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 九 章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Schultz, T. W.,),主要内容,人力资本的含义与作用,医疗保健与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深化与智利外流,人力资本形成的战略选择,1.,人力资本的含义与作用,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的作用,1.1,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尤其是劳动者的质量或者说劳动力的素质问题。,劳动力的素质又包括身体素质和智力素质两个方面。,身体素质是人的生物属性,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包括劳动者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及劳动者智力机能的完好状况等。,智力素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劳动者的智力素质一般包括劳动者掌握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人力资本的概念在古典经济学中早已出现。,亚当,斯密,(A,Smith),在,国富论,中就明确把劳动者的才能看作是资本存量的一部分,他指出“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象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工人增进的熟练程度,可和便利劳动、节省劳动的机器和工具同样看作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舒尔茨,提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 :“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他认为在传统经济学中,资本实际上由生产活动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各种物质生产要素所构成。“虽然包括马歇尔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的此处或彼处也看到人力投资的现实意义,但人力投资却很少被纳入经济学家的正规的核心内容之中。”,舒尔茨认为不包括人力资本的资本概念是不完整的。,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02,年生于南达科他州。,1930,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后任教于艾奥瓦州立学院。,1943,年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72,年退休后被聘为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舒尔茨早期研究美国农业经济问题,后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发展中国家,并以学者身份担任美国农业部、商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建设开发银行等机构的顾问,参与经济咨询工作。他使农业经济学成为一般经济理论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并提出,农民的行为是合乎理性的,论点,指出,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少,,从而建立,人力资本,理论,被誉为,人力资本概念之父,,对农业经济、现代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对人类资源和人力资本作出重要理论贡献的又一代表人物是加利,.S.,贝克尔。他的理论最大贡献在于对已经存在的人力资本理论构造了该理论的微观经济基础,并使之数学化;把人力资本观点发展为确定劳动收入分配的一般理论。他对人力资本的成本和效益提出的概念是:效益包括文化、其他非货币利益,以及收入和职业的改善;成本是花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和因投入而被放弃的时间价值。他说:人力资本的概念被人们认为是堕落的,因为它把人作为机器处理;把上学学习看成是一项投资,而不是一种文化体验,被认为缺乏感情,而且显得极为狭隘。,1.2,人力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效率,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余值增长率,人力资本有利于提高收入水平,2.,医疗保健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形成,发展中国家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问题,2.1,人力资本的形成,人力资本的形成同物质资本的形成一样,也是通过投资形成的。,教育方面的投资,教育方面的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于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的投资。,保健方面的投资,从广义上来讲,用于影响劳动者寿命、体力、耐力和精力等方面的费用,都属于保健方面的投资。,国内流动的投资,移民入境的投资,人力资本的形式,(1),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包括用于各类学校的费用、用于职业培训、岗位培训等方面的费用。按照舒尔茨的理论,教育的总费用,还包括受教育者因学习而放弃工作所得的收入在内。,(2),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广义地说,包括凡可以影响劳动者的预期寿命、体力、精力和耐久力的所有费用。,(3),个人和家庭用于变换就业机会的迁移费用。因为这种迁移将有助于解决国内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余缺调剂问题。,2.2,发展中国家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问题,疾病仍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营养不良问题非常严重,环境卫生质量不高,医疗保健设施不足,且分布不合理,医疗保健意识不高,3.,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3.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亚当,斯密早在十八世纪就已察觉教育具有经济价值。他指出: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费里德里希,李斯特首次提出了“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的概念,强调教育、科学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柯布,道格拉斯提出了生产函数的概念,为后来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准备了条件。,斯特米林率先提出教育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开了定量研究教育经济价值的先河。,3.2,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成本,教育的收益,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3.2.1,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是为了培养一定熟练程度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而耗费的教育费用。