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第一节细胞膜的电生理 第二节神经冲动的传导,第一节 细胞膜的电生理,一、静息膜电位的形成和维持,K,+,的扩散对膜电位的作用:,K,+,平衡电位,Na,+,的扩散对膜电位的作用:,Na,+,平衡电位,K,+,和,Na,+,对膜电位的协同作用,Na,+,-K,+,泵和静息膜电位的维持,二、细胞膜动作电位,1.,细胞的兴奋和阈刺激,2.,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3.,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4.,离子通道的门控机制,5.,不应期和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生物电现象,:细胞在静息或活动状态下所伴随的各种电现象(离子电流、溶液导电、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总称为生物电现象。,一、静息膜电位的形成和维持,静息电位:,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极化:,对于机体的大多数细胞来说,只要处于静息状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其膜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这种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现象称为,极化,。,生理学中,膜外电位定位零电位,细胞内的电位较细胞外低,10mV,就是,-10mV,;高,50mV,就是,+50 mV,。这种值是一种相对值。,3-1,哺乳动物骨骼肌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及其平衡电位,离子,胞内液,胞外液,平衡电位,Na,+,12,145,65,K,+,155,4,-95,H,+,13*10,-5,3.8*10,-5,-32,Cl,-,3.8,120,-90,HCO3,-,8,27,-32,A,-,155,0,.,A,-,:代表带负电荷的有机大分子。,一些关键离子(,Na,+,、,K,+,、,A,-,)在细胞内外的不均等分布及选择性的透膜移动,是,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电扩散:,离子的跨膜渗透。,离子都是带正、负电荷的,离子的跨膜流动与膜电位的关系受以下因素影响:,1.,膜内外离子的浓度,,2.,跨膜电势差,,3.,对于某种离子透膜流动的渗透系数。,其中渗透系数是一个常数,不随溶液中的化学成分和单驱动力而改变,代表了离子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的能力。,离子运动的独立性法则:,每种离子的跨膜渗透都是相互独立的,。,(一),K,+,的平衡电位,K,+,的平衡电位:,假设质膜仅对,K+,通透的情况下,,K,+,持续向膜外移动,使指向膜内的电势梯度不断增大,直至某一时刻,膜两侧的电势梯度和,K,+,的浓度梯度相等时,,K,+,的跨膜净移动才停止,此时膜两侧建立的电位,其电位值约,-90mA.,当细胞外,K,+,浓度降低时,静息电位增大,相反,膜外,K,+,浓度增高时,静息电位减小。而改变,Na,+,浓度时不影响静息电位值。,静息电位主要有,K,+,平衡电位所决定,或者说膜内钾离子向膜外扩散并最终达到膜内外动态平衡的水平,,是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离子基础。,R,理想气体常数;,T,热力学温度;,Z,离子的化合价;,F,法拉第常数。,E=61 * log,(,C,o,/ C,i,),Nernst,公式:,E,k,=,RT,ZF,ln,K,+,o,K,+,i,(二),Na,+,平衡电位,类似于,K,+,Na,+,的平衡电位:,假如当膜仅仅对,Na+,通透时,,Na+,向胞内净移动,直到膜内外逐渐增大的电势差与,Na,+,浓度差达到新的平衡时,,Na,+,的净流动才会停止,这时记录到的膜电位。,值约,+60mV,,此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三),Na,+,和,K,+,对膜电位的协同作用,在活细胞中,,K,+,和,Na,+,是共同对膜电位的形成发挥作用的。,在膜的静息水平,,k,+,的通透性是,Na,+,的,50-75,倍,,k+,透膜扩散的能力远远大于,Na,+,。,K,+,的平衡电位接近静息电位,静息状态下,膜对,Na,+,的通透性很小,因此不可能达到,Na,+,的平衡电位。,Na,+,进入细胞只是部分中和或消除,k+,本身产生的电位。,钠钾泵和静息电位的维持,钠钾泵主动把进入细胞的,Na+,泵出,将渗透到胞外的,k+,主动泵回胞内,因此钠钾泵主动转运的离子数量抵消了两种离子渗透的数量,把膜静息电位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静息电位及其机制,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电荷变化,机制:,K,+,离子外流,静息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由于膜内外存在不同的离子浓度,膜对这些离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导致了静息电位的产生。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保持恒定不变,离子透膜的净流动速率为零。所有被动通透力都与主动转运平衡。,尽管存在极大的相反方向的,Na+,和,K+,的浓度梯度,胞外存在稍多的正电荷,胞内存在稍多的负电荷,膜电位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离子的被动渗出和主动泵出使电荷交换保持在一个准确的平衡状态。