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课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253076472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第二章 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第一节 土地资源构成的气候要素,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自然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一,.,气候要素的特征分析,气候要素:,主要是指地球表面至,10000-12000m,高空以下的对流层的下部,即与地球表面产生直接水、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量等)和物理过程(升温、蒸发、焚风等),2,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气候,光 温 水,影响,植物生长,土壤母质风化,土地资源的形成条件,形成,各种土,地类型,气候要素对土地资源影响的特点,长期性,连续性,是古代、近代和现代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3,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由太阳发射的电磁短波辐射,部分地穿透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其中一部分被地球表面吸收变为长波幅射。,是地球表面一切过程的能量基础。,太阳辐射能量是巨大的,计算资料表明,一年内地球接受太阳辐射量为,1,68x10,24,kcal,,约为,2000,亿吨煤燃烧所产生的能量。,4,5,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太阳直接辐射:,太阳的平行线直接投射到地面上产生的辐射,是影响土地资源的主要因素,散射辐射:,在大气中经过短波散射,(,天空光,),和微粒,(,水汽、尘埃,),散射形成的散射光而投向,地面形成的辐射。,两者称之为总辐射。,入射到土地上最大热能值利用下式计算出:,W,cr,2,sinh,式中:,c,为太阳常数,等于,1,94cal,cm,2,min,r,为太阳视半径,h,为太阳高度角,6,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多在,120kcal,cm,2,以上。,受纬度、海拔高度及云量等影响,低纬度区一般略高于高纬度区,高原区高于平原区,区 域,西北高原,东部平原,西藏高原,四川盆地,总辐射量,140,160,120,130,160,200,100,我国主要区域总太阳辐射量,(,单位:,kcal/cm,2,),7,(,1,)太阳总辐射量的变化规律,日变化:白天:低 高 低,正午:最高 夜晚:零,年变化:夏季最高 冬季最低,8,(,2,)光照指标,光照强度,(,照度,),是指可见光,0.40.7,m,的平均感觉,其单位为,LUX,,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密切关系,多数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强度和光照质量,反映光照强度使用,日照时数,表示,我国平均全年,1200-3400h,。,日照时数的分布与太阳总辐射分布相似,由东西,由南北,低高,光照和热量是土地资源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两大气候要素,在此先讨论光照,。,9,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区较多,在,3000h,以上,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四川、贵州地区的日照时数较小,四川峨眉仅,947h,,贵州道真仅,1068h,这就是,“,蜀犬吠日,”,,,“,天无三日睛,”,等谚语的基础。在东部季风区,其日照时数由南向北增加,时数由广州的,1910h,到哈尔滨即增到,2650h,光照长度,(,日长,),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简称日长。日长随季节与纬度不同而变化着。,我国的夏至日由最南的,12h,多到最北的近,18h,,可能有,56h,的变化。,长日照作物,:,如小麦、油菜等夏作物,当日长增长时即能完成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而成熟;,短日照作物,:,如玉米、棉花等秋作物,当其日照时效变短时则由营养生长而进入生殖生长。,10,光照质量,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各部分的比例。,这种比例随纬度地区、大气干燥度及其季节而有所变异,如海拔较高的干旱区,土地的农业垦殖海拔高度较大,而湿润的南方虽然温度允许,但宜于农业垦殖高度低于北方,例如河北省北部山区的农业星殖高度可达,900m,,而四川盆地边缘山地的农业垦殖高度也仅是相类似的高度。,11,2.,热量资源,植物生长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一切生物化学过程主要由温度来决定。,(1),热量的地带性与其地理带的划分,在太阳辐射投向于地球表面的过程中,由于地球本身的形状、地球对太阳的位置以及其行星运行的宇宙因素等,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大致与纬度相平行的热量地带特征,所谓寒带,温带与热带的划分,。,东部季风区,我国气候分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12,气候分带,温 带,亚热带,热 带,寒温带,温 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13,由于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气候主要是干燥度和温度变化,在亚带的划分上加上区域性或气候特征,西北干旱区,干旱中温带,干旱暖温带,青藏高寒区,高原寒带,高原亚寒带,高原温带,14,15,(1),常用热量鉴定指标,A.,农业界限温度,指示农业作业的温度。包括通过界限温度的日期、持续日数,日平均温度,0,日平均温度,5,日平均温度,10,日平均温度,15,春季日均温稳定通过,0,的日期表示冬季已过,秋季日平均稳定通过,0,的日期结束表示耕作停止。,0,的持续期称为农耕期或温暖期,日均温,5,的持续期可作为生长期长短的指标,称为生长期或植物期,喜温作物在,10,才开始生长,一般作物才开始活跃。