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资料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53205589 上传时间:2024-12-01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83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 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第六章 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1,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含义,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也称地理环境,指环绕人类社会,并对人类社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自然界,,是满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项自然条件的总和,是被用来和人类进行交换的所有物质实体的总称,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含义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含义,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广义指个体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狭义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劳动组织、 学习条件和其它集体性社团等。,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含义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含义,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1)政治因素,它包括政治制度及政治状况,如政局稳定情况、公民参政状况、法制建设情况、决策透明度、言论自由度、媒介受控度等;,(2)经济因素,它关系到经济制度和经济状况,如实行市场经济的程度、经济发展速度、物质丰富程度、人民生活状况等;,(3)文化因素,它是指教育、文艺、道德、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4)讯息因素,它包括讯息来源和传输情况,讯息的真实公正程度、讯息爆炸和污染状况等。,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含义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4,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含义,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社会环境的外延,1 实体层面和关系层面,实体层面的社会环境包括生产力状况和水平、社会设施、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关系层面的社会环境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其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含义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5,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含义,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社会环境的外延,2 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的社会环境是由于人们的,生命生产活动,(如饮食、保健、医疗等)和,物质生活活动,(如生产、交换、管理等)所形成的;,精神层面的生活环境是人们的,精神生活活动,(道德、法律、政策)和,闲暇活动,(风俗、赋闲)等形成的;,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含义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6,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含义,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 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的生活环境包括,社会形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微观层面的生活环境指,社会情境,,它是为个体所感知到,并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具体环境因素,包括风俗、文化、语言、角色规范等。,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含义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7,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一、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一、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8,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一、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一)医疗制度改革与个人心理调适,1 医改制度现状,中国医疗状况现状:,看病贵、看病难,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一、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9,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目前医保的主要模式:,英国模式,是指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政府举办和管理医疗机构,居民,免费获得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体系是典型的从上到下的垂直体系;服务体系是双向转诊体系;医疗经费80%以上来自政府的税收,其余来自私人医疗保险。,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10,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德国模式,即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分离,雇主和雇员向作为第三方的医疗保险机构缴费,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公立、私立都可以)签约以提供服务,不能参保者才由政府提供医疗服务。,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11,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美国模式,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保险制度的国家,其医疗制度,无论是财源确保方式还是医疗供给方法都是,以私营为主,。个人医疗保险,除个人单独购买的保险外,主要是雇主自发地给雇员及其抚养者提供的群体性健康保险,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12,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中国:,我国职工医改的目标和方向:是要,建立生活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逐渐涵盖城镇全体劳动者的生活医疗保险制度。即由公费医疗转向医疗保险。