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在肠道的寄生部位及致病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253079738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在肠道的寄生部位及致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寄生虫在肠道的寄生部位及致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寄生虫在肠道的寄生部位及致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及致病,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感染人体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科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生态规律、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从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角度,揭示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以达到控制与预防寄生虫病的目的。,蠕虫学,线虫,吸虫,绦虫,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钩虫,旋毛形线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肌肉,大脑,肺,肝,肠内寄生,鞭虫,蛔虫,蛲虫,旋毛虫成虫,钩虫,姜片吸虫,链状带绦虫成虫,肥胖带绦虫成虫,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与感染方式,蛔虫,小肠,主空肠,感染期卵,经口误食或误饮被感染性卵污染的食物或水,鞭虫,盲肠,感染期卵,蛲虫,盲肠到回肠,感染期卵,经肛门手口感染误食虫卵感染吸空气中虫卵感染,钩虫,小肠上段,空肠多见,丝状蚴,即感染期蚴,经丝状蚴侵入皮肤感染,旋毛虫,成虫小肠,幼虫横纹肌,囊包幼虫,经口食入含活的囊包幼虫的肉类及其制品感染,姜片虫,小肠,囊蚴,生食含囊蚴的水生植物或饮含囊蚴的生水感染,链状带绦虫,成虫寄生人小肠,囊尾蚴(使人患猪带绦虫病)虫卵(使人患囊虫病),经口感染,肥胖带绦虫,成虫寄生于小肠,囊尾蚴(使人患牛带绦虫病),经口感染,成虫,(小肠),穿肺泡,经气管、咽、食管、胃至小肠,幼虫,(在肺泡蜕皮2次),幼虫,(小肠腔),感染期卵,经血循环,误食入小肠,蛔虫,在肠道的致病表现:,掠夺营养和破坏肠黏膜 影响吸收,超敏反应,引起并发症。,蛔虫性肠穿孔,成虫,(盲肠),感染期卵,幼虫,(小肠腔),误食入小肠,侵入肠粘膜发育后,再回肠腔至盲肠,鞭虫,在肠道的致病表现:,成虫以其细长的前端插入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导致局部黏膜炎症,。感染较轻时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导致消化功能混乱,。儿童感染可出现慢性腹泻、便血、,直肠脱垂,、贫血。,鞭虫病 脱肛,蛲虫,在肠道的致病表现:,主要是成虫在肛周周围,产卵,引起肛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及 继发炎症。,虫体寄生,可致肠黏膜轻度损伤,。蛲虫若,异位寄生,可引起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下行至结肠发育为成虫,成虫,(盲肠、结肠),感染期卵,(肛周、外界),幼虫,(十二指肠孵出),经口或吸入,儿童检查蛲虫,成虫,(小肠),经皮肤侵入人体移行到小肠,丝状蚴,钩虫,在肠道的致病表现:,成虫致病:,消化道病变,贫血,异食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异食癖,成虫,(在小肠),新生蚴虫,随淋巴、血循环,幼虫,(各器官、组织),1个月,囊包幼虫,(横纹肌),另一宿主食入,半年,钙化死亡,旋毛虫,在肠道的致病表现:,侵入期(肠道期)由于脱囊幼虫和成虫侵入,引,起十二指肠和空肠广泛炎症,。,成虫,(小肠),被食入,童虫,囊蚴,(水生植物),姜片虫,在肠道的致病表现:,成虫以强大的腹部吸盘附于小肠上段的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出血、水肿,甚至发生溃疡,形成脓肿,。若大量虫体附于寄主肠壁,遮盖肠粘膜,这影响寄主的消化、吸收功能。,大量虫体感染可引起肠梗阻,.,布氏姜片吸虫在肠道,成虫,(人小肠),经胆汁刺激翻出头节,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孕节或虫卵,(外界),人体内,囊尾蚴,(组织内),猪体内,钻入肠壁,随,血流到全身,六钩蚴,(小肠腔),钻入肠壁,随,血流到全身,囊尾蚴,(皮下、肌肉、脑等处,生活史中断,),人体内,猪食入,卵在小肠内孵出,人食入,猪肉绦虫,在肠道的致病表现:,成虫致病主要由附着于肠壁,产生,的机械性刺激和代谢产物等造成上皮细胞损伤所致。,成虫,(人小肠),经胆汁刺激翻出头节,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孕节或虫卵,人体内,囊尾蚴,(组织内),牛体内,钻入肠壁,随血流到全身,六钩蚴,(小肠腔),牛食入,卵在小肠内孵出,人食入,牛肉绦虫,在肠道的致病表现:,患者多无明显现象,或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或发现有节片排出或觉肛门及会阴瘙痒。孕节在肠内移动可引起回盲部剧痛。,从肠中取出牛肉绦虫,我国寄生虫病研究展望,(一)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应从单一防治措施到多种措施,从防治单种寄生虫病到防治多种寄生虫病,并与其他传染病的防治结合在一起,构成综合防治策略。,(二)分子生物学研究,如寄生虫生活史过程中基因控制和分化,虫体膜受体的结构、功能和动力学,寄生虫大分子和合成、转化与动能,寄生虫病分子疫苗等。,(三)细胞生物学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1)重要物质的定位研究。(2)细胞内寄生虫入侵宿主细胞过程中各因素的研究。(3)虫体的代谢研究。,(四)分类学,今后的研究方向可能主要集中在核酸分析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应用,使传统的分类学更加完善。,(五)信息技术与寄生虫学,互联网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将在寄生虫学知识普及、教育、质询、信息传递和疾病控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六)生命现象的模型,对探索寄生虫寄生的宿主产生的免疫过程可能为其他疾病如肿瘤、艾滋病等的发生机制、发展、治疗及预防的研究提供参考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