日均温,10,的持续日期称为生长活跃期,稳定通过,15,以后,喜温作物开始迅速生长,16,B.,活动积温,指某一期间内某一界限温度以上的温度总和,包括温度强度和温度持续的时间两个方面,由于大多数作物要在,10,以上才能活跃,因此,10 ,的活动积温是鉴定某地区对农作物的热量供应中广泛应用的指标。一般多年平均积温可以反映该地区的热量况,根据需要也可以计算,0 ,、 ,5 ,、,15 ,的活动积温,17,18,C.,无霜期,是指每年的终霜期与初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一般无霜期为天者,农作物生长受严格限制;,天者,可以种植喜凉作物,无霜期大致与的积温,2500 ,相一致,例如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到黄淮海平原地区,其无霜期可达,180,一,200,天;洞庭湖平原可达,250,300,天,南岒以南则可大于,300,天,西双版纳、广东沿海及海南岛则全年无霜。,二,19,D.,年绝对最低温的平均值,作物能否越冬,低温是决定作物栽培界限的主导因子,年绝对最低温的平均值即可作为鉴定某地区对某些作物越冬是否有利的指标,20,3.,降水资源,水分是土地利用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光、热、水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气候生产力的高低。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根据降水变化全国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21,(,1,)降水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A.,空间变化,400mm,等雨量线,以北、西,我国主要牧区,以南、东,我国主要农区,800mm,等雨量线,以北,旱作(雨养)农业,以南,水田农业,22,B.,时间变化,一年内变化:,4-9,月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北方一般冬春无降水;南方年降水变化率较小(,10-15%,),北方,20-30%,。,由于降水时间变化,往往形成水旱等灾害,平均每年受灾耕地面积为,0.3,亿,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4,,在其它类型中,旱灾占,62%,,涝灾占,24%,。,(,2,)降水可分锋面雨、对流雨和地形雨等。,23,24,25,(,3,)湿润系数,K,K,=,大气降水,/,蒸发量,干湿程度,K,值,干湿程度,K,值,过湿,1.5-2.3,半干旱,0.7-0.5,湿润,1.2-1.5,干旱,0.5-0.3,润(正常),1.0,极干旱,0.2-0.1,26,(,3,)干燥度,D,各地区干旱程度的重要指标,Tx-x,的积温,D,值愈小,表示该地区湿润;反之,愈干燥。,D,=,0.16,Tx,同期降雨量,27,(4),降水指标,降水量,:,是指降落到地面未经流失、渗透和蒸发而形成的水层厚度(单位:,mm,),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以,1,日或半日为单位时间),降水距平:,某地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极端降水变率:,多年中,最大降水距平的绝对值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降水量的绝对变率:,多年降水距平的绝对值的平均值,降水量的相对变率(或称平均变率):,降水量的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28,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地学构成要素,土地资源的地学因素主要集中于地球表面的地质与地貌方面,它主导着区域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也是区域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严重影响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地学要素为区域性因素,主要是使区域内的光、温、水、土四大要素在大的气候规律控制下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分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29,一,.,地貌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一,),海拔高度,是划分地貌类型的重要指标,名 称,切割程度,绝对高度,(m),相对高度,(m),极高山,强烈切割,5000,1000,高 山,强烈切割,3500,5000,1000,中等切割,500,1000,轻微切割,100,500,中 山,强烈切割,1000,3500,1000,中等切割,500,1000,轻微切割,100,500,低 山,中等切割,500,1000,500,1000,轻微切割,100,500,丘 陵,多数, 500,3000m,不宜人类居住;,1000-3000m,人类可以居住,但环境条件较差;绝大多数人均居住在海拔,500m,的地区。,31,(,二,),地面坡度,1.,地面坡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等,如坡度大需修梯田,超过,17,不宜机耕。,坡 度,坡度类型,农业利用及其对策措施,35,极陡坡,只能用于林业,极易产生滑坡、崩塌,32,2.,地面坡度对建设用地的影响,:,地面平坦,排水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省投资,反之,则投资增大。,坡度,(度),土地类型,土地利用及其对应措施,1000m,,相对海拔,500m,地势起伏微弱的广阔平地,分为,高平原,(海拔,200,600m,),,低平原,(海拔,0,200m,),周围是高原或山地,中间地形低平的地区,34,1.,丘陵类型与丘陵沟谷类型,丘陵类型,丘陵沟谷类型,类型,相对高度,(m),坝,200,米,高丘,100,200,宽谷,100,200,米,中丘,50,100,中谷,50,100,米,低丘,20,50,窄谷,20,50,米,缓丘,20,狭谷,20,米,35,2.,平原的类型,(1),扇形地平原,一般沿山麓分布,所以也称之为山麓平原。一般扇顶物质粗,地形高,坡度大到扇形中、下部,其物质质逐渐变细,坡度逐渐变小,面积逐渐扩大,海拔逐渐变低。扇形地平原区一般水资源丰富、排水条件好、土层深厚,土地利用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农林牧及居民点的分配。