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253459948 上传时间:2024-12-16 格式:XLS 页数:408 大小:15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08页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08页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目答案属性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木构架体系(承重、非承重;大木作、小木作)2.平面布置(以“间”和“步”为单位)3.建筑物等级(根据屋顶、开间、色彩)4.院落式布局5.山水式园林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构架体系(承重、非承重;大木作、小木作)木构架体系包括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梁、檩、枋、椽、柱等大木作,以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用的非承重部分,即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等小木作。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古埃及建筑石头是埃及主要建筑材料,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反映着古埃及的自然和社会特色。结构技术进步到用梁柱结构建造了比较宽敞的内部空间。体量巨大,体形简介,雄伟、庄严、震撼人心。古典建筑:希腊盛期的建筑和罗马共和盛期、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称为古典建筑古希腊建筑的三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代表性建筑雅典卫城建于公元前5世纪,纪念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炫耀其霸主地位;雅典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娜像。主要建筑包括,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和山门。希腊建筑庄重、典雅、精致,富于理性。古罗马建筑的五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塔司干柱式、组合柱式。建筑技术: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此外,使用天然混凝土及大理石饰面技术。代笔实例有大角斗场、万神庙、卡拉卡拉浴场。拜占廷建筑格局采用穹顶和帆拱形式,平面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希腊十字形。代表建筑: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罗马风、哥特建筑罗马风:创造了扶壁、肋骨拱、束柱。代表:意大利比萨教堂。哥特建筑:以尖券、尖形肋骨拱形、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钟楼、飞扶壁、束柱、花窗为特点。代表:巴黎圣母院。意大利建筑实例佛罗伦萨主教堂之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开始,设计师是伯鲁涅列斯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丽的客厅”;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盛期杰出代表。著名建筑师:伯鲁乃涅斯基、伯拉孟特、米开朗琪罗、拉裴尔、龙巴都、珊索维诺、帕鲁齐、阿利西。建筑理论:1485年出版的阿尔伯蒂的论建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广义地把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称为文艺复兴巴洛克建筑实例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伯尼尼设计。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实例巴黎卢浮宫,采用横三段、纵三段的手法,称为理性美的代表;凡尔赛花园。19世纪末复古思潮及工业革命影响1)复古思湖法国巴黎万神庙是罗马复兴代表建筑。德国柏林宫廷剧院是希腊复兴代表建筑。美国国会大厦是罗马复兴的建筑实例。浪漫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作品英国国会大厦是哥特复兴的建筑实例。巴黎歌剧院是折中主义代表建筑。2)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1851年伦敦 水晶宫,被喻为第一座现代建筑。3)城市规划探索有益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探索,其中著名的如,巴黎改建(奥斯曼主持),协和新村(欧文提出)、田园城市(霍华德提出)、工业城市(夏涅提出)、带形城市(索里亚马塔提出)。新建筑运动初期1)工艺美术运动:时间:19世纪50年代;地点:英国;代表人物:拉斯金、莫里斯。热衷于手工艺的效果与自然材料的美。代表建筑:英国肯特郡“红屋”。2)新艺术运动:时间:19世纪80年代;地点:比利时;创始人:凡德费尔德;代表人物:贝伦斯、戈地。反对历史样式,提倡运用多种材料,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比较简洁。典型实例:布鲁塞尔都灵路2号住宅、德国魏玛艺术学校。3)维也纳分离派:时间:19世纪80年代;地点:奥地利;代表人物:瓦格纳、奥别列夫、霍夫曼、路斯。主张造型简洁与集中装饰;代表作: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4)美国芝加哥学派:时间:19世纪70年代;地点:美国;代表人物:沙利文、詹尼。突出功能在设计中的主要地位,使用了高层金属框架和箱形基础。沙利文提出:形式永远随从功能。5)德意志制造联盟:时间:1907年;地点:德国;代表人物:贝伦斯。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达到国际水平,主张建筑必须与工业结合。柏林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一战后新建筑流派1)风格派与构成派:时间:1917年;代表人物:荷兰青年艺术家蒙德里安、里特维德;主张:“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俄国青年艺术家塔特林、马来维奇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作品因而很像工程结构,称为构成派,代表建筑是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2)表现派:时间:20世纪初;在建筑上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达某种思想情绪,象征时代精神,代表建筑是门德尔松设计的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二战后建筑的主要思潮(重点了解各思潮的代表建筑)1)对 理性主义,的充实与提高2)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3)粗野主义倾向4)“典雅主义”倾向 5)注重 高度工业技术倾向6)讲究 人情化与 地方性的倾向7)讲求 个性与象征的倾向现代主义四位大师理论及作品经典现代主义意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在欧洲的,以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大师为代表的现代主义。