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管理体系方案(深度培训)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53205533 上传时间:2024-12-01 格式:PPTX 页数:146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管理体系方案(深度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整合管理体系方案(深度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整合管理体系方案(深度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大华远/中远恒信,整合管理体系方案,整合管理体系方案,1,热烈欢迎您参加本期培训!,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为您想得更多,伴您走得更远!,热烈欢迎您参加本期培训!,2,社会,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股东,员工,公司为谁而存在?,五大利益相关方,理解卓越绩效模式,利益相关方、长短期利益的平衡!,和谐共赢,概 述,社会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股东员工公司为谁而存在? 五大利,3,综 合 满 意,股东,顾客,供应商,员工,社会,创造平衡的价值,一种卓越经营的哲学和方法,股东,顾客,供应商,员工,社会,综 合 满 意股东顾客供应商员工社会创造平衡的价值 一种卓越,4,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职业健康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卓越绩效,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概 述,质量概 述,5,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质量管理体系(QMS),-,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EMS),-,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注: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结合。,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管理体系,6,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环境因素,-,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要求,7,ISO 9001/ISO 14001/OHSMS 18001后工业时代全球三大优秀管理模式。,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日本、欧洲、美国世界顶级企业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关于整合管理体系,类别,对 象,目的,方法,内容,ISO9001,预期的产品(正产品),顾客满意,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51个要素(要求),ISO14001,非预期的产品(副产品),社会满意,PDCA,17个核心要素,OHSMS18001,职业健康卫生安全,员工满意,PDCA,17个核心要素,卓越绩效,综合经营绩效,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社会,满意;永续经营,PDCA、ADLI(方法、展开、学习、整合),7个类目,22个条目,136个要求,10个描述,ISO 9001/ISO 14001/OHSMS 1800,8,ISO9000:顾客是上帝,领导是关键,全员是基础,过程是方,法,资源是保障,合作是双赢,改进是提高,满意,是宗旨。,ISO14000: 因素,(环境因素),是基础,法规是底线,预防是源,头,控制是关键,应急是准备,监控是把关,改,进是发展,满意是责任。,OHSMS18000:风险(危险源)是基础,法规是底线,本质是,源头,意识是关键,控制是安全,演练是减少,,事故是伤害,改进是平安。,整合体系:一个整体,三条主线(质、安、环),85项要,求,有机结合,系统全面。,关于整合管理体系,ISO9000:顾客是上帝,领导是关键,全员是基础,过程是方,9,Q、E、S(O)体系整合是企业管理过程的流程再,造,是传统管理向系统管理的根本性转变。,整合型体系的特点,1)综合的管理策划过程,2)综合的方针目标,3)综合的管理手册,4)统一协调运行与控制的体系程序和作业文件,关于整合管理体系,Q、E、S(O)体系整合是企业管理过程的流程再关于整合管理体,10,5)使用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6)综合的资源的配置,7)综合的Q、E、S要求/因素/风险评价,8)统一协调的运行和监测,9)综合的管理体系评价(审核、管理评审),10)综合考虑体系的持续改进,5)使用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11,整合体系优点:,1、认识和掌握管理体系的规律性,建立系统性,的管理基础。,2、科学调配人力资源,优化组织的管理结构。,3、统筹开展管理体系的要求一致的活动,提高,工作效率。,4、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学习性组织。,5、增强组织的竞争优势。,6、降低管理成本。,整合体系优点:,12,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的其业绩的管理体系,可使组织取得成功。质量管理是组织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为实现质量目标,应遵循以下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每一个组织存在的基础,因此应把顾客要求放在第一位。组织应调查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把它转化为质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实现。这个指导思想不仅领导要明确,还要在全体职工中贯彻。,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一,13,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1组织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a 通过对市场机遇的快速灵活反应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收入;,b 以诚待客可以吸引新顾客,招来回头客。,2 组织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a 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b 确保组织的目标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联系起来;,c 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个组织中得到沟通,并采取满足要求的措施;,d 测量顾客满意程度并针对测量结果采取措施;,e 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f 确保兼顾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利益。,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1组织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14,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领导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关注顾客要求,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应有的资源,并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措施,决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在领导作风上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1组织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a 员工能够理解组织的目标并动员起来去实现这些目标;,b 所有的活动能以一种统一的方式加以评价、协调和实施;,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2:领导作用,15,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c 用范例引导以促进持续的改进。,2 组织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措施,a 考虑所有相关方的需求,相关方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当地社会及整个社会;,b 为组织勾画一个清晰的远景;,c 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d 在组织各级创造并坚持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并树立职业道德榜样;,e 建立信任,消除忧虑;,f 为员工提供所需资源、培训及在职责范围内的自主权;,g 激发、鼓励并承认员工的贡献。,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c 用范例引导以促进持续,16,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全体职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所以要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组织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a 使全体员工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努力工作,实现承诺;,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全员参与,17,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b,员工感到他们对自己的业绩负有责任;,c 使员工渴望参与持续改进并做出贡献。