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上传人:huo****ian 文档编号:253045606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甲 肝,-,诊断依据,1.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 周7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不洁饮水史;,或与甲型肝炎急性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暴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甲肝,-,诊断依据,1.2,临床表现,1.2.1 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1.2.2 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1.3 实验室检查,1.3.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1.3.2 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1.3.3 血清学检测: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 倍升高。,甲肝,-,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因为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其相似,,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甲肝,-,诊断,原则,甲肝,-,诊断标准,甲型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3.1,临床诊断病例,-,甲肝,3.1.1.1 1.1和,1.2和,1.3.1;,3.1.1.2 1.1和,1.2和,1.3.1和,1.3.2;,3.1.1.3 1.2和,1.3.1;,3.1.1.4 1.2和,1.3.1和,1.3.2。,临床表现,+ALT,明显升高,,或有流行病学史,或有,TBIL,大于上限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甲肝,-,诊断标准,3.1.2,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3.1.2.1 1.1 和1.2.1;,3.1.2.2 1.1 和1.3.1;,3.1.2.3 1.2.1 和1.3.1。,3.1.3,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3.1.3.1 1.1 和1.2.1 和1.2.2 和1.3.2;,3.1.3.2 1.1 和1.2.2 和1.3.1 和1.3.2;,。,甲肝,-,诊断标准,3.2,确诊病例,3.2.1,甲型肝炎,临床诊断病例和,1.3.3。,临床诊断病例,+抗-HAV IgM阳性或抗-HAV IgG双份血清呈4 倍升高,。,急性甲型肝炎(无黄疸型),临床诊断病例和,1.3.3。,3.2.3,急性甲型肝炎(黄疸型),临床诊断病例和,1.3.3。,乙型病毒性肝炎,1 诊断原则,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HBV 标志和HBV DNA 检测结果。,乙肝,诊断分类,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乙肝,-,诊断,3.1,急性乙肝,3.1.1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3.1.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 和AST 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3.1.3 HBsAg 阳性。,3.1.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 阴性。,3.1.5 抗-HBc IgM阳性1:1000 以上。,3.1.6 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3.1.7 恢复期血清HBsAg 阴性,抗HBs阳性,乙肝,-,诊断,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1.8.1 同时符合3.1.1 和3.1.3。,3.1.8.2 同时符合3.1.2 和3.1.3。,3.1.9,确诊,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1.9.1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4。,3.1.9.2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5。,3.1.9.3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6。,3.1.9.4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7。,3.2,慢性乙肝,3.2.1 急性HBV 感染超过6个月仍HBsAg 阳性或发现HBsAg 阳性超过6个月。,3.2.2 HBsAg 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 阴性。,3.2.3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 脾肿大等。,3.2.4 血清ALT 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等。,3.2.5 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3.2.6 血清HBeAg 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 升高的原因。,乙肝,-,诊断,乙肝,-,诊断,3.2.7,疑似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2.7.1 符合3.2.1 和3.2.3。,3.2.7.2 符合3.2.2 和3.2.3。,3.2.7.3 符合3.2.2 和3.2.4。,3.2.8,确诊慢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2.8.1 同时符合3.2.1、3.2.4和3.2.6。,3.2.8.2 同时符合3.2.1、3.2.5和3.2.6。,3.2.8.3 同时符合3.2.2、3.2.4和3.2.6。,3.2.8.4 同时符合3.2.2、3.2.5和3.2.6。,乙肝,-,诊断,3.3 乙肝肝硬化,3.3.1 血清HBsAg 阳性,或有明确的慢性乙肝病史。,3.3.2 血清白蛋白降低,或血清ALT 或AST 升高,或血清胆红素升高,伴有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减少),或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肝性脑病或腹水,3.3.3 腹部B 型超声、CT或MRI 等影像学检查有肝硬化的典型表现。,3.3.4 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3.3.5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3.5.1 符合3.3.1 和3.3.2。,3.3.5.2 符合3.3.1 和3.3.3。,3.3.5.3 符合3.3.1 和3.3.4。,3.4 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3.4.1 血清HBsAg 阳性,或有慢性乙肝病史。