,36,(,2,)冲积平原,河流到达平原以后,由于平原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广大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由于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故均为我国的耕地和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河流阶地,37,(,3,)湖积平原,在地质构造的沉降低洼区,由于流水补给而形成湖泊,一股均为静水沉积,质地粘重,肥力较高。如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白洋淀、微山湖等淡水湖盆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水产品生产基地;西北干旱地区的内陆湖泊往往有盐化特征,因此湖积平原多用于牧业。湖泊的一个共同地质发展历史都是最后被淤泥填塞而干涸,(,4,)滨海平原,滨海平原一般均产生于沉降性海岸,其中包括河流三角洲和海积平原两种。河流三角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人河口附近的沉积;海积平原主要是河流泥沙进人大海以后又受潮汐、海流与海浪的影响将泥沙推回近海平原,其中有海岸沙堤、泻湖与海滩等,38,高原,高山,丘陵,平原,39,(,四,),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轮廓,1.,三大地貌区域,东部季风湿润区,西北干燥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昆仑山以西、以北地区,青藏高原区,包括横断山、昆仑山以南地区,地貌主要是指地表的形态,40,2.,三级阶梯,4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占国土总面积的,1/6,第三级阶梯:,沿大兴安岒、太行山、巫山、雪山一线以东地区,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辽东、山东以及长江以南的广大低山丘陵。,第二阶梯:,昆仑山和祁连山以北,横断山以东,海拔,1000,一,2000,米之间。其间有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42,3.,山脉走向,影响中国地貌的山脉近,30,条,(1),东西走向,的山脉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燕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秦岭大别山;,最南的一列是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东部,山势较低矮,山脉也有三列:,最西的,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夷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闽浙一带的山地丘陵;,最东的一列是海上的台湾山脉。,(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地多分布在西部,由北向南有阿尔泰、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4),南北走向,的山脉包括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这些不同走向的山及其间高原、盆地和平原纵横交错,构成中国极为复杂的地貌类型,43,44,4.,河流走向,1.,大多数河流是由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如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2.,横断山区的河流由北向南流入太平洋或印度洋,流入北冰洋的只有新疆的额尔齐斯河,3.,西北部高原地区许多内陆河,它的下游往往没入沙漠中或流入没有出口的盐湖,45,二,.,不同地貌类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三,.,土地资源的岩性及其物质组成的影响,已经在前面的相关部分作简要介绍,具体内容由同学自学,该部分在,土壤学,中已经介绍,主要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各种岩石风化后所形成的母质的情况,46,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要素,一,.,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中的水分。不同形式的地表水的水文地质作用差异较大,对土地资源状况影响也各不相同。,47,(三)地表水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地表径流影响地貌类型的形成;,地表水丰缺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关系密切;,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往往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地表水产生的各种地形与土壤母质对土壤有着深刻影响;,与农业土地利用和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地表水的类型,主要有河流、湖泊、冰川、沼泽等。,(二)地表水的数量和质量,我国河川径流总量,2.710,4,亿,m,3,;冰川总储量,3.010,4,亿,m,3,; 天然湖泊,8,万,km,2,;沼泽,11,万,km,2,。水质从东南到西北,水矿化 度逐渐增大。冰川融雪水矿化度低,是西北重要各类用水水源。,48,二,.,地下水,(,一,),地下水的来源,1.,海成地下水,:,由海水直接渗入的地下水仅在靠近海岸的狭小范围内存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有,“,海相残留水,”,为海相沉积物形成时,在粗粒沉积物的孔隙中充满着大量海水残留而成。,2.,渗透地下水,:,大气降水、地表水、融雪水渗透到地下而成。,3.,凝结地下水,:,大气中水汽或土壤孔隙中水汽分子受昼夜温差影响而凝结,.,4.,初生地下水,:,地球深处高温水汽上升冷却而成。水中含有特殊的一些化学成分和气体。