,2 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a 使员工了解他们贡献的重要性和在组织中的作用;,b 识别影响他们工作的制约条件;,c 在解决问题时,应让员工做主并承担解决解决问题的责任;,d 针对每个人自己的目标,评价其业绩;,e 积极寻找机会来提高员工的能力、知识和经验;,f 自由地分享知识和经验。,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 b员工感到他们对,18,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过程方法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某些较简单的过程,也适用于由许多过程构成的过程网络。在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时,2000版ISO9000族标准建立了一个过程模式。此模式把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作为体系的四大主要过程,描述其相互关系,并以顾客要求为输入,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为输出,通过信息反馈来测定的顾客满意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1,组织实施此原则的主要利益,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4:过程方法,19,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a,通过有效地使用资源,使组织具有降低成本并缩短周期的能力;,b 可获得改进的、一致的和可预测的结果;,c 可集中注意力改进的机会并按其优先次序进行改进。,2 组织实施本原则一般需采取的措施,a 利用已形成的方法确定为取得所期望的结果所必需的关键活动;,b 为管理关键活动规定明确的职责和义务;,c 了解并测量关键活动的能力;,d 规定在组织内各职能部门之间关键活动的接口;,e 管理上应注意一些改进关键活动的因素,如资源、方法等;,f 评价风险、后果及对顾客、供方及其他相关方的影响。,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 a 通过有效地使用,20,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在ISO/9000的2.3中列出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八个步骤,包括: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过程和职责,确定过程有效性的测量方法并用来测定现行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防止不合格,寻找改进机会,实施改进等。,这种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即可用于新建体系,也可用于现有体系的改进。,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21,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1,组织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a 使各过程彼此协调一致,能最好地取得所期望的结果;,b 增强了把注意力集中于关键过程的能力;,c 能向关键的相关方提供对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的信任。,2 组织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a 建立一个体系,使之以最高效的方法实现组织的目标;,b 了解体系内诸过程的内在依赖关系;,c 关注并确定在体系内特定过程应如何运作;,d 通过测量和评价持续改进体系。,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1 组织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22,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改进指产品质量、过程及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续改进应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纳入文件等活动。,1,组织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a 通过组织能力的提高而增强竞争优势;,b 提高对改进机会快速反应的灵活性;,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6:持续改进,23,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2组织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a 在整个组织内采取始终如一的方法来推行持续改进;,b 对员工提供关于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的培训;,c 使产品、过程和体系的持续改进成为组织内每个人的目标;,d 为跟踪持续改进规定指导和测量的目标;,e 承认改进的结果,并对员工通报表扬和奖励。,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2组织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24,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决策,可防止决策失误。在对信息和资料做科学分析时,统计技术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统计技术可用来测量、分析和说明产品和过程的交异性。统计技术可以为持续改进的决策提供依据。,1组织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a 能提供有信息根据的决策;,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25,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b 增强通过事实证实过去决策的有效性的能力;,c 增强对各种意见和决策进行评审、质疑和更改的能力;,2 组织实施本原则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a 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b 能过分析,确保资料和信息足够准确和可靠;,c 资料能为需用者得到;,d 根据对事实的分析,过去的经验和直觉判断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 b 增强通过事实证,26,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提供的产品将对组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处理好与供方的关系,影响到组织能否持续稳定地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对供方不能只讲控制,不讲合作互利。特别对关键供方,更要建立互利关系。这对组织和供方都是有利的。,1 组织实施本原则的主要利益,a 增强供需方创造价值的能力;,b 增强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做出联合一致反应的灵活性和速度;,c 成本和资源的最优化;,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原则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27,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2 组织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a 识别并选择关键供方;,b 在建立与供方的关系时,既要考虑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c 与关键伙伴共享专门技术和资源;,d 创造一个通畅和公开的沟通渠道;,e 确定联合改进活动;,f 激发、鼓励和承认供方的改进及其成果。,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TC176在总结质量管理实施经验,尤其是在ISO9000族标准实施的经验基础上,用最高度概括又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述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是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组织的领导者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八 项 质 量 管 理 原 则2 组织实施本原则时一般要采,2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最高管理者通过其领导活动可以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地运行。基于质量管理原则,最高管理者可以发挥以下作用:,a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在整个组织内促进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以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c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29,质量管理体系基础,d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e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f确保获得必要资源;,g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h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活动;,i 决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活动,管理者指导和控制组织的相互协调的活动。