑铅粉油,管系螺纹处须涂黑锅粉油或使用聚四氟乙烯薄膜。2.2.10中、侧、枕梁及其盖板,敞车上侧梁、侧柱截换时须采用斜接,接口与梁、柱纵向中心线夹角为:中、侧梁腹板不大于45;中梁下盖板不大于60。2.2.11下列配件裂纹焊修后进行正火处理:2.2.11.1下心盘、拆下焊修的上心盘(焊修圆脐、筋部除外);2.2.11.2铸钢摇枕的上、侧、底面及铸钢侧架弯角处可局部正火处理;2.2.11.3钩舌内侧面、钩尾框尾部弯角处;2.2.11.5拆下焊修的一体从板座。局部正火处理时,须对该配件焊修裂纹处四周50mm范围内,加温至850900后缓冷不少于1小时,经热处理退火的衬套应更换。2.2.12低合金高强度铸钢车钩、上心盘(例如铸有QCC标志)焊修时,须按焊修规范焊前预热,焊后缓冷方法进行,焊条使用与铸钢相对应的等强度合金钢焊条。底架、车体钢结构为耐候钢材质焊修时,须使用耐候钢材及耐候钢焊条施修。2.2.13经热处理或热调的摇枕、侧架、钩体、钩尾框须涂清油,新制的弹簧须涂防锈漆和黑漆。2.2.14装用滚动轴承轮对的转向架,转向架组装或现车落成后,需电焊作业时,必须将轮对与侧架分离或架车后进行。2.2.15检查用的量具、样板每年至少校对、检修一次。单车试验器每半月校对一次,每月分解检修一次。三通阀、分配阀试验台每月校对一次,每季度分解检修一次。2.2.16检修车辆或轮对的原始记录应填写齐全、准确,并应保存一个段修期以上。2.3质量保证期经段修的货车,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应负责如表22(略)所列的技术质量保证期限。3、转向架 3.1构架部分3.1.1转向架以螺栓、圆销、开口销组装的配件和减振器须分解检修。但固定杠杆支点座、侧架立柱磨耗板、下旁承座状态良好时,可不分解。3.1.2摇枕3.1.2.1摇枕上平面、侧面横裂纺长度不超过裂纹处断面周长的20,底面横裂纹长度不超过底面宽的20(测量周长或宽度时,铸孔计算在内,测量裂纹长度时,铸孔不计算在内),允许焊修,焊修应有2mm增强焊波,焊后进行热处理。3.1.2.2摇枕纵裂纹或内壁加强筋、心盘销座裂纹时焊修。3.1.2.3与摇枕一体的下心盘磨耗板应取出检查,心盘平面裂纹时焊修,圆脐或立棱裂纹、缺损时焊补。但立棱在摇枕侧面的横裂纹并延及摇枕体时,按摇枕体横裂纹处理。3.1.2.4与摇枕一体的下心盘直径磨耗过限时,堆焊加修或镶焊钢板,镶焊钢板时必须上、下满焊,并将钢板两端棱角磨平。3.1.2.5摇枕斜楔摩擦面、原有磨耗板磨耗过限时,须切除原磨耗板(原无磨耗板者,可堆焊整平),镶焊35mm钢板,上、下边满焊。3.1.2.6摇枕档或下旁承座裂纹、缺损时焊修,非铸钢品裂损时更换。3.1.2.7固定杠杆支点圆销孔或衬套直径磨耗超过2mm,钻孔镶套或更换衬套;非铸钢品者,焊后修整。3.1.3侧架3.1.3.1侧架弯角处(如图31的A区,略)横裂纹长度不超过裂纹处断面周长的30;其它部位的横裂纹长度不超过裂纹处断面周长的50,允许焊修,焊缝应有2mm的增强焊波,焊后进行热处理。3.1.3.2转8A侧架斜楔档弯曲时调修,裂纹时焊修或更换,斜楔挡丢失或与侧架铸造一体者折断时,须在原处补焊167596mm的钢板,焊角为88mm以上。3.1.3.3转8A、转6A制动梁滑槽下承台前端加焊的125240mm钢板丢失或未加装者须按图32(略)焊装(两面焊),图中阴影部位须割除。3.1.3.4更换转8A侧架立柱磨耗板时,其两立柱水平距离为505mm以下者,该磨耗板厚度应为10mm;505mm及以上者,该磨耗板厚度应为12mm.测量部位为侧架两立柱装磨耗板的突出部分的最下方。3.1.3.5侧架立柱磨耗板丢失或磨耗过限更换时,铆结构者铆装牢固或用螺栓组装牢固后将螺母与螺杆焊固。铆钉松动时,可将磨耗板分段焊固。磨耗板材质为45号钢或类似中碳钢钢板,其表面须经硬化处理,硬度在HRC3245范围内。3.1.3.6侧架上的闸瓦托吊销孔中衬套直径磨耗过限时,加修或镶套,衬套允许用两节。3.1.3.7更换侧架时,须测量两轴箱导框中心距,与相对侧架的两轴箱导框中心距之差不大于3mm.3.1.4无轴箱滚动轴承的承载鞍及垫板须卸下,按下列要求检修:3.1.4.1承载鞍、垫板裂纹、变形时更换;垫板磨耗大于2mm时更换。3.1.4.2承载鞍顶面磨耗或偏磨大于1.5mm时,加工修复后使用;磨耗大于5mm更换。3.1.4.3承载鞍导框挡边内侧面水平距离原型为1701mm(旧型1661mm),两侧磨耗之和大小3mm时更换。3.1.4.4承载鞍导框底面水平距离,原型309-1mm,两侧磨耗之和大于3mm时更换。+0.13.1.4.5承载鞍鞍面原型直径230-0.05mm(旧-0.05型230-0.2mm),用样板检查,磨耗大于0.5mm时更换。