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注册安全主任培训班,林大建,APJ-1633-2002,WPJ-360108,1996年6月 南方冶金学院 安全工程 学士学位,1999年6月 南方冶金学院 安全技术及工程 硕士学位,江西理工大学,电话:13,E-mail:,一、基本概念,职业病,1毒物。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种化学物质称为毒物(toxicant)。,2中毒。机体受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poisoning).,3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职业禁忌症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某些疾病(或某种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禁忌症。,有尘作业dusty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有毒作业toxic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防护措施protection measures为避免职工在作业时身体的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而采取的隔离、屏蔽、安全距离、个人防护等措施或手段,个人防护用品为使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穿戴用品。同义词:劳动防护用品。,二职业危害因素,(1)定义,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2)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对职业人群健康有损害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它们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统称为职业性损害。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饥粉尘等,(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等。,(3)生物因素,如附着在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在实际生产场所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条件与职业病特点,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引发职业性病损的病原性因素,但这些因素是否一定使接触者(机体)产生职业性病损,还取决于若干作用条件。只有当有害因素、作用条件和接触者个体特征三者联在一起,符合一般疾病的致病模式,才能造成职业性病损。,(一)致病条件,1接触机会,如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经常接触某些有毒有害因素。,2接触方式,经呼吸道、皮肤或其他途径可进人人体或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病伤。,3接触时间,每天或一生中累计接触的总时间。,4接触强度,指接触浓度或水平。,后两个条件是决定机体接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常用接触水平(exposure level)表示,与实际接受量有所区别。据此,改善作业条件,控制接触水平,降低进人机体的实际接受量,是预防职业性病损的根本措施。,5个体危险因素。,在同一作业条件下,不同个体发生职业性病损的机会和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别,这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 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存在遗传缺陷(变异)的人,容易受某些有害因素的作用。,年龄和性别差异 包括妇女从事接触对胎儿、乳儿有影响的工作,以及末成年和老年工人对某些有害因素作用的易感性。,营养不良 如不合理膳食结构,可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其它疾病 如患有皮肤病,降低皮肤防护能力,肝病影响对毒物解毒功能等。,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 如缺乏卫生及自我保健意识,以及吸烟、酗酒、缺乏体育锻炼、过度精神紧张等,均能增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机会和程度。,以上这些因素统称个体危险因素(host risk factors),存在这些因素者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较易感,故称易感者(vulnerable group)或高危人群(high risk group)。,充分识别和评价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作用条件,以及个体特征,并针对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采取措施,阻断其因果链,才能预防职业性病损的发生。,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性有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消除或减少发病。,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浓度或剂量)才能致病,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3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但有些职业病(例如矽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5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从病因学上说,职业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故必须强调“预防为主”,着重抓好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职业性疾病可累及各器官、系统,涉及临床医学的各个分科,如内科、外科、神经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所以,需要牢固掌握和充分运用临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处理职业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康复,以及就业禁忌证、劳动能力鉴定等问题。,三,强制体位所致疾患,职业病的危害,(一)肌肉骨骼损伤,肌肉骨胳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影响范围很广,在各种行业都可以发生。