,3.4.2 一种影像学技术(B 超、CT、MRI 或血管造影)发现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同时AFP,400,g/L,并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3.4.3 两种影像学技术(B 超、CT、MRI 或血管造影)均发现2cm的,动脉性多血管性结节病灶。,3.4.4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3.4.5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4.5.1 符合3.4.1 和3.4.2。,3.4.5.2 符合3.4.1 和3.4.3。,3.4.5.3 符合3.4.1 和3.4.4。,丙肝,-,诊断标准,1.1,流行病学史,1.1.1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1.1.2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 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史。,1.1.3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1.1.4 与HCV 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 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1.2,临床表现,1.2.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1.2.1.1 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1.2.1.2 可有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疸。,1.2.1.3 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发。,1.2.1.4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1.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1.2.2.1 病程在6个月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1.2.2.2 部分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1.2.2.3 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2.3.1 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区疼痛或不适等。,1.2.3.2 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1.2.3.3 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丙肝,-,诊断标准,丙肝,-,诊断标准,1.3,实验室检查,1.3.1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部分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部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亦可有ALT、AST升高。,1.3.2 血清抗-HCV阳性。,1.3.3 血清HCV RNA 阳性。,丙肝,-,诊断标准,1.,组织病理学检查,1.4.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可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等多种病变,其组织学特征包括;,)单核细胞增多样变,即单个核细胞浸润于肝窦中,形成串珠状;,)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胆管损伤伴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常见界面性炎症。,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常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界面炎、管区淋巴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胆管损伤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库普弗细胞或淋巴细胞聚集,。,1.4.3,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例改变的基础上出现肝,纤维化及小叶结构的改变,即假小叶形成。,丙肝,-,诊断标准,1.5,影像学检查,1.5.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B超、CT或MRI可显示肝脾轻度肿大。,1.5.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B超、CT或MRI可显示肝实质不均匀,可见肝脏或脾脏轻度肿大,1.5.3,丙型病毒性肝硬化,B超、CT或MRI可显示肝脏边缘不光滑,甚至呈锯齿状肝实质不均匀甚至呈结节状,,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大。,丙肝,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实验结果进行初步诊断,,确诊丙型病毒性肝炎,须依据,HCV,RNA检测。区分急性、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须,根据明确的暴露时间、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丙肝,诊断,3.1,疑似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1.1 符合.和.。,(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3.1.2 符合.和.。,(流行病学史,+,血清,ALT,、,AST,升高),3.2,临床诊断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2.1 符合.和.,3.2.2 符合.和.,3.2.3 符合.和.,血清丙肝抗体阳性,+,流行病学史或临床表现或转氨酶升高。,3.3,确诊丙肝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血清,HCV RNA,阳性,急性丙肝诊断,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3.1.1 符合.和.。,3.3.1.2 符合.和.。,3.3.2,慢性丙肝诊断,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3.2.1 符合.和.,3.3.2.2 符合.和.,3.3.2.3 符合.和.,丙肝肝硬化,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3.3.1 符合.和.。,3.3.3.2 符合.和.。,3.3.3.3 符合.和.。,丙肝,诊断,戊肝,-,诊断依据,1.1,流行学病史,发病前,15d75d 内有不洁饮食(水)史或有接触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史,或到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史,或到戊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或流行区出差、旅游史。