,最高管理者在最高层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d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3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文件,文件的价值,文件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它有助于:,a 满足顾客要求和质量改进;,b 提供适宜的培训;,c 重复性和可追溯性;,d 提供客观证据;,e 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和有效性。,文件形成并不是目的,它应是一项增值活动。,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文件,3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类型,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下述几种类型的文件:,a 在向组织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手册;,b 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计划;,c 阐明要求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规范;,d 阐明推荐的方法或建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指南;,e 提供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包括形成文件的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图样;,f 对所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的文件,这类文,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类型,32,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件称为记录。,每个组织确定其所需文件的多少和详略程序所使用的媒体。这取决于以下因素,诸如组织的类型和规模、过程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产品的复杂性、顾客要求、适用的法规要求、经证实的人员能力以及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需证实的程序。,质量管理体系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当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时,应对每一个被评价的过程,提出如下四个基本问题:,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件称为记录。,33,质量管理体系基础,a 过程是否予以识别和适当规定?,b 职责是否予以分配?,c 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和保持?,d 在实现所要求的结果方面,过程是否有效?,综合回答上述问题可以确定评价结果。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在涉及的范围上可以有所不同,并可包括很多活动,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评审以及自我评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审核用于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审核发现用于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识别改进的机会。,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a 过程是否予以识别和适当规定,34,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审核服务组织进行。这类组织通常是给认可的,提供符合(如:GB/T19001)要求的认证或注册。,GB/T19011提供了审核指南。,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最高管理者的一项任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定期、系统的评价。这种评审可包括考虑修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需求以响应相关方需求,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3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期望的变化。评审包括确定采取措施的需求。,审核报告与其他信息源一道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自我评定,组织的自我评定是一种参照质量管理体系或优秀模式对组织的活动和结果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评审。,自我评定可提供一种对组织业绩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成熟程度总的看法,它还能有助于识别组织中需要改进的领域并确定优先开展的事项。,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期望的变化。评审包括确定采取措施的需求。,3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使增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程度的可能性得到提高。改进包括下述活动:,a 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范围;,b 设定改进目标;,c 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实现这些目标;,d 评价这些解决办法并作出选择;,e 实施选定解决办法;,f 测量、验证、分析和评价实施的结果以确定这些目标已经满足;,g 正式采纳更改。,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评审,以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机会。从这种意义上说,改进是一种持续的活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也能用于识别改进的机会。,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持续改进,37,14001基本思想和原则:,a.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可与其他要求相结合,b.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多个层次与职能,特别是最高管理 者的承诺和积极参与,c.着眼于持续改进,d.标准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e.根据需要考虑采用最佳可行技术,同时充分考虑到采用该 技术的成本效益,。,14001基本思想和原则:,38,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自愿原则,广泛适用性,灵活性,兼容性,全过程预防,持续改进原则,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39, 污 染 预 防,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头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 持 续 改 进,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绩效的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污 染 预 防,40, 策 划(4.3),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环 境 因 素(4.3.1),标准条款, 策 划(4.3)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41,理解要点,建立并保持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程序,识别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及时更新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在建立环境目标时,考虑重要环境因素,理解要点,42,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一)环境因素识别,(1),环境因素识别的步骤,划分和选择组织过程:,应包括组织自身的产品、活动和服务。,应包括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及可控的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43,(2),环境因素识别的原则,尽可能全面的,可以控制及可望影响的,每一过程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每一过程从环境的个方面去确定,(2)环境因素识别的原则,44,三种时态,过去:以往的环境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正在进行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环境影响,将来:计划中的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三种状态,正常:日常连续运转状态异常:可以预期并发生的非正常状态紧急:突发事件,三种时态过去:以往的环境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45,环境因素/影响类别(个),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环境因素/影响类别(个),46,(3)确定环境因素的依据,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有明确规定的,相关方关注或要求的,其它,(3)确定环境因素的依据,47,(4)环境因素的描述方法,“环境因子或物质或污染物”与“某一行动或动作”的组合。