3.1.4.6承载鞍推力挡肩原型1531.6mm,两磨耗后小于155.8mm时,消除棱角后使用;磨耗后大于155.8mm时更换。3.1.5转向架斜楔须卸下,按下列要求检修:3.1.5.1斜楔裂损时更换。3.1.5.2转8A斜楔磨耗过限时,加工后镶焊钢板(原有磨耗板应节除)。3.1.62TN型转向架3.1.6.1轴箱弹簧应分解,逐个按规定检修,选配时,外卷弹簧高差不大于5mm.轴箱锰钢磨耗板磨耗超过1.5mm时更换。轴箱上的弹簧导圈段焊部位裂纹时重新焊固。3.1.6.2旁承的顶柱螺栓状态良好时可不分解。旁承弹簧按规定检修,旁承顶柱垫片破损时更换,更换后顶柱顶面距枕梁上盖板距离应为74.50.4mm.塑料罩板磨耗超过2.5mm时更换(局部划伤者除外)。3.1.6.3弹簧盖上的压力头在组装时须给油,压力板厚度磨耗大于1.5mm时更换。3.1.6.4弹簧盖上的减振器连接环销裂纹或磨耗直径小于28.5mm时更换;组装时给油。3.1.6.5减振器摩擦块的摩擦法兰厚度磨耗大于2mm时,镶焊3mm的钢板(硬度为HRC5862),四周满焊并打磨平整;组装时柱面与套之间给油(法兰摩擦面不给油),套磨耗超过1.5mm或松动时更换,销子柱面直径磨耗超过1.5mm时更换。3.1.6.6轴箱导框上的减振器连接环销有裂纹或磨耗后直径小于28.5mm时更换;组装时给油。3.1.6.7减振器连接环的加圆弧部分宽度不足17.5mm或内孔长度大于103.5mm时更换。减振器连接环裂纹时更换。3.1.6.8下心盘里的塑料衬垫:无裂损、状态良好时,可不分解。衬垫环面高于下心盘凸缘不足1mm时更换衬垫。原一体式衬垫允许用拼块胶粘式衬垫。3.1.6.9接地导线丢失或损坏时添补、修复。3.2轴箱油润3.2.1轴箱按下列要求检修:3.2.1.1轴箱须分解防尘板槽盖,取出防尘板,轴箱内、外部、防尘板板槽须清洗干净。3.2.1.2铸钢轴箱裂纹、磨耗过限时焊修,焊后须整平。3.2.1.3轴箱盖耳孔座折损时焊修。3.2.1.4轴箱盖裂纹、破损、扭曲、变形时更换。3.2.2橡胶、橡塑防尘板全部更换新品。安装时按车轴防尘板座直径选配。3.2.3轴瓦垫须清洗干净,背面弧度磨耗过限时更换或加修至原形;裂纹、弯曲时更换。3.2.4轴瓦检修要求:3.2.4.1轴瓦体裂纹、变形、剩余厚度或前、后端磨耗过限时更换。3.2.4.2轴瓦体挂白合金前须磨去前、后端端磨的棱角。轴瓦体表面须进行机械抛光,表面粗糙度须达到Ra1.6m及以下。3.2.4.3轴瓦白合金成份和硬度须进行理化试验,并面须符合规定(如表108略),白合金与瓦体结合牢固。旋修后,白合金表面不得有缺肉、裂纹、气孔、缩孔、表面粗糙度须达到Ra3.2m及以下。3.2.4.4轴瓦体或轴瓦白合金旋修后,期圆弧面纵中心线与瓦背平面纵中心线的平行偏移量不得超过1.5mm.3.2.4.5轴瓦白合金后端圆弧须旋修至R1617mm.3.2.4.6轴瓦与轴颈须研合,须按轴扣瓦,轴瓦白合金圆弧直径应大于轴颈直径11.5mm,接触面积符合要求。3.2.5油卷、轴油3.2.5.1应全部更换为新制或再制的油卷(包括前枕和后挡板)。3.2.5.2泡沫塑料块、线套、棉、毛线须分解洗涤洁净,保持干燥。线套破损时只准缝补一次,补丁不超过两块。补丁须锁边后使用,表面须平整,毛环部分须良好,不得有散乱线头。3.2.5.3纸垫、前枕(木质)、后挡板须浸油。油卷规格、材质、质量及浸油量须符合规定(如表107略)。线套内的泡沫塑料块数不得超过两块,不得使用带光皮的泡沫塑料,不得纵向拼接。泡沫塑料老化、变质、破损时切除或更换。3.2.5.4前枕、防尘板、后挡板规格、材质须符合规定。后挡板使用厚度4050mm带光皮泡沫塑料和厚度不少于5mm的耐油硬质塑料板用线绳缝固。原后挡板状态良好者可不分解。3.2.5.5填充油卷时,三个油卷的中间一个须为棉毛线卷。装用D轴的转向架除转3外,轴颈直径少于135mm时,均应填充E型油卷。3.2.5.6轴油须化验合格(如表106略)。经化验及调配合格的再生通用油,限于每年10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使用,使用时,须调入30的新通用油。3.2.6塑料瓦头轴瓦3.2.6.1D型轴瓦应装用塑料瓦头,新塑料瓦头规格和质量标准须符合规定。旧瓦头磨耗剩余厚度不足8mm或折损、扭曲者更换。剩余厚度8mm及以上者,可磨平端部后使用。3.2.6.2组装后瓦头须紧固,与轴瓦端部须平整接触,瓦头不得超出轴瓦断面轮郭,瓦头下圆弧应比白合金圆弧面缩上1.5mm及以下,其余部分超出时,应将超出部分磨除。3.2.7轴瓦垫与轴瓦配合间隙符合规定。轴箱装配后,瓦垫须落槽,轴箱瓦垫挡须落过瓦垫端部平面7mm以上。