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概述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253080472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9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恶性淋巴瘤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恶性淋巴瘤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恶性淋巴瘤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恶性淋巴瘤,病因学,EB,病毒与,Burkitt,淋巴瘤,传单与,HD,HTLV-I,与,TC,淋巴瘤,HTLV-V,与蕈样肉芽肿,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电离辐射,遗传因素,遗传学变异,(哈医大三院张清媛等),染色体核型与生存期的关系,核型 例数 平均生存期,正常核型 3 90.7,t(14,18)7 89.9,+7 8 26.1,17,号异常 7 19.4,多倍体 8 19.2,1号异常 8 33.2,其他异常 14 48.6,HD,的病理分类,Rye,分类,1 淋巴细胞为主型(10.5%),2 结节硬化型 (24.5%),3 混合细胞型 (54.5%),4 淋巴细胞减少型(9.8%),5 不能分类的 (2.1%),WHO,分类,1 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7%),典型霍奇金淋巴瘤,2 结节硬化型 (38.5%),3 混合细胞型 (35.7%),富于淋巴细胞的典型霍奇金淋巴瘤,4 具有霍奇金淋巴瘤和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特点的恶性淋巴瘤 (5.6%),5 不能分类的 (1.4%),HD,典型HD需要联合化疗,否则病情进展、致死;而淋巴细胞为主型属进展缓慢的淋巴组织增生,联合化疗未必有益。,近三年来,已有可靠证据表明各种类型的HD为淋巴样细胞单克隆过度增殖所致,故1995年WHO将HD改称HL。,NHL,的分类,NHL,工作分类方案(,NCI,1982),低度恶性,1 小淋巴细胞性,2 滤泡型小裂细胞为主性,3 滤泡型小裂细胞和大细胞混合性,中度恶性,4 滤泡型大细胞为主性,5 弥漫型小裂细胞性,6 弥漫型小和大细胞混合性,7 弥漫型大细胞性,高度恶性,8 免疫母细胞性,9 淋巴母细胞性,10 小无裂细胞性,杂类,组合性,蕈样肉芽肿,组织细胞性,髓外浆细胞瘤,其他,NHL,之,WHO,分类:,B,细胞,前驱,B,细胞肿瘤,前驱,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成熟,B,细胞肿瘤,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浆细胞骨髓瘤,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NHL,之,WHO,分类:,T,细胞和,NK,细胞,前驱,T,细胞肿瘤,前驱,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成熟,T,细胞肿瘤,T-,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肝脾,r 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蕈样肉芽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和裸细胞,原发性皮肤型,周围,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和裸细胞,原发性全身型,皮肤恶性淋巴瘤的分类,EORTC(,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分类,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蕈样肉芽肿,蕈样肉芽肿变异,Sezary,综合征,淋巴瘤样丘疹病,CTCL,,大细胞,,CD30,阳性,CTCL,,大细胞,,CD30,阴性,CTCL,,多形性,小细胞,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接上页),皮肤,B-,细胞淋巴瘤(,CBCL),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小腿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浆细胞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WHO,分类建议,蕈样肉芽肿,蕈样肉芽肿变异,Sezary,综合症,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无特殊性,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鼻型,皮下脂膜样,T,细胞淋巴瘤,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或,MALT,型淋巴瘤,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浆细胞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分期(1970年,Ann Arbor),淋巴结区域,口咽环,颈、锁骨上、枕后、耳前,锁骨下,腋下及胸肌,滑车上,纵隔,肺门,脾,主动脉旁,肠系膜,髂窝,腹股沟及股管,腘窝,诊断,病史,体检,ESR,,血常规,骨髓穿刺或活检,,AKP,,LDH,,肝肾功能,,X,线,肺正侧位片,胸腹部,CT,,双侧下肢淋巴管造影,确诊依靠病理检查,诊断,诊断时30%-40%有骨髓侵犯,骨髓检查后20%临床分期有改变,Ga67扫描治疗前的敏感性不高,但对治疗后纵隔的残留病变及腹部病变的评价十分有用,正确率高达95%,HL,的治疗原则,IA、IIA,期:病变位于隔上,斗篷野加锄形野放射;病变位于膈下,侵犯盆腔及腹股沟淋巴结,应放射至主动脉旁淋巴结;如侵犯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应用全淋巴放射。,IA、IIA,病例,如有大的纵膈肿块,应采用综合治疗。,IIB,期:全淋巴放射,也可单用联合化疗。,III1A,期:单纯放疗,III2A,期:放化疗综合治疗,IIIB,期:单用化疗或化疗加放疗,IV:,单用化疗,近年,不少国家对早期,HL,采用放、化疗结合的方法,疗效提高25%。仅用放疗已不再作为早期,HL,的标准治疗,因其复发率高并易诱发第二肿瘤。放化疗结合,90%以上的,HL,可获治愈。,HL,常用方案,MOPP,CR84%,34%,复发,复发者多发生在,CR,后4年内。影响,MOPP,方案,CR,的因素是有无症状。无症状者,CR100%,,有症状者81.7%,CR.,ABVD,CR75%,,与,MOPP,无交叉耐药性;,MOPP,无效的病例用,ABVD,治疗75-80%可缓解,ABVD/MOPP,交替,,CR88.9%,NHL,的治疗原则,低度恶性:,I、II,期:多采用放疗,III、IV,期:大多采用化疗,中度恶性:,I,期:可单用放疗;,II,期以上采用蒽环类为主的化疗方案,全身病变控制后再给予累及野放射。