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第一节 定群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第一节 定群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cohort study,一、概念,二、种类,三、发病率的计算,四、相对危险度,一、概念,把观察对象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不同暴露水平)分成两组(或多组),追踪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2,组或多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由因追果,”,,又称,“,队列研究,”,。,暴露,是指研究对象具备某种特征或行为,或直接接触过某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为施加的(如治疗药物、疗法、手术、干预措施等)。,二、种类,1,、前瞻性定群研究,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所获得的现时材料作出的,研究的结局需要前瞻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而不是在研究开始时已知的。这是定群研究的基本形式。,实例:人工绝经与乳腺癌,1926,年至,1962,年期间,有,7,次病例对照研究报告都表明,人工绝经史(指指外科手术切除子宫或双侧卵巢的)在乳腺癌病人中所出现的比例较各种对照中的比例为低。为了进一步确证这一现象,拟进行一项队列研究。,鉴于前瞻性队列研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人工绝经手术病例和随后出现的乳腺癌结局,所以,1968,年,Feinleib,利用波士顿地区几个教学医院的病案记录进行了该项研究。,选择,1920-1940,年期间入医院的,在麻省居住的,,55,岁以下的妇女,其中做过下列手术的为研究对象:子宫切除,单侧卵巢切除,双侧卵巢切除,和用镭或,X,线照射过子宫或卵巢进行治疗的人都算暴露组,胆囊切除的作对照组。研究对象中除外了:曾患过盆腔和乳腺癌的,乳腺切除的,,40,岁前已经绝经的,指示病例入院时已不存活的病人等等。,2,、回顾性定群研究,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已经掌握的历史材料和历史上有记载的暴露情况作出的,研究的结局在研究开始时已经从历史资料中获得。暴露与结局虽然跨越时期较长,但资料收集与分析却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完成。,3,、双向性定群研究,也称混合型定群研究,即在回顾性定群研究之后,继续进行一段时间的前瞻性定群研究。,人工绝经与非人工绝经病人中乳腺癌的比较,病人组别 人数 乳癌数 粗发病率 调整发病率,RR,胆囊切除,440 6 0.0150 0.0198 1.00,单侧卵巢切除,1635 20 0.0122 0.0210 1.06,子宫及双侧,1278 6 0.0047 0.0054 0.27,卵巢切除,放射处理,468 5 0.0107 0.0106 0.54,三 发病率的计算,1,、累计发病率,以一定随访期间内观察人群中发生的病例数为分子和开始随访时人数为分母计算发病率。,要求:,观察对象一次选定,同时开始观察,而且在随访期间内不发生失访或其他原因的死亡。,2,、人时发病率(发病密度),在慢性病的追踪研究中,追踪的时间通常较长,往往需要数年、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追踪期限。在这个期间内由于观察对象的流动(加入或退出),每个人接受的观察时间长短不一,不便计算累计发病率。这时采用暴露人时作分母,用发病人数作分子计算的发病率称为人时发病率。,5,名乙型肝炎病人的诊断和随访记录,病例号 诊断日期 随访情况,1 1963,年,7,月,14,日,1972,年,1,月,22,日死于肝癌,2 1964,年,12,月,7,日,1974,年,5,月,16,日随访情况良好,,以后失去联系,3 1963,年,10,月,25,日 从未随访到过,4 1962,年,5,月,15,日,1976,年,4,月,24,日死于车祸,5 1964,年,1,月,2,日 到调查日(,1988/6/1,)仍存活,,未发生肝癌,开始随访后第,n,年的暴露人年数,病例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1 1 1 1 1 1 1 1 1,2 1 1 1 1 1 1 1 1 1 1 0.5,3,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5,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病例号,19 20 21 22 23 24 25,1,2,3,4,5 1 1 1 1 1 1 05,四 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1,、概念:,暴露组发病率与作为对比基础的对照组的发病率的比值,它表示暴露组发病率为对照组发病率的多少倍或百分之几。