轴箱底部游离油的深度应为3040mm.轴箱盖纸垫厚度为24mm,允许用两块重叠使用。轴箱盖两侧螺栓须有垫圈,螺母均匀紧固,并加背母。3.3弹簧3.3.1各类摇枕弹簧须分解检查。摇枕弹簧盖板裂纹时焊修,转6、转7摇枕板弹筑圆脐高度不足12mm时,焊修或更换圆脐。圆弹簧支承圈不足58圈或圆钢直径腐蚀、磨耗超过原型8时更换,各类圆弹簧规格见表31(略)。3.3.2圆弹簧自由高度过限时更换。3.3.3摇枕板弹簧有下列情况时更换:3.3.3.1摇枕板弹簧片及箍折、裂、串动或腐蚀、磨耗过限时。3.3.3.2自由曲度低于原型7mm时(转6、转7摇枕板弹簧单个测量)。3.3.3.3自由状态下测量间隙:以1.210mm塞尺测量距离箍20mm以外片与片有贯通间隙。以0.510mm塞尺测量箍与簧片侧面有贯通间隙。3.3.4摇枕板弹簧换片或换箍后,须进行试验,并符合下列要求:3.3.4.1经三次合压缩后再经全压缩试验,不得产生永久变形,测量误差不超过1mm.3.3.4.2转6、转7摇枕板弹簧的增压和松压常用荷重曲度的平均数比照图纸规定之差不得超过3mm,如表32(略)。3.3.4.3按图纸规定的常用荷重将摇枕板弹簧压缩后,测量其挠度与规定的挠度差,不得超过10,8,见表32(略)。3.3.4.4主片支点或其它片端部到弹簧箍中心距离的两侧之差不得超过6mm.3.3.4.5自由状态下以0.310mm塞尺测量箍与簧片、片与片的间隙,插入深度不超过30mm.3.3.5摇枕弹簧组装要求如下:3.3.5.1同组摇枕圆弹簧内、外卷自由高度差或各外卷自由高度差不得超过3mm.摇枕圆弹簧与摇枕板弹簧同组者,摇枕板弹簧自由高应低于或等于摇枕圆弹簧自由高,但相差不得超过5mm.3.3.5.2摇枕圆弹簧内、外卷不得顺卷。3.3.5.3摇枕圆弹簧圆钢直径32mm者用于转3、转4时,不得与圆钢直径为30mm者同装于一组内,且同一转向架须一致。3.3.5.4摇枕弹簧盖板螺栓须加背母或开口销。3.4转向架组装要求3.4.1转向架各螺栓组装前螺纹处均须给油。下心盘螺栓均须加装背母及开口销。新组装的其它配件的螺栓须有弹簧钢圈或背母。3.4.2轴箱组装须正位,不得倾斜。导框式转向架轴箱的上部承台座(圆脐)或铁垫板与侧架轴箱承台左右须接触(即轴瓦的前、后方向)。有局部间隙不得大于0.8mm,深不超过20mm.3.4.3承载鞍挡边外侧与前盖、后挡凸缘间隙各不小于2mm.侧架轴箱导框上部凹型圆脐未焊堵者,安装承载鞍时,须加垫板,如图101(略)。同一车辆上承载鞍必须一致,新旧型承载鞍不准混装。3.4.4转8、转8A斜楔的弹簧支承面不得高于摇枕的弹簧支承面(图33略,落车前测量)。3.4.5斜楔立面与侧架立柱磨耗板应接触良好,垂直方向不准有贯通间隙,横向以210mm塞尺测量不准深入50mm.3.4.6同一转向架两侧固定轴距差超过5mm时调换。3.4.7侧架导框与轴箱导槽对角卡死时调整。3.4.8组合式侧架与轴箱顶部之间允许加厚不超过20mm的铁垫板。导框式架与轴箱顶部承台座之间允许加厚度为10mm或20mm的铁垫板。图34(略)所示为用于转6、6A、7、8、8A、9等型转向架的铁垫板,图35(略)所示为用于转11型转向架的铁垫板。3.4.9下心盘摇与枕一体者,心盘内须有39mm的磨耗板一块。螺栓组装的上、下心盘垫板厚度在20mm及以下时,应使用每块厚度不小于8mm的钢垫板,车宽方向允许两块拼装,各占一半,钢垫板在两层及以上时,须四周点焊固。下心盘垫板总厚度不得超过60mm,其中木垫板厚度不得超过40mm.上心盘垫板总厚度不得超过50mm,其中木垫板厚度不得超过30mm,钢木垫板混用时,钢垫板放于底层(积成竹胶心盘垫板可代替木质心盘垫板)。3.4.10下旁承铁坐入下旁承座的深度不得少于35mm.钢垫板层数不限,尺寸比照下旁承铁长、宽各小10mm,厚度不小于2mm.同一转向架每侧应最少有一块2mm厚的钢垫板。螺栓组装的下旁承座与摇枕之间不得用木垫板。型下旁承铁状态良好者可继续使用。3.4.11中心销应取出检查,弯曲时调修,裂纹时更换。中心销坐入摇枕量及露出长度均不得少于150mm(从下心盘突脐上部起算)。3.4.12各部横穿圆销须加垫圈。直立式杠杆的圆销由右向左组装(以面对制动梁定向)。各种圆销与销孔间隙不得大于3mm,闸瓦托吊圆销的横向移动量不得超过5mm.开口销双向劈开角度为6070,闸瓦托吊、制动下拉杆圆销的开口销应卷起。3.4.13使用方形闸瓦托吊的侧架,其闸瓦托吊座处应有衬垫,转3、4、5、6型衬垫剩余厚度不足3mm时更换。衬垫应由螺栓紧固或由U型销串固,半圆形衬垫者须与吊座点焊牢固。3.4.14摇枕上焊装的制动梁安全链座厚度不足4mm时更换,安全链松余量为2050mm(装用转9型者应在落车后测量)。