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建筑新主张的共同特点:(1)设计以功能为出发点;(2)发挥新型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3)注重建筑的经济性;(4)强调建筑形式与功能、材料、结构、工艺的一致性,灵活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5)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6)反对表面的外加装饰。1)格罗皮乌斯:建筑师中最早主张走建筑工业化道路的人之一。设计了包豪斯校舍,反映了新建筑的特点。代表著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2)勒柯布西耶: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1923年出版了他的著作走向新建筑,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3)密斯凡德罗:主张建筑应满足时代的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的需要,代表建筑:西格拉姆大厦、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4)赖特:创建了有机建筑。主要作品有:东京帝国饭店、流水别墅、西塔里埃森、古根海姆美术馆、普赖斯大厦。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机器美学,肯定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主要特征:文脉主义、引喻主义、装饰主义。代表人物:文丘里。代表建筑:老年人公寓、意大利广场。后现代主义相关的艺术现象:抽象艺术、极少艺术、概念艺术、新抽象艺术、具象艺术、POP艺术(通俗艺术)、偶发艺术、环境艺术以及新现实主义艺术。后现代主义建筑包括:历史主义和直接的复古主义、新民间风格。后现代主义强调建筑具有媒介作用,应该表达形体之外的意义。建筑能与使用者对话,反映地方特点及文脉延续等。借鉴符号学的理论和隐喻、双重译码的方法对建筑中的“形而上”因素做了广泛的探讨。查尔斯詹克斯曾经把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空间概括为五类:多变轴线的空间,简化、多层次的空间,倾斜的及对角线布置的空间,主角和配角颠倒了的空间,不完全形式的空间及用结构造成惊奇感的空间。代表人物:詹克斯、约翰逊、格雷夫斯、文丘里、斯特恩、摩尔。公共建筑的空间组成公共建筑的空间由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交通联系部分这三类空间组合而成。其中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空间形式。水平交通空间通道宽度和长度,主要根据功能需要、防火规定及空间感受等来确定。垂直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常用的有楼梯、电梯、坡道、自动扶梯等形式。楼梯:按使用性质分为主要楼梯、次要楼梯、辅助楼梯、防火楼梯。包括直跑楼梯、双跑楼梯、三跑楼梯、旋转楼梯、剪刀楼梯等形式;由梯段、平台、栏杆三部分组成。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了解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设置要求交通枢纽空间在公共建筑中,考虑到人流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通道、楼梯等水平和垂直交通空间的衔接等,需要设置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起到交通枢纽和空间过渡作用。住宅类型住宅类型分为四类:1-3层的住宅为低层住宅,4-6层的为多层住宅,7-9层的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的为高层住宅。(2)套型空间设计要点1)低层住宅独院式(独立式):建筑四面临空,平面组合灵活,采光通风好,干扰少,院子组织和使用方便,但占地面积大,建筑墙体多,市政设施投资较高。套型空间设计要点双联式(毗连式):将两个独院式住宅拼联在一起。每户三面临空,平面组合较灵活,采光通风好,比独立式住宅节约一面山墙和一侧院子,减少市政设施的投资。联排式:将独院式住宅拼联至3户以上。一般拼联不宜过多,否则交通迂回,干扰较大,通风也有影响。2)多层住宅梯间式: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一般每梯可安排2一4户外廊式:各户并列组合,一梯可服务多户,分户明确,每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通风条件。但户内交通穿套较多。2)多层住宅内廊式:两侧布置各户,楼梯服务户数较多,使用率提高,进深较大,节约用地。但各户均为单朝向,内廊较暗,户间干扰也大跃廊式:由通廊进人各户后,再由户内小楼梯进人另一层。一般在每户面积大、居室多时较适宜。2)多层住宅集中式(点式):数户围绕一个楼梯布置,四面临空,皆可采光通风,分户灵活,但节能、经济性比条式住宅差。严寒和寒冷地区住宅合理扩大进深尺寸,平面空间组合应紧凑集中,尽量减少凹凸变化,合理提高住宅层数,加大建筑物体量,减少体形系数;缩短外墙长度,尽量减少每户所占的外墙面。2)炎热地区住宅综合考虑遮阳、隔热;通常可分别采用减少东西向墙体,通过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相隔热构造提高墙体和屋顶的隔热性能,利用绿化隔热降温等措施。组织室内穿堂风。居住建筑经济的基本概念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住宅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住宅面积净密度。也称住宅容积率,是指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建筑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率。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特点人流与物流形成相互交织的网络,常有废水、废气、烟尘、噪声、射线及工业垃圾等特殊的环境影响问题。形态受工艺的制约。工业建筑设计中的技术性要求很强总平面设计中的功能单元一座现代工厂内部又可能是由若干部门组成,诸如生产部门、后勤部门、动力部门等等,每一部门又是由若干生产性车间组合而成。可以将一座现代工厂分成若干个层次,构成层次专门化的功能单位称为功能单元。现代的工厂一般都包含众多的功能单元,应采用恰当的组织方法把它们按一定的秩序组织起来,形成功能健全、系统完整的有机体。组成专业化工厂的功能单元一般分为:生产单元:直接从事产品的加工装配。辅助生产单元:设备维修、工具制作、水处理、废料处理等。仓储单元:物料暂时性的存放。动力单元:主要用作能量转换,如锅炉房、变电间、煤气发生站、乙炔车间。空气压缩车间等。管理单元:办公室、实验楼等。生活单元:宿舍、食堂、浴室、活动室等。功能单元组织依据功能单元前后工艺流程要求,全厂性的生产流程的组织与布置有三种基本类型:纵向生产线路布置横向生产线路布置环状生产线路布置主要货运路线与主要人流线路应尽量避免交叉力求缩减道路敷设面积,节约投资与土地。工业建筑的场地要求1)依据功能单元前后工艺流程要求,流线短捷,从环节最少,避免逆行、交叉。道路适宜物料加工流程,运距短捷,尽量一线多用;满足生产、安全、卫生、防火等特殊要求,力求缩减道路敷设面积,节约投资与用地。2)依据功能单元相连最小损耗的原则,动力单元设置及各种工程管线设置应靠近最大动力车间,即负荷中心地段,使各工程管线最为短捷。3)依据功能单元的环境要求与环境区别对待,根据功能单元散发有害物的危害程度加以分区,集中管理4)依据功能单元发展可能与需求,布置时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要求与可能。