,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13,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中国医改存在困难:,观念不能转换,矛盾心理,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14,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医改成效:,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15,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消极后果:,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化,使不同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两极分化。,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尽管全社会的卫生投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健康指标却没有明显改善。,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16,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问题的根源,(1)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2)医疗卫生服务的宏观目标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3)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1 医改制度现状,17,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2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1) 症状的识别和解释,症状的识别:,个体人格差异,监察/漠视,指不同的人,面对威胁,时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对与威胁有关的信息进行调节以应对威胁情境,后者采用忽略态度。,神经质,:是一种以负性情绪、负性自我意识、关注躯体活动为特征的普遍的人格特征,高度神经质者能很快识别和报告他们的躯体症状,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2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18,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2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症状的识别,注意差异,关注外部VS关注自我, 环境因素,任何能凸显疾病症状的环境因素都能促进个体的识别力。医学生病。, 情绪,积极vs消极,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2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19,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2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1) 症状的识别和解释,症状的解释,既往经历;,症状的严重性:重要脏器的症状易被看的严重些。如眼睛、面部、运动器官或心脏,疾病的认知图式:,从媒体、亲身经历或曾经有过类似的亲朋好友中得到并组合而成的关于疾病的概念即为疾病表征图式。,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2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20,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2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疾病图式包括:,疾病名称,后果:症状及其治疗结果,治疗方案:对今后生活的影响程度,原因:促发疾病的各种因素,病程:疾病持续的预计时间,痊愈:患者是否相信通过恰当治疗,疾病能够治疗,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2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21,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1)慢性疾病病人的情绪反应,诊断为慢性病后,病人不久就会表现出一种以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失衡为特点的应激状态。,他们发现自己平常的应对方式都不管用。一旦以往应对努力都无法解决与慢性病有关的问题,就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夸大症状、随意应付、神经质反应,增加,及健康状况恶化,,常常还会出现,焦虑,、,恐惧,和,抑郁,。,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22,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1)慢性疾病病人的情绪反应,否认:,否认是一种防御机制,个体用以回避疾病的危害性 。是潜意识里阻止了对现实和疾病含义的正确理解。,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23,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否认是利还是弊?,有赖于它出现在疾病的哪个阶段,以及研究者们用来评判适应的的标准。,在疾病诊断,最初阶段,,即疾病的急性期内,否认具有保护功能:,降低应激水平的作用,研究发现否认能使皮质激素保持在低水平状态;减少对不适症状和治疗副作用的体验;减轻与慢性病有关的恐惧。直到患者习惯了这一诊断,有助于更现实的去了解疾病带来的诸多限制。,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24,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1)慢性疾病病人的情绪反应,在疾病康复阶段,如果否认影响了病人接受关于治疗和生活管理的信息时候,那么否认就是不理的 ;,当病人必须积极参与治疗,也就是说,当他们能现实的评估自己的活动、遵从医嘱以及生活中的其他变化时候,否认会妨碍整个过程。,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25,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1)慢性疾病病人的情绪反应,焦虑:,焦虑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痛苦和不安,还会妨碍个体正常的功能。,下面情况会增加患者焦虑水平:等等检查结果、得知诊断、等待创伤性治疗、预知或症状经历治疗的副作用、预期治疗会使个体生活发生很大变化时焦虑程度都会增高。,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26,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1)慢性疾病病人的情绪反应,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对慢性病的,延迟,情绪反应,病人感觉疲惫不堪,精力丧失。虽然有证据表明抑郁比否认或严重焦虑出现的更晚,但它会在整个病程中间歇不断的出现。,抑郁的重要性不仅是因为疾病本身引起的痛苦,对症状改善和疾病康复的各方面都有影响。,因疾病和治疗而产生的抑郁与慢性病人和老年人的自杀有关。,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27,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1)慢性疾病病人的情绪反应,什么人会出现抑郁?,抑郁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疼痛和上伤残程度尤其能预测抑郁的发生。躯体损伤与抑郁之间有一个互动关系,即伤残导致高水平抑郁,而高强度抑郁又增加个体对伤残的体验。,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28,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2)慢性病人的个性问题:,慢性疾病可导致个体自我概念和自尊发生很大变化,许多变化是暂时的,有些却是永久的。