3.4.15同一制动梁水平高度差不得超过15mm.闸瓦中心与车轴中心水平线的垂直距离为40110mm(进口车除外)。3.4.16同一车辆上不得装用异型车轴或轴箱(如上开与横开式,D甲与D丙),转向架须为同一型号,车8A代用方案与标准型转向架不得在同一车辆上混用。用于载重60t车的摇枕弹簧,转6、7应装内卷弹簧,转8、8A应为7组内、外卷圆弹簧;转8A使用30mm弹簧代用方案时,允许不装内卷,但摇枕、侧架、斜楔的弹簧脐子应与弹簧代用方案一致。3.4.17制动梁应按转向架类型装配。工钢制动梁用于制动缸直径203mm车上须为12号或14号工钢;用于制动缸直径254mm车上须为14号或16号工钢;载重50t以上货车须为16号工钢。同一转向架上不得装用不同型式制动梁,并且同一车辆也必须一致。原转向架装用槽钢弓型杆制动梁者,不得装用圆钢弓型杆制动梁。但圆钢弓型动梁可更换为槽钢弓型杆制动梁。1991年以后新造安装8A转向架的车辆须装用槽钢弓型杆制动梁。装用高摩合成闸瓦与装用通用闸瓦的车辆,其制动梁及配件不得互换使用。转4转向架不得装用长度265mm的闸瓦托吊。3.4.18转向架不准互换。更换转向架时,应符合转向架原设计车型规定,但载重30t车允许更换为转9B,载重40t、50t、60t车允许更换为转8A.转5允许换为老转6或H2E型。现车已不符合原设计车型规定时,仍按现车使用,但罐车不得装用转3向架,P13、P60须装用转8A转向架。3.4.19各垂下品与轨面距离不得小于50mm,但其中闸瓦插销应为25mm以上。敞车闸瓦插销须安装铁环。3.4.20装用转27、28型转向架者应涂打禁上驼峰标记。其它型转向架配件在钢轨外侧部分与轨面水平线的垂直距离应80mm及以上;不足时,可在轴箱上部加不超过20mm的铁垫板或选用较大轮径的轮对进行调整,尺寸参照表33(略)。3.4.212TN转向架拆下下旁承弹簧后,旁承每侧间隙应为121mm.3.4.222TN转向架弹筑盖顶部和轴箱定位+2装置下面的工作间隙为15-3mm,减振器摩擦块法兰后部与套头部间隙应为2.16mm.3.5转向架检修限度表(略)4、轮对及滚动轴承 4.1轮对4.1.1轮对段修时,须清除各部表面的油漆及锈垢,车轴须露出基本金属面。4.1.2带有滚动轴承的轮对禁止煮洗,冲洗除锈时须在轴承上加装防护罩。4.1.3轮对各部均须施行外观检查并进行尺寸测量,建立轮对卡片(车统51),确定修程。4.1.4轮对每次段修,均须对车轴外露部位(滚动轴承轮对不退轴承或轴承内圈时,防尘板座及轮座外侧的外露部位除外)施行磁粉探伤检查(旋削或磨削加修后须对加修部位进行复探)。4.1.5轮对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须对车轴施行超声波探伤检查:4.1.5.1滑动轴承轮对和有轴箱滚动轴承轮对:a.轮对最后一次组装时间超过4年后,每次段修时,均须对轮座镶入部位施行超声波探伤检查;b.轮对第一次组装时间超过4年后,每次段修时,均须对车轴施行超声波穿透探伤检查;c.有轴箱滚动轴承轮对第一次组装时间超过4年后如不退轴承或轴承内圈时,须对轴颈卸荷槽、防尘板座及轮座外侧的外露部位施行超声波探伤检查。4.1.5.2无轴箱滚动轴承轮对:a.轮对最后一次组装时间超过5年后,每次段修时,均须对轮座镶入部位施行超声波探伤检查;b.轮对第一次组装时间超过5年后,每次段修时,均须对车轴施行超声波穿透探伤检查;c.轮对第一次组装时间超过5年后,如不退轴承或轴承内圈时,须对轴颈卸荷槽、防尘板座及轮座外侧的外露部位施行超声波探伤检查;4.1.5.3车辆颠覆或重车脱轨时,均须对全车轮对的轮座镶入部位施行超声波探伤检查,保证期为一个段修期。注:1.向车辆上安装的轮对,按月计算其超探的剩余保证期须达到下次段修到期月份。2.轮座镶入部位发生断轴事故时,在组装保证期内的,由轮对组装单位负责;超过组装保证期的,由向车辆上安装的单位负责。3.滚动轴承轮对的轴颈卸荷槽、防尘板座及轮座外侧外露部位发生断轴时,有轴箱滚动轴承轮对第一次组装不超过4年、无轴箱滚动轴承轮对第一次组装不超过5年者,由轮对组装单位负责;但轴承如经退卸,由退卸轴承的单位负责。4.1.6轮对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须送车轮厂修理:4.1.6.1轮毂、轮辋、辐板裂纹;4.1.6.2轴身有打痕、碰伤、磨伤及电焊打火深度超过规定限度时;4.1.6.3轴颈距轴领内侧20mm以上部位或防尘板座有电焊打火时;4.1.6.4轴颈因燃轴而弯曲及辗长段修无法修复时;4.1.6.5车轴各部尺寸的减少量超过规定限度(轴领除外)或轮对内侧距离及内距三处差超过规定限度时;4.1.6.6经磁粉或超声波探伤检查确认:a.