,如“废水排放”、“粉尘排放”,(4)环境因素的描述方法,48,(,5)环境因素识别中易被忽视的方面,产品中的环境因素,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异常或紧急状态下环境因素,将来时态的环境因素,(5)环境因素识别中易被忽视的方面,49,(6)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过程分析法,物料衡算,产品生命周期,专家咨询,现场观察和面谈,头脑风暴,(6)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50,(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1)评价的方法类别,专家判断法,跟踪环境影响,是非判断法,排放量对比法,水平对比法,纵向对比法,相关方的投诉或要求,频率对比法,等标污染负荷法,权重法,(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51,(2)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依据, 环境方面的评价依据,环境影响的规模,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2)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依据,52, 商业方面的评价依据,环境、法律法规,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费用,改变环境影响对其他活动和过程将带来的“影响”,相关方的利益,组织的公共形象,能增强竞争力的商业机遇大小,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 商业方面的评价依据,53,(3)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时考虑的因素,组织适用的法律、强制标准及其他要求,组织的环境行为现状,组织的环境理念和战略,组织的资源和实力,组织的市场压力和相关方影响力,组织所处地域的环境状况,(3)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时考虑的因素,54,能力、培训和意识(4.4.2),标准条款,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能力、培训和意识(4.4.2) 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55,理解要点,明确任职要求和培训需求,制订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人员的任职要求,评价满足情况(是否具备能力),保存相应的记录,重要岗位人员的培训,建立重要岗位的人员名单,实施培训并评价培训的效果,其他人员(高层中层一般人员)的培训,确定培训需求,实施培训,培训应达到的目的:,提高员工环保意识,使有关人员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意识到偏离的后果,理解要点,56,4.4.6 运 行 控 制(4.4.6),标准条款,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其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a)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c)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4.4.6 运 行 控 制(4.4.6) 组织应根据其,57,理解要点,确定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建立并保持程序对上述运行和活动进行控制,只有当没有程序控制也不会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时,可以没有程序,在程序中规定运行标准,对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涉及到重要环境因素,也需建立和保持管理程序来控制,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控制条款.,.,.,理解要点,58,运行控制的分类,(按控制对象),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控制,噪声控制,资源消耗控制,化学品管理,供方和相关方控制等,运行控制的分类,59,应急准备和响应(4.4.7),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4.4.7)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60,理解要点,确定与异常、紧急情况有关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的程序中有无对紧急情况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内容,是否定期试验应急措施,当紧急情况发生后或定期试验后,是否对相关的程序或作业文件进行评审和修订,特别是职责、信息交流和相关记录,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特点:发生的概率很小,但一旦发生,对环境的不利冲击很大,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控制宗旨: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理解要点,61,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类别,火灾(仓库、办公楼、生产现场等) 爆炸(液化气站、空压机房、锅炉等压力 容器) 事故性泄漏(化学危险品、油类物质运 输、转移、贮存过程等) 环境保护设备设施出现故障导致的事故 性排放,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类别火灾(仓库、办公楼、生产现场,62,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的内容,应急组织及相应职责 关键人员名单 应急服务信息 内外部联络计划 各种不同类型的相应的应急措施 危险材料说明,如每种材料对环境的潜在影 响,对应的措施 培训计划和有效性试验,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的内容 应急组织及相应职责 关,63, 检查(4.5),一、监 测 和 测 量(4.5.1),标准条款,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适用的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 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且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检查(4.5)一、监 测 和 测 量(4.5.1)组织,64,理解要点,应建立监测与测量程序,覆盖所有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包括对环境绩效的监测,包括对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监控,包括对环境体系日常运行情况的检测,包括对环境检测设备的校正检定,监测应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监测,监测应包括内部和外部的监测,理解要点,65,4.5.2.1,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4.5.2.2,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这可以把和4.5.2.1 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二、合规性评价(4.5.2),标准条款,4.5.2.1二、合规性评价(4.5.2),66,理解要点,制定并保持相应的程序, 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的频率、方法作出规定,评价内容,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竣工,化学危险品管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其它要求的遵循情况等,保留合规性评价的记录,理解要点,67,1-5 0HSMS标准的特点,采用建立管理体系的方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控制,采用PDCA运行模式,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和动态管理,遵守法规要求贯穿于0HSMS始终,广泛适用性 ,自愿性原则,1-5 0HSMS标准的特点,68,3-6 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这些程序应包含:,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组织应确保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考虑这些风险评价的结果和控制的效果,将此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3-6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69,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依据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进行确定,以确保该,方法是主动性的而不是被动性的;,规定风险分级,识别可通过4.3.3和4.3.4中所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的风险;,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为确定设施要求、识别培训需求(或)开展运行控制提,供输入信息;,规定对所要求的活动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地,实施。