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30年代文学思潮,(1927-1937),1,30年代文学的总体特征:,1,、文学思潮的空前政治化,2,、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坛上起决定性的作用,3,、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及其他多种倾向的文学彼此对立竞争,又共同丰富了这一时期的创作。,1933年萧伯纳来中国,与宋庆玲、蔡元培、鲁迅、林语堂、史沫特莱等在孙中山故居前合影,2,三十年代文艺两大阵营的形成,1、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及其文学(革命文学、左翼文学)。,1928年1月,太阳社创办太阳月刊,蒋光慈、钱杏邨主持;刚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创造社的创造月刊第一卷8号开始宣传革命文学;“左联”。,2、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其文学。,1928年3月,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创办新月月刊,声称维护“独立”“健康”的原则与“尊严的原则”;文学、文学月刊、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现代等。,3,新月社创办的新月月刊,创造社和太阳社创办的文化批判月刊和太阳月刊。,4,1.左翼革命文学思潮发生的背景,其组织化的文学活动推动文坛格局变化,影响,深远,。,特定历史原因,:部分早期共产党人从政治革命走向文学;27年后社会政治斗争形势使建设无产阶级文学成为需要;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红色30年代)的影响,西方辛克莱、德莱塞等影响。,激进的青年作家相对集中在上海,提供革命文学队伍的组织保证。,5,厄普顿辛克莱(18781968)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亨利巴比塞(18731935),6,2.早期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简述,(1),1923年就倡导革命文学。邓中夏、恽代英、瞿秋白、沈泽民,等,都提倡过无产阶级文学。,1924年蒋光慈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同,年无产阶级文学社团“春雷社”。1925年沈雁冰论无产阶级艺术。,(2),基本理论主张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郭沫若、李初梨、成仿吾、钱杏邨等都写文章提倡。,受拉普、纳普影响,视文学为政治传声筒,把鲁迅、茅盾、郁达夫、叶绍钧、张资平都当做落伍者加以批判。,(3),1929年秋,中共江苏文委出面要求双方止停战。,7,第二行照片中人左起为:成仿吾(18971984)、张资平(18931959)、柔石,(19021931)、彭康(19011968)、,李初梨(19001994)、,阳翰笙(19021993),瞿秋白,(1899-1935),恽代英(1895-1931,),萧楚女(1893-1927),邓中夏(1894-1933),8,3.成立“左联”,(1)1930年3月2日,鲁迅、沈端先、冯乃超、柔石、李初梨、彭康、钱杏邨、田汉、阳翰笙等四十余人在上海参加成立大会。,(2)理论纲领:“我们的文艺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了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3)选举冯乃超、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员。远在日本的郭沫若、郁达夫、茅盾等也参加了左联。,(4)鲁迅在会上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左联”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自觉领导文艺的开始。,9,鲁迅(18811936),田汉(18981968),郑伯奇(18951979),冯乃超(19011983),夏衍(19001995),洪灵菲(19011933),钱杏邨(19001977),10,二、“左联”主要文学活动,(1)创办刊物。成立前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成立后有拓荒者、萌芽、十字街头、北斗、文学月报、光明等。,(2)译介、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冯雪峰、鲁迅、瞿秋白翻译马列文艺理论著作。,(3)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输入苏联等国的作品。,(4)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成立“文艺大众化研究会”,将“文学的大众化”视为建设革命文学的“第一重大的问题”。,(5)提倡“新现实主义”。注重客观的真实性,表现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文艺美学原则相同一。,11,蒋光赤主编,姚蓬子、周扬主编,丁玲主编,鲁迅、冯雪峰主编,12,2.理论建设,(1)标举无产阶级写实主义,有其历史局限性。创造社宗依拉普,鲁迅、茅盾介绍普列汉诺夫。,(2)1930年,左联加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受拉普理论影响,以唯物辩证法代替创作方法,出现公式化、概念化倾向。,(3)1933年,苏联清算拉普,周扬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首次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4)鲁迅、瞿秋白、茅盾、冯雪峰、周扬、胡风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理论建设。,(5)1935年,周扬、郭沫若“国防文学”,与鲁迅、冯雪峰等“民族战争中的大众文学”口号论争,后统一。,13,3.成绩与不足,1936年初,共产国际领导指示左联解散。,(1)提倡与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现代文学影响深远。,(2)政治上搞了不少左的政治活动;组织上把作家团体当成政党组织;文艺理论上照搬苏联文学运动和理论,存在明显的教条主义倾向;创作上,某些作家存在着轻视艺术规律、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总体上说,文学运动方面的影响远大于创作实践.,14,周扬(19081989)冯雪峰(19031976)胡风(19021985),15,第二节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一。,30年代人文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1,、,继承和实践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理论。,上承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文艺、美学思潮,,,在民主,、,科学背景上发展人文主义观念与话语体系。,2,、,理论建设取得开拓性进展。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宗白华、李幼泉等以一系列的论著对艺术与美等问题进行论述。朱光潜融合了克罗齐、弗洛依德思想,推出文艺心理学。,16,林语堂(1895-1976),宗白华(1897-1986),丰子恺(18981975),梁实秋(1902-1987),17,吕澄(1896-1989),徐朗西(18841961),王森然(18,951984),向培良(19011959),18,人文主义文学流派,京派、新月派、论语派等,海派中有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等。