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基本原则1)建设项目要符合所在地域、城市、乡镇的总体规划2)要节约用地,少占良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3)要有利于保护环境与景观。2、基本要求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2)场地面积应合理计算3)地界与地貌条件要利于建筑布置(建筑用地坡度)4)搜集气象资料、避免不良气象条件的影响5)地下水位条件影响建筑基础深度和设计安全6)应避免不良工程地质条件7)选址应考虑公路、铁路和水运等条件便利的地区8)所在区域应具备城市给水排水管网9)良好的能源和电信条件10)足够的安全保护条件11)协调的景观与环境条件12)满足所需各项施工条件公共建筑的选址要求总体要求:根据公共建筑的功能需求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选址通向城市道路的便利性充分考虑对毗邻建筑物的影响和相互关系了解剧场、场馆、百货商场、银行、学校、医院、电视台、停车场、汽车枢纽等大型公共建筑的选址需求场地空间布局要点1)场地设计总平面应以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当地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为依据。应结合用地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脉、建筑环境,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指导思想,并力求新意、有特色。2)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重节地、节能、节约水资源,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3)场地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人、车交通组织流线合理。场地内建筑物布置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需要安静的建筑环境,应避免噪声干扰。学校、幼儿园大门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其出入口和城市道路之间应有l0m以上的缓冲距离。4)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应靠近其主要服务对象或位于负荷中心。锅炉房宜设在下风向。5)规划总平面布局如需考虑远期发展时,必须考虑结合近期使用,以达到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6)总平面设计应考虑采取安全及防灾(防洪、防海潮、防震、防滑坡等)措施。场地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内容1、基本内容1)确定地形和地物测量坐标2)确定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3)需要拆除废旧建筑的范围边界4)道路、给排水主要坐标5)绿化及景观设置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厂两2、建筑总平面布置应注意的问题:1)位置安排应尽量形成完整场地、避免基地面积零碎2)应与周围建筑和环境良好互动3)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和间距应合理4)建筑物环境应注意自然通风和环保总平面交通组织和组合布局1)交通组织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应充分考虑交通流量、车型系统、人流集散、场地交通组织等因素2)出入口位置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Om。3)建筑组合布局应注意的因素:建筑体型与用地的关系建筑朝向建筑间距布置方式建筑群体的艺术处理人的心理对场地设计的影响掌握竖向设计要点(1)设计地面的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三种。小于3%的自然坡,一般选择平坡式;大于5%,一般拟定台阶式。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坡度小于3%,也可用台阶式。(2)设计标高确定主要因素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位0.5m以上。考虑地下水、地质条件影响。场地内、外道路连接的可能性。减少土石填、挖方量和基础工程量。(2)设计标高确定主要因素场地建筑至道路坡度最好为1%-3%,一般允许0.5%-6%。场地建筑地坪高,进车道略低,一般相差0.l5m。场地建筑地坪高,人行道略低,一般相差0.45-0.6m,允许0.3-0.9m。(3)场地排水1)排水形式暗管排水、明沟排水。其中明沟排水坡度为0.3%一0.5%。2)坡度场地最小坡度为0.3%,最大不大于8%,以便于排水。低层、多层建筑结构选型(1)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是采用砖墙来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1)纵向承重体系: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是:板+梁十纵墙+基础+地基2)横向承重体系: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是:板+横墙+基础+地基3)内框架承重体系: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板-梁-外纵墙/柱-基础-地基。2)框架结构-1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框架结构房屋的墙体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等轻质等材料砌筑或板材装配而成。框架建筑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但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侧向刚度小,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大跨度和高层建筑结构选型(1)平面体系大跨度空间结构1)单层刚架:跨度可达到76m,结构简单。2)拱式结构: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它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适宜跨度为40-60m。3)简支梁结构:跨度在18m以下的屋盖适用。4)桁架:所有杆件只受拉力和压力,常适用于24-36m跨度。(2)空间结构体系-11)网架结构:多次超静定空间结构。整体性强,稳定性好,抗震性能好。空间工作,传力途径简捷;重量轻、刚度大;施工安装简便;网架杆件和节点便于定型化、商品化;网架的平面布置灵活,屋盖平整,有利于吊顶、安装管道和设备。2)薄壳:形式丰富多彩有旋转曲面、平移曲面、直纹曲面。3)折板:跨度可达27m,类似于筒壳薄壁空间体系。4)悬索:材料用量大,结构复杂,施工困难,造价很高。悬索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索的轴向拉伸来抵抗外荷载的作用,结构中不出现弯矩和剪力效应,可充分利用钢材的强度;形式多样,布置灵活,但悬索结构的分析设计理论与常规结构相比,比较复杂,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5)网壳结构:兼有杆系结构和薄壳结构的主要特性,杆件比较单一,受力比较合理;结构的刚度大、跨越能力大;可以用小型构件组装成大型空间,小型构件和连接节点可以在工厂预制;安装简便,综合经济指标较好;造型丰富多彩。6)膜结构:自重轻、跨度大;建筑造型自由丰富;施工方便;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较高的安全性,耐久性较差。