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1,概述,2,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3,齿轮的可靠性设计,1,概述,强度,应力,可靠指标:,可靠概率:,可靠性设计原理,(,1,)应力,强度干涉模型,(,2,)分布参数确定,(,3,)可靠性计算方法,载荷统计和概率分布,应力计算,应力统计和概率分布,几何尺寸分布和其他随机因素,材料机械性能统计和概率分布,强度计算,强度统计和概率分布,机械可靠性设计,f,(S),f,(,d,),干涉模型,强度可靠性设计过程,(,1,)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机械可靠性设计就是要搞清楚载荷应力及零件强度的分布规律,合理的建立应力与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严格控制失效概率,以满足设计要求。,(,2,)分布参数确定,应力分布类型和分布参数的确定,零件断面上的工作应力通常取决于载荷的大小、作用位置和时间,断面的几何尺寸或特征,材料物理性质,工作条件等因素。,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中,通常将上述因素看做确定的变量;在机械可靠性设计中,则处理成随机变量。,试验测定分析法,确定方法 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法,解析综合法,强度分布类型和分布参数的确定,零件材料的强度是抵抗失效的极限工作能力,与材料性质、热处理方式、应力种类以及许多影响强度的因素(应力集中、表面、质量、尺寸大小、工作温度、环境等)有关。,试验测定分析法,确定方法 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法,解析法,解析法基本程序:,1.确定与应力相同的失效判据,建立函数关系式;,2.确定名义强度的分布和分布参数;,3.确定修正系数的分布和分布参数;,4.综合成强度分布和分布参数。,强度分布类型和分布参数的确定,一、国内外发表的材料强度分布数据,二、取用现有手册中强度数据,手册中查出的强度值一般是平均值,金属的变异系数一般小于0.10,最大不超过0.15,通常取0.10,即,r,=0.10,r。,变异系数:,具有平均值,x,和标准差S,x,的随机变量x的变异系数C,x,定义为:C,x,=S,x,/x,三、近似估算强度的分布参数,在缺乏实验数据时,可近似估计,r,=k,1,0,r,=k,1,S,0,0,为材料拉伸机械特性的均值,即强度极限,B,的均值和屈服极限,s,的均值,可从手册中查得;S,0,为材料拉伸机械特性的标准差,也可用上述原则取;k,1,为修正系数。,材料拉伸强度极限的均值和标准差,四、强度修正系数,手册和实验数据通常都是名义强度,还需用适当的修正系数进行修正,一般可假定他们都服从正态分布。,总结:可靠性设计仍需引用传统的强度计算中考虑的有关因素,需要大量的传统强度计算所累积的资料。,(,3,)可靠性计算方法,正态分布:,大量统计资料表明,材料的静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都较好地服从正态分布。,例题,1,例,1,:已知汽车某零件的工作应力及材料强度均为正态分布,且应力的均值,s,=380MPa,标准差,s,=42MPa,,,材料强度的均值为,850MPa,标准差为,81MPa,。试确定零件的可靠度。,解:利用联结方程,查标准正态分布值,得,R=0.999 999 9.,13,2,螺栓连接的可靠性设计,松联接螺栓的可靠性设计,松联接螺栓只承受轴向静拉伸而无预紧力,失效模式为螺纹部分的塑性变形和断裂。,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准则,(,2,)选择螺栓材料,确定其强度分布,(,3,)确定螺栓的应力分布,(,4,)应用联结方程求解螺栓直径,应力,松联接螺栓在工作时只承受拉伸载荷,F,,常规设计时螺栓危险截面的强度条件为,可靠性设计时,将,F,、,d,1,看成是独立的随机变量,均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当其变异系数不大时,应力也近似为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标准值分别为,式中,为螺栓直径d1,的变异系数;为工作拉力,F,的变异系数。