,二、细胞膜动作电位,1,、兴奋和刺激,2,、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3,、动作电位的离子机制,4,、离子通道的门控机制,5,、不应期和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1,、细胞的兴奋和阈刺激,刺激,:,引起机体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任何环境变化因子。,反应,:,刺激引起的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兴奋,:,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可兴奋细胞或组织,:能产生动作电位或产生兴奋的细胞或组织,兴奋性,:,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的能力,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1,、引起组织兴奋,必须使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刺激强度,阈刺激,达到阈强度的有效刺激,阈上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阈下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2,、引起组织兴奋,还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变频,即强度随时间改变的速率。,同样强度的刺激,急剧上升,引起兴奋,缓慢上升,不引起兴奋,2,、分级电位和动作电位,除极化:,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过程,超极化:,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变大的变化过程,分级电位,:给予细胞膜一个较小的刺激,膜将产生一个较小的电位变化。不断增加刺激强度,电位的幅值也逐渐增大,这种具有不同幅值的电位叫分级电位。是一个除极化的局部电位。,特征:,振幅将随扩散距离增大而减小,信号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作短距离扩散。,动作电位,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如果给细胞膜一个较强的刺激,细胞膜将产生一个短暂、快速的膜电位的变化(,100mV,)。称为动作电位或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变化期间,膜内外的极性发生反转,即膜由静息状态时的电位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特点:,动作电位从产生的起点沿整个细胞膜传导,传导的幅度不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去极化,(,depolarization,):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损伤后,膜内外的电位差逐渐减小,极化状态逐步消徐,此种过程称为去极化。,超射或反极化,:膜电位发生反转的部分(,0-+30mV,之间),复极化,(,repolarization,):膜由反极化状态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的过程,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复极化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后,膜电位继续增大,产生一个绝对值超过静息电位的负电位,即负后电位,然后再回复到静息电位水平。,锋电位,(,spike potential,):构成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的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后电位,(,after potential,):继锋电位后所出现的电位波动,可分为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和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它代表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恢复过程。,负后电位,:,复极后期,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的缓慢的复极过程,称之为负后电位,机制:,K+,蓄积于膜外而进一步阻止,K+,的外流所致,正后电位,:,继负后电位之后,膜电位有一个低于静息电位水平的电位波动,称之为正后电位,机制:由于,Na+K+,泵活动,将向细胞内泵入,2K+,,而向细胞外泵出,3Na+,,因此时尽管细胞复极已达静息水平,但膜两侧的离子尚为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机制:去极相:,Na,+,离子内流,复极相,: K,+,离子外流,后电位,:,复极后期发生的微小而缓慢的电位波动,包括负后电位( 细胞膜外,K,+,离子排斥,K,+,离子外流)和正后电位(,Na,+,-K,+,泵,,3 Na,+,,,2K+,),4,、离子通道的门控机制,不应期,绝对不应期,组织兴奋后,在去极之后到复极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对任何强度的刺激均不产生反应,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之后,随着复极化的继续,组织的兴奋性有所恢复,只对阈上刺激产生兴奋,超常期,相对不应期之后,兴奋恢复高于原有水平,用阈下刺激就可引起兴奋,低常期,超常期之后,组织进入兴奋性较低时期,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时,或是产生一个可向外扩布的、具有完全相同幅值的,且幅值不随传导距离而衰减的动作电位,,或是完全无动作电位产生,,这种特性称为,“全或无”特性,。