(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稍作了解即可)(1)特点:高度大、荷载大、技术要求高。(2)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建筑材料的分类与建筑物的组成构件1、分类-1按材料组成物质的种类和化学成分分类: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1、分类-2按材料在建筑物中的功能分为4类:结构材料围护和隔绝材料装饰材料其他功能材料2、基本性质(1)力学性质抗拉:抗拉强度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抗压:抗压强度指外力是压力时的强度极限。抗弯:抗弯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弯曲不断裂的能力。抗剪:抗剪能力数值等于剪切破坏时滑动的剪应力。弹性: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除去作用力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塑性: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载荷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材料特性。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冲击等)仅产生很小的变形即断裂破坏的性质。韧性:材料的断裂前吸收能量和进行塑性变形的能力(2)基本物理参数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质量。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质量。堆积密度:散粒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空隙率:散粒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颗粒之间空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吸水率:材料由干燥状态变为饱水状态所增加的质量与材料干质量的百分率。含水率:材料内部所含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质量的百分率。(3)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受各种常规破坏因素的作用而能保持其使用性能的能力,称为建筑材料的耐久性。3、建筑物的组成构件(了解即可)(1)竖向构件:基础、墙体、门、窗。(2)水平构件:屋顶、楼面、地面。(3)交通构件:楼梯。了解建筑节能的相关政策要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供暖、通风、空调设备、系统的能效比,采取增进照明设备效率等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舒适参数条件下,与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建成的公共建筑相比,全年供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的总能耗可减少50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1鼓励发展下列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集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色彩的三原色、三要素和影响因素1、三原色色光三原色:红色、绿色、蓝色色料三原色:红(品红)、黄、蓝(青色)2、三要素色相:各种色彩的不同相貌明度:色彩的明暗度彩度:色彩纯净和鲜艳的程度3、影响色彩变化的因素(了解各因素特点)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空间色建筑色彩的应用历史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特点是彩画的大量应用使建筑色彩鲜明华丽;相关著作为宋代营造法式西方古代建筑色彩:早期曾作为皇权和神权的象征应用于建筑;相关著作为罗马时期的建筑十书色彩在城市建筑中的作用物理功能装饰作用标识作用情感作用文化意义城市色彩的构成元素建筑色彩街道色彩环境色彩植物色彩灯光色彩建筑美学概念和基本要素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英国美学家罗杰斯思克拉从审美的角度论述了建筑具有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可看成是建筑美学的创始人。建筑形式美法则对比与微差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韵律与节奏重复与再现渗透与层次反形式美学是指有意违反形式美韵律的美学。在创作手段上通常通过拓展美的对立面要素,采用冲突、对抗、滑稽等方法与手段。地域性建筑美学主要关注地域性建筑艺术特征、地域主义的美学思潮、审美价值标准、设计手段及发展与演变等内容。建筑地域性包括两方面内容:地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与一贯性特定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与一贯性高技术建筑美学是随着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领域兴起的美学思潮。表现为推崇技术特点,极力体现技术进步,运用复杂和灵活的技术手法,突破标准化的设计,充分展现现代科技和材料的魅力。解构建筑美学是在对结构主义传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强烈的反叛品格。代表人物:菲利普.约翰逊、李伯斯金建筑环境的设计方法街道、广场、小品设施等与建筑物的关系以及建筑物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即所谓建筑环境。建筑所处的环境不仅仅是人工的建筑环境,同时还包括自然的绿化、水体和地形地貌环境。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与融合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因此建筑应该充分体现对已有环境的尊重和利用。建筑环境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目的是解决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过渡和协调。其内容包括建筑物周围的绿化,地形地貌的改造,道路、围墙、大门、平台、山石水池、照明灯具等各种建筑小品的配置和设计。群体建筑艺术处理从性格特征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及规划的特点,遵循多样统一的基本原则,运用绿化、雕塑及各种小品等手段,丰富建筑的空间环境艺术,创造出完整而又优美的空间环境。