,按教育成本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个人成本是指学生为了学习而由其个人或家庭直接支付的各种费用和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社会成本是指由社会支付的教育费用和间接成本。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社会间接成本包括社会所放弃的收入、免税成本、潜在的租金和折旧费。,3.2.2,教育的收益,教育的收益是教育通过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种种有益效果,也称教育的经济收益。,按收益对象的不同,教育的收益可以划分为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个人收益:受教育者个人通过受教育所获得的这些好处,就是教育的个人收益。按其是否以货币的形式获得,教育的个人收益又可以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不同受教育程度者之间的这种终生收入的差别,就是教育给个人带来的直接收益。,教育的间接个人收益,既包括受教育者个人较大的职业适应性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也包括受教育者因个人较强的能力而实现的支出的节省等方面。,社会收益,是指受教育者本人不能完全占有的而为社会其他成员所共同得到的收益。教育的社会收益也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收益两种。,直接的社会收益。教育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增长。,间接的社会收益。教育间接的社会收益,主要表现为政治上和道德上的收益。,3.2.3,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所谓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主要就是通过计算教育投资的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1RR,)两种方法来进行的,从计算的结果中来分析某级教育决策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方法一:净现值法,V,为,n,年的全部预期收入:,G,n,年的全部预期成本:,净现值公式可以表示为:,方法二: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收益率就是贴现成本之和与贴现收益之和相等时的贴现率。内部收益率可以通过下列方程求出:,或者,0,其中,,i,内部收益率,即,IRR,3.3,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教育投,资,尤其是入学人数和入学率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据统计,,1950,1980,年,发展中国家,(除中国和北朝鲜)的小学入学人数从,0.93,亿增加到了,4.43,亿,增加,4.8,倍;中学入学人,数从,800,万增加到了,1.55,亿,增加,19.4,倍;大,学入学人数从,100,万增加到了,1700,万,增加,16,倍。,3.3.1,公共教育费用增长迅速,但人均占有水平仍然很低,3.3.2,入学人数增长迅速,但辍学率很高,3.3.3,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3.3.4,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发展中国家没有很好的研究本国的经济文化条件以及本国特殊的国情,而是一味的追随发达国家,盲目模仿、照抄照搬适合发达国家特点的教育体制,结果,无论是教育的内容、结构还是专业的设置都不符合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中国家有,70,的儿童生活在农村,并在农村上学,由于中小学辍学率高,大概有,80,的入学者会在农村度过一生。,3.3.5,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很少,一般来说,接受各种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低于,15%,的属于高等教育的“精英阶段”;超过,15%,时就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超过,50%,的就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目前,北美洲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84%,,,OECD,各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50%,,中等收入国家超过,20%,,发展中国家一般为,8%,。,2000,年大学生的平均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7,8,。,3.3.6,教育不平等现象严重,教育吉尼系数是通过入学率、资金、成绩等数据来计算的,并将人口中不同群体和不同时间受教育的情况考虑在内。,从,1970,1990,年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吉尼系数来看,韩国的教育吉尼系数从,0.51,降到,0.22,;印度的教育吉尼系数从,0.80,降到,0.69,;而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秘鲁和委内瑞拉的的教育吉尼系数都有缓慢的上升。,政府推动教育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有关经济表明,政府在教育上的开支与经济增长没有一定的必然关系,因为慷慨的教育支出并不能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后者则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第二,经验表明,过度集权化的教育制度往往引发信息失衡、责任心不强、教育资源浪费而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应该改变原先的“自上而下”模式,转而采取“客户推动”模式。,第三,制定有效帮助穷人接受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如果大量穷人的孩子不能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或者这种教育投入经常不足,会引发社会、经济问题,最终仍然要政府承担代价。,第四,注意教育内容的改革,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第五,政府还要鼓励国家间的知识的交流。,4.,教育深化与智利外流,教育深化,知识失业,智力外流,4.1,教育深化,基础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很高,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是逐渐下降的。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把大量的财力用于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投资上,盲目追求西方的标准,大力发展高层教育。结果,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异常迅速。这种情况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深化,或者说是教育过度(,over-education,)问题。