,强度,试验表明,在轴向静载作用下螺栓材料强度的分布也近似于正态分布,其强度均值与变异系数的估算值见下表。,可靠性指数,因螺栓拉伸应力和抗拉强度均为正态分布,故其可靠性指数计算式为,解题思路,可靠度,联接方程,均值、方差,强度、应力模型,例2,例,2,:设计一松螺栓连接。已知作用于螺栓上的载荷近于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F=30000N,,,求可靠度,R(t)=99.5%,时的螺栓直径。,解:(1)螺栓材料强度的均值和标准差。,因螺栓可靠性要求较高,由上页表格选螺栓4.8级,材料为10钢,屈服极限均值 ,变异系数 则标准差为,(2)螺栓工作应力的均值和标准差。,考虑到制造中半径的公差,螺纹当值半径公差 ,因为尺寸偏差是正态分布,公差 ,所以,螺栓计算截面积的标准差为,例2,则有,工作应力的均值 和标准差 为,(,3,)利用连接方程求螺栓直径。,因强度、应力均为正态分布,查正态分布表,当,R(t)=0.995,时,可靠性指数,u,R,=2.575,则有,解得,例2,螺栓直径,取标准直径 ,其实际可靠性R(t)0.995,满足设计要求,可用。,传统设计结果:螺栓的尺寸确定位公称直径d=16mm,内径d1=13.835mm。,紧联接螺栓的可靠性设计,紧螺栓既有预紧力,又承受轴向动载荷。比较典型的下图的发动机气缸盖螺栓联接。,分析螺栓的受力和变形关系得知,螺栓的总拉力,F2,和预紧力,F0,、工作拉力,F,、残余预紧力,F1,、螺栓刚度,Cb,及被连接件刚度,Cm,有关,其关系式为,式中,为螺栓的相对刚度,见下表;,d,1,为螺栓危险界面的直径,,mm,;,1,)齿轮轮齿的故障模式及其特征,2,)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3,)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3,齿轮的可靠性设计,齿轮的失效形式:,轮齿的失效,轮齿的失效形式:,常见的有轮齿折断和工作齿面的磨损、点蚀、胶合及塑性变形。,理想方法:,通过对实际工作的齿轮进行试验,取得工作应力、强度极限的分布规律,根据应力、强度干涉理论推导出齿轮可靠性设计的表达式。,存在问题:,由于影响齿轮工作应力和强度极限的因素很多,加之齿轮的工作寿命又较长,往往很难用实际工作的齿轮进行试验并取得数据。,解决方法:,将常规设计公式中的设计参数作为随机变量,将由手册中查出的数据按统计量处理,进行可靠性设计。,判断齿轮失效的基本准则是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1,)齿轮轮齿的故障模式及其特征,故障模式特征,举,例,损坏部位示意图,表面接触疲劳损伤,麻点疲劳剥落,在轮齿节圆附近,由表面产生裂纹,造成深浅不同的点状或豆状凹坑,承受较高的接触应力的软齿面(正火调质状态)和部分硬齿面齿轮,浅层疲劳剥落,在轮子齿节圆附近,由内部或表面产生裂纹,造成深浅不同、面积大小不同的片状剥落,承受高接触应力的重载硬齿面(表面经强化处理)齿轮,硬化层剥落,经表面强化处理的齿轮在很大接触应力作用下,由于应力,/,强度比值大于,0.55,,在强化层过渡区产生平笔于表面的疲劳裂纹,造成硬化层压碎,大块剥落,承受高接触应力的重戴硬齿面(表面经强化处理)齿轮,齿轮弯曲断裂,疲劳断齿,表面硬化(渗碳、碳氮共渗、感应淬火等)齿轮,一般在轮齿承受最大交变弯曲应力的齿轮根部产生疲劳断裂。