轴身及轮座上有横裂纹或纵裂纹超过规定限度时;b.轮毂孔与轮座表面接触不良,轴向长度有一处或两处之和超过80mm;c.车轴内部有缺陷,超过铁标规定限度者;d.经超探检查难以判断或透声不良时;4.1.6.7轴端螺纹或轴端螺栓孔损伤严重不起紧固作用,须焊修或堵孔重钻时;4.1.6.8轴端无组装钢印时(进口轮对除外);4.1.6.9滚动轴承轮对的轴颈及防尘板座上的纵、横向划痕、凹痕、擦伤或弯曲超过规定限度时;4.1.6.10出现其他段修无法修复的故障时。4.1.7轮对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加工修理:4.1.7.1车轮踏面剥离、擦伤、局部凹下、裂纹、缺损、辗宽、踏面圆周磨耗过限及踏面上粘有熔化金属时;4.1.7.2车轮轮缘厚度磨耗超限或轮缘垂直磨耗、缺损、裂纹时;4.1.7.3同一轮对的两车轮直径差及同一车轮的直径差超限或同一车轮踏面与轴颈面距离,在同一直径线上测量的两点相差超过规定限度时;4.1.7.4轴颈及防尘板座有裂纹,表面有磕伤、碰伤、拉伤、划伤、凹痕、锈蚀、鼓形、鼓形及螺旋波纹等状态时;4.1.7.5轴领、轴颈及防尘板座的各部尺寸超过规定限度时;4.1.7.6轴端螺纹及轴端螺栓孔局部损伤可以修复时;4.1.7.7段修可以修复他故障。4.1.8.车轮踏面及轮缘加修技术要求:4.1.8.1车轮踏面及轮缘须按磨耗型(LM型)踏面的外形及测量,全面旋修后,轮缘厚度及高度须恢复原型,使用车轮第三种检查器测量,其轮缘+1+0厚度为32-2mm,轮缘度高为27-2mm.4.1.8.2车轮踏面及轮缘全面旋修时,同一轮对的两车轮直径差及同一车轮的直径差均不得大于1mm,同一车轮踏面与轴颈面的距离差不得大于0.6mm(带有滚动轴承的轮地可不测量)。4.1.8.3车轮踏面及轮缘采用经济旋削的方法加修时,轮缘外侧及踏面部位允许局部留有黑皮,但连接部位应平滑过渡,使用车轮第三种检查器测量各部尺寸须符合段修及以上限度。4.1.8.4车轮踏面采用经济旋削的方法加修时,同一轮对的两车轮直径差允许不大于3mm,同一车轮的直径差允许不大于1mm,同一车轮踏面与轴颈面的距离差允许不大于2mm(带滚动轴承的轮对可不测量)。4.1.8.5车轮踏面有剥离、擦伤、局部凹下、裂纹、缺损等缺陷超过段修限度及轮缘有裂纹、缺损等缺陷时,须将缺陷全部消除。4.1.8.6车轮踏面及轮缘加修后,其加修部位的表面粗糙度Ra须达到25m.4.1.9滑动轴承车轴的轴领、轴颈及防尘板座加修技术要求:4.1.9.1轴领、轴颈及防尘板座加修后,各部直径尺寸、长度尺寸过渡圆弧半径须符合段修及以+1上限度,但轴领焊修后,其厚度须达到原型尺寸-2mm.4.1.9.2轴颈加修后在全长范围内表面不得有棱、鞍形、鼓形及螺旋波纹,轴颈直径尺寸有变化时,允许在全长范围内向一个方向逐渐减小或增大,其前后两点的直径差要求如下:未旋修者:0.5mm;经旋修者:0.2mm.轴颈圆度不得超过0.025mm.4.1.9.3轴领、轴颈及防尘板座加修后,各部位表面粗糙度Ra要求如下:a.轴领顶面须达4m,内侧面须达1.6m;b.轴颈滚压前须达4m,滚压后须达0.8m;c.防尘板座须达4m.4.1.10滚动轴承车轴的轴颈及防尘板座加修技术要求:4.1.10.1轴颈和防尘板座锈蚀,可用砂布蘸油打磨,打磨后允许有轻微痕迹。4.1.10.2轴颈上在距防尘板座端面50mm以上部位的纵向划痕深度不超过1.5mm或擦伤、凹痕总面积在60平方厘米以内,其深度不超过1mm时,均允许清除毛刺后使用;超限时按等级加修。4.1.10.3轴颈上在距防尘板座端面80mm以上部位,如存在宽、深均不超过0.5mm的横向划痕时,可用砂布蘸油打光,经探伤确认无裂纹时可以使用;由于密封座和中隔圈所引起的凹陷环带,深度不超过0.05mm时,可用砂布蘸油打磨光滑后使用;超限时按等级加修。4.1.10.4车辆脱线时应退检轴承的轮对须检查其轴颈弯曲度,以顶针孔为基准,旋转一周测量后肩处半径尺寸的变化量,其值小于0.15mm时可以使用;超限时按等级加修。4.1.10.5防尘板座上擦伤、凹痕总面积不超过40平方厘米,深度不超过1mm及纵向划痕深度不超过1.5mm者,可清除棱角、毛刺后使用;超限时按等级加修。4.1.10.6轴颈及防尘板座直径须按三个等级加修,轴颈及防尘板座的后肩圆弧及倒角应按图纸规定过渡。4.1.10.7轴颈加修后,其直径尺寸有变化时,允许在全长范围内向轴颈端部方向逐渐减小,但前后两点的直径差不得大于0.03mm,轴颈圆度不得大于0.015mm;防尘板座加修后,其圆度不得大于0.025mm.4.1.10.8轴颈加修后,其表面粗糙度Ra须达0.8m;防尘板座加修后,其表面粗糙度Ra须达1.6m.4.1.10.9轴端螺纹及轴端螺栓孔须进行检查测量,螺纹长度及孔深须符合图纸规定,螺纹有损伤或滑扣时,累计不得超过3扣(不许连续),毛刺须清除;螺纹磨损时,须用止规测试,在距端面5扣以内必须止住,且止规不得有晃动(手试)。