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届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全真模拟理科综合理科综合生物卷(带解析)1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核糖体附着高尔基体上,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B.可能发生碱基配对的场所有线粒体、核糖体、细胞核C.细胞中能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D.红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答案】B【解析】分 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 的合成场所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A错误;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可进 行DNA的复制和转录、核糖体中可进行翻译过程、细胞核中可进行DNA的复 制和转录,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反应过程均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B 正确;人体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C错误;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 式是协助扩散,D错误。【考点定位】原 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名师点睛】1、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2、正常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碱基互补配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 过程中,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细胞核、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因此真核细胞中发生碱基互补配的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3、人体内成熟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 和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2.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 2为某细胞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 2A.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酚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 n=lB.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 n=lC.图1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D.图2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相应变化发生在图1中的b点时【答案】A【解析】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为1或2,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 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 , A正确;若图1曲线表示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 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单体数目没有出现过减半的情况,C错误;图2所示变异属于基 因重组,相应变化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于图1中的a点时,D 错误。【考点定位】减 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1、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 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 DNA;(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2、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1)染色体变化:染色体数是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 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N 2N 一 N;(2) 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 - 2N), 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2N-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 一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0),存在时数目同DNA=3.如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而ii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还 原 *班 营36912 U 1总 寸腐/分裘童一定量流冷通.一定重遑.0诃势一。十分家造结累米泰或旻接园景层的挂基A.淀粉溶液量B .温度 C . pH值 D .唾液量【答案】A【解析】改 变底物的量,产物的量则会减少.图中对照组的还原糖生成量一 直多于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故改变的是淀粉溶液量,即降低了淀粉溶液 量,A正确;改变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 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明 显减少,B错误;改变pH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 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 明显减少,C错误;改变唾液量,即唾液淀粉酶的量,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但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图中实验组的还原糖 生成量明显减少,D错误。【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名师点睛】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 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的条 件下,酶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大.高温使酶永久失活,而低温使酶活性降低, 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适宜温度下活性会恢复。(2) 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 性.过酸或过碱会使酶永久失活。(3)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适宜的条 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 度的增加而急剧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 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 时反应速率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4 .