,RR=1,表示,2,组的发病危险度相等。,RR1,,表示接触改因素使发病危险增加。如,RR=2.5,表示暴露组发病危险相当于非暴露组的,2.5,倍,前者比后者高出,1.5,倍,=RR-1,。该因素称为该病的危险因素。,RR1,表示接触该因素使发病危险度降低。如,RR=0.6,表示暴露组发病危险相当于非暴露组的,0.6,倍,前者比后者下降,40%,。,实例,为研究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追踪研究。把,609,名,40,69,岁的男性测定了血清中儿茶酚胺水平,按浓度高低分为两组。经过,10,年随访观察取得了冠心病的发病资料。,随访结果,发病人数 未发病人数 合计,高水平组,27 95 122,低水平组,44 443 487,合计,71 538 609,H0:RR=1,H1:RR1,血清中儿茶酚胺水平与冠心病之间有关联,高水平组冠心病发病危险是低水平组的,2.45,倍。,对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白血病发病情况进行了为期,16,年的定群研究,结果如下:,组别 患者数 人年数 发病率(,1/10,万人年),暴露组,61(a)306500(T,1,)19.90,对照组,27(c)915000(T,0,)2.95,合计,88(m,1,)1221500(T)7.20,分层分析,混杂因素的影响称为混杂偏倚。混杂偏倚的控制应在设计阶段和资料分析阶段进行。控制混杂偏倚的前提是研究者首先要有识别混杂作用的存在。在设计阶段对混杂偏倚的控制主要通过限制、配比和随机化来实现。在资料的分析阶段可用统计学技术控制混杂偏倚。常用的方法有分层分析、标准化法、协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等。,Mantel-Haenszel,法,组别 发病人数 未发病人数 合计,暴露组,a,g,b,g,n,1g,非暴露组,c,g,d,g,n,0g,合计,m,1g,m,0g,n,g,年龄,55,岁,,ECG=0,g=1,层,儿茶酚胺 发病人数 未发病人数 合计,RR,高水平,1 7 8 2.01,低水平,17 257 274,合计,18 264 282,年龄,55,岁,,ECG=1,g=2,层,儿茶酚胺 发病人数 未发病人数 合计,RR,高水平,3 14 17 1.49,低水平,7 52 59,合计,10 66 66,年龄,55,岁,,ECG=0,g=3,层,儿茶酚胺 发病人数 未发病人数 合计,RR,高水平,9 30 39 1.88,低水平,15 107 122,合计,24 137 161,年龄,55,岁,,ECG=1,g=4,层,儿茶酚胺 发病人数 未发病人数 合计,RR,高水平,14 44 58 1.55,低水平,5 27 32,合计,19 71 90,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case-control study,一、概念,二、种类,三、比数比,一概念,选定患有某病和未患该病的人群,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情况及程度,以判断暴露因素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由果推因”,属于回顾性调查。,二 种类,1,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2,配对(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三比数比(比值比,优势比),odds ratio(OR),暴露史 病例 对照 合计,有,a b a+b=n,1,无,c d c+d=n,0,合计,a+c=m,1,b+d=m,0,n,比数比是指某事物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病例组的比数,=,对照组的比数,=,吸烟史 病例 对照 合计,吸烟,688 650 1338,不吸烟,21 59 80,合计,709 709 1418,毒物 病例 对照 合计,接触,80 30 110,不接触,40 90 130,合计,120 120 240,暴露史 病例 对照 合计,有,a,g,b,g,n,1g,无,c,g,d,g,n,0g,合计,m,1g,m,0g,n,g,吸烟史 毒物 病例 对照 合计,OR,吸烟 接触,70 15 85 2.8,不接触,25 15 40,合计,95 30 125,不吸烟 接触,10 15 25 3.3,不接触,15 75 90,合计,25 90 115,配对设计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接触苯的职业史与白血病关系的资料,对 照,病例 有职业史 无职业史 合计,有职业史,2 30 32,无职业史,12 259 271,合计,14 289 30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