建设项目基本工作内容1、工作内容(1)提出项目建议书;(2)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3)建设项目进行评估;项目基本建设程序1、程序和阶段(1)项目建议书阶段;(2)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3)设计文件阶段;(4)建设准备阶段;(5)建设实施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2、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区别(1)项目建议书阶段只是对建设项目的一个总体设想,要从宏观上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在立项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可能和可行性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论证,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2)项目建议书的依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等宏观的信息;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对项目的技术、经济进行详细预测、分析、测算;(3)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比较粗,内容简单,误差一般在20%左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误差不应超过10%;(4)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研究目的是推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立项的决策文件。项目策划的内容与相关因素1、建筑策划的内容-11)总体布置(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出入口设置、绿化、朝向等)2)建筑设计考虑(建筑环境和功能、建筑技术、空间组合、剖面设计)1、建筑策划的内容-23)结构选型(低层、多层、高层、大跨度结构等)4)设备选型(供电设备、供水、排水、供热、空调系统)1、建筑策划的内容-35)建筑面积计算6)建筑工程造价估算(环境投资、建筑投资、设备投资、设计费)7)建筑周期2、建筑策划相关因素选址与建筑场地的相关因素建筑功能的相关因素建筑造价的相关因素建筑法规的约束建筑工程设计文件依据项目批准文件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国家规定的勘察设计深度要求设计工作程序(1)前期准备: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局核定的用地范围和许可、有关政策和规范、气象和地址资料、市政设施资料、建设单位要求提供的设计要求、设计合同(2)方案设计深度应符合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内容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和概算的需要(3)初步设计(重点掌握)1)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材料表、工程概算组成;2)各专业对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3)论证技术选用可靠、经济合理,符合审定的设计方案。深度应符合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内容满足编制施工招标文件、设备材料订货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4)施工图设计(重点熟悉)施工图文件的内容包括:说明,场地(含公用设施图),建筑平、立、剖面详图,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及其他设施专业图等。深度:能安排材料、设备的订货,非标准设备的制作;能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能进行土建施工和安装;能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内容一般包括五大部分线路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交通管理设施设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必须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系统规划为指导充分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满足一定时期内交通发展需求综合考虑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交叉口等方面要求同时兼顾道路两侧城市用地及周边环境协调合理使用各项技术标准净空与限界(1)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有时考虑其他非机动车通行及在非机动车桥洞内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汽车高度限界为 4.5m,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2)铁路通行限界:电力机车高度限界为6.5m,蒸汽和内燃机车 5.5m;宽度限界4.88m。(3)桥下通航净空限界:主要取决于航道等级,并依此决定桥面的高程。视距与视距限界机动车辆行驶时,驾驶人员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行车视距。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后两种视距是驾驶员在一超车与错车时的判断视距,与城市道路设计的关系较小。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求道路及道路两旁提供一定的视距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称为视距限界。(1)停车与会车视距:由驾驶人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组成。(2)会车视距: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常按 2 倍停车视距计算(3)平面弯道视距限界:弯道内侧,一系列保证停车视距的视线所形成的包络线,曲线内侧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 1.2m 的障碍物,以保证安全(4)纵向视距限界:车辆翻越坡顶时,与对面驶来的车辆之间应保证必要的安全视距,约等于两车的停车视距之和。(5)交叉口视距限界: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需看清驶来交会的车辆,以保证行车安全,所需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称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界队范围内清除高于 1.2m 的障碍物。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道路横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横断面的规划宽度称为路幅宽度,即规划的道路红线之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和绿地等组成。横断面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交通、环境、功用设施管线敷设以及消防、排水、抗震等要求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地确定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位置排列与高差。各类车道设计1、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的宽度由通行车辆车身宽度和横向安全距离组成,其中横向安全距离取1.01.4m。一般主干路小型车车道宽度选用 3.5m,大型车车道或混合车道选用3.75m,支路车道最窄不宜小于 3.0m。一条车道的小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800辆/h。多条机动车道还应考虑通行能力折减。