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 少B.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 升高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 形成【答案】D【解析】细 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将刺激传 递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 少,A错误;过度放牧会引起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B错误;诱捕 棉铃虫种群中的雄虫,使得性别比例失调,雌性个体的交配机会减少,出生 率下降,种群密度下降,这是控制害虫的常用方法,C错误;B淋巴细胞识 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过程,D正确。【考点定位】体 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 作用;种群的特征【名师点睛】1、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 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 高一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一肾小管、集合管重吸 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3、诱捕雄虫,使棉铃 虫性别比例失调,种群密度下降。4、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 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 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5.黄源蚁是聚果榕上常见的蚂蚁种类.黄狼蚁能通过捕食在榕果表面产卵的寄生榕小 蜂,减少其在榕果上的产卵;但是对进入榕果的传粉榕小蜂捕食较少.那些有黄狼蚁栖 息的榕树上榕果种子产量较大.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黄源蚁与聚果榕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关系B.寄生榕小蜂与传粉榕小峰之间存在寄生关系C.两种榕小峰、黄源蚁、榕树之间存在共同进化D.传粉榕小峰与聚果榕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答案】C【解析】黄 源蚁与寄生榕小蜂之间是捕食关系,存在能量流动,A错误;寄生 榕小蜂与传粉榕小峰之间不是寄生关系,寄生榕小蜂与聚果榕是寄生关系, B错误;由分析可知,两种榕小峰、黄源蚁、榕树之间存在共同进化,C正 确;传粉榕小峰与聚果榕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但是不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考点定位】生 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间关系【名师点睛】 生物的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 选择、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由题干信息可知,黄狼蚁捕食寄生榕小蜂,寄 生榕小蜂通过在榕果表面产卵影响榕果产量,传粉榕小蜂能促进传粉增加榕 果产量,黄狼蚁捕食寄生榕小蜂、不捕食传粉榕小蜂而间接增大榕果的产量, 因此榕小峰、黄源蚁、榕树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6 .有关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捕鱼时尽量捕食成熟的鱼,有利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B.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能影响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C.稻田里的水稻呈高低错落分布,使群落呈垂直结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D.农田除草能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C【解析】捕 鱼时尽量捕食成熟的鱼,会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增长型,这有利 于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A正确;用性引诱剂诱捕害虫,能破坏害虫的正常 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出生率,B正确;稻田里的水稻是一个种群,没有垂直结 构,C错误;农田除草能减少杂草对太阳光能的竞争,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 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正确。【考点定位】群 落的结构特征;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名师点睛】群落的结构特征: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 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 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 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7 .黑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植物.将黑藻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 (其余的实验条件处于理想状态),实验以CO的吸收量与释放量 为指标,结果如表所不温度(C)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O: (mgh)1.001.752.503.153.753.533.10黑暗中释放CO: (mgh)0.500.751.251.752.253.003.50(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坐标中绘出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吸收CQ的直方图.(2)根据表3可知:黑藻的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原因是 .(3)若在昼夜不停的光照下,黑藻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若每天光照10小 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环境中, 温度保持在30c的条件下,黑藻 (能/不能) 生长.图2表示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数字代表物质,字母代表细胞器.图1图2(4)图2中,a结构表示,物质表示 ,物质在 b结构中的 处参与反应,物质在 c结构中的 处参与反应.(5)根据表中数据,b结构产生的最多时的温度是【答案】(1)如图(2分)(坐标含义1分,柱状图1分)二二三.?三三-.2分)试卷第5页,总10页(3)(4)(5)25 C不能线粒体内膜液泡丙酮酸类囊体膜(类囊体)35 C【解析】(1)表格中光照下吸收CQ为光合作用的净释放量,黑暗中释放CQ 为呼吸作用产生的CQ量,因此可以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出不同温度下光合 作用吸收CQ总量,如5c为1.5 , 10c为2.5等等.由此作图即可.具体见 答案。