,戊肝,-,诊断依据,1.2,临床表现,1.2.1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和(或)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击痛。,1.2.2 尿黄、皮肤巩膜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1.2.3 肝衰竭患者表现为乏力、消化道症,状、黄疸等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并可出,现腹水和(或)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定向理障碍,甚至神志不清、嗜,睡、昏迷)。,戊肝,-,诊断依据,1.3,实验室检测,1.3.1 血清学检测,抗,-HEV IgM阳性。,1.3.2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1.3.3 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mol/L(10mg/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1.3.4 凝血酶原活动度 肝衰竭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进行行降至40%以下。,1.3.5 血清学排除急性甲、乙、丙型肝炎,戊肝,-,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因为,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肝炎极其相似,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检查。,戊肝,-,诊断,3 诊断,3.1,临床诊断,3.1.1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1.1和1.2.1和1.3.2和1.3.5。,3.1.2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和,1.2.2和1.3.3。,3.1.3 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符合 和起病14d 内出现1.2.3 和1.3.4。,3.1.4 戊型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衰竭:,符合3.1.2和起病后14d以上至6个月出现,1.2.3和1.3.4。,戊肝,-,诊断,3.2,确定诊断,(,临床诊断,+,血清,抗,-HEV IgM阳性,),3.2.1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符合3.1.1 和1.3.1。,3.2.2 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符合3.1.2 和1.3.1。,3.2.3 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3.1.3和,1.3.1。,3.2.4 戊型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衰竭:符合3.1.4 和1.3.1。,麻疹,1 诊断依据,1.1,流行学病史,在出诊前,6d21d 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1.2,临床症状,1.2.1 发热 体温38,.,1.2.2 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1.2.3 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结膜炎症状。,1.2.4 皮疹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3d5d内波及全身。,1.2.5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d3d)在口腔,颊黏膜见到麻疹黏膜斑(Koplik斑)。,麻疹,1.3,实验室诊断,1.3.1 8d 到6 周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 抗体。,1.3.2 恢复期患者血清中麻疹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 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1.3.3 从鼻咽标本或尿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2 诊断原则,典型麻疹病例可依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做出诊,断,轻型麻疹病例需依据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结果,或麻疹病毒分离阳性或麻疹特异性基因检测结果做,出诊断。,麻疹,3 诊断,3.1,疑似病例,具备,1.2.1、1.2.2,同时伴有1.2.3 者。,3.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3.2.1 疑似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没有流行病联系者。,3.2.2 疑似病例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者。,3.2.3 疑似病例在完成调查前失访/死亡者。,3.2.4 疑似病例无实验室诊断结果且不能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3.3,流行病学诊断病例,疑似病例无标本实验室诊断结果为阴性,并同时具备,1.1 者。,3.4,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具备,1.3.1、1.3.2、1.3.3中任何一项者。,3.5,排除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3.5.1 麻疹疑似病例采集了合格血标本,经合格实验室检测麻,疹IgM 阴性,并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3.5.2 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为其他疾病(如风疹等)。,3.5.3 能明确找出是有其他原因引起发热出疹的病例(如药物性过敏性皮疹等)。,流行性出血热,1 诊断依据,1.1,流行学病史,1.1.1 发病前2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1.1.2 发病前2个月与鼠类或其排泄物(粪、尿)、分泌物等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流行性出血热,1.2,临床表现,1.2.1 发热,可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1.2.2 充血、渗出和出血等毛细血管损害表现:入面潮红、颈潮红、和胸部潮红(,三红,),酒醉貌,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痛,),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出血点,重者可有腔道出血。,1.2.3 低血压休克。,1.2.4 肾脏损害:尿蛋白、镜下或肉眼血尿,,尿中膜状物,少尿或多尿。