断口呈疲劳特征,承受弯曲应力较大的变速箱齿轮和最终传动齿轮等,过载断齿,一般发生在轮齿承受最大弯曲应力的齿根部位,由于材料脆性过大或突然受到过载和冲击,在齿根处产生脆性折断,断口粗糙,变速箱齿轮等,磨损,磨粒磨损,润滑介质中含有类角硬质颗粒和金属屑粒,尤如刀刃切削轮齿表面,使齿面几何形状发生畸变,严重时会使齿顶变尖,磨得像刀刃一样,在有灰沙环境工作的开式齿轮,矿山机械传动齿轮等,腐蚀磨损,在润滑介质中含有化学腐蚀成分,与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和电化学反应,产生红褐色腐蚀产物(主要是二氧化铁),受啮合磨擦和润滑剂的冲刷而脱落,在化学腐蚀环境中工作的齿轮,胶合磨损,轮齿表面在相对运动时,由于速度大,齿面接触点局部温度升高(热粘合)或低速重载(冷粘合)使表面油膜破坏,产生金属局部粘合而又撕裂,一般在接近齿顶或齿根部位速度大的地方,造成与轴线重直的刮伤痕迹和细小密集的粘焊节瘤,齿面被破坏,噪音变大,高速传动齿轮、蜗杆等,齿端冲击磨损,变速箱换档齿轮在换档时齿端部受到冲击载荷,使齿端部产生磨损、打毛或崩角,变速箱换档齿轮受多次换档冲击载荷作用,齿面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在瞬时过载和磨擦力很大时,软齿面齿轮表面发生塑性变形,呈现凹沟、凸角和飞边,甚至使齿轮扭曲变形造成轮齿塑性变形,软齿面齿办过载,压痕,当有外界异物或从轮齿上脱落的金属碎片进入啮合部位,在齿面上压出凹坑,一般凹痕线平,严重时会使轮齿局部变形,齿轮啮合时有异物压入,塑变折皱,硬齿面齿轮(尤其是双曲线齿轮)当短期过载磨擦力很大时,齿面出现塑性变形现象,呈波纹形折皱,严重破坏齿廓,硬齿面齿轮过载,齿轮故障模式所占比例,序 号,齿轮故障模式,占总故障模式所占比例,/%,1,疲劳断齿,32.8,2,过载断齿,19.5,3,轮齿碎裂,4.3,4,轮子毂撕裂,4.6,5,表面疲劳,20.3,6,表面磨损,13.2,7,齿面塑性变形,5.3,2,)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可靠性设计,确定齿面接触应力的分布参数,常规设计时齿面接触工作应力的计算公式为,式中,,H,为齿面接触工作应力,Mpa,;,H,为齿面许用接触应力,Mpa,;,Z,H,为节点啮合区域系数;,Z,E,为弹性影响系数,按国标查出,,C,ZE,=0.020.03,;,Z,为重合度系数;,Z,为螺旋角影响因素;,Ft,为齿轮端面内与分度圆相切的工作齿面间的作用力,或称端面分度圆,名义切向力(圆周力),,N,;,Ft,均值为,式中,,T,1,为小齿轮传递的名义矩阵,,N,m,。,若,T,1,是由工作在最繁重的、连续的正常工作条件下实用地最大载荷换算所得,则取,C,Ft,=0,;当载荷是精确求得,则取,C,Ft,=0.03,;当载荷近似求得,则取,C,Ft,=0.08,。,d,1,为小齿轮分度圆直径,mm;,b为齿轮宽度,mm;,i为传动比,Z1、Z2为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数,“+”用于外啮合;“-”用于内啮合;,K,A,为使用系数或工作情况系数,均值按国标规定求得;,K,V,为动载系数,均值按国标线图查出或由下表所列公式算出;,K,H,为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H,为齿间载荷分配系数。,计算齿面接触应力的综合变异系数为,式中,C,HM,=0.04,为引进均值为1的接触应力模型变异系数;其他为相应参数的变异系数。,动载系数,K,V,根据以上公式分别求出均值 及变异系数 ,则计算接触应力的标准差为,确定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分布参数,工作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公式为,理论和试验研究表明 也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故其均值及变异系数分别为,各参数意义及数值确定见下表。,将已确定的变异系数带入上式可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可靠度系数,当工作应力和强度极限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时,可按下式计算可靠度系数:,式中,为,C,n,综合变异系数,。,当 时,为了安全起见可以按安全系数服从,正态分布,模型计算可靠性,可靠度系数为,例2,例,2,:板材校直机主动齿轮传递扭矩T,1,=3400N.m,转速n,1,=22.6r/min,齿数Z,1,=Z,2,=29,模数m=6mm,变位系数x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