4.1.11轮对检修后,须在轴身和车轮的内、外侧涂刷清油,但滑动轴承轮地外侧可不涂清油。4.2无轴箱滚动轴承4.2.1轴承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均须退卸:4.2.1.1新造轴承或大修轴承装车使用时间满4年6个月者;4.2.1.2新造轴承或大修轴承装车使用时间虽不满4年6个月,但经外观检查或经轴承诊断装置检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a.轴承外观(包括外圈、密封座、密封罩、油封、前盖、后挡等)有裂纹、碰伤、松动、变形和其它异状者;b.轴承密封失效,有甩油、混砂、混水或油脂变质现象者;c.转动轴承有异音、卡滞或其它不正常现象者;d.轴向游隙超过0.75mm者;e.电焊作业时,可能导致电流通过的轴承;f.空车脱线轮对的同一转向架上的所有轴承;g.轮对上遭受水浸或火灾的轴承;h.车轮踏面擦伤、局部凹下深度达到2mm或踏面剥离长度、踏面缺损超过运用限度的轮对上的轴承;i.发生热轴故障的轴承。注:新造和大修轴承装车使用时间超过4年但不足4年6个月者,如不退卸,限装用于6个月内到达段修期的辅修车或临修车上使用。4.2.2退卸后的轴承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进行一般检修:4.2.2.1新造轴承装车使用时间不满5年6个月者。但超过4年6个月只能做一次一般检修;4.2.2.2大修轴承装车使用时间不满5年者。但超过4年6个月者只能做一次一般检修;4.2.2.3大修轴承装车使用虽然满5年,但从该轴承制造年代(如出现两个及以上的制造年代,以最早的制造年代为准)算起,不超过8年者,可做一次一般检修。4.2.3轴承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须送厂做大修:4.2.3.1新造轴承装车使用时间已满5年6个月者;4.2.3.2轴承经外观检查和尺寸精度检测发现其故障缺陷超出一般检修允许范围但又未达到报废条件者。4.2.4轴承属下列情况之一时,须由退卸单位就地报废:4.2.4.1车辆颠覆或重车脱线后的全车轴承;4.2.4.2由于电流通过引起的局部放电而造成斑点、凹槽或槽纹等表面电蚀损伤的轴承;4.2.4.3锈蚀严重,不能正常转动的轴承;4.2.4.4发生燃轴或火灾被损坏的轴承;4.2.4.5已做过一次大修但又出现一般检修无法修复的故障缺陷者;4.2.4.6其他无修复价值的轴承。4.2.5轴承退卸、分解、清洗要求:4.2.5.1轴承退卸时允许根据实际情况只退卸其一端的轴承,而对另一端的轴承施行外观检查。4.2.5.2轴承至少须经过两次清洗,轴承清洗后(包括组装前)清洁度必须达到规定标准。4.2.5.3轴承分解时,须进行编号,两内圈组件与外圈原滚道必须一一对应,不得错位。4.2.5.4轴承内圈组件不得进行分解;保持架侧隙超限时不得进行收缩处理。4.2.5.5密封罩内的橡胶油封须逐个检查,油封脱出、老化、变形、龟裂、破损、弹簧折断及失去密封作用者须更换新品。4.2.5.6通气栓须逐个检查,老化、变形、破损及失去作用者更换新品。4.2.6轴承探伤、检测、组装要求:4.2.6.1轴承检修工作间内的温度、温度及环境清洁度均须达到规定标准。4.2.6.2轴承一般检修须对外圈施行探伤检查,探伤仪须每天进行性能校验。4.2.6.3轴承零件须全数进行外观检查,并根据缺陷类别进行处理(表41略)。4.2.6.4轴承零件的尺寸精度须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填入记录单中,轴承检查仪每天均须使用标准样环进行校对。4.2.6.5轴承组装前,须测量轴承在自由状态下的装配高尺寸和轴向游隙,其值须符合规定。4.2.6.6油封压入密封罩之前需涂少量变压器油,压入后各部不得变形,与密封罩底面须密贴,有局部间隙时,其局部间隙不得大于0.8mm.4.2.6.7轴承组装时须在密封罩牙口配合面上均匀涂抹密封胶,保证压入后密封良好;密封罩压入后须施行扭矩试验,在规定扭矩下不得松动。4.2.6.8轴承一般检修须按规定在外圈内径面及两内圈大端面上刻写标记(图43略),其内容包括检修日期、检修单位代号和一般检修标记(菱形框)。标记可用酸笔或电刻字机刻写,但禁止使用钢印刻打;采用酸笔刻写时,不得损伤滚道,并须用中和液揩拭。