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文言文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这些格式在文言中有较为固定的意义,这些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认识并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阅读理解浅显文言文,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都是很有必要的。,固定句式通常比较繁杂零乱,不易发现其规律性的东西,因此,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不过,它们的构成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虚词连用或关联使用,因而,从用法和作用分析入手,大致可以分出几个类型来。,目录,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二、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三、表示某种关联的固定句式,四、表示指代的固定句式,五、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句式。,虚词的语法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表明语气,一般来说,虚词的连用或关联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语气的加强,因而,表示某种语气是固定句式的常见形式。,1、表判断语气,。常见的有,“无以”“所以”“者也”,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亚父者,范增也。,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2、,表疑问语气。,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如何”“何如”“若何”“奈何”“何也”“,何所,”“何为”“如何”“如之何”,等。,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如何”相当于“为什么”。,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何如”相当于“怎么样呢”。,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奈何”相当于“怎么办”。,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何也”相当于“为什么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式,也就是“为何”,相当于“为什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何所”译为“所的是什么”,“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说法,怎么样,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或是短语,译为,:,把,怎么样,:,对什么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其如土石何,?,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董生自勉啊!,3、表反问语气。,往往由疑问词和语气词两部分构成,一般为前面是疑问代词,最后是语气助词。常见的有,“何为”“奚以为”“何之有”“不亦乎”“安哉”“庸乎”“,宁有,乎(哉),”“,宁,耶,”“,其,乎,”,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何为”相当于“何必呢”。,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何以汝为见”即“何以见汝为”,“何为”相当于“干什么呢”。,“,何(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相当于“哪里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乎”相当于“难道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安哉”相当于“哪里呢”。,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相当于“有呢”。通常用在疑问句宾语前置句中。,“何有”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舍不得/关系)呢”。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宁有,乎(哉),”“,宁,耶,”,表反问,译为“难道是吗?”,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其,乎,”表反问,译为“难道吗?”,“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无乃与”,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不是吗”。,如:无乃尔是过与?(难道不该责备你吗?)(论语),“得非与”“岂非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如: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难道不是强盛的诸侯,好像尾巴太大不便随意支配似的过错吗?,4、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语气。常见的有“无乃乎”得无乎”等。,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乎”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吧”。,5、表感叹语气。常见的有“何其”“焉哉”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吧”,“焉”不起作用。,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欧阳修伶官传序,“何其”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如:赐,汝来何其晚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何之”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如: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6、,表强调语气。,常见的有,“已矣”“而已”“而已矣”“焉耳”“焉耳矣”等,用在句末,都相当于“罢了”。,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唯(惟)为”可译为“只,只有,惟独”。,如: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唯(惟)所”可译为“任凭,随便”。,如:太祖常赐良,唯其所择。,二、表示特殊作用的固定句式。,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也比较常见。,1.表比较作用。,常见有,“孰与”“无如”“何于”,等。,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吾与徐公孰美?,“孰与”“,与,孰,”相当于“跟相比谁更”,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无如”相当于“没有像”,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何于”相当于“跟比”。,“孰与”“何如”“孰若”“与其孰若,”,“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如:,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2.表被动作用。,常见有,“为所”“为所”“见于”等。,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3.表某种原因。,常见的是,“所以”,相当于“的原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表认定作用。,常见的有,“于是”“然也”“之谓(也)”等。,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于是”相当于“在这时候”。,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我之谓也。,“之谓也”可译为“这就叫做,说的就是”。,三、表示某种关联的固定句式。,这类固定句式相当于文言文中的关联词语,常常起到关联作用,只不过它们有的是虚词连用,只有在翻译时,才显出其作为关联词语的固定意义。,1、表并列关系。,这类固定句式容易判断,跟现代汉语的表并列的关联词语相似,如,“载载”“且且”等,通常翻译为“一边一边”或“又又”等。,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见韩信被杀死,又高兴又怜悯他。,2、表因果关系。,常见有,“所以”“是以”“以是”“是故”“以故”,等。,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也就是“以是”,是一种宾语前置的用法,相当于“因此”。“以”表原因,“是”就是“这”。,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所以”相当于“的原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是故”相当于“因此”。,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故”相当于“因为这个原因,因此”。,3.表假设关系。,常见,“虽然”“然则”等。,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然则”相当于“既然这样,那么”。可以视为“然”相当于“这样”,“则”相当于“那么”。,“有于此(斯)”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子前加一“假设”“假如”之类的词语即可。,如: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若其”相当于“假如”。,如: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甚。(晋书周浚传)现在违背命令,打了胜仗也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胜利,罪过就太大了。,4、表选择关系。,常见有,“宁无”、“宁不”、“其其”、“非则”、“与其毋宁”、“与无宁”等。,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宁无”“宁不”表抉择,译为“宁可(宁肯、宁愿)也不”。,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其其”表选择,译为“是还是”。,非死则徙尔,“非则”表选择,译为“不是就是”。,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其饥死于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与其毋宁”“与无宁”表选择 译为“与其不如(宁可)”。,四、表示指代的固定句式,1、“有所”、“无所”、“何所”、“安所”、“奚所”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所的”“是什么”。,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女亦无所思。,二者可容,何所不容?,将军迎操,欲安所归?,2、“之类”“之属”相当于“这一类”。,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所以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不是挟着太山跳过北海这一类;大王不能(以德)统一天下,是折枝这一类。,而养游侠私剑之属。(韩非子五蠹)但是私养游侠武士之类。,3、“有以”“无以”“有所以”“无所以”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项王未有以应。,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无以为”可译为“没有必要用(要)”。,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五、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1、“所以”,,有两个意义,一是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译为“,的原因”,二是表示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法、方式,相当于“用来,的,,的凭借”工具(方法方式)。,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推行百姓认为好的,防范百姓认为坏的,这大概才是用来增多财物衣食的办法吧!,2、“非则”相当于“不是就是”。,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3、“者也”,一表判断,二表强化解释 原因。,陈胜者,阳城人也。,然则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屈原列传)然而破灭的国家接连不断,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国家几代不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君主认为的)忠臣并不忠,贤才并不贤。,4、“以为”,一是相当于“把(它)作为(当做)”,二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认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这是第一种用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这是第二种用法。,5、“以为”,译为“把当作(看作),”,“拿作为”“认为是”。,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6、“无以”“亡以”,表否定,译为“没有什么用来,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河曲智叟亡以应。,7、“于是”也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里的连词“于是”。,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纵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8、“如然”“若然”,表比况,译为“像的样子(似的)”。,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若听茶声然。,9、“有所”“无所”,表陈述,译为“有,的(人、东西、事情)”“没有,的(人、东西、事情)”。,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10、“所,者”,名词性词组,译为“所,的人(事物、地方)”。,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11、,“所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