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2课,1,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出现与形成的?秦朝时,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请用史实说明。,温故知新,儒家思想是什么时候出现与形成的?秦朝时,儒家思想的历,2,鲁 壁,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内。据说是秦朝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藏论语等儒家经典的墙壁,鲁 壁,3,春秋至西汉治国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异彩纷呈,法家思想,严刑峻法,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儒家思想,正统独尊,春秋战国,秦 朝,西汉初,汉武帝时,春秋至西汉治国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异彩纷呈法家思想,,4,一、从“无为”到“有为”,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含义 原因 目的 表现 成效,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原因 措施,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 特点,影响,三、儒学成为正统,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3.独尊儒术的影响:,正统思想 文化主流,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深入探究,一、从“无为”到“有为”正统思想 文化主流第2课 “罢黜百,5,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深入探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孔子要求恢复周礼和“仁”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的要求。,但,儒家学说本身,就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素;,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根本原因,);,汉武帝大力提倡儒学,,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因此汉代儒学儒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孔子周游列国到处碰壁,汉代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深入探究,6,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探究学习,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7,秦始皇,汉武帝,不,同,点,政策,原因,影响,相,同,点,目的,实质,作用,秦始皇汉武帝不政策原因影响相目的实质作用,8,秦始皇,汉武帝,不,同,点,政策,排斥、打击,尊崇,原因,秦刚刚统一,需要巩固君主专制;,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影响,儒学发展进入低潮,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相,同,点,目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实质,文化专制,作用,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秦始皇汉武帝不政策排斥、打击尊崇原因秦刚刚统一,需要巩固君主,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治理。,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无为而治决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什么是“无为而治”?,概念阐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遵循自然的法,10,(1)含义:,“无为”就是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2)原因,:,客观原因:社会贫困,国力不强。,主观原因:吸取秦亡教训,缓和阶级矛盾,(3)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4)表现:,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田租;释免奴婢;,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减免赋役。,(5)成效,:,经过60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一、从“无为”到“有为”,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1)含义:一、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11,“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请结合材料分析汉初为什么提倡“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12,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汉书食货志,根据材料分析汉初“无为而治”收到了怎样的成效?,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13,(1)原因:,A.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B.社会潜伏着危机: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的北方问题、,南方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阶级矛盾激化,这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C.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D.,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一统的思想,(根本原因),(2)有为的措施:,分析汉武帝从“无为”向“有为”转变的原因,,并举例说明汉武帝是怎样实行“有为而治”的。,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1)原因:分析汉武帝从“无为”向“有为”转变的原因,2、汉,14,回顾必修一、必修二归纳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政治:必修:,P12、P14,(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经济:必修:,P17,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军事:课外补充:,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文化:独尊儒术,回顾必修一、必修二归纳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政治:必修:P,15,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著名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即位后,诏令各地方长官推举“贤良方正”的学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董仲舒连上三篇奏章,称“天人三策”,此后受到重用。晚年辞职回家,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董仲舒(前179-前104),16,“策”是一个长沙方言词,但在古代它也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如有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贾谊的治安策、苏轼的教战守策等。在此对“策”的正确解释是,A.古代回答命题者问题的一种文体,B.陈述某种意见和事情的一种文体,C.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D.用委婉方式规劝上级的一种文体,【解析】答案A。B、C、D项对应的分别是“表”、“疏”和“谏”三种文体。,随堂演练,“策”是一个长沙方言词,但在古代它也是一种重要的文体,17,面临问题,解决之道,新儒学,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诸侯割据,边境不宁,缓和矛盾,制定规范,限制兼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三纲五常,限田、减轻赋税、徭役,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董仲舒的策应该加上哪些内容才能吸引汉武帝?,面临问题解决之道 新儒学 阶级矛盾土地兼,18,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的需要,(3)“,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4)仁政思想:限田、薄敛、省役,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何处?,A.内容:继承儒家民本、仁政基础上,融合了其他思想,,增加了的思想。,B.特点:儒学被神化。,C.功能: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19,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项目,先秦儒学,董仲舒儒学,主题,功能,内容,地位,讨论现实问题,讨论神学问题,是对“真理”的追求,为现实政治服务,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之一,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项目先秦儒学董仲舒儒学主题功能内容地,20,1.积极,:,(1)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有利于社会稳定。,(2)对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3)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消极:,(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4)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当摒弃的?,1.积极: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21,3、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特点,(1)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2)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它的生命力。,(3)宣扬“天人感应”,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4)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王权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4、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实质,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3、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特点(1)既宣扬“君权神授”,,2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23,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影响:,有利于加强君权,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厚,影响:,24,儒家学派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三纲是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项品德标准,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品德规范。,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外方,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影响:,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具有局限性。,儒家学派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25,5、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影响,(1)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并付诸实行。,(2),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地位大大提高。,(3)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主流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5、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影响(1)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26,积,极,消,极,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2、有利于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3、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3、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1、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2、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评价汉代新儒学(独尊儒术)?,积消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27,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秦朝和西汉时期有何不同遭遇?,导致这些不同遭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适应,时代,需要,春秋,“百家争鸣”,应运而生,战国,蔚然大宗,秦,焚书坑儒,遭到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秦朝和西汉时期有何不同遭遇? 导致这些不,28,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学思之窗,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不单纯是为尊儒,其,真正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于是所有其他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他也都会吸取。,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29,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上:,大量启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上:,儒家垄断中央、地方教育,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教官:五经博士,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思想上: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30,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1)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规定 “五经”,设立五经博士,(2)中央设立太学,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矩,提高了儒学的地位,(3)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五经书影,讲经图,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五经书影讲经图,3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