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基本知识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253484572 上传时间:2024-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安全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安全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所谓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各级领导和各类人员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它是企业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制度,是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各级领导人员的安全职责。作为我们建筑施工企业,它包括企业法人、分管经理、总工程师、项目经理、施工队长、安全员等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它包括生产部门、技术部门、机械设备部门、材料部门等,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责。3、一线工人的安全职责。它包括各工种:瓦工、木工、钢筋工、架子工、电焊工、电工、起重工等工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施工现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安全生产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建立健全以上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后,必须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定期对前一阶段进行目标考核。二、施工现场是否有完整的安全生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及方案中必须明确的主要内容。1、安全生产施工组织总设计一个施工现场,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单凭想到哪干到哪是搞不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工程项目开工前,安全生产技术部门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气象气候、季节变化等具体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付诸实施,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工程项目特殊情况及时作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另外,大型群体工程或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对其中专业性较强的项目,主要包括:深基坑支护、净空较高的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撑、起重吊装作业等要单独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设计严加督查,以防范于万一。二OOO年,XX电视台演播大厅屋盖,因安全生产施工组织设计不严密,项目经理掉以轻心,最终导致因模板支撑失稳,在浇捣砼时坍塌,造成特大安全事故。2、工程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工程师要将工程具体情况、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向参加施工的工程负责人、工长和职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各分项工程开始前, 项目工程师必须对单项工程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交底应有台帐记录,有双方的签字和交底日期。3、全体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教育:对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后再上岗作业,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有权部门培训并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有了以上几项软件保证措施后,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必须从如下几个硬件方面重点检查:脚手架的搭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现场临时用电是否安全可靠,各类建筑机械设备是否灵敏有效,安全三件宝的使用、四口、五临边是否防护到位,落实好上面几项措施,就能有效地防止建筑业四大伤害事故的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伤亡、机械损伤)。 一、脚手架工程:脚手架的搭设要求:1、立杆:除顶层可以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应交叉布置,相邻立杆接头不可设在同步同跨内,错开距离不小于500MM, 立杆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M, 不少于两个扣件固定。立杆的横距在1.051.3M之间为宜,纵距在1.51.8M间为宜。2、水平杆(大横杆): 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可以搭接或对接,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于1M,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对接时,接头不可设置在同步同跨内,横向水平杆(小横杆)应设置在纵向水平杆的下侧,主结点处必须设置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靠墙一侧的外伸长度不大于500MM, 作业层的小横杆应等距离设置,且不大于纵距的1/2,即900MM左右。3、剪刀撑:每道剪刀撑跨立杆的宽度在5-7根为宜,且不小于6米,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在45度60度之间,脚手架外侧面必须在两端各设一道剪刀撑,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大于15M, 剪刀撑斜杆宜采用搭接,且长度不小于1M, 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剪刀剪必须随立杆和水平杆同步搭接,其下端必须支承在垫板上。