假定最靠中线的一条车道为 1,则同侧右方向第二条车道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为 0.80一0.89,第三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0.65 一0.78。第四条为0.50一0.65道路两个方向的机动车车道数一般不宜超过 4 一6 条,两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得少于2 条,四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至少为 2条。根据各地经验,双车道多用7 一8m;四车道多用 14 一 15m。2、非机动车道:1 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 1.5m,以后每增加一条自行车带,宽度增加1m。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1 条自行车带的路段通行能力为 800 一1000 辆/h,总通行能力为所有自行车带通行能力之和。非机动车道如考虑将来改为行驶机动车辆,宽度建议为6.07.0m。3、人行道:单条人行带宽度0.75m,最大通行能力 1800人/h。车站码头地区由于行人携带行李,单条人行带宽度0.90m,最大通行能力1400人/h。人行道应满足行走不便的人和残疾人使用。人行道宽度还应考虑埋设电力、电信、上水管线的要求城市道路绿化(3)在宽度大于40m的滨河路或主干路上,当交通条件许可时,可考虑沿道路两侧或一侧成行种树,布置成有一定宽度的林荫道。(4)行道树的最小布置宽度一般为 1.5m,道路分隔带兼作公共车辆停靠站台或供行人过路临时驻足之用时,宽度一般为4.5-6m以上。平曲线最小半径和超高(1)机动车辆在平曲线上做圆周运动时受水平方向离心力的作用,促使车辆向曲线外侧平移和倾覆。平曲线最小半径是指保证机动车辆以设计车速安全行驶时圆曲线最小半径。(2)平曲线最小半径主要取决于道路的设计车速(成正比),还与行驶的稳定性、乘客的舒适程度、车辆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等因素相关。(3)超高:当地形、地物等条件限制而不允许设置平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以将道路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单向内侧倾斜,称为超高。(4)城市道路,尤其是市区道路,为有利于建筑布置及其他市政设施修建的配合要求,一般均不设超高。加宽与超高、加宽缓和段(1)超高缓和段:是由直线段上的双向坡横断面过渡到具有完全超高的单向坡横断面的路段。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不宜过短,一般不小于 15-20m。2)加宽缓和段:是在平曲线的两端,从直线上的正常宽度逐渐增加到曲线上的累加宽的路段。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等,内侧增加宽度,外侧增加超高。如曲线不设超高而只有加宽,则可采用不小于10m 的加宽缓和段长度。)交叉口设计的内容正确选择交叉口形式,设计交叉口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确定视距三角形和交叉口红线的位置;合理组织交叉口交通管制,设置必要的交通设施,布置交通岛、人行横道等;进行交叉口竖向设计,妥善布置排水设施。平面交叉口设计人行横道的宽度:取决于单位时间内过路行人的数量及行人过路时信号放行的时间,最小宽度为4m,通常选用经验宽度4-10m。规范规定机动车车道数大于等于6条或人行横道大于30m时,应在道路中央设置安全岛(最小宽度为1m)。停止线:停止线设在人行横道外侧面1-2m处。环形交叉口设计平面环形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中心岛形状和尺寸、确定环道宽度、进出口设计等。立体交叉口设计设置立体交叉口的条件:快速道路与其他道路相交;主干路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超过6000辆当量小汽车时;城市干路与铁路干线交叉;其他安全等特殊要求的交叉口和桥头;具有用地和高差条件。立体交叉的组成:跨线桥;匝道;加速道;减速道;集散道。分离式立体交叉:主要需满足净空和视距的要求以及排水的要求。这些要求同样适用于互通式立体交叉。互通式立交一般有快速路网的城市,市区互通式立交中心间距应大于或等于主干路间距,约为1.0-1.5km左右,郊区可适当加大。相交道路的上下位置:一般等级高、速度快的道路宜布置在下面,等级低、速度慢的道路宜布置在上面;在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可按现状标高考虑,高的道路在上面,低的道路在下面,高架道路在上面,地面道路在下面。竖曲线设计(1)竖曲线设置在道路纵坡转折点常设置竖曲线将相邻的直线段平滑地连接起来,以使行车比较平稳,避免车辆颠簸,并满足驾驶人员的视线要求。(2)竖曲线设置的主要作用: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缓冲作用。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3)竖曲线分类:竖曲线分为凸形与凹形两种。凸形竖曲线的设置主要满足视线视距的要求,凹形竖曲线的设置主要满足车辆行驶平稳(离心力)的要求。城市道路竖曲线设置时,应尽量选择大半径的竖曲线。(4)不设置竖曲线的情况:一般当城市干道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小于0.5%或外距小于 5cm 时,可以不设置竖曲线。(5)最小半径:城市道路设计规划 规范规定了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限制值,可以查表得到(6)城市道路设计时一般希望将平曲线与竖曲线分开设置。(往年重要考点)如果确实需要重合设置时,通常要求将竖曲线在平曲线内设置,而不应有交错现象。为了保持平面和纵断面的线形平顺一般取凸形竖曲线的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 10一 20 倍应避免将小半径的竖曲线设在长的直线段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1、交通信号机(单控、线控、面控)2、道路标志3、道路交通标线(功能、特性、分类)4、交通控制5、智能交通系统停车场的分类-1(1)按车辆性质分: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2)按停车场的服务对象分:专用停车场、公用停车场;停车场的分类-2停车场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可没在次干路或支路上并远离交叉口;不得设在人行横道、公共交通停靠站以及桥隧引道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车辆停放方式及特点(平行、垂直、斜放式)(1)平行式平行式停车车身方向与通道平行,是路边停车带或狭长地段停车的常用形式。特点:所需停车带最小,驶出车辆方便,但占用的停车面积最大。用于车道较宽或交通较少,且停车不多、时间较短的情况,还用于狭长的停车场地或作集中驶出的停车场布置,也适用停放不同类型车辆及车辆零来整走。(2)垂直式平行式停车车身方向与通道垂直,是最常用的停车方式。特点: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占用停车道宽度最大,但用地紧凑且进出便利,进出停车时需要倒车一次,因而要求通道至少有两个车道宽。(3)斜放式斜放式停车车身方向与通道成角度停放,一般有30、45、60三种角度。特点:停车带宽度随车长和停放角度有所不同,适用于场地受限制时采用,车辆出入时占用车行道宽度较小。有利于迅速停车与疏散。缺点: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放方式要多,特别是30度停放,用地最费。车辆停发方式(1)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停车迅速,发车费时,不易迅速疏散,常用于斜向停车和要求尽决停车就位的停车场。(2)后退停车、前进发车:停车较慢,发车迅速,是最常见的停车方式,平均占地面积较少,常用于垂直停车和要求尽快发车的停车场。