,躯体自我(体象,):是对个体躯体功能和形象的觉察和评价 。会骤降。癌症化疗;面部毁容,成就的自我,:慢性病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自我在职业或非职业的重要方面,自我概念就会受到损害,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29,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2)慢性病人的个性问题:,社会自我:,重建社会自我是患慢性病后重新适应生活的重要方面。与家人和朋友的交往是自尊的重要源泉,社会资源给他们提供了非常需要的信息、服务、物质和情感支持。,私人自我,:,慢性病使个体的私人空间受限。许多疾病使患者不得不依赖他人,使个体丧失了独立性,给他人增加负担,依赖他人都会对自我概念造成严重的威胁。,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30,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3)慢性病病人的社交问题,确诊后,会影响病人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他们可能会抱怨他人的同情或拒绝,但是他们的行为方式又会引出别人的这些行为。他们也可能会回避与他人交往或者在没有做好准备时就进入社交活动中。,他人的负性反应:亲戚朋友熟人对病人状态变化的适应存在问题。,人们常会对病人表现出,矛盾的行为反应,;,慢性病带来的主要变化就是增加了患者对其他家庭成员的依赖性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3 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31,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二)住房制度改革与个人心理调适,住房制度:是党和国家为妥善解决公民住房问题而制定的基本原则、防治和措施,是国家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二)住房制度改革与个人心理,32,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讨论:,未来结婚时候你会首先考虑的房子这个条件吗?,如果没有房子,对方身上也暂时看不到买房的潜力,你会作何选择?,房子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你觉得你在毕业后多久会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如果父母赞助给你买房,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讨论:,33,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34,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二)住房制度改革与个人心理调适,改革目标:逐步实现,住房的商品化,和,住房分配的市场化,,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的体制改为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合理分担的体制。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从实物分房到货币分房的过渡期太快,较快的改革步伐使人们心理准备不足。,其次,在计划体制强调的惯性下,人们在心理上并不能迅速接收住房市场化的进程;,最后,住房制度改革对中低收入者阶层和贫困居民生产的影响更为巨大和深刻,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 (二)住房制度改革与个人心理,35,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二、社会变革与个人心理健康,社会改革包括渐进的社会改良和突发的社会革命在内的一切社会结构和层次的变化。,包括内容很多,最主要的变革是社会制度的变革;也包括由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巨大变化,引起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工作方式、生存状态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二、社会变革与个人心理健康,36,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二、社会变革与个人心理健康,(一)积极影响,1 促进了个性进一步解放,通过思想解放、观念跟新、智力发展和生产技能的提高等个性解放产生生产力变革和发展,在变革过程中促进个体思想解放。,成人:婚姻的自主意识;事业自主意识,女性追求独立的自我价值、在职场中寻求自我成就;恋爱自由;,青少年:学习、兴趣爱好、交友、发展方向,对一些现象也持开放态度:如普遍婚育年龄推迟、单身现象、离婚现象、职业观念,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二、社会变革与个人心理健康,37,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二、社会变革与个人心理健康,(一)积极影响,2 促使人的潜能的发挥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了教育和就业机会为潜能充分发挥提供前提。,3 促进了人的需要的发展,表现在人们需要满足的丰富性、需要满足途径的多样性和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二、社会变革与个人心理健康,38,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二、社会变革与个人心理健康,(二)消极影响,1 价值观的急剧转换带来的心理适应困难,知识热文凭热经商热、下海热公务员热,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二、社会变革与个人心理健康,39,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资料课件,40,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资料课件,41,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资料课件,42,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二、社会变革与个人心理健康,(二)消极影响,2 社会性的焦虑症,焦虑是个体对不确定因素所产生的烦躁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社会变革造成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引发焦虑。,3 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地区发展、社会地位、收入方式及多少差异性,不平衡感增强。,4 人际关系冷漠化,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二、社会变革与个人心理健康,43,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三、社会时尚与个人心理健康,时尚是在大众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具体来说,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根据流行,范围大小,、,持续时间长短,和,追求者身心投入程度,来分,时尚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三、社会时尚与个人心理健康,44,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三、社会时尚与个人心理健康,1 阵热,:是一种迅速流行的时尚形式,追求者往往因为别人的暗示,凭一时的兴趣来模仿,热情高涨,并且带有一定的情绪冲动,所以持续的时间往往很短,通常是一热紧跟着一热。,2 时髦.,是一种以反传统、求新求异、追求新颖入时为特点的时尚形式。,3 时狂,:是一种狂热的,极端的时尚类型。其特点是追求者已经到了非理性的程度,以至影响了个人甚至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郁金香热”“海南热”“鬼城”,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三、社会时尚与个人心理健康,45,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三、社会时尚与个人心理健康,时尚流行对青年人影响最大。