,组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70,4-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步骤的示意图,4-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步骤的示意图,71,4-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4-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72,4-3 业务活动的分类,按厂界内、外的地理位置分类,按生产或服务过程的不同阶段分类,按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工作分类,按确定具体工作项目分类,4-3 业务活动的分类,73,4-4 危险源的基本分类,第一类危险源:,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4-4 危险源的基本分类,74,4-5 危险源的其他分类,1、按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分为6大类:,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其他危险、有害因素,4-5 危险源的其他分类,75,4-5 危险源的其他分类,2、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标准(GB6441-1986),从导致事故发生的角度分为20类:(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火灾 (5)触电 (6)淹溺 (7)起重伤害 (8)坍塌 (9)高处坠落 (10)透水 (11)冒顶片帮 (12)瓦斯爆炸 (13)爆破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15)锅炉爆炸 (16)容器爆炸 (17)其他爆炸 (18)灼烫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4-5 危险源的其他分类,76,4-5 危险源的其他分类,3、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从以下8个方面分析: (1)厂址 (2)总平面布置 (3)道路及运输 (4)建筑物 (5)生产设备、设施和装置 (6)生产工艺及其过程中的原材料和产品 (7)作业环境 (8)安全管理措施,4-5 危险源的其他分类,77,4-6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4-6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78,4-6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1、存在什么危害;,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3、伤害怎样发生。,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地离辐射、非地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7类。,4-6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79,4-6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时可列问题的提示单:,1、在平地上滑倒/跌倒;,2、人员从高处坠落;,3、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4、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改型、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装置、机械的危险源;,5、车辆危险源包括场地运输和公路运输;,6、火灾和爆炸;,7、有害能量(如电、辐射、噪声、振动);,8、由于经常性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上肢损伤;,4-6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80,4-6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时可列问题的提示单:,9、不适当的热环境,如过热;,10、照明度;,11、不适当的楼梯护栏等防护设施;,12、头上空间不足;,13、可通过摄入造成伤害的物质;,14、坍塌;,15、对员工的暴力行为;,16、合同方人员的活动。,4-6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81,GB6441-86 企业职工工伤事故分类,工伤事故不安全状态分类,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服、手套;,4、生产(施工)现场环境不良。,整合管理体系方案(深度培训)课件,82,GB6441-86 企业职工工伤事故分类,工伤事故不安全行为分类,1、操作有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装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GB6441-86 企业职工工伤事故分类,83,GB6441-86 企业职工工伤事故分类,工伤事故不安全行为分类,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查、焊接、清扫等;,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GB6441-86 企业职工工伤事故分类,84,4-11 选择和确定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的原则,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在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方案的需求,预防性测定指标的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4-11 选择和确定风险评价和风险,85,4-12 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内容,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能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的水平,在实施这些措施时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方案,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4-12 风险控制措施的评审内容,86,4-13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方法,是根据估算伤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来对风险,进行分级,并进行风险控制的策划方法,风险评价表,4-13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方法,87,4-14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4-14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88,4-15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一种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的方法。,计算公式: D=LEC,“D” 代表“风险值”,“L” 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0.1 L10),“E” 代表“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0.5E10),“C” 代表“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 C 100),4-15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二,89,4-16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4-16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90,4-17 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分数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4-17 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分数值频繁程度1,91,4-18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4-18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92,4-19 风险等级划分 (D),4-19 风险等级划分 (D),93,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94,我国的0HS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况,OHS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中规范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劳动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已颁布了几百个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检测、诊断标准,1956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业伤亡事故报告规程,我国的0HS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况,95,改革开放以来,颁布了大批0HS法律法规及规章,,例如:,199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0年以来先后作出的三项重大决策,成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改革开放以来,颁布了大批0HS法律法规及规章,,96,我国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体系,我国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体系,9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月通过,1995年1月1日施行,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用人单位的OHS权利和义务,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 