,1.2.5 典型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流行性出血热,1.3,实验室检测,1.3.1,血常规,发热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和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形淋巴细胞;血液浓缩(低血压休克期)或血液稀释(少尿期)。,1.3.2,尿常规,尿蛋白阳性,可出现镜下血尿、管型尿。可有肉眼血尿和尿中膜状物;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1.3.3,血生化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升高。,1.3.4 血清特异性IgM 抗体阳性。,1.3.5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1.3.6 从患者标本中检出汉坦病毒RNA。,1.3.7 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2 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流行性出血热,3 诊断标准,3.1,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发热者),1.1.1和(或)1.1.2,同时具备1.2.1 和(或)1.2.2 者,且不支持其他发热性疾病诊断者。,3.2,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临表,+,(血常规,+,尿常规,+,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疑似病例,同时具备,1.2.3、1.2.4、1.2.5、1.3.1、1.3.2、1.3.3中至少一项者,3.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同时具备,1.3.4、,1.3.5、1.3.6、1.3.7 中至少一项者。,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特异性,IgM,阳性或检出汉坦病毒,狂犬病,1 诊断依据,1.1,流行学病史,有被犬、猫、野生食肉动物以及食虫和吸血蝙蝠等宿主动物咬伤、抓伤、添黏膜或未愈合伤口的感染史。,狂犬病,1.2,临床表现,狂躁型,狂造型我国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有:在愈合的伤口极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常感觉,以后出现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逐渐发生全身弛缓性瘫痪,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麻痹型,麻痹型在我国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为前驱期多,为高热、头痛、呕吐及咬伤处疼痛等,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亦无咽喉痉挛和吞咽困难等表现。前驱,期后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症状,麻痹多开始于肢,体被咬处,然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喉肌、声带麻痹而失音,故称,“亚狂,犬病,”。,狂犬病,1.3,实验室检查,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ISA,检查患者唾液、脑脊液或颈后带毛囊的皮肤组织标本中狂犬病毒抗原阳性,或用RT-PCR 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1.3.2,细胞培养方法,从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标本中分离到狂犬病病病毒。,1.3.3,脑组织检测,尸检脑组织标本,用直接荧光抗体法,(Dfa)或ELISA 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RT-PCR 检测狂犬病病毒核酸阳性、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到狂犬病病毒。,狂犬病,2 诊断原则,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病例确诊需要实验室证据。,狂犬病,3 诊断,3.1,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一项即可诊断;,3.1.1 符合1.2.1 者。,3.1.2 符合1.1 加1.2.2 者。,3.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中任何一项者。,细菌性痢疾,-,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患者有不洁饮食和(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1.2,临床表现,1.2.1,潜伏期,数小时至,7d,一般1d3d。,细菌性痢疾,-,诊断依据,1.2.2,临床症状和体征,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 次20 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细菌性痢疾,-,诊断依据,1.2.3,临床分型,1.2.3.1,急性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发热,可伴乏力、头痛、纳差等毒血症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压痛。,1.2.3.2,急性轻型(非典型),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1.2.3.3,急性中毒型,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厥冷、发绀、脉细速、血压下降等,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常伴有腹痛、腹泻。,1.2.3.3.2,脑型(呼吸衰竭型),脑水肿甚至脑疝的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呼吸衰竭,可伴有ARDS,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1.2.3.3.3,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的临床表现。,慢性,急性细菌性痢疾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细菌性痢疾,-,诊断依据,1.3,实验室检测,1.3.1 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1.3.2 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细菌性痢疾,-,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临床诊断。,确定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细菌性痢疾,-,诊断,3.1,疑似病例,腹泻,有脓血便或黏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伴有里急后重症状,尚未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3.2,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临表,+,大便常规结果),同时具备1.1、1.2和1.3.1,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之腹泻。