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第,*,页,基础知识回顾,考点互动探究,名师专题讲座,必修1 第3单元 第6讲,课时跟踪训练,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历史,民族矛盾,1851,天京,1864,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产生背景,处于强盛时期,处于衰落时期,经济主张,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人间天国,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实质,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小农经济),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群众基础,拥有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作用,直接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未能付诸实施,反映特点,农民战争达到时最高峰:同时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具有空想、落后性,违背历史潮流。,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预备立宪,章炳麟,兴中会,1905,1912,责,任内阁,宣统帝,袁世凯,资产,阶级共和国,史料有效信息,(1)从材料一中,“,修建豪华宫殿,”“,生活奢侈,妻妾成群,”“,等级森严,”,概括出,“,领导集团生活腐化、等级森严,”,(2)从材料二中,“,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概括出,“,领导集团不能团结一致,具有分散性,”,(3)根据所学概括出,“,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落后性造成的,”,解读项目,解读结论,观点明确,观点1:辛亥革命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论证该观点时,应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寻找论据,说明辛亥革命的,“,失败,”,观点2:辛亥革命并不是不结果实的,论证该观点时,应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寻找论据,说明辛亥革命的,“,成功,”,结论形成,观点1,辛亥革命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革命缺乏群众基础,缺少民众的支持;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共和制度被毁坏,观点2,辛亥革命并不是不结果实的,政治上,推翻帝制,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经济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上,生活方式、习俗发生重大变化,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由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领域,它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是重要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在精神文明领域,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社会风俗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物质文明领域,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总之,辛亥革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全球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尤其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从社会史观角度看,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比较项目,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相同点,主要斗,争目标,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斗争方式,武装起义、暴力革命,都未完,成任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都有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三民主义,都建立,政权,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南京临时政府,不同点,领导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政党),具体目标,建立理想化的,“,人间天国,”,即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指导思想,西方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的结合体,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革命、民主共和、三权分立等,组织形式,利用宗教组织拜上帝教,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不同点,革命性质,仍是旧式农民起义,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前途,改朝换代(太平天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结果,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审题信息,快速推断,信息1,辛亥革命的界定:1911年秋到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武昌起义、各地起义、清政府土崩瓦解、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信息2,辛亥革命的界定: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年1913年阶段,社会革命的理解:民主观念、平等意识和风俗的变迁,信息3,回答两个视角对五四运动的影响,从政治、思想和社会风俗等方面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综合分析,第(1)问要迁移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2)问要回顾教材关于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变革的内容。第(3)问关键是抓住,“,运用上述视角,”,即从政治革命、社会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