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 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98,劳动者的0HS权利和义务,义务: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权利:,1)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2)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劳动者的0HS权利和义务,9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通过,2002年11月1日施行,规定了安全生产的有关职责,作出了安全生产保障方面的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00,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规定了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规定,作出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处理方面的规定,规定了有关法律责任等内容,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10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通过,2002年5月1日施行,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按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检查周期通常为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0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职业健康安全方针,103,职业健康安全制度,职业健康安全五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OHS教育制度,0HS检查制度,伤亡事故、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0HS措施计划制度,0HS监察制度,职业健康安全制度,104,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OHS管理制度,按照OHS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理安,全”的原则,规定各级人员在OHS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制,105,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思想教育,0HS技术知识教育,典型事故教育,企业工人的OHS教育,三级教育: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特种作业教育,经常性教育,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106,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日常性,专业性,季节性,节假日前后,不定期,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107,伤亡事故、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依法:,逐级进行伤亡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统计,发生事故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负责事故的处理,应,在9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超过180日,伤亡事故、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108,伤亡事故分类,按伤害程度分:轻伤、重伤、死亡(1-105-6000),按事故严重程度分:,1)轻伤事故,2)重伤事故,3)一般死亡事故(一次死亡1-2人),4)重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3-9人),5)特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按事故类别分为20类,按受伤性质分类,伤亡事故分类,109,职业病危害事故分类,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下,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或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或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上,职业病危害事故分类,110,职业病分类(10类115种),(1)尘肺,(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职业中毒,(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6)职业性皮肤病,(7)职业性眼病,(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职业性肿瘤,(10)其他职业性,职业病分类(10类115种),111,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制度,是企业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措施,之一,OHS措施计划的主要内容、范围、编制依据,和方法,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制度,112,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制度,国家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部门代表政府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实施0HS监察,监察活动不受行业部门或其他部门的限制,也不受,用人单位的约束,具有专属性和强制性,执法主体是县级和县级以上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部门,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制度,113,职业健康安全标准,OHS标准分类,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0HS标准体系,基础标准 产品标准,方法标准 卫生标准,职业健康安全标准,114,“三同时”原则,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进项目(工程)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健康安全设施,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职业卫生方面的设施,生产性辅助设施,“三同时”原则,115,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2002年1月9日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3年3月15日施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生产和使用,储存:,1)专用仓库,2)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3)专人管理,经营:经营许可证制度,运输装卸,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116,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安全性能负责,起重机械的制造取得安全认可,出厂时必题有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督检验合格,证书,安装与维修实行安全认可制度,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117,爆炸危险场所的评价,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由于爆炸性混合物出现造成爆,炸事故危险,而必须对其生产、使用、储存和装,卸采取预防措施的场所,等级:,特别危险场所,高度危险场所,一般危险场所,爆炸危险场所的评价,118,劳动防护用品分类,1安全帽类,2呼吸护具类,3眼防护具,4听力护具,5防护鞋,6防护手套,7防护服,8防坠落护具,9护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分类,119,特种作业,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或生产设备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类别,1电工作业,2金属焊接切割作业,3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4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5登高架设作业,6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特种作业,120,7压力容器操作,8制冷作业,9爆破作业,10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11矿山排水作业(含尾矿坝作业),12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7压力容器操作,121,女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女职工的“四期保护, 经期 孕期 产期 哺乳期,女职工一般禁忌从事的劳动,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