,是,指埋藏于地面以下的水分,即埋藏于疏松的沉积物孔隙中和坚硬的岩石裂隙中的水分,49,(,二,),地下水的类型,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将地下水分为三类,:,1.,包气带水,:,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中存在的地下水,按埋藏条件主要有土壤水和上层滞水,:,(1),土壤水 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水分,属于土壤的组成部分,(2),上层滞水 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以上的重力水,其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一般分布范围不广,水量不稳定,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50,51,2.,潜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重力水,潜水与土壤水的区别,:,(1),潜水是重力水,土壤水大多属于毛管水,(2),潜水有隔水层,土壤水无明显的隔水层,52,3.,层间水,(,承压水,),层间水的特性,:,(1),当隔水层之间充满水时,具有一定的水头压力称为有压或承压层间水,-,自流水,能喷出地面或接近地面,(2),当隔水层之间不完全充满水时,则称为无压层间水,性质与潜水相似,埋藏于地表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层间水,.,与大气基本隔断,其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经常相距较远,53,(,三,),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的常年水位,以地下水出现的水平面距地表的距离表示。,根据地下水出露的位置可以分为:,1.,高位地下水,2.,中位地下水,3.,低位地下水,54,类 型,静止地下水位,(,米,),特 点,南 方,北 方,深位地下水,1,2,3,5,上层水分含量水多,不会使土壤产生沼泽化、盐渍化,补给土壤用水困难。,中位地下水,0.6,1,2,3,地下水可沿毛管上升到地表补给土壤,不会使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和沼泽化,是较理想的地下水位,但在北方蒸发强的干旱区易造成次生盐渍化,高位地下水,0.6,9.0,,一般作物难以生长。,酸性(碱性)指示植物。,4.,土壤背最值,与岩石相似,土壤化学元素也是以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为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土壤形成中的成土过程和风化过程的影响使得土壤中碳、氢、钠,3,种元素比岩石中的含量高。,5.,土壤石灰质:,15%,以上,成为障碍层次。,61,62,二,.,土壤条件对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的影响,土壤条件对土地资源性质与利用的影响,:,1.,土壤类型是土地,(,资源,),类型命名的重要依据。针叶林灰化土低山地、黄红壤山坡地等土地,(,资源,),类型土壤的类型名称就直接是土地,(,资源,),类型名称的组成部分。,2.,土壤的种类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在干旱、半干旱的平原地区可能因土壤的盐化问题,使土地资源不能用于作物的生产所用而成为未利用土地资源类型。,3.,土壤的理化性质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土壤质地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向影响较大。偏砂质地的土地资源在农业上利于花生及一些果树生长。,63,三,.,土壤的剖面分析,(,一,),土壤剖面构型,也称土体构造、土体构型,是指土壤发生层次或土壤层次,(,如冲积层次,),垂直序列组成的不同类型的排列组合形式。它可清楚地反映土壤的综合特征,确定土壤剖面构型有助于研究土壤发生分类,鉴别土壤单元,开展土壤资源评价,查明农林牧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土壤改良措施,自然土壤,A1:,由土壤有机质腐烂、分解后再合成的腐殖质在表土中积聚并与矿物质结合形成的颜色较深的腐殖质层所组成。,A,层,是土壤剖面的表层,是有机质积聚层。,Ao:,主要出地面上枯枝落叶堆积而成的枯枝落叶层,E:,在强烈淋溶作用下,其下部可形成灰化亚表层。,B,层,位于,A,层的下部,是淋溶物质的淀积层或聚积层。淀积的物质主要有氧化铁、氧化铝、腐殖质、粘粒、石膏和碳酸钙等。,A,层和,B,层合称为土体。,C,层,为母质层,位于表土层、淀积层之下,由未受成土作用影响或影响较微的风化残积物或,堆积物组成,是形成土壤的母体或基础。在母质层下则为未风化的基岩,(,用,R,表示,),。,64,耕作土壤,的特点与自然土壤有些不同,其层次的分化和各层的性质主要受长期耕作活动的影响,通常可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半熟化层、心土层、底土层。其主要特征如下表,:,65,(,二,),土壤的障碍层次,有些土壤土体中存在某种不利于植物根系伸展的土壤层次即障碍层次。这些层次有的是土壤形成过程的产物,也有的是母质中固有的层次,(,地质过程的产物,),。常见的土壤障碍层次有,:,白浆层、砾石层、钙磐层、粘磐层、铁磐层、脆磐层、潜育层等。,1.,影响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在土体中的传导和移动,;,2.,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有效性,;,3.,增大了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穿插阻力,从而严重地影响植物生长发育,;,4.,如果这些层次距地表较近,还影响对土壤的耕作管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存在的障碍层次种类不同,不同障碍层次对土壤质量影响的机理、对植物根系生长影响的程度以及要求的改良措施相差极大。因此,必须针对障碍层次类型以及土壤利用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壤利用改良。,66,67,四,.,我国土壤分布规律,本部分自学,内容包括,:,(,一,).,土壤的地带性规律,1.,土壤的垂直地带性,2.,土壤的水平地带性,(1),土壤的纬度地带性,(2),土壤的经度地带性,(,二,),土壤的区域性变异组合,68,第五节 土地资源构成的生物要素,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的总称,其研究对象涉及小到遗传基因,大到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各级生命实体。