,4.2,知识失业,伴随着教育深化,出现了知识失业(,educated unemployment,)现象。,人力资源的浪费严重,大量的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劳动者处在闲置和半闲置状态中,物质资源的耗费过度,大量的财力、物力都用于教育的投资,以致于在其他方面的投资力度不够,4.3,智力外流,智力外流(,brain drain,)是指发展中国家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内完成学业后迁移到另外一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现状,“外在的”和“内在的”智力外流,现状,据统计,,1962,年美国移民法放宽限制后,仅,1962,1980,年间,世界上共有,50,万科技人员迁移到美国。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移民绝大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洲,如南朝鲜、印度、菲律宾和台湾等地。,印度每年有约,10,万科技人员流入美国,相当于印度每年为美国支付,20,亿美元的教育经费,“外在的”和“内在的”智力外流,托达罗指出,除了外在的智力外流以往,还有内在的智力外流,把身心都迁往国外的专门人才叫做“外在的智力外流,(external brain drain )”,把身体留在国内而心已经飞往发达国家的专门人才称为“内在的智力外流,(internal brain drain )”,。,5.,人力资本形成的战略选择,增强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率,防止人才的外流,改善医疗保健服务,5.1,增强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提高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尤其要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问题,5.2,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率,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甚至杜绝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改革各级教育体制,使其服务于本国的经济发展,调整投资结构,改变教育的不平等现象,改变投资制度,由受益者本人承担较大比例的开支,减少政府的投资成本,鼓励专业人才到农村就业,5.3,防止人才的外流,虹吸效应: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研条件与设施,以及生活条件优越,从而对发展中国家人才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造成发展中国家人才的外流,马太效应:发达国家的高工资、高待遇和优越的生活环境所体现出来的雄厚财力对发展中国家人才的大量聘用,使其社会的人力资本更加丰富,体现为越来越多的资本能力,5.4,改善医疗保健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前提条件,没有健康的身体、基本的保健设施,人力资本难以形成。,发展中国家必须全方位的改善人口、营养、环境保护和保健等方面服务。,案例分析:,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中印人力资本比较,(一)中国和印度的人力资本比较,国别,1975,1980,1985,1990,1995,1999,15-64,岁人口占世界,比重,%,中国,22.2,22.6,23.3,23.6,23.2,22.4,印度,14.9,15.2,15.4,15.7,15.9,16.2,平均受教育年数,中国,4.38,4.61,4.94,5.51,6.08,7.11,印度,2.70,3.27,3.64,4.10,4.52,5.06,世界,5.54,5.92,6.17,6.43,6.44,6.66,总人力资本,/10,亿人年,中国,2.25,2.70,3.35,4.17,4.95,6.00,印度,0.934,1.29,1.62,2.06,2.52,3.08,世界,12.8,15.4,17.9,20.7,22.6,25.0,总人力资本占世界比重,%,中国,17.5,17.6,18.7,20.2,21.9,22.0,印度,7.27,8.40,9.06,9.98,11.1,12.3,印度人力资本的现状,印度以,IT,等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是印度服务业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口方面,印度年轻人口占据较大比重,而且年轻人的自立比率要高于中国;在投资方面,印度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电信行业私人投资多于中国,中国资本、劳动密集型的交通、水、卫生行业的私人投资多于印度;中国的发展多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和充足的资本,而印度经济的发展则主要依靠其受过高等教育、训练有素的人才。,中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的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1,)人力资源素质较低,(,2,)人力资本投资强度低,结构不合理,(,3,)医疗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人民健康状况急需改善,(,4,)人才流动困难,人口数量膨胀等因素制约了人力资本投资发展,使人才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印度的后发优势,印度的外包行业目前正在增长,经济学家预计这种趋势,加上服务业的持续增长,将进一步推动外包机会的增加。印度外包行业成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其劳动力通晓英语。随着英语日益成为商务领域的国际性语言,印度大量精通英语的熟练技术工人已经成为推动其外包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印度目前是美国以外最大的英语国家,多达,2.5,亿印度人能够流利使用英语,在印度,英语已经成为仅次于印度语的第二大语言。印度实际上能够为整个英语世界提供后勤服务。,(二)两国教育体制的比较,造成中国和印度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两国不同的教育体制。,印度的教育体制,其教育方针中明确强调了“普及教育”和“消灭成人文盲”的重要性,把普及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消灭文盲的重要措施,中等教育和中等专业化教育的目的是为印度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建立积极而有益的联系;把高等教育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及通向“现代化”的重要门径。,印度教育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发展高等教育、发展职业和技术教育、扫盲工作与成人教育等方面。,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不断增加对高校的经费开支。,中国的教育体制,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坚持把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南。,中印两国教育体制各自的特点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好于印度,印度的高等教育超过中国。正是多年来印度重视高等教育,使得人力资本密集的产品出口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