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论,1.1,工程建设的概述,工程建设的概念,工程建设项目的划分,工程建设程序,多目标决策 和风险决策,mhl,多目标决策,1.,多目标决策的目标系统,2.,多维效用并合方法,3.,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 process 1970,),4.,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1978),一 多目标决策的目标系统,目标准则体系的意义,多目标决策的关键,也是合理的选择和构造目标准则体系,从总体上对可行方案进行比较和优选。目标准则体系的构建,是多目标决策的前提。,在多目标决策问题中,有的目标可以用一个或几个决策准则直接进行评价和比较,有的目标难以直接评价。需要将这些难以直接评价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级别较低的子目标,直到可以直接用一个或几个准则进行比较和评价为止。,1.,多目标决策的目标系统,目标准则体系的意义,例如,某经济特区计划兴建一个大型汽车厂,厂址的选择就是多目标决策问题。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四个目标。,例如,经济目标可以分解成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个一级子目标。,直接经济效益又可以继续分解为投资额、投资回收期和利税总额等三个二级子目标;间接经济效益也可以继续分解为汽车销售收入,地区贸易收益和国内贸易收益等三个二级子目标。,1.,多目标决策的目标系统,目标准则体系的意义,这些二级子目标均可以用单一准则进行比较和评价。投资额、利税总额可用货币准则评价,投资回收期可用时间准则评价,销售收入可用销售汽车的数量准则评价等。,对于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均可以进行同样的分解。这样,形成了一个层次结构复杂的目标准则体系。,1.,多目标决策的目标系统,构建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目标准则体系,是多目标决策分析的前提。构造目标准则体系应注意的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各子目标要反映所有因素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整体影响,重视决策问题各环境因素的层次性和相关性,反映社会经济系统主体骨架的内涵特性。,二是可比性原则,各子目标的分解和设计既要注意不同社会经济系统的横向比较,又要注意同一系统的纵向动态分析。,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各评价子目标设计要含义明确,计算简便,与现行统计指标口径一致,便于采集数据。在决策信息量充分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子目标的个数,决策分析方法思路清晰,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目标准则体系的结构,序列型多层次目标准则体系,2.,多维效用并合方法,多目标问题起目标属性有两个显著特点:,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目标没有统一量纲,不能用同一标准评价;,目标间的矛盾性:某可行方案提高了这个目标值,可能会损害另一个目标值。,多维效用并合方法对于解决目标间的不可公度性和矛盾性。,多维效用并合方法,2.,多维效用并合方法,效用合并规则和程序是由下而上、分类逐层进行。,首先,将最低一层各准则的效用值,分类按某种规则并合,得到倒数第二层各子目标的并合效用值,称为初级并合。,其次,对初级并合的效用值,分类按某种规则进行第二次并合,得到倒数第三层各子目标的并合效用值。如此逐层进行,经过多级并合,得到第二层各目标的并合效用值。最后将第二层目标效用值按某种规则合并,得到可行方案对整个多层次结构目标准则体系的总效用值。总效用值体现了可行方案关于目标准则体系的整体特征以及对于决策主体的总体偏好,称为可行方案的满意度。,3.,层次分析法,-,我国最优人口决策,当今世界,人类活动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是否想适应,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否想协调,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认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总人口目标问题,多年来一直总说纷纭,根据我国国情、经济实力、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等诸因素、科学分析我国总人口目标,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多维效用并合方法,成功地对这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科学分析我国总人口目标方案,为我国人口政策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我国最优人口决策,一 问题,经过统计分析测算,我国人口发展周期应是人家寿命,70,岁。制定人口控制目标,宜以,100,年为时间范围。需要确定,在,100,年内,我国人口控制最合理的总目标是多少。,二 方案,多我国总人口目标的,14,个方案进行决策分析。即总人口分别控制为,2,亿、,3,亿、一直到,15,亿,我国最优人口决策,三 目标准则体系,目标准则体系为序列型多层次结构。