,狭义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广义生物多样性除上述三个外,还包括景观多样性。,69,(一),.,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基因变化,包括种内两个隔离地理种群间及单个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这种遗传变异通常可以从,3,个方面来度量:,1.,种群基因为多型的数目和百分数;,2.,每个多型基因的等佐基因数;,3.,每个个体中多型基因的数目和百分数,70,(,二,).,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即为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现状,(,包括受威胁状况,),、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及维持机制等是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研究内容。,(,三,),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其中的生境主要是指构成生态系统要素之一的无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及水文等。它不仅是生物群落乃至生态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而且生境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71,(,四,).,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它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72,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特定区域中的全部生物和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73,(,一,),生态系统的特性,1.,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的最高层次;,2.,内部具有自调节、自组织、自更新的能力;,3.,具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4.,营养级的数目有限;,5.,是一个动态系统。,74,三,.,植被的类型和作用,(,一,),植被的作用,1.,植被中各种植物是地球上第一性生产力的缔造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地表上的光能及无机物质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所有的有机物质中,变成可供动物与人类可以食用和利用的产品,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代表。,2.,各种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同自然环境或土地的其他构成因素相互作用,不断发生物质与能量交替,是土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生态平衡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植被作为土地重要的构成因素,既是土地资源质量的代表,又是其综合特征的反映,并可指示出土地演替的方向。,是指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它包括森林、草原、草地及农田栽培作物。,75,草地,农作物,热带雨林,混交林,热带风光,76,(,二,),植被的类型,1.,赤道雨林,2.,热带雨林,3.,季风林,4.,温带雨林,5.,针叶林,6.,硬叶林,7.,草地生物 群落,8.,荒漠生物群落,9.,苔原生物 群落,77,78,79,四,.,植被要素对土地生态系统调节功能,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保护环境;,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各种植被类型具有各自特定的生境,是特定地理环境的产物,又对地理环境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有计划地保护植被,有助于土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态平衡建立。,良性循环,是指土地系统的植物光能利用率和动物的能量转化率稳定提高;土地系统输出的能量,(,产品,),与投入物质能量之间的比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持续稳定不断改善。有利于物质元素的保持,回收能力不断提高。,植被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通常是通过森林、草原的植物覆盖率、林木或牧草的蓄积量、草高、生产率等指标来反映的,。,植被生态系统的质量,主要是以优质木材树种,(,或毒草,),在植被中所占的比例来反映。,植被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主要通过研究森林与草原的物质、能量迁移与转化过程而确定。,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80,81,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社会要素分析,土地资源是针对人类可以利用而言,因此,土地资源也包含了人类利用、改造的社会经济属性。在一定的自然基础条件下,土地资源利用结果因社会经济属性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利用结构、利用现状和投人产出结果等。,一,.,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人类发展与土地资源,1.,狞猎、采集社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小而且是局部的。