,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肌肉骨骼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半数以上的劳动者在工作年龄都曾患过下背痛。站姿作业和坐姿作业均可发生下背痛,其中以站立负重作业发病率最高,如搬运工。,(1)引起职业性下背痛的常见原因,负重,负荷过大可使腰部肌肉、骨骼和椎间盘等支撑系统发生损伤。,姿势,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为了支撑人体上部的重量,使腰部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如果不能保持自然姿势,使姿势负荷加大,更增加 了腰部负担。,用力不当,用力要自然、顺畅,避免突然用较大的力.。,在负重过程中突然转身也是造成损伤的常见原因。,(2)职业性下背痛主要有三种类型,腰功能不全,表现为下背部疲劳、强直或疼痛。清早起床、向前弯腰、持久保持站或坐的姿势均可引起发作,发作时腰不能伸直。,腰痛,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多发生于突然用力或转身等动作。,坐骨神经痛,疼痛向腿的后、侧部放射,脚和趾可有麻木或刺痛。,上述几种情况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一种以上同时发生。下背痛一般呈间歇性,严重发作时可丧失劳动力,间歇期数月至数年不等,不发作时症状消失且能进行正常活动。,颈、肩、腕损伤,主要见于坐姿作业,常见的职业活动有:键盘操作者,如秘书、打字员、计算机操作人员,计算机广泛应用以后,这类损伤的数量和程度明显增加;流水线生产工人,如电子元件生产、仪表组装、食品包装等;手工工人,如缝纫、制鞋、刺绣等;音乐工作者,如钢琴师、手风琴演奏者等。,(1)引起颈、肩、腕损伤的主要原因,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特别是不自然或不正确的姿势下工作更容易发生,如头部过分前倾增加了颈部负荷,工作台高度不合适使前臂和上臂抬高,肩部肌肉过度紧张。,频繁活动,工作中进行重复、快速的操作,如手部反复曲、伸。,用力,作业中反复用力。,(2)颈、肩、腕损伤主要表现,疼痛、肌张力减弱、感觉过敏或麻木、活动受限等,严重者只要处于工作姿势即产生剧烈的疼痛,以至于不能坚持工作。腕部损伤严重者还可以引起手部肌肉的萎缩等。,(二)下肢静脉曲张,由于劳动引起的下肢静脉曲张多见于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作业,如警察、纺织工等,如果站立的同时还需要负重,则发生这种疾患的机会更多。本病随工龄延长而增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常见部位在小腿内上侧。出现下肢静脉曲张后感到下肢及脚部疲劳、坠胀或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水肿、溃疡、化脓性血栓静脉炎等。,(三)扁平脚,1引起扁平脚的主要原因,脚部长期承受较大负荷,如立姿作业、行走、搬运或需要用力踩脚控制器,可以使胫部肌肉过劳,韧带拉长、松弛,导致脚弓变平,成为扁平脚。扁平脚形成比较缓慢,但青少年从事这类作业发生和发展均较快。,2扁平脚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脚跟及跖骨头疼痛,随着病情继续发展,可有步态改变、下肢肌肉疲劳、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等,严重时,站立及步行即出现剧烈疼痛,并伴有胫部水肿。,(四)腹疝,1引起腹疝的主要原因,腹疝多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由于负重,使腹肌紧张,腹内压升高,久之可形成腹疝,青少年从事重体力劳动更容易发生这种疾病。其中脐疝和腹股沟疝比较常见,其次是股疝。,2腹疝的主要表现,一般无疼痛,对身体影响不大。劳动中突然发生的称为创伤性疝,疼痛剧烈,但很快可缓解或转为钝痛。,四、,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生产性粉尘由于种类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对机体的损害也不同。按其作用部位和病理性质,可将危害归纳为尘肺、局部作用、全身中毒、变态反应和其它5部分。,(一)尘肺,尘肺(pneumoconiosis)是指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按其病因不同又分为5类:,1矽肺(silicosis)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2硅酸盐肺(silicatosis)长期吸入含有结合状态的二氧化硅的粉尘所引起的尘肺,如石棉肺、滑石肺、云母肺等。,3炭尘肺(carbon pneumoconiosis)长期吸入煤、石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引起的尘肺。,4混合性尘肺(mixed dust pneumoconiosis)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它物质的混合性粉尘(如煤矽肺、铁矽肺等)所致的尘肺,。,5其它尘肺 长期吸入铝及其氧化物引起的铝尘肺,或长期吸入电焊烟尘所引起的电焊工尘肺等。,上述各类尘肺中,以矽肺、石棉肺、煤矽肺较常见,危害性则以矽肺最为严重。,(二)局部作用,吸入的粉尘颗粒作用于呼吸道粘膜,早期引起其功能亢进、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增加,从而阻留更多粉尘,久之则酿成肥大性病变,粘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足,最终造成萎缩性改变;粉尘产生的刺激作用,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沉着于皮肤的粉尘颗粒可堵塞皮脂腺,易于继发感染而引起毛囊炎、脓皮病等;作用于眼角膜的硬度较大的粉尘颗粒,可引起角膜外伤及角膜炎等。,(三)全身中毒作用,吸入含有铅、锰、砷等毒物的粉尘,可被吸收引起全身中毒。,(四)变态反应,某些粉尘,如棉花和大麻的粉尘可能是变应原,可引起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炎症和间质性肺炎等。,(五)其它,某些粉尘具有致癌作用,如接触放射性粉尘可致肺癌,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瘤。沥青粉尘沉着于皮肤,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等。,五、噪声,(1)干扰睡眠,(2)损伤听力,(3)对人体的生理影响,(4)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5)对动物的影响,(6)对建筑物的影响,六、,振动,(1)神经系统:以上肢末梢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皮肤感觉、痛觉、触觉、温度功能下降,血压及心率不稳,脑电图有改变。(2)心血管系统:可引起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及张力改
展开阅读全文