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基本理论

上传人:sym****28 文档编号:253204759 上传时间:2024-12-0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基本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医养生基本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医养生基本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ZHONG YI YANG SHENG,*,康复医学系 罗清平,中医养生基本理论,生命的过程与规律,第二章,学习要求,目的与要求,掌握天年、衰老等概念;,熟悉健康的生理表现与心理表现;,掌握影响寿命的相关因素;,理解中医养生实践中“人与自然、形与神、动与静”等关系,掌握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重点与难点,人的衰老及影响寿命的相关因素,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等关系,养生原则,提问,人生几何?,我们能活多久?,人为何会提前衰老而达不到应有的寿限?,生命有何规律?,人与自然,形与神,动与静,第一部分生命的历程,生命的历程,生,长,壮,已,老,生生不息,循环不已,生命的历程,人的一生,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股理始流,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化悲,血气懈情,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生长期,成熟期,衰老期,长寿期,1,生命的起源,太阳的火,地球的水,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才能发育成长。,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易经,“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太阳是生命能量的源泉,水是生命形质的原料,人类生命的起源,阳化气,阴成形,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就是说,生命活动是自然界最根本的物质,气的,“,聚、散、离、合,”,运动的结果,生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2,生命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也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矛盾的基本过程。,3,生命的维持与死亡,人之所以有生命,在于构成人体的,“,气,”,具有生命力。,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夭,就在于元气的盛衰存在;新陈代谢的生化过程,称之谓气化生理;生命的现象,本源于气机的升降出入等等,这都反映出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的生命动力。,生命的维持还依赖于,神,的健康,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脏腑阴阳气血为依据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结论,生命“三宝”,养生之“本”,3,生命的维持与死亡,精,气,神,肾,藏精,肺,主气,心,藏神,生命的精华,生命的基质,生命的主宰,先天之精,后天之精,一身之气,呼吸之气,生命活力,精神意识,有形,无形,第二部分生命的极限,天年,1,什么是天年?,人能活多久?,“,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左传,:,“,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老子、王冰也都认为天年为,120,岁,西德著名学者,H.Franke,在,1971,年提出:,“,如果一个人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单纯性高龄老衰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预测寿限的三种理论,性成熟理论,寿限,=,性成熟期(,1415,),810=112150,生长发育期理论,寿限,=,生长发育期(,2025,),57=100175,细胞分裂说,寿限,=,细胞分裂周期(,2.4,),50=120,2,寿命,计算年龄,的方法,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时间年龄,生物学年龄,又称历法年龄,是指人出生以后经历多少时期的个体年龄,我国常配以生肖属性,以出生年份来计算其岁数,一般由虚岁或足岁计算年龄。,是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演变和衰老情况。在生物学上又可分为生理年龄与解剖年龄。,3,健康人的生理特征,生理健康特征,心理健康特征,精神愉快,眼睛有神,呼吸微徐,二便正常,脉象缓匀,形体壮实,牙齿坚固,双耳聪敏,腰腿灵便,声音宏亮,须发润泽,面色红润,食欲正常,记忆良好,人际关系正常,第三部分生命的流逝,衰老,1,衰老的原因与征兆,肾阳亏虚,脾胃虚衰,心脏虚衰,肝脏衰惫,肺脏衰弱,精气衰竭,阴阳失调,中医学在对衰老原因的认识上,非常重视脏腑功能和精气神的作用,又很强调阴阳协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面焦发堕,耳目不聪,健忘瞋怒,饮食无味,腰酸阴痿,原 因,征 兆,2,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七情太过,劳逸失度,主要原因,环境因素,个人生活方式,先天禀赋,禀赋的作用,(遗传因素),禀赋是指授之于父母的天资与体质。,禀赋的高低取决于父母的原气以及精血充盈程度。,禀赋高者,精充、气盛、神明、体格强健,适应能力即抗病能力强,多高寿;,禀赋低者,精虚、气弱、神衰、形体羸弱,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较差,故短寿。,如何观察禀赋的高低?,寿征,:禀赋的高低,可以通过人体的形态、面部特征以及气质反映出来,这些反映称为,寿征,。