,2.,农业社会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有了深刻的认识,人类开始定居、开垦土地、出现了村庄和城镇,3.,工业社会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17,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有动力的农业机械、化学肥料的利用、新的育种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产,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同时,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问题相继产生,对人类安全形成威胁,82,(,二,).,人地关系及其发展,1.,人地关系理论,人地关系是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是人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随人类对土地资源环境客观作用和人类主观能动作用的认识发展而发展,在不同阶段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传统人地关系理论的两个极端,环境是人的中心,人被看作和其他生物一样,完全受控于他所处的地理环境中,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只是从环境到人的线性作用,而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完全被掩盖在环境的压力下,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为中心,环境本身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内在的价值,人地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一种单向的线性过程,只不过作用的方向是从人到环境。人类只把环境作为一种纯粹被人类任意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对象而存在,而在人类价值的尺度下,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被认为是合理的,两种极端都把“人”和“地”简化为因果链的两端,没有反映出真正的“人地关系”。,83,2.,人地关系理论的协调发展,1972,年和,1979,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资源、环境、人口相互关系座谈会上,主张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同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协调论的观点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基本概念,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和不同的领域虽有不同的理解,但它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有其丰富的内涵,它既不单指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单指生态持续发展,而是指自然,经济一社会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标。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人与地的互惠共生,这与协调沦追求的人地之间的协调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在协调人地关系中强调人的积极作用,这与协调论强调人在人地关系中积极作用的一面是完全一致的,人地关系论的观点的发展历程,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生态论,协调论,84,二,.,土地所有制和使用制度,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关系的基础,(,一,),土地所有制度,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拥有的土地经济形式。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是,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于,生产力状况,决,定,于,85,1.,土地所有制的重要作用,(,1).,土地所有制是决定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的关键因素,;,(2).,土地所有制是促进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育的决定性因素,;,(3).,土地所有制是决定土地资源效益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2.,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土地所有制是公有制,即国家所有制和集体经济所有制,86,3.,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存在的问题,(1).,谁代表国家行使土地所有权目前尚未完全明确,;,(2).,集体经济组织在我国农村尚未完全建立,没有这一组织的广大农村由谁来代表这一组织行使所有权也尚无明确的规定。,由此,明确土地产权的主体是我国土地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土地产权界定合理,各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明确,国家和集体的土地所有权才能得到经济实现,土地使用者才能获得稳定的经济预期,形成土地利用的激励机制,提高土的使用效率,珍惜和保护土地资源的积极性也才能发挥出来。,87,(二)土地使用制度,1.,土地使用权,是对土地的使用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依法对一定土地进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体现。,2.,土地收益权,指从土地上获得收益的权利,土地收益权是一项独立的权能。,3.,土地处分权,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土地进行处置的权利。它决定土地的归属,是土地所有权的核心,4.,土地占有权,指对土地的实际占有、控制的权利,88,(,三,),需要注意的几个关系,1.,占有与占有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占有有三种形式,:,(1),所有权人占有,(2),根据所有权人意志占有,例如:国营工矿企业对国有土地的占有就是根据所有权人的意志的占有。