,高度恶性:化疗为主,NHL,常用化疗方案,中位生存期,:,低度恶性为7年,中度恶性2.5年,高度恶性为1年。,低度恶性常用方案,:,COP,,COPP,Fludarabine,IFN,IL-2,Rituximab(,美罗华),美罗华是一种抗,CD20,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也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的单抗。目前已被成功应用于低中度恶性,CD20,阳性,B,细胞,NHL,的治疗,与化疗联合可获60%,RR。,NHL,的化疗,中度恶性,NHL,的治疗,CHOP CR51-54%。,新的一代方案并不优于,CHOP。,对年青病例有高-中或高危险因素,常规化疗达,CR,后用,HD,巩固治疗及干细胞支持可得益。,解救方案中,多包含,DDP,VP16,Ara-c,IFO,NHL,的化疗,高度恶性,NHL,的化疗,某些亚型可用常规化疗,但有中枢神经侵犯、骨髓侵犯或其他预后差因素应用强力治疗。,ProMACE/cytaBOM,方案:,CTX d1,ADM d1,VP16 d1,PDN d1-14,Ara-c d8,BLM d8,VCR d8,MTX d8,HDCT+PBSCT,NHL,患者血清,LD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Lactic dehydrogenase,LDH是一种糖酵解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内,以肾、心和骨骼肌含量最丰富,其次以肝、脾、胰及肺组织较多,正常人血清可测出LDH,不少器官病变和某些恶性肿瘤血清LDH可升高。,不同分期非霍奇金淋巴瘤,LDH,增高阳性率比较,期别 例数,LDH,增高例数,LDH,增高阳性率,I+II 43 14 32.5%,III+IV 62 40 64.5%,(湖南省肿瘤医院欧阳取长等),不同分期、不同恶性程度间,LDH,水平比较,组别 例数,LDH,值,P,值 备注,I+II 43 286161 0.05 I+II,与,III+IV,比较,III+IV 62 539157,高度恶性 25 501162 0.05 高度恶性与低度恶性比较,中度恶性 57 283139 0.05 高度恶性与中度恶性比较,低度恶性 23 249123 0.05 中度恶性与低度恶性比较,治疗前,LDH,增高的患者与治疗后,LDH,比较,期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P,值 备注,I+II 14 460,150 430,125 0.05 治疗前后比较,III+IV 40 730,290 705,270,0.05,治疗前后比较,本文研究表明,III+IV,期,LDH,明显增高的患者中肝脾受侵的机率多,而在肝脾受侵的患者中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的出现也较多,提示,LDH,明显增高与肝脾受侵及高热、盗汗等全身症状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组病例,I、II,期及,III、IV,期,LDH,增高组患者的1-4年预期存活率均较,LDH,不增高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表明,LDH,增高对预后不利。,NHL,患者,B2MG,检测的预后价值,(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B2MG,产生于体内有核细胞,许多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MM,MDS,等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中,B2MG,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75例初治,NHL,患者的,B2MG,值高于正常者达52%。在确诊时其水平的高低与,Ann Arbor,分期相一致,各组间有显著的差异。,确诊时,B2MG,的水平与化疗效果有明确的相关关系,,B2MG,正常组,RR,达87.2%,其中,CR60.5%,PR25.6%;B2MG,升高组,RR75%,其中,CR,仅50%,PR25%,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B2MG,可作为初诊时一个独立的血清学预后指标及预测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和生存情况,,B2MG,升高者对化疗的有效率底且预后差。,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现代概念,以往将发热、消耗状态、肝脾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全血细胞减少、有异型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造血组织系统性肿瘤性增殖,呈致死性转归的疾患,称之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H),。,近代概念,根据临床症状,组织学所见,以及采用近年来的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的方法诊断的,作为,MH,或,MH,样淋巴瘤报道的疾患可归类为如下几种:,1,MH,在骨髓、肝脾内可见从幼稚至成熟的异常组织细胞增殖,部分可见吞噬血细胞的现象。免疫组化:淋巴系的标记都是阴性的,对单核细胞/组织细胞系特异的,CD68,lyz,a1-AT,a1-ACT(+),2 MH,样,T,细胞淋巴瘤,临床征象与,MH,类似,在骨髓、肝脾内可见肿瘤性,T,细胞的浸润和噬血性组织细胞的增殖。诊断依赖免疫组织化学(,CD45RO+),和基因分析。,MH,3 血管中心性,T/NK,细胞淋巴瘤,以肿瘤细胞的血管中心性增殖,浸润和破坏血管,引起组织凝固性坏死为特征的结外性淋巴瘤,好发于鼻腔、皮肤、肺、胃肠道及睾丸等部位,常常合并,HPS。(,曾经被称为鼻/皮肤的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来源于,CD2、CD56+、CD3-,的,NK,细胞或,CD3+,的,NK,样,T,细胞。,4 暴发性,EB,病毒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症,主要见于小儿,以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出血倾向发病,在骨髓内可见噬血性组织细胞与异形淋巴细胞的浸润,呈急速致死经过。血清学检查示,EBV,活动性感染的结果。骨髓单核细胞和淋巴结内见,EBVDNA。,MH,5,MH,样,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类似,MH,,主要可见骨髓、肝脾内大型的肿瘤性,B-,细胞浸润和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增殖。,6 间变型大细胞淋巴瘤,病理的淋巴结内肿瘤细胞在实质内弥漫性分布,在窦状隙浸润为其特征,相互粘附。肿瘤细胞的典型表面抗原为,CD30+,CD15-,EMA+,L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