,3.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1.3.2。,(病原结果),阿米巴性痢疾,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进食不洁食物史。,1.2,临床表现,1.2.1,潜伏期,1 周至数月不等,甚至可长达1 年,以上,多数为1 周2周。,1.2.2,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热、腹痛、腹泻、果酱样黏液血便,,右下腹压痛,全身症状不重,但易迁延为,慢性或多次复发。,阿米巴性痢疾,诊断依据,1.2.3,临床分型,1.2.3.1,急性阿米巴性痢疾(普通型),起病缓慢,间歇性腹痛,右下腹部可有压痛,腹泻,黏液血便,典型呈果酱样。,1.2.3.2,急性阿米巴性痢疾(重型),起病急,高热伴明显中毒症状,剧烈腹痛、腹泻,大便每日数十次,大便为水样或血水样便,奇臭,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表现。,1.2.3.3,慢性阿米巴性痢疾,常为急性型的持续,病程超过数月,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1.2.3.4,轻型,间歇性腹痛腹泻,症状轻微,大便可检出阿米巴包囊,。,阿米巴性痢疾,诊断依据,1.3,实验室检测,1.3.1 粪便涂片检查可见大量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夏科-雷登结晶。,1.3.2 粪便涂片检查可见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或)包囊。,阿米巴性痢疾,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疑似诊断、临床诊断,确定诊断须依靠病原学检查。,阿米巴性痢疾,诊断,3.1,疑似病例,起病较缓,腹泻,大便带血或黏液便有腥臭,难以确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者。,3.2,临床诊断病例,同时具备1.1、1.2.3和1.3.1,或,抗阿米巴治疗有效。,3.3,确诊病例,同时具备,1.1、1.2.3和1.3.2。,伤寒和副伤寒,-,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1.1.1 病前30d 内曾到过或生活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区。,1.1.2 有伤寒、副伤寒患者、带菌者密切接触史。,1.1.3 有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者。,伤寒和副伤寒,-,诊断依据,1.2,临床表现,1.2.1 不明原因持续发热。,1.2.2 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呆滞),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伤寒和副伤寒,-,诊断依据,1.3,实验室检测,1.3.1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低下。,1.3.2 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 者;但在高发地区,许多正常人因既往感染亦可有较高滴度,此时,最好首先检查当地人群免疫水平,确定,正常值。,1.3.3 恢复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增高4 倍以上。,1.3.4 从血、骨髓、粪便、胆汁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伤寒和副伤寒,-,诊断,原则,依据综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判断。,伤寒和副伤寒,-,诊断,3.1,带菌者,无任何临床表现、从粪便中分离到伤寒沙门菌或副伤寒沙门菌。,3.2,疑似病例,符合下列任一项可诊断:,3.2.1 同时符合1.1 中任一项和1.2.1。,3.2.2 同时符合1.1 和1.2.2 中任何一项体征者。,3.2.3 同时符合1.2.1 和1.3.1。,3.3,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3.1 同时符合1.2.1、1.2.2中任何一项体征和1.3.1。,3.3.2 同时符合1.2.1、1.2.2中任何一项体征和1.3.2。,3.4,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3.4.1 同时符合1.2.1 和1.3.3。,3.4.2 同时符合1.2.1 和1.3.4。,猩红热,-,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有与猩红热患者或与扁桃体、咽峡炎、中耳炎、丹毒等链球菌感染患者接触史。,猩红热,-,诊断依据,1.2,临床表现,1.2.1,普通型猩红热,起病急骤,出现发热、咽峡炎、皮疹。发热第二天开始发疹,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期间有针尖大小充血性红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少数患者可见有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皮肤皱褶处可出现“巴氏线”。面部充血而无皮疹,同时有“口周苍白圈”。病初起时出现“草莓舌”,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d3d后白苔开始脱落,成为,“杨梅舌”。,2d5d后皮疹消退。疹退后皮肤有脱屑或脱皮。,1.2.2,轻型猩红热,发热、咽峡炎、皮疹均很轻,持续时间短,脱屑也很轻。,1.2.3,中毒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毒血症,中毒症状明显,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出血性皮疹、神志不清等,而咽峡炎不重。可出现中毒型,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脓毒型,咽部红肿,渗出脓液,甚至发生溃疡,引起颈淋巴结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等,还可引起败血症。,外科型及产科型,病原菌由创口或产道侵入,局部先出现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无咽炎,全身症状大多较轻。,猩红热,-,诊断依据,1.3,实验室检测,1.3.1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严重患者可出现中毒颗粒。,1.3.2 A群链球菌快速检测试验阳性。,1.3.3 细菌培养后镜检,为,溶血性链球菌。,1.3.4 杆菌肽敏感试验阳性。,1.3.5 生化鉴定为化脓性链球菌。,1.3.6 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经,血清学分群,鉴定为A 群,型血性链球菌。,猩红热,-,诊断原则,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须依据病原学检查。,猩红热,-,诊断,3.1,疑似病例,具备1.2 中的临床表现和1.3.1.,3.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任一项即可诊断:,3.2.1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1.1.,3.2.2 疑似病例并同时符合1.3.2、,1.3.3、1.3.4、1.3.5中的至少一项。,3.