,(3),非法占有,占有权是依据占有的法律规定产生的权能,89,2.,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度的关系,土地所有制,前提,提供服务,土地使用制度,反映、体现、实现和巩固的形式与手段,相对独立性,90,3.,土地产权的基本特性,(,1,)具有排他性:排斥他人对该项财产的权利;,(,2,)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3,)合法性:土地产权必须依法登记和确认后,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4,)土地产权的相对性。,91,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经济要素分析,经济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们对土地资源演化速度的作用甚至大大超过自然演化过程。如改良土地、平整土地、施肥等。,影响土地资源经济属性的要素主要有,一,.,社会、经济因素,(1),生产力水平,(2),市场状况,(3),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布局,(4),区域条件,(5),投入水平等;,二,.,技术因素,(1),科技发展水平,(2),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3),物质技术条件等。,92,一,.,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一,),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即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93,(,二,).,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1.,土地自然区位:,即土地的自然地理位置。,(1),土地位置上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组合特征;,(,2,)土地位置与周围陆地、山川、河湖、海洋等自然环境的空间关系。,2.,土地经济区位:,指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物化劳动投入。,3.,土地交通区位:,指区域土地或某地段与交通线路和设施的关系,具体由距离、耗时和费用三方面来反映。,94,(三,).,区位理论,作为研究在一定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中各种事物的地位、作用、空间分布规律和内在联系的理论,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城市的区位研究中。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是区位理论的最佳研究对象之一。,95,二,.,土地经济生产力和土地报酬递减律,(,一,).,土地自然生产潜力,(,二,).,土地经济生产潜力,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在自然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96,(,三,).,影响土地经济生产潜力的因素,1.,灌溉、排水、土壤改良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2.,作物栽培技术、化肥、农药、有机肥等物质投入,;,3.,作物品种改良及其优化组合;,4.,田间经营管理水平。,(,四,),因素限制律,土地生产力受最小影响因素所支配。,在众多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因素中,一方面,,当其中某个或某些因素的,“,强度,”,在原来的基础上脱离所有因素组合的整体效应,单独进一步增加时,则其对于土地生产力的影响效果会越来越小,甚至成为土地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因素;,另一方面,,在影响生产力的各种因素中,如果某个或某些因素的强度过低,其它因素即使处于最佳状态,也难以提高土地生产力,即土地生产力受最小因素所支配。,97,(五),土地报酬递减律,1.,土地报酬,:,是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生产因素的经济生产力所获得的产品数量,.,2.,土地报酬递减律,:,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律的作用,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入劳动和资本,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就会递减的现象。,或对土地的利用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时,人们就会发现土地报酬的变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土地报酬递减。,98,3.,土地报酬递增,-,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是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一个可变的生产要素同其它投入量不变的固定生产要素配合进行生产时,如果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则单位投入获得的产量变化先是递增然后转为递减。这里指的是投入与产出的实物量变化,不涉及二者的价格变动。,影响土地资源的气候学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它们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生物生产和城市化建设,作业与思考,影响土地经济属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3,2,4,地表水与潜水的数量和质量对土地资源的作用以及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何谓报酬递减律?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有哪些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