,原因:阈电位是一个临界值,界定了刺激的有效性。,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传导,一、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路学说,二、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非递减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三、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四、双相和单相动作电位,单相动作电位,双相动作电位,一、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路学说,神经冲动的传导,:,同一细胞范围内的峰电位的扩布,即在细胞的某一部位所产生的冲动被传播到该细胞的其他部位。,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中的扩布,简称,神经传导,。,神经传递:,涉及两个细胞的动作电位的扩布。,局部电路学说,局部电路学说:,一旦神经纤维的某一局部被阈刺激兴奋时,峰电位即由膜的兴奋区自动向周围区以相同的幅值和速度传导。在传导过程中,膜的每一部分都是在局部电流的作用下,重新发起一次兴奋,这种理论即使。,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两种类型,连续传导,:无髓鞘神经纤维的轴突仅被一层薄而均匀的神经膜细胞所包裹,局部电流沿轴突连续而均匀的向前推进,动作电位沿神经轴突仅在很小的距离内发动,因此速度慢。,跳跃传导,:有鞘神经纤维的局部电流以一种非均匀的、非连续的方式由兴奋区传导至静息区,即可由一个朗飞结跳跃至邻近的下一个或下几个郎飞结。这种传导方式速度快。,郎飞结,:有鞘神经纤维上,那些无髓鞘包围的纤维所处的部位。,二、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特征,生理完整性,:神经冲动传导首先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都可沿纤维向两侧方向传导,其中,传向轴突末梢方向的称为,顺向冲动,,传向细胞体或树突方向的称为,逆向冲动,。,但冲动的传递则是单向的。,非递减性,:传导过程中,锋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不因离原兴奋点的渐远而有所减小。由于其能量来自于兴奋神经本身。,绝缘性,:神经干内的不同纤维各自传导本身的冲动而不波及邻近的纤维,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相对不疲劳性,:与肌肉组织相比,神经具有相对不易疲劳的特性。,三、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神经干内许多神经纤维电活动成分的总和。,能使神经干中所有纤维的兴奋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此时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达到最大;在强度超过最大刺激的超大刺激时,幅度不会再增大。,不同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不同,随着传导距离加大,它们之间的分离就愈明显。,四、双相和单相动作电位,单相动作电位,:由于损伤电位的存在,导致动作电位呈单相变化,双相动作电位,:正常情况下,动作电位的传导在两点之间呈现双相变化的记录。,图,3-9,损伤电位,将电位计一端置于神经,肌肉的表面,另一端置于损伤部位,测得损伤部位为负,完整部位为正的电位。,阈下总和,2,个阈下刺激单独作用时均不能引起兴奋,但当二者同时或相继作用时,则可引起一次兴奋,称之为阈下总和,前者为空间总和,后者为时间总和。,电紧张,直流电通电过程中及断电后的短时间内组织的兴奋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为电紧张。通电过程中阴极部位的组织兴奋性增高为阴极电紧张,而阳极部位的组织兴奋性降低为阳极电紧张;断电后即刻阳极部位的组织兴奋性升高为阳极后加强,阴极部位的组织兴奋性降低为阴极后压抑;,思考题,1,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极化、平衡电位、刺激、反应、兴奋、可兴奋组织、兴奋性、阈强度、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除极化、超极化、,分级电位、动作电位,、超射、复极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神经冲动,、连续传导、跳跃传导、郎飞结、复合动作电位、,思考题,2,1,简述神经细胞静息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2,何为离子的平衡电位?试述,K+,平衡电位与静息膜电位的关系。,3,简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4,试述在阈电位水平时,膜,K+,通道和,Na+,通道发生的变化。,5,在动作电位期间,去极化形成的超射值为何小于,Na+,的平衡电位值?,6,何为神经纤维的跳跃传导?简述跳跃传导的形成机理。,7,试用离子通道的门控理论,解释神经细胞兴奋的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