,总目标,100,年内我国最合理的人口目标,分目标 共设四个分目标,分目标,1,:根据我国资源和环境条件,在决策分析的时间范围内,能承受的供全国人民吃和用的能力。,吃用,分目标,2,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与总人口目标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实力,分目标,3,根据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人民群众所能承受的最低总和生育率,大约等于一对夫妇一生中平均生育孩子数,简记为,我国最优人口决策,分目标,4,:我国总人口增长要与世界各国人口增长相适应。一个国家人口太多,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但人口毕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也不宜太少。一国人口与世界各国人口对比,简称,“,各国对比,”,风险决策,一项重大投资活动可能因决策错误或因遇到不测事件而使投资者蒙受灾难性的损失;但如果决策正确,经营有方,则有可能给投资人带来巨额利润。,风险因素、风险事件、损失与风险之间的关系,风,险,因,素,风,险,事,件,损,失,风,险,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风险,产生或增加,引起,产生,=,风险因素、风险事件、损失与风险之间的关系,风险识别的过程,建设工程自身及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给人们全面、系统地识别工程风险带来了许多具体的困难。 建设工程的风险识别往往是通过对经验数据的分析、风险调查、专家咨询以及实验论证等方式,在对建设工程风险进行多维分解的过程中,认识工程风险,建立工程风险清单。,例如,根据建设工程的经验数据或统计资料可以得知,减少投资风险的关键在设计阶段,尤其是初步设计以前的阶段,因此,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投资风险应当作为重点进行详细的风险分析;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质量风险最大,需要对这两个阶段的质量风险作进一步的分析;施工阶段存在较大的进度风险,需要作重点分析。,风险管理,合理选择风险对策,形成最佳风险对策组合,不同风险对策的适用对象各不相同。风险对策的适用性需从效果和代价两个方面考虑。 风险对策的效果表现在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降低损失严重程度的幅度。 风险对策一般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采取损失控制时的措施费,投保工程险时的保险费等,这些代价一般都可准确地量度。,风险损失的衡量,风险损失的衡量就是定量确定风险损失值的大小,建设工程风险损失包括以下几方面:,1、投资风险,2、进度风险 3、质量风险 4、安全风险,风险概率的衡量,(一)相对比较法,(二)概率分布法,风险评价,在风险衡量过程中,需要对建设工程风险量作出相对比较,以确定建设工程风险的相对严重性。 可以将风险发生概率(,p),和潜在损失(,q),分别分为,L(,小)、,M(,中)、,H(,大)三个区间,从而将等风险量图分为,LL、ML、HL、LM、MM、HM、LH、MH、HH,九个区域。在这九个不同区域中,有些区域的风险量是大致相等的,如图所示,可以将风险量的大小分成五个等级: (1),VL(,很小);(2),L(,小);(3),M(,中等);(4),H(,大);(5),VH(,很大)。,q,p,图8-7 风险等级图,M,M,M,L,L,H,H,VL,VH,建设工程风险对策,风险对策也称为风险防范手段或风险管理技术。,一、风险回避,风险回避:,就是以一定的方式中断风险源,使其不发生或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 例如,某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虽然从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指标看是可行的,但敏感性分析的结论是对投资额、产品价格、经营成本均很敏感,这意味着该建设工程的不确定性很大,亦即风险很大,因而决定不投资建造该建设工程。,采用风险回避这一对策时,有时需要作出一些牺牲,但较之承担风险,这些牺牲比风险真正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要小得多。,例如,某投资人因选址不慎原决定在河谷建造某工厂,当投资人意识到在河谷建厂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洪水威胁,且又别无防范措施时,只好决定放弃该计划。,又如,某承包商参与某建设工程的投标,开标后发现自己的报价远远低于其他承包商的报价,经仔细分析发现,自己的报价存在严重的误算和漏算,因而拒绝与业主签订施工合同。虽然这样做将被没收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但比承包后严重亏损的损失要小得多。从以上分析可知,在某些情况下,风险回避是最佳对策。,采用风险回避对策时要注意以下二点: 1、回避一种风险可能产生另一种新的风险。 2、回避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总之,虽然风险回避是一种必要的、有时甚至是最佳的风险对策,但应该承认这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对策。如果处处回避,事事回避,其结果只能是停止发展,直至停止生存。因此,应当勇敢地面对风险。,二、损失控制,(一)损失控制的概念,损失控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 损失控制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方面工作。