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的求新,猎奇心理、模仿心理和从众心理、补偿心理,是时尚流行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心理机制。,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三、社会时尚与个人心理健康,46,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三、社会时尚与个人心理健康,(一)积极影响,1 时尚的产生和发展以一定的社会条件为基础,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2 时尚能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3 时尚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三、社会时尚与个人心理健康,47,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三、社会时尚与个人心理健康,(二)消极影响,1 时尚作为一种从众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会对人产生群体压力。,2 过分狂热的时尚追求有时候会毁灭人,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三、社会时尚与个人心理健康,48,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任何关系都有一个基本特征:两个人相互影响对方、相互依赖。,人们影响他人的方式很多,帮助VS妨碍、开心vs伤心、建议vs出卖。,亲密关系包括很大程度上的相互依赖。这类关系包括与父母、最好的朋友、老师、伴侣、同事、甚至是一个重要的对手或竞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49,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一)相互依赖理论,最有影响的社会关系观点来自各种,社会交换理论。,这种观点分析伴侣之间的互动模式,根据伴侣们付出和得到的结果,回报和成本,分析社会关系。,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交往包括相互依赖的伴侣之间对结果的交换与协调。,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50,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一)相互依赖理论,1 回报与成本,(1)回报:个体从人际互动中收获的东西。,回报的两个维度:,维度一:特定性与非特定性:,在,特定性,维度上,回报有多少价值取决于提供回报的人。,在,非特定性,维度上:不管回报来自于谁,价值不变,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51,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1 回报与成本,维度二:具体性VS象征性,有形的回报,即能看到、闻到、触摸的物体;,无形回报,建议或社会赞许。,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52,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一)相互依赖理论,(2)成本:是人际互动或关系中出现的消极结果。,大学生浪漫约会关系中体验到的回报和成本:,回报,:感受被爱、快乐、亲密、自我理解、性满足,成本,:为关系感到担忧和压力;缺少与其他人社交和约会的自由;维持关系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冲突;对伴侣的依赖感。,性别差异,:女性更关注对恋人的依赖和同一性丧失;男性更关注金钱损失和时间精力上的投入。,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53,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一)相互依赖理论,2评估结果,相互依赖理论假设,人们了解某段互动或关系中的回报和成本,会对涉及的回报和成本有大概认识。个体会关注在一段关系中得到的总结果,即总的来说,,这段关系是有利的还是有代价的?,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54,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2评估结果,两种比较标准,标准一:比较水平,:个体觉得他理应得到的结果,反映了过去在人际关系中的经历。,确定:,什么构成了一段可以接受的关系?,标准二:替代选项的比较水平,:指评估一段关系与当下其他你可以选择的关系相比如何。,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55,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一)相互依赖理论,3 公平交换,当人们认为他们的,社关系公平,时,他们是最满意的。,我们会通过各种规则来判断一段关系中付出和得到的利益和成本是否公平。,交换原则一:均等原则“平均分配”,,交换原则二:考虑关系中每名个体的相对需要。,原则三:公正,即分配正义,指一个人所得利益应该与他的贡献成正比。,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56,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3 公平交换,研究发现,约会与婚姻是否满意受,体验到的公正感,的影响。吃亏一方通常会报告更低的满意度,体验到更低的快乐。对公平的关注在一段关系开始时尤重要。,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57,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3 公平交换,当长期关系遇到有压力的变化时,关系双方可能会重新审视他们关系的公平度。,研究考察已婚夫妇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前直到孩子出生后这段时间的情况,发现,那些在孩子出生后体验到更大婚姻压力的夫妇,更容易报告家务劳动分配不公,这种不幸福感会引发个体,搜寻苦恼的来源,致使双方知觉到在过去快乐时可能被忽视的不公正感,。,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58,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3 公平交换,公正感对于关系满意度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最后,研究发现在亲密关系中,比起公正,个体收到的绝对水平对于幸福感更重要。,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59,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4 超越交换原则,大多数人承认交换原则会影响非正式关系,但不同意:交换因素同意主宰者大多数亲密关系。,鲁宾的观点:人是“商品”,社会关系是“交易”。交换理论假定人际关系首先并且主要是,基于个人利益,。,友谊被描述成是受到从他人处得到利益的驱使,而爱情被定义为一场迂回的权力游戏。,虽然很多人不认同,但必须面对一个事实:我们对他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他们能给我们多少好处的评估。,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60,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4 超越交换原则,现象:交换问题在一些关系中重要,而在另外一些关系中则并非如此。,克拉克和米尔斯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关系:,交换关系,和,共有关系,。在这两种关系中,交换过程都发生,但决定利益的给予和获得的规则大相径庭。,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61,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4 超越交换原则,在交换关系中,人们给予他人利益同时,会期望很快得到相似回报;,在共有关系中,人们会对对方的需要有种责任感,为对方提供利益关心他们,回应他们的需要,但不会期望在短期内收到类似好处。