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农业气象学第四章水汽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53157245 上传时间:2024-11-29 格式:PPTX 页数:36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大学农业气象学第四章水汽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海南大学农业气象学第四章水汽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海南大学农业气象学第四章水汽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大气中的水汽,1.大气中水汽的表示方法,2.蒸发与蒸腾,3.水汽的凝结,4.大气降水,5.水分与农业生产,第四章 大气中的水汽,1.大气中水汽的表示方法,绝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饱和差,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数,记做a或,。单位为g/m,3,。,绝对湿度直观地描述了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在研究空气的结露量等时更加方便。,绝对湿度也称水汽密度,空气中数值一般变化于040g/m,3,。,绝对湿度一般不容易直接测得,多为通过水汽压而计算得到。,水汽压,水汽在大气中的分压称作水汽压,以e表示,单位为hPa。,大气中水汽含量越丰富,则其水汽压越大,水汽压与绝对湿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a217e/T,式中:a为绝对湿度,单位为g/m3,e为水汽压,单位为hPa,T为空气温度(绝对温标),单位为K。,水汽压是从动力学上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水汽的输送是从压力大的地方向压力小的地方运动。,饱和水汽压,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量是有限的,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在大气中的分压称为饱和水汽压。用E表示。,饱和水汽压实际上是针对具体蒸发面而言,是蒸发面上单位时间逸出的水分子数与同时间内由空气返回蒸发面上水分子数到达动态平衡的反映。,空气是否到达饱和取决于蒸发面上单位时间逸出的水分子数,即蒸发面的温度和溶液浓度、形状等。,纯水平面上饱和水汽压可以用下面半经验公式表示:,EE,0,10(7.5t/(237.3+t),式中:E,0,为0,时水面饱和水汽压6.1078hPa,空气的饱和水汽压即空气中凝结核外表的饱和水汽压,一般上,我们可以认为,空气中凝结核的温度与空气温度是相一致的,即可以用空气温度替代凝结核外表的温度而计算空气的饱和水汽压。,饱和差,表示空气中尚能容纳的水汽量,表达式为:,dEe,式中:E为空气的饱和水汽压,e为空气的实际水汽压,饱和差实际上反映了潮湿物体外表蒸发的速度,即其蒸发力,饱和差越大,则其蒸发越迅速。,对于具体物体外表的蒸发,则其蒸发力为该物体外表饱和水汽压与空气中水汽压的差值,温度越高的蒸发力越大,也越容易蒸发。,相对湿度,表示空气到达饱和的程度,表达式为:,RHe/E100,相对湿度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数值越大,则越潮湿。,相对湿度是最常用的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物理量,通常我们所说的空气湿度就是指其相对湿度,比方,说湿度为85,即其相对湿度为85。,露点温度,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d),指的是当空气中水汽压不变情况下,降低空气温度使空气刚好到达饱和时的温度。,空气湿度的时空变化,水汽压、绝对湿度、露点温度的变化:,相对湿度、饱和差的变化:,2.蒸发与蒸腾,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农田水分蒸散,水面蒸发,影响水面蒸发的因素:,水面的饱和水汽压与空气中水汽压之差;,水面上风速;,溶液浓度;,水面上大气压。,下垫面中,水面的蒸发速度几乎是最快的,它的蒸发主要取决于水面上空气象条件,一般以它的蒸发量作为一个地方水分需求的参考。,土壤蒸发,重力水阶段,:(稳高阶段),土壤在充分灌溉或较长时间降水后,其水分含量超过本身能够容纳最大持水量,多余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渗漏,称重力水。此阶段水分的蒸发类同于水面蒸发,蒸发速度取决于外表气象条件,甚至比水面蒸发速度更大。,毛管水阶段,:(速降阶段),土壤通过其颗粒间的空隙储存的水分。此阶段的土壤蒸发取决于两方面:气象条件以及土壤性质。生产上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该阶段的土壤蒸发,如覆盖、中耕等。,束缚水阶段:(稳低阶段),当土壤水分持续降低,表层土壤中毛管断裂,形成干土层,此时,土壤颗粒周围也存在局部水分,但紧紧被其吸附不能为作物所汲取,此时,土壤水分蒸发基本停滞,只是经土壤孔隙,下层土壤水分通过分子扩散的形式向表层输送。,植物蒸腾,植物的蒸腾既是物理过程,也是其生理过程,是作物根系汲取水分和矿物质等的动力来源。其蒸腾量(速度)取决于叶片温度和空气中水汽压以及叶片外表湍流。,植物整个生长期汲取的大量水分主要用于蒸腾,我们把农作物生长期内总的蒸腾耗水量与作物收获的干物质量的比值称为作物的蒸腾系数.,农田水分蒸散,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土壤蒸发与植物蒸腾同时存在,其共同消耗的水分称为农田水分蒸散,简称蒸散。