(3)前进停车、前进发车:车辆停发均能方便迅速,但占地面积较大,常用于公共汽车和大型货车停车场。停车场的配置(1)汽车停车场应大小车型分设,出入口分离,并远离交叉口。(2)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吸引点,停车场多配置在门前或附近。(3)对外地来的或过境的车辆停放,可考虑在城区的边缘设置停车场。汽车停车场地在城市道路上的配置(1)沿侧实线停车:通常设置在与主要干道相交的次要道路上或就在主要干道上,沿人行道边辟出一定用地。(2)港湾式的路边停车:在道路一侧或两侧足够宽度的边缘带内做成港湾式的停车道。汽车停车场地在城市道路上的配置-2(3)利用分隔带停车: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有较宽的分隔带时,可利用其地盘布置停车道。(4)道路外的港湾式停车场:如有空地建立地面停车场最为经济,布置形式要视地面大小与所处交通干线的关系因地而定。道路转角处停车场,应把出口布置在次级道路上。停车库常用的坡道式停车库分为四种类型:直坡道式停车库螺旋坡道式停车库错层式斜楼板式停车库了解自行车停车设施设计特点自行车停车场地位置的选择应依据道路、广场和公共建筑布置,以中小型分散就近设置为主。(1)类型固定的、经常性的专用停车场;临时性的停车场;街边停车场;快慢车分隔带上的停车场。(2)设计原则1)在公共建筑附近就近布置;2)在城市中应分散多处设置;3)停车场出入口宽度,一般至少应2.5-3.5m;4)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OOm,并不得大于200m。(3)停放方式停放方式有垂直式、斜放式两种。每辆车占地1.4-1.8m,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宜分成15-20m长的段,每段设一个出人口,宽度不得小于3m;50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两个。场地铺装应平整、坚实、防滑。坡度宜小于或等于4%,最小坡度为0.3%。(4)停靠站设站原则:结合考虑公共车辆的经济运营,在有大量人流的集散或吸引点等地设站。布置方式:沿人行道设置和沿快慢车道之间的分隔带设置。作为站台用的分隔带宽度不应小于2.0m,站台长度一般不小于两辆车同时停靠的长度。城市交通枢纽可分为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和货运交通枢纽两大类(1)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包括对外客运枢纽、城市中心客运枢纽、组团级客运枢纽、其他类枢纽)(2)货运交通枢纽(即物流中心,是重新调配货物流程的场所):城市物流中心是城市货运集散中心,承担着城市货物的集中、分理、称重、简单加工、仓储及交通工具的停放、维护保养、加油、调度等功能,在城市货物运输及中转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用:衔接功能;信息功能;管理功能。(1)按交通功能划分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其功能是将城市公共交通与铁路、水路、航空、长途汽车交通连接起来,使乘客能尽可能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一次出行市内交通枢纽:其功能是沟通市内各功能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特定设施服务的枢纽:其功能是为体育场、全市性公园等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的观众、游人的集散服务。(2)按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方式换乘枢纽:是指公共电车、汽车交通与地铁、轻轨、港口、渡口、铁路、航空等交通衔接的枢纽。相同客运交通方式转换枢纽:是指公共电车、汽车不同线路的转换与长途汽车的转换枢纽。(3)按交通组织划分公共交通首末站换乘枢纽、公共交通中途站换乘枢纽。(4)按布置形式划分立体式枢纽:枢纽站分地下、地面、地上多层,设有商业、问询等综合服务。平面枢纽:枢纽站设置在地面层,视客流多少确定枢纽规模。(5)按服务区域划分市级枢纽:为全市服务,客流集散量大,公交线路多,设备齐全。区级枢纽:连接各区交通重心、卫星城市的公交线路的起终点枢纽地区性枢纽:设在地区客流集散点处的枢纽,服务范围小,设备简单。客运枢纽和物流中心设计1、客运枢纽的三个等级市级客运枢纽组团级客运枢纽其他地段或特定公交设施的换乘枢纽2、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物流中心的选址和功能定位物流中心规模的确定与运量预测;物流中心的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物流中心的内部交通组织;物流中心的外部交通组织。城市交通广场规划设计要求与方法1、城市站前广场的特点:交通繁忙;人流车流的连续性和脉冲性;服务对象极为广泛2、站前广场规划应考虑的原则:公交优先的原则;人车分离、减少冲突的原则。3、城市交通广场的规划设计要求城市交通广场应很好地组织人流和车流,以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要有足够的行车面积、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面积,其大小根据广场上的车辆及行人的数量决定;4、城市交通广场的规划设计方法(1)交通枢纽站前广场,主要应解决人流、车流、货流三大流线的相互关系,一般应为货运设置独立出入口和连接城市交通干线的单独路线。(2)长途汽车站往往与铁路车站和停车场等的位置配合好。合理组织站前的交通,以便在最少数量的流向交叉条件下,使广场上的步行人流和车流畅通无阻。(3)码头前广场其性质与铁路广场基本上相同,其布局原则上与铁路车站广场相似。(4)影、剧院和体育馆、展览馆前的广场应主要考虑人流集散。(5)桥头广场主要解决人流、车流的交通组织,保证车流畅通,行人安全。道交通的分类运营范围、运输能力、路权、敷设方式、支撑和导向方式、牵引方式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特征地铁系统:主要服务于市区,单项输送客流能力在2.5万人次/小时以上,采用全封闭线路、钢轮支撑和导向轻轨系统:主要服务于市区,单项输送客流能力在1-3万人次/小时左右,采用全封闭线路、钢轮支撑和导单轨系统:适用于城市高差较大、转弯半径较小、建设用地狭窄的城市,单项输送能力1-3万人次/小时,线路全封闭,采用胶轮支撑和导向有轨电车:属于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分为两种:混合车道、全开放型路面有轨电车和局部隔离新型有轨电车磁悬浮系统:利用电导磁力悬浮技术,车辆不需要车轮车轴。分为两种:高速磁悬浮和中低速磁悬浮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属于胶轮-导轨系统,多使用高架线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相对于市区轨道交通而言,可以采用上述形式中的一种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要求1)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的合理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效率、建设费用,对沿线建筑文物的保护、噪声防治、城市景观等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的变动而调整,且将互相辅承。(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布局,除考虑地区的繁华程度、人口稠密程度外,还须考虑到轨道交通线网具有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用地功能的潜在优势,即所谓“廊道效应”。(4)做好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将可减少拆迁和避免发生错误的布局。