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1.3.6,布鲁氏菌病,-,诊断依据,1.1,流行学病史,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区在疫区,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相关。,1.2,临床表现,1.2.1 出现持久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1.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炎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布鲁氏菌病,-,诊断依据,1.3,实验室检查,1.3.1,实验室初筛,1.3.1.1 平板凝集实验(PAT)或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结果为阳性或可疑。,1.3.1.2 皮肤过敏实验后24h、48h分别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 及以上(或4.0,2 以上)。,1.3.2,血清学检查,1.3.2.1 试管凝集实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 滴度为1: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TA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两周到四周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1.3.2.2 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1.3.2.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液体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布鲁氏菌病,-,诊断,原则,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布鲁氏菌病,-,诊断,3 诊断,3.1,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1、1.2和1.3.1 中任一项。,3.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1.3.2 或1.3.3 中任何一项。,3.3,隐性感染,符合,1.1 和1.3.2或1.3.3中任何一项,者,但不具备1.2者。,淋病,-,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接触史或多性伴史,或性伴淋病感染史,或新生儿的母亲有淋病史。,淋病,-,诊断依据,1.2,临床表现,1.2.1 无合并症淋病,1.2.1.1 男性淋菌性尿道炎:潜伏期1d10d,常为3d5d。最初症状为尿道口红肿、发痒、有稀薄或黏液脓型分泌物。24h 后症状加剧,出现尿痛、烧灼感,排出黏稠的深黄色脓液。也可有尿频、尿急。查体可见尿道口红肿、充血及脓性分泌物。,1.2.1.2 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的淋病,1.2.1.2.1 淋菌性尿道炎:潜伏期2d5d,有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及烧灼感。尿道口充血发红,有脓性分泌物;症状比男性淋菌性尿道炎轻,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1.2.1.2.2 淋菌性宫颈炎:为女性淋病的主要表现,出现白带,增多、阴道口有黏液脓性分泌物排出,外阴瘙痒,阴道内轻微,疼痛和烧灼感。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口充血、水肿,子宫颈口充,血、糜烂,有黏液脓性分泌物。,1.2.1.2.3 女童淋病:表现为弥漫性阴道炎继发外阴炎,可见,阴道口、尿道口、会阴部红肿,病变部位可出现糜烂、溃疡和,疼痛。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排尿困难。多数是因为与患淋病的,父母密切接触而感染,少数因性虐待所致。,淋病,-,诊断依据,1.2.2 有合并症淋病,1.2.2.1 男性淋病合并症,1.2.2.1.1 淋病性附睾炎、睾丸炎:发病急,初起时阴囊或睾丸有牵引痛,进行性加重,且向腹股沟处扩散。常有全身症状,体温可升高至40,C。检查可见附睾、睾丸肿大、压痛,病情严重时可触及肿大的精索及腹股沟淋巴结。病变晚期可引起附睾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和输精管闭锁,导致不育。,1.2.2.1.2 淋菌性前列腺炎:表现为发热、尿痛、尿频、尿急,有排尿不尽感和会阴胀痛,前列腺肛检有明显压痛和肿大。前列腺分泌物中有大量脓细胞,卵磷脂小体减少。,1.2.2.1.3 其它合并症:还可并发尿道旁腺炎、尿道周围脓肿、海绵体炎、淋菌性阴茎头炎或阴茎头包皮炎、尿道狭窄等。,1.2.2.2 女性淋病合并症,1.2.2.2.1 淋菌性盆腔炎:包括淋菌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腹膜炎等。多由于淋菌性宫颈炎未及时治疗或不规则治疗,,炎症上行感染引起。好发于育龄妇女。多数病人有白带增多,且为脓性,或血性。全身症状明显,如畏寒、发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双,侧下腹痛、检查可见下腹压痛和肌紧张,尿道、宫颈等处有脓性分泌物。,可发展为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此时可在附件和阴道后穹窿处触,及肿物,触痛明显,按之有波动感。如果脓肿破裂,则有腹膜炎甚至中,毒性休克等表现。以后可造成输卵管粘连、阻塞以至不孕或异位妊娠。,1.2.2.2.2 淋菌性前庭大腺炎:出现前庭大腺红肿、疼痛,腺体开口处有,脓性分泌物,大阴唇下1/2 肿胀明显,还可伴有全身症状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病,-,诊断依据,1.2.3 泌尿生殖器外的淋病,1.2.3.1 淋菌性眼结膜炎: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常为经患淋病母亲产道分娩时感染所致,多为双侧性。多于生后3 天出现症状。而成人淋菌性眼结膜炎多为自我接种感染,或密切接触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所致,单侧或双侧。临床表现为睑结膜充血、水肿,有较大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治疗不及时角膜可失去光泽,继而溃疡,甚至发生穿孔及全眼球炎,最后可导致失明。,1.2.3.2 淋菌性咽炎:主要由于口交所致。表现为咽部疼痛、灼热,吞咽困难。查体:咽黏膜充血,扁桃体红肿,有脓性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1.2.3.3 淋菌性直肠炎:多见于肛交后,表现为肛门瘙痒、,疼痛或坠胀感,排便时加重,有脓性分泌物排出。查体可,见直肠黏膜肿胀、糜烂、渗血。,1.2.4 散播性淋病,淋球菌通过血行散播至全身。表现有高热、寒战、关节疼,痛、皮损等。关节疼痛好发于膝、肘、腕等关节,局部肿,胀,关节腔内积液,关节活动受限,即为淋菌性关节炎。,皮损初起为红色小丘疹、红斑,继而出现水疱或脓疱。可,发生致命的并发症如淋菌性脑膜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炎等。,淋病,-,诊断依据,1.3 实验室检查,1.3.1,涂片革兰染色,男性无合并症患者取尿道分泌物,涂片,作革兰染色,可见典型的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1.3.2 淋球菌分离培养,女性患者、有合并症患者及泌尿生殖器外的淋病患者,应作淋球菌分离培养以确定诊断。