4.2.6.9轴承一般检修必须按规定填写记录,各种原始记录必须填写齐全、清晰、准确,保存5年,并按规定实行定期统计、分析、上报。4.2.7轴承注油、压装要求:4.2.7.1轴承内须填注经化验合格的铁路车辆型滚动轴承润滑脂,并使用精确的油脂计量装置计量,轴承注油前后均须称重,以保证油脂的填注量符合规定。轴承注油后须左右旋转35圈。4.2.7.2轴承压装间的室测须达10以上。轴承与轴颈压装前须同温8小时及以上,如不能同室存放时,两室温差不得超过5,以保证测量准确,配合过盈量符合规定。4.2.7.3后挡的翘曲变形量不得超过0.3mm,在平台上用塞尺进行塞试检查,后挡与防尘板座配合面上允许有总面积不超过40平方毫米,其深度不超过1mm的擦伤、凹痕及深度不超过1.5mm的纵向划痕存在,但应将棱角、毛刺清除后方可使用。4.2.7.4轴承压装前须用乙醇(或汽油)擦拭轴颈并在轴颈上均匀涂抹一层2号防锈极压锂基脂或二硫化钼;必须采用能打印压力曲线并有自动报警装置的固定式压装机压装轴承,轴承的压装力及终止贴合压力须符合规定,轴承压装力曲线图需粘贴在轴承压装启示单上。4.2.7.5轴承压装后须左右旋转35圈,转动须灵活,不得有卡阻现象,轴承压装后的轴向游隙值须符合规定,测量时的轴向推(拉)力亦须符合规定。4.2.7.6轴端螺栓须为35号钢制品,并有明显锻造凸起的35号印记,螺栓不得有滑扣、弯曲、拉长或裂纹,有锈蚀、毛刺者须清除;轴端螺栓组装前须在螺纹部位涂少量润油脂,螺栓须均匀紧固,拧紧力矩须符合规定。4.2.7.7轴承压装后,每个轴端均须安装防松片及标志板并施封压印。防松片的止耳须撬起,两止耳至少有一个须贴靠在轴端螺栓的六方平面上,防松片只准使用一次;标志板须按规定刻打标记,要求刻打清晰、准确,检查员、验收员要逐个逐项核对轴承检测、压装记录及标志板上的刻打内容,标志板标记不清或无标志板者不准装车使用;施封销上须有本单位的代号。4.2.7.8轴承压装后,须在前盖、后挡及防尘板座上涂刷清油,但不得堵塞通气栓。4.3有轴箱滚动轴承4.3.1退卸、分解、清洗要求:4.3.1.1轴承、轴箱及其附属配件须从轴颈上全部退卸,但轴承内圈及防尘挡圈状态良好者可不退卸。4.3.1.2轴承内圈及防尘挡圈退卸时须使用感应加热器,加热温度不超过150,并须经退磁处理,剩磁强度应小于0.8mT(8Gs)。凡加热温度超过150导致严重变色及变形的内圈及车辆颠覆或重车脱线后的全车轴承一律报废。4.3.1.3轴承、轴箱及其附属配件须全部分解,但带铆钉的保持架及密封挡圈状态良好时可不分解。4.3.1.4轴承、轴箱及其附属配件须进行清洗,清洗后(包括组装前)的清洁度须达到规定标准(参照客车轴承清洁度标准执行)。4.3.2探伤、检修要求:4.3.2.1轴承内、外圈及滚子均须施行磁悬液探伤检查。但带铆钉的保持架如不分解时,其外圈及滚子组件可不施行探伤,只做外观检查;内圈如不退卸时,须在轴颈上施行磁悬液探伤检查。轴承零件探伤后须退磁,剩磁强度应小于0.3mT(3Gs)。4.3.2.2轴承零部件须进行外观检查,并根据缺陷类别进行处理。4.3.2.3轴承零件的尺寸精度须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填入记录单中。4.3.2.4轴承零件须实行原套检修,不得实行拼修,但符合下列条件之时可实行换件修:a.因内圈损坏或因等级修而需要更换内圈时,必须更换新品内圈;b.保持架出现裂纹、严重磨耗或扭曲变形进,湎更换新品保持架。4.3.2.5轴承实行使用寿命管理,凡装用时间达到或超过10年者,全套轴承一律报废。4.3.2.6轴箱及其附属配件湎全部进行外观检查并按规定的项目进行尺寸精度检测,其检修要求如下:a.轴箱体、弹簧座、导槽及磨耗板有破损、裂纹、磨伤及磨耗过限时焊修或更换;b.轴箱体内径表面有纵向擦伤或划痕的深度不超过1mm时,允许将边缘之棱角磨除后使用;局部磨耗深度不超过0.3mm,超过时加修或报废;如有锈蚀时应清除锈垢,但允许留有除锈后的痕迹;c.轴箱体密封沟槽上不得凹陷。变形,有锈蚀、尖角及毛刺时应磨除;d.轴箱前、后盖破损、裂纹、翘曲变形及磨耗过限时更换;e.橡胶密封圈、防尘毡条须全部更换新品。4.3.3组装要求:4.3.3.1轴承组装间的室温须达到10以上。轴承、轴箱及轮对在组装前须同温8小时及以上,如不能同室存放时,两室温差不得超过5,以保证测量准确。4.3.3.2铆装保持架时,同一保持架铆钉直径须一致,钉与孔的间隙不超过0.15mm,同一轮对上新结构轴承与带铆钉保持架轴承不得混装。4.3.3.3防尘挡圈与防尘板座、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箱的配合尺寸须符合规定。