(2) 一定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的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黑 藻的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3)在昼夜不停的光照下,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25 c时,净光合作用 最高,最适合植物生长,30 c时每小时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 3.00+3.53=6.53mg/h,所以光照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环境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为:10 X 6.53-24 X 3.00 V0,故植物不能生长。(4)图2中,a结构表示液泡,是丙酮酸,水的光解在b叶绿体中的类 囊体膜处参与反应;物质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在c线粒体的内膜处参与 反应。(5)据表分析,35 c时每小时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是3.50+3.00=6.5mg/h:产生的氧气最多。【考点定位】影 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8.某稻田生态系统中有卷叶螟、青蛙等生物。图 1是该生态系统参与的部分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 e代表过程;图2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其中A? C代表能量,2数值表示能量彳1,单位为 J/ (hm a)。回答有关问题:水稻大,拜SI图2(1)图1中缺少的过程是 (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b、c、e过程中碳以 形式流动,写出图1中的食物链 。(2)图2中A表示的含义是 , B的数值为J/(hR-a), C的来源有同化的能量。水稻同化的能量至少为J/( hm2 a)。(3)由图2可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答案】(1)大气CO库一水稻有机物水稻一卷叶螟一青蛙(2)卷叶螟同化能量 2.45 X 109卷叶螟和水稻3.5 X1010(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1)碳元素从大气中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 碳元素进入大气中的生理过程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a)和分解者的分解作 用(d),图中明显缺少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碳在生物群落的存在形式:含碳 有机物;由题意可知稻田中水稻是生产者,卷叶螟是初级消费者,其天敌青 蛙是次级消费者。(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散 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摄食的 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A表示的含义:卷叶螟的同化量;B的数值为1.05 X 1010- ( 3.5 X 109+4.55 X 109) =2.45 X 109;卷 叶螟的粪 便其实根本没有被卷 叶螟同化,也就是没有被吸收,没有进入到卷叶螟体内,这部分能量真正属 于水稻的.由题干中的关键词“至少”,可知能量的传递效率按20%计算,所 以水稻同化的能量至少为( 1.05 X 1010-3.5 X 109) + 20%=3.5 X 1010。(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1、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 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3、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9.下图中,图1表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过程,图 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代表 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3是胰岛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 液,该反射的效应器是 。当神经冲 动传导到图2中的突触小体时,引发 与 融合,释放神经递质。(2)除上述(1)的调节方式外,胰液的分泌还受到小肠黏膜分泌的 的调节。(3)图3中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有效地调节血糖浓度,其中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 ,从而使血糖水平 降低。(4)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I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的浓度偏低, n型糖尿病人体内胰 岛素的浓度正常或偏高,推测n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细胞膜表面 减少或 异常。(5)有人患上了胰腺癌,这与免疫系统的 功能下降有关。胰腺细胞癌变 的根本原因是胰腺细胞内的 (基因名称)发生了突变。【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外分泌部(1分)突触小泡(1分)突触前膜(1分)(2)促胰液素(1分)(3)摄取、利用和储存(1分)(4)胰岛素受体(1分)(5)监控和清除(2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解析】(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 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当神经冲动传导到图 2中的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小泡与突触 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2)胰液的分泌除了神经调节之外,小肠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也能有效促 进胰液的分泌.(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为胰岛素,能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摄取、利用和 储存。(4) n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则H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最可能是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5)癌症的产生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的下降有关,其根本原因与 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生突变。【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10 .自交不亲和性是指某一植物的雌雄两性机能正常,但不能进行自花传粉或同一品系内异花 传粉的现象.如某品种烟草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请回答问题:(1)烟草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S、&S 15)控制,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是 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该变异具有 特点.(2)烟草的花粉只有通过花粉管伸长(花粉管由花粉萌发产生)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才能完成受精.下表为不亲和基因的作用机制:亲本组合S3s4 占 xSjSj辛S1S2自交SiS2SxSiS3花粉管荫 发情况基因型为&和的花粉,具 花粉管都能伸长基因型为和盘的花粉, 具花粉管均不能伸长只有基因型为2花粉,其 花粉管能伸长将基因型为S1S4的花粉授于基因型为 S2S4的烟草,则子代的基因型为 ;若将上述 亲本进行反交,子代的基因型为 .