知识点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法(轮换考点)线网方案阶段的重要工作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确定线网的形态以及各条线路的走向。目前,线网方案编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枢纽锚固和走廊锚固。枢纽锚固方法是先确定主要换乘枢纽和主要客流集散点,然后结合主要客流走廊布设线路。走廊锚固方法是先通过交通需求分析找出客流走廊,沿客流走廊布线,再结合客流集散点、换乘枢纽的分布等加以调整。前者是先有点后有线,后者是先有线后有点。实际的线网方案编制工作比较复杂,通常是两种方法的混合使用。城市供水方式有两种城市市政部门集中建设的供水设施企事业单位、居民用户自建供水设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构成城市公共供水系统分为三大部分: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1)取水工程任务是从天然水源获得符合一定水量、水质的原水,分为地表水取水工程和地下水取水工程。(2)净水工程任务是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以满足用户要求。(3)输配水工程任务是通过管道将原水输送到净水厂。城市供水工程规划三阶段内容城市供水工程规划分为三个阶段:总体规划阶段详细规划阶段城市供水专项规划(1)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内容:预测城市用水量进行水资源工序平衡分析确定城市自来水厂布局和供水能力布置输水管、配水干管和其他配水设施划定城市水源保护范围、提出水源保护措施(2)详细规划阶段的主要内容计算规划区用水量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供水设施位置和用地布置配水管网,确定管径以及管道的平面和竖向位置确定规划区其他配水设施位置和能力(3)城市供水专项规划目的是落实和深化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规划内容一般都比总体规划中的供水专业规划丰富规划深度在其他条件下可能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城市用水分为四大类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城市用水量预测(1)预测方法: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年递增率指标法分类加和法等(2)规划用水量指标:需确定的预测指标:人均综合用水量、单位用地用水量、用水年递增率。确定用水量指标时:应贯彻节水政策,根据城市历年用水量合理分析现状用水效率和节水潜力,结合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用地开发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预测指标。(3)城市用水量:三种表达形式:平均日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年用水量水资源供求平衡分析时,一般采用年用水量。地区供水条件包括四方面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可供水量水质(1)水资源总量指一年中通过降水和其他方式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通常考虑:50%、75%、95%三种保证率,分别代表平水年、枯水年和特枯年。保证率越高,相应的水资源总量越小。(2)可利用量和可供水量可利用量是在考虑生态环境用水后人类可以从天然径流中开发利用的水量,包括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可供水量是在需水量预测和水利工程规划的基础上,将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与来水、用水过程相结合,通过水量调解计算而确定的供水量。(3)水质地表水水质:分为五类,需了解各类适用的条件。地下水水质:分为五类,了解各类的适用条件。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一定区域的水资源评价和供需平衡分析,涉及到降水、径流、用水组成、用水过程等等一些列方面,是一项较复杂的专业性工作。供需平衡分析需调研了解的内容:了解城市所在地区不同保证率情况下的水资源总量、水质及其空间分布;了解各类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和一定保证率情况下可以向城市提供的水量缺水的三大基本类型资源型缺水:水资源可利用量小于需求量水质型缺水:水资源受到污染不符合城市用水的水质要求工程型缺水: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城市用水需要资源型缺水的解决措施(1)节水:改造水管网设施、提高用水效率、减少用水量(2)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利用江河水洗和浅层地下含水层中的淡水资源之外的水资源,包括雨水、污水、微咸水、海水等水质型缺水的解决措施(1)水污染治理根本措施是将污染物控制在环境容许范围内,具体措施可以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深度等(2)改进水厂净水工艺包括在水厂常规处理前增加预处理或在常规处理后增加深度处理等工艺城市供水基本要求需要考虑水量、水质和水源保护等多种因素水量保证率达到90%以上;水质符合现行相关标准规定;水源应处于便于保护的地段水厂规划(1)现状水厂的利用对于建成时间不长、水源良好、净水工艺先进、出水质量符合要求的水厂应尽量保留,符合扩建条件的可以进行扩建。(2)新建水厂布局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四方面:水源条件建设条件安全条件配水条件输水管线应采用管道或暗渠。管线的线路走向应考虑安全、经济、建设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线路较长或地形不利时,中途应设置泵站配水管网配水管分为三类:干管、支管和接户管管网形式分为基本两类:枝状管网、环状管网其他配水设施除管道外的配水设施:水塔和高位水池:都是起调节作用的设施,根据城市地势起伏程度的不同选择建设水塔或高位水池加压泵站:是在配水管网中其增压作用的设施管网水力计算(1)设计流量:应按照城市最高时用水量计算。(2)设计流速:流量一定的情况下,流速越小,管径越大,管网投资越高,反之则越低。应根据不同管径范围,按标准设计选用不同流速(3)管径计算枝状管网根据设计流量和合理流速从末端向起端逐段计算环状管网计算较复杂,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程序多次试算(4)管网校核指特定工况的校核,包括事故时和消防时两种工况。水源保护1、水源保护区城市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2、水源保护要求简单了解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的规定,了解地下水源保护的相关规定。了解城市排水体制城市排水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大类。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分为直排式、截流式合流式。直排式排水系统对水体污染严重,但管渠造价低,又不进污水处理厂,所以投资省。不少老城区都采用这种方式,目前一般不宜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相对直排式有较大改进。但在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污染较严重,多用于老城改建。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程建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