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形态,典型、氧化酶试验阳性的菌落,取菌落作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如标本取自泌尿生殖器外淋,病患者或在法医学上有重要意义时,则应对培养的菌,株经糖发酵试验或荧光抗体试验以进一步鉴定确证。,1.3.3 按患者临床类型选择检查项目。,淋病,-,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做综合分析,以确定诊断。,淋病,-,诊断,3.1,疑似病例,符合1.1 以及1.2 中的任何一项者。,3.2,确诊病例,同时符合疑似病例和1.3 者。,梅毒,-,诊断依据,1.1,一期梅毒,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1.1.2,临床表现,:,1.1.2.1 硬下疳:潜伏期一般为2 周4 周。一般为单发,但也可多发;直径约1cm2cm,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疮面清洁;触诊基底坚实、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的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1.1.2.2 腹股沟或患部近卫淋巴结肿大:可为单侧或双侧,无痛,相互孤立而不粘连,质硬,不化脓破溃,其表面皮肤无红、肿、热。,1.1.3,实验室检查,1.1.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皮肤黏膜损害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见梅毒螺旋体。,1.1.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如感染不足2 周3 周,该试验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 周后复查。,1.1.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梅毒,-,诊断依据,1.2,二期梅毒,1.2.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或有输血史。,1.2.2,临床表现:,可有一期梅毒史,病期在,2 年以内。,1.2.2.1 皮损呈多形性,包括斑疹、斑丘疹、丘疹、鳞屑性皮损、毛囊疹及脓包疹等,常泛发对称。掌跖部易见暗红斑及脱屑性斑丘疹。外阴及肛周皮损多为湿丘疹及扁平湿疣。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可有瘙痒。口腔可发生黏膜斑。可发生虫蚀样脱发。二期复发梅毒,皮损局限,数目较少,皮损形态奇异,常呈环状或弓形。,1.2.2.2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1.2.2.3 可出现梅毒性骨关节损害、眼损害、内脏及神经系统损害等。,1.2.3,实验室检查,:,1.2.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二期皮损尤其扁平湿疣、湿丘疹及,黏膜斑,易查见梅毒螺旋体。,1.2.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1.2.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梅毒,-,诊断依据,1.3,三期梅毒,1.3.1,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临床表现:,可有一期或二期梅毒史。病期在,2 年以上。,1.3.2.1 晚期良性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头面部及四肢伸侧的结节性梅毒疹,大关节附近的近关节结节,皮肤、口腔、舌咽的树胶肿,上腭及鼻中隔黏膜树胶肿可导致上腭及鼻中隔穿孔和鞍鼻。骨梅毒,眼梅毒,其他内脏梅毒,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肝脾、泌尿生殖系、内分泌腺及骨骼肌等。,1.3.2.2 神经梅毒:可发生梅毒性脑炎、脑血管栓塞、麻痹性痴呆、脊髓痨等。,1.3.2.3 心血管梅毒:可发生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1.3.3,实验室检查:,1.3.3.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1.3.3.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1.3.3.3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10,106/L,蛋白量500mg/L,,且无其他引起这些异常的原因。脑脊液VDRL 试验或FTA-ABS 试验阳性。,1.3.3.4 组织病理检查:有三期梅毒的组织病理变化。,梅毒,-,诊断依据,1.4 隐性梅毒(潜伏梅毒),1.4.1 流行病学史:有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或性伴有梅毒感染史。,1.4.2 临床表现:无任何梅毒性的症状和体征,可分为早期隐性梅毒和晚期隐性梅毒.,1.4.2.1 早期隐性梅毒:病期在2 年内,根据下列标准来判断:在过去2 年内,有明确记载的非梅毒螺旋抗原试验由阴转阳,或其滴度较原先升高达4 倍或更高。在过去2 年内,有符合一期或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在过去2 年内,有与疑似或确诊的一期或二期梅毒,或疑似早期隐性梅毒的性伴发生性接触史。,1.4.2.2 晚期隐性梅毒:病期在2 年以上。无证据表明在既,往2 年中获得感染。无法判断病期者亦视为晚期隐性梅毒处理。,1.4.3 实验室检查,1.4.3.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对于无既往梅毒史,者,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滴度一般在1,8 以上)。,对于有既往梅毒治疗史者,与前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结果,相比,本次试验结果阳转或其滴度升高4 倍或更高。,1.4.3.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1.4.3.3 脑脊液检查:无异常发现。,梅毒,-,诊断依据,1.5,胎传梅毒(先天梅毒),1.5.1,流行病学史,:生母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临床表现:,1.5.2.1 早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 岁以内发病,类似于获得性二期梅毒,发育不良,皮损常为水疱-大疱、红斑、丘疹、扁平湿疣;梅毒性鼻炎及喉炎;脊髓炎、骨软骨炎及骨膜炎;可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等。,1.5.2.2 晚期胎传梅毒:一般在2 岁以后发病,类似于获得性三期梅毒。出现炎症性损害(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鼻或腭树胶肿、克勒顿关节、胫骨骨膜炎等)或标记性损害(前额圆凸、马鞍鼻、佩刀胫、胸锁关节骨质肥厚、赫秦生齿、口腔周围皮肤放射状裂纹等)。,1.5.2.3 胎传隐性梅毒:即胎传梅毒未经治疗,无临床症状,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年龄小于2 岁者为早期胎传隐性梅毒,大于2 岁者为晚期胎传隐性梅毒。,实验室检查,1.5.3.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在早期胎传梅毒儿的皮肤黏膜损害或胎盘中可查到梅毒螺旋体。,1.5.3.2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其抗体滴度高于母亲4 倍及以上。