,农作物不同生长时期,水分消耗的方式有所差异:苗期主要是土壤蒸发,当作物封行后,蒸腾就是其主要方式了。,农田水分蒸散的计算、估测是精确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是研究农田水分需求的重点和热点,也有诸多的估算公式,但受到不同农作物、不同气象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影响,其实际蒸散差异较大。,常用的农田水分蒸散的估算方法主要有:,水分平衡法,、,桑斯威特法,、,彭曼法,、,鲍恩比法,等。,任一种农田水分蒸散模型计算结果都小于自由水面水分蒸发速度。,3.水汽的凝结,水汽凝结的条件,水汽的凝结物,地面水汽凝结物,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物,自由大气中水汽凝结物,水汽凝结的条件,空气中水汽到达饱和或过饱和,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降低空气的饱和水汽压,通过降低空气温度的方式来降低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压,空气的降温方式主要有:辐射降温、平流降温、绝热降温和混合降温。,充足的凝结核,清洁的空气中水汽很难凝结(凝华),凝结核的作用为降低空气的饱和水汽压(减小其曲率、增加与水分子的吸引力等)。,辐射降温:夜间,地表通过地面有效辐射大量散失热量,温度下降,而接近于地表的空气温度随之而下降,此称之为辐射降温。,平流降温:暖空气流入到冷的下垫面,下层空气由于和地表的热量交换而降低温度,这种方式称为平流降温。,绝热降温:当空气团与外界热量交换到达动态平衡,称为绝热。绝热的空气团作上升运动时,由于大气压减小,空气膨胀而作功,内能降低,温度下降,称为绝热降温。分干绝热和湿绝热两种形式,区别在于有无水汽凝结,其降温速率分别为每上升1hm,温度下降1和约0.5。,混合降温:两团温度不同的未饱和空气相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称为混合降温,它有可能使得空气到达饱和状态。,水汽的凝结物,地表的水汽凝结物露、霜,地表凝结面温度大于0凝结为露,反之为霜,其它还有雾淞、雨淞等;,露和霜形成的降温方式:辐射冷却。,形成露和霜的有利天气条件:夜晚晴朗微风的天气。,雾淞形成原因:蒸发雾遇到冷的物体(树枝等)在其外表凝结而形成。,雨淞形成原因:雨水在冷的凝结面上冻结而成。,露水可以补充作物(土壤)由于蒸发、蒸腾等消耗的水分,有效性强,重露其降水量可接近0.3mm。,植物叶片上凝露对微生物的繁殖非常有利,是诱发作物病害的一个重要条件;露水对牛、羊等食草动物采食有不利的影响。,霜与霜冻是不同的概念,霜冻是指初冬,植物外表的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的低温而使其体内组织冻结产生的短时间低温危害。,北京西山红叶(外表凝霜),霜打油菜(柳州),茶园霜冻(福建安溪),雾淞(吉林),雾淞(南京),雨淞,水汽的凝结物,近地气层的水汽凝结物雾,按照形成的原因的不同,雾可以分成:,(1)辐射雾,(2)平流雾,(3)地形雾,(4)蒸发雾,(5)锋面雾,辐射雾:由于地面和近地层空气辐射冷却,使空气到达过饱和而凝结形成。,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晴朗微风潮湿的天气。,平流雾:暖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其下部与冷的下垫面接触,逐渐降温而形成。,地形雾:由于地形因素而形成的雾。主要为夜间山上冷空气下沉,山谷中暖湿空气被抬升降温而形成。,蒸发雾:初冬季节,水面温度较高,蒸发强烈,蒸发的水汽输送到空气中,空气温度较低,饱和水汽压较小,水汽到达过饱和而形成的水汽凝结物。,锋面雾:地面锋线附近,暖空气被抬升而形成。,水汽的凝结物,自由大气中水汽凝结物云,云形成的降温方式:绝热降温。,形成与维持云存在的必要条件:空气的上升运动。,按照云底高度、云状的不同,将天空中的云分成三族十一属二十九类。,云底高度:凝结高度,数值上等于(t-td)hm。如果地面温度、水汽压差异不大,云底高度也就基本相同,所以云底一般都是平的。,云图欣赏,4.大气降水,降水的成因,降水的类型,降水的表示方法,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变率,降水成因,问题:,地球上物体在重力作用下都要向下运动,为什么云滴难以降落地面而形成降水?夏季降水要比冬季的雨滴大?,降水的形成过程就是云滴增大的过程。,云滴增大的途径:,凝结增大,云开始形成时云滴增大的主要途径,在空气不断上升时,不停地有水汽凝结。,冲并增大,当云滴在不稳定的上升气流带动下做各向运动,大小不同的云滴其运动速度的差异,造成相互碰撞而合并,是云滴增大形成降水的主要途径。,降水的类型,按形成原因分:,热对流降水、地形降水、气旋降水、锋面降水、台风降水,按形态分:,雨、雪、霰、冰雹,降水的表示方法,降水量:,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未经蒸发、渗漏和流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称降水量,单位:mm。,降水强度:,单位时间的降水量,一般以小时、日为单位,按不同降水强度可将降水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等级别。,降水变率:,表示降水量年际间变动程度的统计量。,谢谢观看,/,欢送下载,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BY FAITH I BY FAI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