,(二)制定损失控制措施的依据和代价,依据:,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这样能确保损失控制措施具有针对性,取得预期的控制效果。,代价:,分为费用和时间两方面的代价。,(三)损失控制计划系统,在采用损失控制这一风险对策时,所制定的损失控制措施应当形成一个周密的、完整的损失控制计划系统。就施工阶段而言,该计划系统一般应由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三部分组成。,1、预防计划,预防计划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预防损失的发生,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 预防计划的内容广泛,具体措施最多,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合同措施、技术措施。,2、灾难计划,灾难计划是一组事先编制好的、目的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具体措施,为现场人员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南,使其在各种严重的、恶性的紧急事件发生后,不至于惊慌失措,可以做到从容不迫、及时、妥善地处理,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以及财产和经济损失。 灾难计划的内容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安全撤离现场人员; (2)援救及处理伤亡人员; (3)控制事故的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资产和环境损害; (4)保证受影响区域的安全尽快恢复正常。,3、应急计划,应急计划是在风险损失基本确定后的处理计划,其宗旨是使因严重风险事件而中断的工程实施过程尽快全面恢复,并减少进一步的损失,使其影响程度减至最小。应急计划不仅要制定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而且要规定不同工作部门相应的职责。 三种损失控制计划之间的关系如图8-8所示。,图8-8 损失控制计划之间的关系,三、风险自留,(一)风险自留的类型,1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导致非计划性风险自留的主要原因有:,(1)缺乏风险意识。,(2)风险识别失误。,(3)风险评价失误。,(4)风险决策延误。,(5)风险决策实施延误。,2、计划性风险自留,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的、有意识的、有计划的选择,是风险管理人员在经过正确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后作出的风险对策决策。,(二)损失支付方式,计划性风险自留应预先制定损失支付计划,常见的损失支付方式有以下几种:,(1)从现金净收入中支出。,采用这种方式时,在财务上并不对自留风险作特别的安排,在损失发生后从现金净收人中支出,或将损失费用记人当期成本。,(2)建立非基金储备。,这种方式是设立了一定数量的备用金,但其用途并不是专门针对自留的风险,其他原因引起的额外费用也在其中支出。,(3)自我保险。,这种方式是设立一项专项基金,专门用于自留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该基金的设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每期支出,相当于定期支付保险费,因而称为自我保险。,(4)母公司保险。,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存在总公司与子公司关系的集团公司,往往是在难以投保或自保较为有利的情况下运用。,(三)风险自留的适用条件,(1)别无选择。,有些风险既不能回避,又不可能预防,且没有转移的可能性,只能自留,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2)期望损失不严重。,风险管理人员对期望损失的估计低于保险公司的估计。,(3)损失可准确预测。,(4)企业有短期内承受最大潜在损失的能力。,(5)投资机会很好。,(6)内部服务优良。,四、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而且广泛应用的一项对策,分为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种形式。,(一)非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又称为合同转移,这种风险转移一般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工程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建设工程风险最常见的非保险转移有以下三种情况:,(1)业主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2)承包商进行合同转让或工程分包。 (3)第三方担保。,(二)保险转移,保险转移通常直接称为保险,对于建设工程风险来说,则为工程保险。通过购买保险,建设业主或承包商作为投保人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工程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使自己免受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