但低于该值并不排除胎传梅毒。应取婴儿血进行检测,而不是脐带血。,1.5.3.3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应取婴儿血进行检测,而不是脐带血。,梅毒,-,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梅毒,-,诊断原则,3.1,一期梅毒,3.1.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1.1,1.1.2 和1.1.3.2 项。,3.1.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1.1.3.1、1.1.3.3 中的任一项。,3.2,二期梅毒,3.2.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2.1,1.2.2 和1.2.3.2 项。,3.2.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1.2.3.1、1.2.3.3 中的任一项。,3.3,三期梅毒,3.3.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3.1,1.3.2 中的任一项和1.3.3.1 项。,3.3.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1.3.3.2、1.3.3.3、1.3.3.4 中的任一项。,3.4,隐性梅毒(潜伏梅毒,),3.4.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4.1,1.4.2 和1.4.3.1 项。,3.4.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1.4.3.2、1.4.3.3 中的任一项。,3.5,胎传梅毒(先天梅毒),3.5.1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5.1,1.5.2 和1.5.3.2 项。,3.5.2 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1.5.3.1、1.5.3.3 中的任一项,疟疾,-,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1.2,临床表现,1.2.1 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1.2.2 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疟疾,-,诊断依据,1.3,假定性治疗,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d内症状得到控制。,1.4,实验室检查,1.4.1 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1.4.2 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疟疾,-,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予以诊断。,疟疾,-,诊断标准,3.1,带虫者,无临床症状,同时符合,1.4.1。,3.2,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1 和1.2.2。,3.3,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3.3.1 应同时符合1.1 和1.2.1;,3.3.2 应同时符合1.1、1.2.2和1.3。,3.4,确诊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3.4.1 应同时符合1.1、1.2.1和1.4.1;,3.4.2 应同时符合1.1、1.2.1和1.4.2;,3.4.3 应同时符合1.1、1.2.2和1.4.1;,3.4.4 应同时符合1.1、1.2.2和1.4.2。,流行性感冒,-,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在当地流行季节,(如我国北方的冬春季,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一个单位或地区集中出现大量上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流行性感冒,-,诊断依据,1.2,临床表现,1.2.1 通常表现为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性症状常不明显。,1.2.2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1.2.3 少数病例也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会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2.4 在两岁以下的幼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两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啰音或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1.2.5 重症患者胸部X 射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变,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1.2.6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流行性感冒,-,诊断依据,1.3,实验室检查,1.3.1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1.3.2 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 倍或以上。,1.3.3 在患者呼吸道标本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1.3.4 采集标本经敏感细胞将病毒增,殖代后,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流行性感冒,-,诊断,原则,如果在非流行季节仅根据临床表现,流感很难与其他病原体,尤其呼吸道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区别,对流感病例的确诊往往需要实验室的诊断依据。但在流感流行季节,当地一个单位或局部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时,具备相应临床表现的可作,为流感临床诊断病例。,流行性感冒,-,诊断,3.1,临床诊断病例,具备,11 和12 中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3.2,确诊病例,3.2.1 流感样病例并且备13 中的任何一项者。,3.2.2 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13 中,的任何一项者。,流行性腮腺炎,-,诊断依据,1.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d28d 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1.2,临床表现,1.2.1 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1.2.2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1.2.3 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