4.3.3.4防尘挡圈、轴承内圈组装前须在防尘板座及轴颈表面涂刷变压器油,防尘挡圈、轴承内圈须在恒温箱内加热,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50并保温10分钟及以上;安装后防尘挡圈应紧靠轴肩,不得有翘曲变形,其端面与内圈及内圈与内圈的接触面须密贴,如有间隙时,其局部间隙不得超过0.05mm.4.3.3.5轴箱后盖与轴箱体接触面上须涂一屋变压器油,嵌入橡胶密封圈,两者端面须密贴,如有间隙时,其局部间隙不得超过0.5mm.防尘毡条须浸油后,均匀地塞满垫槽内并应凸出0.5mm以上,接口应位于后盖上部。轴箱迷宫环形曲路处须涂以少量油脂。4.3.3.6轴承外圈组件与轴箱组装时,轴承外径、轴箱内径面须涂变压器油,将轴承外圈组件放入轴箱孔内,不得用铁锤敲打(允许用紫铜棒轻敲外圈端面);两轴承外圈的非刻字面必须相靠,不得装反;外圈滚道上如有局部缺陷经修理后,须将修理处放置于轴箱底部。4.3.3.7轴承内须填注经化验合格的铁路车辆型滚动轴承润滑脂,每轴箱的填充量为700900g,油脂须均匀分布。4.3.3.8轴端紧固螺母须拧紧,防松板的螺栓须加弹簧垫圈,均匀紧固后用铁丝穿锁;无轴端螺纹的车轴其轴端压盖的螺栓须为35号钢制品,组装时须加防松片或弹簧垫圈,均匀紧固,拧紧力矩为216226Nm;使用防松片的螺栓紧固后,防松片的止耳须翘起并且两止耳至少有一个须贴靠在轴端螺栓的六方平面上,螺栓须用铁丝穿锁。4.3.3.9轴箱前盖须加装密封胶圈与轴箱密封,前盖凸缘端面应压紧轴承外圈端面,前盖与轴箱体端面应有0.21.5mm的间隙。4.3.3.10轴箱前、后盖的螺栓应加弹簧垫圈,螺栓须均匀紧固,轴箱前盖右上角的螺栓紧固后须使用施封锁施封;左端轴箱前盖右上角的螺栓上须安装镀锌板标志牌,标志牌须按规定刻打标记。4.3.4标记刻写要求:4.3.4.1新轴承首次装用时一律在内、外圈上刻写装用年月标记,具体规定如下:a.装用年月标记:由两个汉语拼音字母ZY和四位数字组成,ZY即为“装用”两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四位数字中前两位表示年份,后两位表示月份,如ZY9007.b.标记刻写部位:内圈在斜面上,外圈在有字的端面上,制造厂代号右侧并与厂代号间隔约30,其刻写圆周的平均直径与轴承原有代号相同。4.3.4.2更换新内圈时在新换的内圈上书写装用日期标记,尾部增加字母“H”,表示某年某月换装的,以与原内圈有所区别,如ZY508H.4.3.4.3检修轴承时须在外圈刻字面上刻写检修标记,其内容包括检修单位代号、检修年月和轴承编号。4.3.4.4标记采用酸笔或电刻字机刻写,禁止使用钢印刻打,采用酸笔刻写时不得损伤滚道并须用中和液揩试;要求字体端正、笔划清楚、排列整齐、均匀,高度为5mm;装用标记应永儿保留直至该件报废为止,厂、段修时发现标记字记模糊不清时,须重新描写。4.3.4.5轴承组装后须使用钢印在标志牌上刻打标记,其内容包括轴号、组装单位代号和组装时间,标记分三行刻打,行间距3mm,字体高5mm,要求刻字清晰、准确。(附表略)4.4轮对及滚动轴承检修限度表(图表略)。5、底架和车体 5.1底架5.1.1各梁裂纹时,按下列要求加修:5.1.1.1中梁裂纹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补强:a.下翼板横裂纹,上翼板横裂纹超过翼板宽的12(铆结构铆钉孔裂穿)时,补角形补强板;b.腹板横裂纹,裂纹端部距上、下翼板之距离不足50mm或裂纹长度超过腹板高的15时,补角形补强板;c.上翼板横裂纹未超过翼板宽的12,腹板横裂纹端部距上、下翼板之距离超过50mm或裂纹长度不足腹板高的15时,补平钢板;5.1.1.2侧、端、枕、横梁翼板横裂纹未超过翼板宽的12时焊修。横裂纹超过翼板宽的12,但未延及腹板时,补平钢板;延及腹板时,补角形补强板。5.1.1.3焊结构的枕、横梁与中、侧梁(包括牵引梁)连接处焊波开焊时,须割除原焊波重焊,并应加焊增强焊波。5.1.1.4中梁翼板与枕梁上、下盖板连接处(批枕梁盖板覆盖处)横裂纹未延及腹板时,焊后在两翼板间、中梁的两侧对称水平加焊厚1012mm的三角形补强板,其直角边长不少于150mm,如图51(略)所示。5.1.1.5各梁纵裂纹时焊修,铆结构的中梁不能焊修时,补角形补强板。枕梁上旁承处的下弯角纵裂纹时,须加焊三块三角形补强筋板,如图52(略)所示。5.1.1.6上心盘座隔板裂纹时焊修,如图53(略)所示,上心盘座两隔板开焊或裂纹延及中梁时,腹板横裂纹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