4、横向斜撑高度24M以上的脚手架横向斜撑应至少每隔6跨设置一道,两端必须设置一道,在同一节里,由底到顶层呈之字型连续设置。5、连墙件:脚手架连墙件是防止脚手架失稳的重要保证,它可以采用柔性拉结和刚性拉结,柔性拉接是在建筑结构内预埋钢筋环,用小横杆顶住墙面,并在立杆与小横杆交叉点附近用钢筋绕住立杆与钢筋环绑牢,形成一支撑一拉结,拉筋应采用4MM以上的钢丝拧成一股,不少于2股拉紧,柔性连接一般仅能用在高度25M以下的脚手架上。钢性拉结:一般采用钢管、扣件组成的刚性连接杆,在窗洞口或砼柱上,采用钢管与扣件拉结,扣件不宜少于2个,每个连墙件覆盖面积应小于40M2,且竖向间距在3个步距以内,水平步距应在3个纵距以内。6、脚手板铺设的要求:施工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可采用木板、竹片板等,脚手板两端与水平横杆固定,接头长度不宜大于150MM。二:现场临时用电触电伤亡是建筑行业四大伤害之一,因此,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关系到每个施工企业的生死存亡。根据部颁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规定,要求施工现场应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应包括:确定电源进线,配电室、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的设置及线路步向,选择变压器容量、导线的截面和电器的规格、类型,绘制电器平面图和接线系统图,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1、外电防护施工现场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1KV以下4M,110KV 6M,35KV110KV 8M。塔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10KV以下的架空线边或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 2、接地与接零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称为接地。接零:电气设备与零线连接称为接零。接地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重复接地。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机械设备的金属构架接地。工作零线:电气设备因运行需要而引接的零线,称为工作零线。保护零线:由工作接地或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专门用以连接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导电部部分的导线,称为专用保护零线。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分开的接线系统叫TNS系统。(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接零系统,即三相五线系统,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 三相五线制的作用和要求1、防止在TNC三相四线接零保护情况下,由于共用工作零线而使其带电,造成触电事故。2、防止混接:PE黄/绿双色专用线专接设备的外壳和电箱保护零线外,不准作工作零线和相线用。架设的要求(1)保护零线严禁通过任何开关和熔断器。(2)保护零线作为接零保护的专用线,不能他用,电缆必须使用五蕊电缆。(3)保护零线除了从工作接地线(变压器)或总配电箱电源侧的零线引出外,在任何地方不得与工作零线有电气连接。(4)重复接地必须在保护零线上,工作零线不能加重复接地。(5)保护零线除必须在总配电箱处作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做重复接地。 三相五线接线系统的通病(1)接地马虎(2)零地混用(3)不用五蕊线(4)对接地电阻的测试重视不够3、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三级配电: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动力配电与照明配电应分别设置两级保护:分配电箱和开关箱均必须经漏电保护开关保护,总配电箱的电器配置总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或总自动开关和分路自动开关),另外还应装设电压表,总电流表、总电度表等。分配电箱的电器配置如果总配电箱中设有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则分配电箱中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分配电箱应装设隔离开关以及熔断器。开关箱的配置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配电箱,必须实行一机一箱一漏电保护一闸制,严禁用同一开关箱控制两台及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建筑机械设备:1、塔式起重机:重点检查起重机的检测报告,现场查看各类限制、限位装置和保险装置,塔式起重机的操作、指挥人员是否持有有效证件上岗作业。2、龙门架:重点检查架体的安装是否稳定可靠、限位保险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制动是否灵敏可靠、断绳保护是否有效、缆风绳必须使用9MM以上的钢丝绳可靠锚固、吊篮是否有安全门和侧面档板、楼层卸料平台防护是否严密、避雷针、接地是否可靠。3、中小型机具:重点检查各类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传动部分运行状况、有无接地、接零保护等等。四、安全三件宝、洞口、临边防护正确使用安全三件宝,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配戴安全帽安全网的作用:用来防止人、物坠落,或者用来避免减轻坠落及物体打击伤害,安全网分为平网、立网和密目式安全网,目前,东台地区普遍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网的标准:在100平方厘米面积内有2000个以上网目,耐贯穿试验,网与地面成30度夹角,5公斤48MM钢管在3米高度处自由落下不能穿透。安全带的使用,防止高空作业人员坠落伤亡,其使用时应高挂低用,不准将绳打结使用,也不应将钩直接挂在绳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洞口临边防护:洞口、楼梯口、电梯井口、井架通道口临边:施工现场边沿无围护设施的工作面称为临边,主要包括楼梯边,楼层边,屋面、阳台边,料台边,挑台、挑檐边等。洞口、临边处均应设置醒目的防护栏杆,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1.01.2米,下杆离地高度0.50.6米。 建筑施工60建筑施工 目录上一篇建筑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基坑/通用脚手架/模板/起重机等8册下载下一篇项目部解散前签了个辞职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