,面部:基墙、使道及三部三里,基墙:指面部骨骼(頬侧),使道:鼻孔与人中,三部三里:即“三停”(额角、明堂与地角),气质:,积极开朗者长寿,急躁易怒者短寿,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气候环境,寒冷地区多长寿,热带地区多短寿,地理环境,高原地区多长寿,平原地区较短,社会环境,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卫生条件的改善,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精神心理,性格,各种影响寿命的因素对比,个人生活方式,60%,环境因素,25%,遗传因素,15%,寿命,第四部分中医养生的基本观点,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相应,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1,生气通天,1.1,四时变化与人体的关系,四时变化与人体,冬藏,秋收,夏长,春生,1.1,四时变化与人体的关系,人的情志变化是与四时变化密切相关的。所以,素问,有,“,四气调神,”,之论。,春夏阳气发泄,气血易趋向于表,故皮肤松弛,疏泄多汗等;秋冬阳气收藏,气血易趋向于里,表现为皮肤致密少汗多溺等。,经气运行随季节而发生变化。所以,要根据四时变化,五行生克制化之规律,保养五脏,进行针灸保健治疗。,四时气候有异,每一季节各有不同特点,因此除了一般疾病外,还有些季节性多发病。,四时与,情志,四时与,气血,四时与,脏腑经络,四时与,发病,1.2,昼夜晨昏与人体的关系,由于人体阳气有昼夜的周期变化,所以对人体病理变化亦有直接影响。,一天之内随昼夜阴阳消长进退,,人的新陈代谢也发生相应的改变。,1.3,日月星辰和人体的关系,1,2,3,人体生理的气血盛衰与月亮盈亏直接相关,妇女的月经周期变化、体温、激素、性器官状态、免疫功能和心理状态等都以一月为周期,婴儿的出生也受月相影响,月圆出生率最高,新月前后最低。,1.4,地理环境与人体的关系,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地区气候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例如,南方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若一旦易地而居,需要一个适应过程。,2,顺应自然和主观能动作用,顺应自然规律,,利用各种条件为自身服务,强调天人相分,,突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1,、遵循自然界正常的变化规律,,2,、慎防异常自然变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养生史上一个响亮的口号,“,我命在我不在天”,3,人与社会的统一观,人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是社会的一部分,不仅有自然属性,更重要的还有社会属性。,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另一方面又形成和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影响着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动态平衡。,二、形体与精神的关系,形神合一,1,、形与神的概念,形,神,五脏六腑,经络筋骨,肌肉血脉,肌肤皮毛,气血津液,组织器官,精微物资,情志,意识,思维,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物资基础,功能作用,心理活动,形神相合则生,形神分离则死,2,、形与神的关系,魄,神,神,魂,志,意,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怒,悲,思,恐,喜,五脏,五神,五志,神为生命之主,形为生命之基,形神共养,守神全形,清静养神,四气调神,气功练神,节欲养神,修性怡神,保形全神,补血以安心神,疏肝理气以调理情志,三、运动与静养的关系,动静互涵,1,、动与静的概念,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人体生命运动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的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一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2,、动与静的生命观,生命体的发展变化,始终处在一个动静相对平衡的自身更新状态中。,事物在平衡、安静状态下,其内部运动变化并未停止。,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平衡就要破坏而呈现出新的生灭变化。,阴,成形主静,是人体的营养物质的根源;,阳,化气主动,是人体的运动原动力。,神,易动而难静,形,易静而难动,3,、动静结合的摄生保健,静以养神,实指精神专一,屏除杂念及神用不过,动以养形,静而乏动则易导致精气郁滞、气血凝结,久即损寿。,运动可促进精气流通,气血畅达,增强抗御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动静适宜,能将动和静、劳和逸、紧张和松弛,这些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处理得当,协调有方,则有利于养生,四、人体各部之间关系,协调平衡,1,、协调平衡为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协调”,是指调节人体自身的生理功能状态,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平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机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二是指机体功能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协调平衡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理论之一。,“阴平阳秘”,正常生理状态,五脏之间的平衡,气血津液的平衡,形体与精神的协调平衡,“阴阳失衡”,病理状态,2,、平衡协调的养生观,以“和”为度,以“平”为期,平衡饮食保健法:,饮食有节,不欲过饥过饱,平衡协调运动观:如太极拳,体脑交替,动静交替,上下交替,左右交替,前后交替,动静平衡,五、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五、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协调阴阳,2,、畅通经络,按摩养生法、针灸养生法,3,、节欲保精,房室养生法,4,、养气调息,呼吸吐纳法、气功养生法,5,、清静养神,调摄情绪、调整心态,6,、审因施养,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