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 S系列基因的纯合个 体,分析原因是.(3)科学家将某抗病基因 MGS的烟草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后获得成熟的抗病植株.如图,已知 M基因成功导入到 S2所在II号染色体上,但不清楚 具体位置.现以该植株为 (父本或母本),与基因型为 S1S2的个体杂交,根据子试卷第9页,总10页代中的抗病个体的比例确定 M基因的具体位置.I .若后代中抗病个体占 ,则说明M基因插入到S2基因中使该基因失活. n.若后代中抗病个体占 ,则说明M基因插入到 检基因之外的其它部位.【答案】(1)基因突变多方向性(不定向性)(2) S1S2和SS4S1G和S2s4 (2分)如果花粉所含 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 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3)父本50%0【解析】(1)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型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基因突 变产生的.由于产生的等位基因多,所以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2)若基因型为S1S2的花粉授予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S2s4的烟草产生的 卵细胞是S2和S4,所以只能接受S1的花粉,子代基因型为S1S2和S1S4.如进 行反交,则卵细胞为S1和S2,所以只能接受S4的花粉,子代基因型为S1S4 和 S2s4。由分析可知,当花粉所含S基因与卵细胞的S基因种类相同时,花粉管就 不能伸长完成受精,所以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系列基因的纯合个体。(3)科学家将某抗病基因M成功导入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体细胞,经植物 组织培养后获得成熟的抗病植株.如图所示,已知M基因成功导入到II号 染色体上,但不清楚具体位置.现以该植株为父本,与基因型为S1S2的母本 杂交,根据子代中的抗病个体的比例确定M基因的具体位置.若后代中抗病 个体占50%,则说明M基因插入到S2基因中使该基因失活;若后代中无抗病 个体,则M基因插入到S2基因以外的其他位置。【考点定位】基 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点睛】1、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产 生复等位基因。2、由表格信息可知,具有与卵细胞相同的基因的花粉不能萌发完成受精作 用,在解答该问题时可以根据自交不亲和的机理判断能萌发完成受精作用的 花粉的基因型,用雌雄配子结合法写出杂交后代的基因型。11 .研究发现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蛋白质)均有抑菌作用,两者的提取及应用如图所 示.小糊忧植体(1)为了提高出油率,也因为柚皮易焦糊,宜采用 法提取柚皮精油,该过程得 到的糊状液体可通过 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2)为了分离出优良的乳酸菌 A,需要制备 培养基;若需长期保存菌种,可采 取的方法是.(3)抑菌实验时,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测定透明圈的 来比较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4)某橘农发现自家一橘树具有抗虫性状,欲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若用花药 离体培养,则应选择 期的花药成功率最高.确定花粉发育期最常用的方法是 法,若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 法.产生花粉的植株有两个途径:一是花粉通过 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 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答案】(1)压榨 过滤(2)选择甘油管藏(3)直径(或半径、大小、面积等)(4)单核(单核靠边)(2分) 醋酸洋红【解析】(1)柚皮精油主要存在于柚皮,柚皮容易焦糊,因此为了提高出油率,取 柚皮精油常用压榨法;压榨过程得到的糊状物液体通过过滤除去其中的固体 杂质。(2)分离和选择特定的菌种,应该用选择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长期保藏 菌种常用的方法是甘油管藏法。(3)抑菌实验时,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透 明圈,抑菌效果越好,透明圈越大,因此可以用测定透明圈的直径(或半径、 大小、面积)大小比较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4)采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选择单核靠边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成功率 最高;确定花粉发育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如果花粉不易着色,需 要采用焙花青-铭矶法.产生花粉的植株有两个途径:一是花粉通过胚状体 阶段发育成植株,另一条途径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 诱导分化成植株。【考点定位】提取芳香油12 .以下是通过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受皮朋人俗述NA - V|甄(1)在获取抗体之前,需要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图中细胞A在人体主要参与 免疫。(2)过程的完成采用的主要方法是,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过程需要酶。(3)在基因表达载体中,氨茉青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启动子的作用是 一。(4)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 ,经过筛选后 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 技术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答案】(1)体液细胞膜具有流动性;(2)灭活的病毒处理; 逆转录酶、DNA聚合酶( 3)作为标记基因,鉴别并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有RNA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 V1基因的转录( 4)土壤农杆菌;植物组织培养【解析】(1)细胞A表示效应B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可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 2) 上 图 中过 程 过 程 表 示 动 物 细 胞 融合 , 采 用 的 方 法 有 : 用 聚 乙 二 醇( PEG) 、 灭 活 的 病 毒 , 特 有 的 方 法 是 灭 活 的 病 毒 诱 导 , 依 据 的 生 物 学 原 理 细 胞膜具有流动性;过程表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DNA聚合酶.( 3) 氨苄青霉 素抗 性基因 的 作 用 是作 为标 记基 因 (鉴 别受体 细胞中 是 否含 有目的基因, 从而 将有目的基因的受体 细胞筛选 出来) 在 表达载体 中, 启 动子的作用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V1基因的转录.( 4) 如 果 想 用 棉花 产生该 种 抗 体 , 则 导入 受 体 细 胞 过 程 的 受体 细 胞通常 选用土壤农杆菌,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植物组织 培养技术,即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考点定位】基因 工 程 的 原 理 及 技 术试卷第 10 页,总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