,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62,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二)自我表露,是我们与另一个人分享私密信息和感情的特殊对话。分为两种类型,描述性表露,:描述关于我们的事情,如从事的工作、住处等;,评价性表露,:对于人和事的个人评价。,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63,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二)自我表露,1 自我表露、喜爱和相互性,喜爱总是与自我表露密切相关,是自我表露的一个重要原因 ;,喜爱自我表露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相互性,双方的表露在同一水平;,自我表露与喜爱的关系还取决于我们对一个人的表露赋予何种意义,以及我们在这段关系中的目的。,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64,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2 自我表露的危险,虽然自我表露能够增加喜爱程度、增进关系发展,但也伴随一定风险。透露个人信息使我们易受伤害。可能招致的风险,,冷淡:,排斥:,丧失控制感:,背叛:秘密被泄露,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65,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3 性别与自我表露,研究显示,女性确实倾向于比男性表露更多。,在同性友谊中,女性对女性的表露比男性对男性的表露要多。,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多表明喜欢与最好的女性朋友交谈。而男生重视与最好的男性朋友一起活动。,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66,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二)自我表露,3 性别与自我表露,在异性关系中,相互规范促使异性伴侣在同等水平上进行自我表露。然而,当平等表露模式出现例外时,一般都是男性表露少。,男性与女性通常在同等水平进行自我表露,但他们并,不是透露相同类型,的个人信息。女性比男性更可能表露他们的弱点,隐藏他们的优点,男性则相反,他们喜欢表露优点、隐藏缺点。,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67,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三)权力的平衡,社会权力,,指一个人有意影响另一个人的行为、思想或情感的能力。,多数夫妇属于权力相等型,当关系出现不平衡时,通常是男性有更多的发言权。达成共识更重要。,什么决定了关系中的权力是否平等?,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68,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三)权力的平衡,(1)社会规范和态度,:人际关系中的影响模式通常会受到社会规范的支配。,(2)相对资源,:当双方在资源上不平等时,拥有更多资源的人拥有更大的权力。,(3)最小兴趣原则,:双方对关系的依赖程度,若同样迷恋对方、沉溺于这段关系中,权力可能是平等的,否则会出现倾斜。,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69,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四)关系中的,承诺,指能够使个体保持一段关系的所有积极或消极的力量。有三个因素会影响到关系的承诺:,(1)承诺受到来自特定同伴和关系的吸引力的影响,满意度高承诺强。,(2)承诺受个体,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影响觉得应该保持这段关系,(3)承诺也建立于,消极力量和阻碍,之上,个体离开一段关系是要付出昂贵的代价。“限制性承诺 ”,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70,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可获得的其它选择,和,已做出的投资,是最重要的限制。,可获得的其他选择,:其他备选对象的比较水平会影响到承诺。缺乏更好的选择会提高承诺水平。,投资,:在现有关系中已经做出的投资也会影响承诺,在一段关系中投资越多,结束这段关系的代价就越大。,若一方对一段关系承诺不足、对关系感到不太满意、投资的少、并且具有其他有吸引力的选择,不忠更有可能发生。,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可获得的其它选择和已做出的投资,71,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五)关系的维持,所有的关系都会时而出现问题和失望。,越多证据表明,承诺高的伴侣会为对方着想,相处方式与处于不满意关系的伴侣不同。,反过来,对今天的失望和挫败如何反应,会影响伴侣之间未来的幸福以及他们关系的寿命。,研究者们开始揭示伴侣之间一些会影响系质量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72,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五)关系的维持,1 对于关系的积极错觉,反映了自我增强的倾向。人们,尤其是处于幸福、高承诺关系中时,倾向于将自己的,伴侣理想化,,觉得他们的关系要好于其他情侣间的关系。幸福夫妻很容易强调他们爱人的优点、忽视缺点。,爱情成功率自我预测的研究,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五)关系的维持,73,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五)关系的维持,2 放弃具有诱惑力的其他对象,对爱情关系的一个潜在威胁来自有吸引力的其他可选对象。,对一段关系高度承诺的人也许会用认知机制来保护和维持他们的关系。,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74,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五)关系的维持,3 解释伴侣的行为,当伴侣做了让我们生气或失望的事情,会寻找原因。研究发现,总的来说,幸福和不幸福的夫妻会用不同方式解释伴侣行为。,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75,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3 解释伴侣的行为,幸福夫妻倾向于作出“关系增强归因”,会从积极角度对伴侣行为作出解释。,把消极行为归因为外部的、暂时的、不受控制、无意的、不稳定的、因素。把积极事件归因有意的和持久的、内在的(积极品质)因素。,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76,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3 解释伴侣的行为,不幸婚姻中妻子会对丈夫的行为进行“痛苦维持归因”。,把消极行为归因为有意的和持久的、内部的原因;,把有益行为归因为不稳定的、外部的、无意的。,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77,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资料课件,78,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3 解释伴侣的行为,幸福和痛苦伴侣在归因的,全局维度,上也存在差异,这一维度指出,将伴侣的行为原因现定于特定情境(讨厌洗碗),还是会影响许多情境的全局性原因(拒绝做任何家务)。,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79,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3 解释伴侣的行为,总之,用自私和恶意解释伴侣的行为,会增加痛苦感,造成伴侣的更多指责和情感退缩。,从最积极的角度对伴侣的行为进行慷慨大方的归因,有助于保持善意感,也有助于促成更加富有建设性的问题解决方案。,第二节 社会政策与个人心理健康四、社会交往与个人心理健康,80,END,END,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