他们具体文学主张不同,在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等方面立场一致,观念相同。,除丰子恺、梁实秋、朱光潜、宗白华、李健吾、梁宗岱等人在阐述与论争中明确上面的观念以外,更多地是通过创作实践表现出“人”的观念来。,朱光潜(1897-1986),19,1.京派,“在解放前十几年中,我和从文过从颇密,有一段时间我们同住一个宿舍,朝夕生活在一起。他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我编商务印书馆的文学杂志,把北京的一些文人纠集在一起,占据了这两个文艺阵地,因此博得了所谓京派文人的称呼。”,“当时正逢京派和海派对垒。京派大半是文艺界旧知识分子,海派主要指左联。”朱光潜,沈从文(1902-1988),20,(1)命名,:,沈从文:文学者的态度,大公报文艺副刊,1933年10月18日,徐懋庸:“商业竞卖”与“名士才情”,文坛上倘若真有“海派”与“京派”之别,那么我以为“商业竞卖”是前者的特征,“名士才情”是后者的特征。,鲁迅:“京派”与“海派”,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本籍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亦非皆上海人。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21,(2)界定,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文学流派,基本在京津两地从事文学活动,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朱光潜、废名等。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阵地。京派的生成是对20年代末、30年代初政治革命及革命文化潮流的一种应激性反应。,(,3,),思想,自命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正统。继承了“五四”有关民主,、科学、,自由,、,个性等现代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一方面对专制的政治不满,另一方面对群众运动怀疑。,22,朱光潜奠定京派批评的理论基石,.生平与创作,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后就读于爱丁堡、伦敦、巴黎等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33年后在北大、川大、武大任教。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著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柏拉图文艺对话集、黑格尔美学、克罗齐美学、维柯新科学等。,朱光潜(1897-1986),23,主要理论观点:,1、艺术是抒情的直觉,“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这里所谓形象并非天生自在一成不变的,在那里让我们用直觉去领会它,像一块石头在地上让人一伸手即拾起似的。它是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的返照,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随人随地不同,直觉所得的形象也因而千变万化。”,2、,强调“,文学的趣味,”,:,“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克罗齐(1866-1952),24,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1),对审美同情与道德同情的质的区分作出揭示,指出审美同情消除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排除理性在审美同情中的作用。,(2),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用,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3),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不希望某一种特殊趣味或风格成为正统”。反对包括左翼文艺在内的将艺术与政治结合的偏执性。,25,26,梁宗岱(1903-1983,),李健吾(1906-1982),27,2.后期新月社,1928年新月社同人在上海创办新月月刊,是新月社的后期。以梁实秋为理论代表,反对革命文学的两面旗帜:普遍的人性论、天才论。,3、论语派,散文流派,因1932年创刊的论语杂志而得名,后又有人世间和宇宙风两个阵地。主要代表人物是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的幽默、性灵小品文写作。被鲁迅批评为对黑暗现实和作家责任的逃避。,28,梁实秋,原名治华,字实秋,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23年赴美留学,就读科摩拉多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26年在东南、暨南、青岛、复旦、北大等大学任教。27年与徐志摩、闻一多等创办新月书店。次年主编新月月刊。38年编中央日报副刊平明。46年移居台湾,任台北师大英文系主任及文学院长。66年退休。1987年病逝于台北。,梁实秋(1903-1987),29,梁实秋的文艺思想,(1),代表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理想。以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思想来反思与评价中国新文学,提出“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为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藉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其雅士美学追求。,(2)依据古典主义传统来否定当时文学对人类普遍人性与文学理性的忽略。,(3)在艺术上批判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在思想上否定个性主义,几乎是整体地否定,新文学运动。,30,第三节 文艺思想论争,30年代的文学论争基本是在左翼革命文学运动与自由主义者的人文主义文学派别之间展开。焦点离不开文学与政治、文学的本体性、文学中的人性与阶级性、文学的功能等。,31,一.鲁迅等与太阳社、创造社作家的论争,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为倡导革命文学,对鲁迅、茅盾、周作人、郁达夫、叶圣陶等进行批判。,他们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为最文学正宗,把上述创作批判成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封建阶级的文学。斥语丝派的“闲暇”,批鲁迅、茅盾等为“封建余孽”、“二重反革命”。,郭沫若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等。成仿吾说“不许站在中间”。,鲁迅写“醉眼”中的“朦胧”、文学的阶级性等予以反驳。论争在左联成立前结束。,32,叶灵凤画作。右为左联新地月刊封面,中为冯雪峰译书封面,左为漫画鲁迅先生。,作者还在画旁加了一段文字:“阴阳脸的老人,挂着他以往的战绩,躲在酒缸的后面,挥着他艺术的武器,在抵御着纷然而来的外侮”。画中反复出现的锐角三角形与椭圆形之间造成的对比,显然属于未来主义的构图原则。创造社要打倒老作家,建立新的普罗文学,首先以鲁迅为目标。此画的用意很明显。,33,二。关于人文主义问题的论争,自由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